在所有的端午習俗中,最富於靜態美和溫馨氣息的莫過於製作和佩戴香囊了。端午小長假的最後一天,看蘇州記者跟隨著蔡德堂傳統中藥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蔡冬林,一起學做了精緻的中草藥香囊!
「這是白芷,也是香囊中最常見的一種中草藥,祛風燥溼的效果特別好。」提起不同中草藥的療效,蔡冬林便打開了話匣子。
自高中畢業跟隨著母親學藥以來,這已經是他與中藥打交道的第39個年頭。藥堂裡的千餘種中草藥,他不僅熟知各自的名字,就連對應的療效他都熟稔於心。
「我是蔡德堂傳統中藥的第四代傳人,初識中藥時,老師便教我怎麼盲識中藥,所以現在閉著眼睛就能聞出不同的中藥材。」
蔡冬林告訴看蘇州記者,端午時節,蛇蟲復甦,蘇州舊時便有製作香囊驅蟲的傳統,香囊內通常會填充一些具有芳香氣味的中草藥,起到清香、驅蟲、避瘟的作用。古法配方、地道藥材,細細研磨成粉,均勻放入一個個精巧可愛的繡袋中……
不一會功夫,只見原本擺在桌面上的中藥「搖身一變」變成了不同造型的香囊,香味醇正而持久。「一般來說,香味可以保持10天左右,但如果在外面包一層塑膠袋的話,可以適當延長香期。」
蔡冬林向看蘇州記者介紹,除了傳統的端午節特供香囊外,最近受到疫情影響,一些「防疫」香囊也深受市民喜愛。不同於端午節的香囊,「防疫」香囊選用藿香、菖蒲、白芷、蒼朮等芳香去濁的藥材製作而成。
「日常佩戴或懸掛於家中,可以達到提高居民自身抗病毒能力的效果。」
直播中,蔡冬林也首次公開了中藥香囊的配方一起收藏起來吧~
方劑組成:藿香10克、蒼朮10克、白芷10克、草果10克、菖蒲10克、艾葉10克、冰片5克,共研細末,製成香囊,佩掛胸前。
在信息高速發展的今天,小小的香囊依然,承載著蘇州的習俗,維繫著濃濃情意。【看蘇州專稿 文/嵇程】編輯:李俊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