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情緒健康,這真的很重要

2021-02-22 北京考試報

如果說教育是全社會共同關注的話題,那麼高考無疑牽動著千家萬戶最敏感的神經。高三學生由於面臨高考,學習壓力較大,再加上來自社會和家庭的壓力,各種心理問題的發生都處於明顯的高峰期。

有關調查表明:在高考期間,16.8%的考生反映頭暈,25.4%的考生有嚴重的心理障礙,50%的考生考前坐立不安。

在我國,高中階段是學生身心矛盾較多、情緒較不穩定的時期。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介於初中生和大學生之間,並有隨學業程度升高而健康水平下降的趨勢。雖然說高考是一場學習的競爭,但是背後卻是每個個體戰勝自我、磨礪心智的過程。心態陽光、情緒健康、自信積極的學生更容易在高考的賽場贏得上佳的表現。

因此,關注情緒健康,幫助高三學生有效調節情緒,科學助力高三學生走好人生的關鍵一步,就顯得尤為重要。

從高三學生的情緒模式來看,積極情緒主要表現為高興、友愛、樂趣、好奇等,消極情緒以焦慮、抑鬱、敵對、恐懼、孤獨等最為普遍。對高三學生負面情緒展開探究,對充分理解高三學生情緒特點,有效調節高三學生負面情緒,科學提升高三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意義重大。

隨著高考臨近,高三學生心理負荷加大,也更容易感到焦慮不安。由於升學意願強烈,學生容易急於求成、貪多求快,加上成績上下波動、學習效果不甚理想,不少學生容易心浮氣躁,無法安心深入學習。中等生這種情況尤其明顯。

高三學生長期處於學習高壓之下,潛意識長期受到壓抑,仿佛頭頂密布的陰雲,同學之間一旦有矛盾極易產生「電閃雷鳴」「狂風暴雨」似的衝突,甚至可能在激動之下發生極端事件,值得高度關注。

高三生課業繁重,生活單一,校內活動壓縮,課外活動減少,導致他們更缺乏交往交流。與此同時,不少家長也缺乏交流的策略與方法,對與這一階段孩子的相處束手無策,這也加重了高三生的孤獨感。

前途的未知,朋輩的競爭,老師的評價,家長的期望,自我的期待,都可能讓高三學生被恐懼所裹挾。在瞻前顧後、患得患失的狀態之下,會更易敏感,缺乏勇氣,不敢嘗試,並且時常感到自卑,長此以往會導致自信受損,學業自然也會受影響。

隨著高三考試的增多,競爭的激烈,不少學生存在怕被別人超越的心理,容易產生敵對或嫉妒的情緒。在行為表現上可能會既不回答周圍同學的疑問,也認為問別人問題是「浪費時間」,從而把自己封閉起來。這些同學在心態上故步自封,因而也缺少有效學習與合作的能量流動。

正確認識情緒的作用,科學調節高三生的情緒狀態,促進學生更多地體驗到積極情緒,有效化解負面情緒,對科學提升高三學生心理健康,助力他們順利度過高三一年尤為重要。

提到負面情緒,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是厭惡和逃避,因為「負面情緒不好」的刻板印象深入人心。但從另一個角度看,負面情緒的存在本身對我們是有意義的。

情緒是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就像一個信使,它的出現在提醒我們:有些事情發生了,需要我們處理。負面情緒令我們「感覺不好」,但是它「的確有用」。比如,適度的焦慮提醒我們「什麼是更重要的」;適度的壓抑令人更加聚焦目標;適度的孤獨可以助人理清思路,減少不必要的社交;適度的恐懼是人類自保的一種方式,令人更加機敏;適度的敵對或嫉妒會激發人的鬥志和進取心。

因此,提到負面情緒,我們不必如臨大敵,或者定要斬草除根,而應客觀聆聽情緒背後的信息,提升自我覺察的能力,讓負面情緒成為調整學習和生活狀態的幫手。

每個個體遇到的情況不同,反應不同,有可能引發不同的情緒,並且情緒的強度也是不一樣的,與此同時,調節處理情緒的方式自然不同。

不論是家長還是老師,在幫助高三生調節情緒之前,要充分共情,接納和理解這些負面情緒的出現,讓學生體驗到尊重和安全。同時,可以和學生共同找出適合個體的情緒調節方案,調節方式可能是運動、聽音樂、交談、做手工,也可能需要調整學習目標和策略、找尋其他社會支持等。找到有效的方式,情緒的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由於高三生的負面情緒往往不是一個方面引發的,因此學校、老師、家長都要從各自的角度助力,形成教育合力,為高三生的學習與成長注入「心能量」,幫助每個學生得償所願。

從學校來說,可通過心理科普講座、心理減壓活動、開設心理輔導、發放心理健康手冊等多元形式,向老師、家長、學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在全校營造一種「平常心、心常平」的陽光氛圍。

從老師來說,高三畢業班老師保持自身的心理健康尤為重要。情緒穩定的老師才能教出心理健康的學生。老師要注重自身心理素養的提升和建設,並利用學校及專業的資源,為學生的情緒健康保駕護航。

從家長來說,家有考生壓力自然非比尋常,所以更要努力和學校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成為孩子心靈的棲息地和情緒的調節器。家長可以通過學校的心理科普材料及講座,真正理解孩子的情緒狀態;與孩子平和平等地溝通交流,成為孩子的「心靈密友」,更好地幫助和支持孩子走好人生這一步。

作者: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心理健康傳播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張 蔚

相關焦點

  • 控制好你的情緒,真的很重要
    「情緒」究竟是何物,情緒的控制到底有多重要。英國一位文學家曾說過:「對好思索的人而言,生命是喜劇;對只憑感覺的人而言,生命是悲劇。」生活中,人們隨時隨地喜怒哀樂的起伏變化,人的一切活動無不打上情緒的印記。情緒像是染色劑,是人的生活染上各種各樣的色彩;情緒又恰似催化劑,使人的活動加速或減速進行。情緒應該為我們服務,而不應成為我們的主人。
  • 父母關注孩子的智力,卻不關心情緒發展,其實情緒與智力一樣重要
    很多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都會關注孩子的智力發展,卻很少花心思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其實,孩子的情緒同智力是一樣重要的。孩子的情緒為什麼很重要?3.情緒能夠讓人與生活中重要的人形成依戀關係家裡如果同時有兩個人在照顧孩子,一個大人時常情緒不穩定,另一個很穩定,孩子通常會更容易與情緒穩定的那一個形成依戀關係。
  • 兒童心理健康問題很重要,小燈泡情緒管理繪本!教孩子處理壞情緒
    、培養健康心態的情緒管理繪本。通過故事讓孩子認知情緒,接納自己的情緒,是管理情緒非常重要的環節,很多時候正是我們的「不接納」,才導致孩子的情緒積壓。」,更重要的是教會孩子怎麼理解情緒、處理情緒;當情緒出現的時候,你怎麼帶著孩子,把這種「失敗」變成一次彼此理解的機會。
  • 殺妻嫌犯熱點人們更應該關注心理學,一個健康的心理有多重要!
    這是一個有質量的作者,堅決不寫無用的垃圾文,勵志寫正能量的優質文,點擊關注獲取更多精彩內容!兒子一臉不解,自己今天什麼也沒做,怎麼就莫名的挨罵了,心裡很是委屈的他,又不敢頂撞媽媽,想了想,突然低頭看了下對自己撒嬌的貓咪,就是一頓暴揍,這隻貓咪就什麼也不知道的情況下受傷了。這就是踢貓效應的故事,仔細想想,是不是都會忍不住同情這隻無辜的小貓咪呢?
  •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從來不是小事,不要困在情緒的囚牢!
    做父母的總以為大學生都是成年人了,可以像他們那樣自我消化情緒問題,但是小編接下來的數據,父母們可能會受到震驚。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表現在學業、人際關係、愛情、生活適應等方面。一項有關大學生心理健康調查表明,大學生處於不健康或亞健康狀態的人數約佔調查總人數的50%。
  • 情緒決定健康 12種情緒背後的健康真相
    核心提示:作為一種心理現象,情緒與身體健康有著重要的關係。高興、愉快、不安、緊張等情緒都會對我們的身體造成重要的影響。想不想知道我們的各種情緒狀態是如何影響我們的身心健康的?那麼,人的喜怒哀樂究竟是如何影響身體健康的呢?   1、假如你對著另一半直抒愛意……  告訴愛人你有多愛他,這能夠有效降低你的膽固醇指數。有報告指出,如果每周花20分鐘寫一些跟自己的愛人有關的東西,你的膽固醇指數便會在5周內有所下降。
  • 高考生情緒失控撕他人答題卡:孩子的心理健康,遠比成績更重要
    還有的,會通過一些攻擊性行為來發洩情緒,表達憤怒,這種人的心理就是「我不好過,你也別好過」,於是死死拽住他人同歸於盡,上文中的女生就是這類人格。孩子的逆商培養,不是簡單安慰幾句「沒關係」,也不是輕鬆地鼓勵他「你可以的,加油別放棄」孩子的逆商培養,要從小開始,一點一滴幫助孩子建設一個堅固的內心。
  • 關注老年人心理健康
    關注老年人群的健康狀況已是一項社會及國家需要面對的問題。老齡健康不僅包括老年人在身體各方面生理機能的健康,還包含在基本認知、記憶、情緒、社會交往等多方面的心理健康。健康老齡化是80年代後期,由於世界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而產生的一個新概念。
  • 情緒管理很重要,為什麼要學會控制情緒?
    我們經常被要求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做好情緒管理,那你知道為什麼我們需要控制情緒嗎?控制情緒可以說是心智成熟人與心智不成熟的人典型區別,懂得控制情緒的人他們懂得觀察自我情緒,了解情緒的來龍去脈,而不懂得的控制情緒,它則是完全停留在自我本能。另一方面心理學發現,情緒平和是決策最有效果的時候,而冷漠與過激的情緒都會降低我們理性水平。
  • 做好情緒管理 呵護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是現代健康相互影響、不可分割的兩翼。受社會急劇轉型、工作節奏加快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我國進入心理問題高發期,許多人因心理問題得不到及時疏解而導致失眠、抑鬱等病症,損害健康。10月10日是第二十九個世界精神衛生日。在常態化疫情防控形勢下,通過有效的心理調節,能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增強人體自身免疫力。
  • 著名臨床心理學家:情緒管理的六大重要原則
    神譯局是 36 氪旗下編譯團隊,關注科技、商業、職場、 生活等領域,重點介紹國外的新技術、新觀點、新風向。是哪一種主要情緒配上了哪些微妙但是重要的其他元素呢? 方法如下: 下一次你感到不爽的時候,注意一下你的主要情緒感受; 給這一主要情緒評分,從1到10打分,寫下來; 手機計時3分鐘; 然後去做你之前在做的事情,不要去關注你的情緒感受; 3分鐘到點後,重新評估你的情緒,從1到10打分; 手機計時3分鐘,同樣,去做你之前在做的事情,不要關注你的情緒感受;
  • 教師的心理與情緒,誰來關注?
    一個學校好不好,其他不重要,只要學習成績好,這就是好學校。那麼好學校裡的老師們又是怎樣的呢,有誰來關注過這些老師?他們的心理與情緒,誰又來關注過呢?教育是一個心理影響另一個心理的過程。不知道一個充滿著無力感,無助感的老師能夠出怎樣一個積極健康的孩子呢?
  • 健康的「隱形殺手」之不良情緒
    只要我們生活在這個世上就一定會有壓力,尤其是在工作中,事情瞬息萬變,正面的壓力可以轉化成動力,讓我們向好的方向發展,反面的壓力,也就是不良情緒,會給我們的健康帶來重大的隱患。這就是不良情緒造成的。他跟我說如果想要「治療」,除非辭職。一邊是健康,一邊是金錢。換做你,你該怎麼選擇呢?其實,現在大多數工作者們大多都是為了工作而工作。你問他們有多麼熱愛自己的工作?我想也是鳳毛麟角,那為什麼不開心還要上班呢?就是為了生活,這也是無形中給我們帶來不良的情緒。說一些工作者動不動就生病,僅僅是累嗎?不一定,不良情緒也是他生病的原因之一。
  • 她的真實經歷告訴我們:情緒決定健康,情緒決定命運
    負面情緒,真的能致病,這並不是我危言聳聽,而是自己真實的人生經歷。因為這不得不必須面對的殘酷現實,也因為這不容易的生命經歷,我非常清楚健康對於一個人、一個家庭甚至整個家族的重要性,所以我一直特別關注健康,花時間、花精力、花錢去學習中醫養生、芳療、自然療法……所有與身體健康相關的知識,我都會去涉獵。即便如此重視,依然也沒能預防和阻擋疾病的產生。
  • 情緒影響健康 細說情緒的七種健康效應
    我們常說到七情內傷,情緒的確會對身體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影響,而且影響還是不小,那麼良好的情緒對*的健康究竟有多大的影響呢?下面就來看看情緒的七大健康效應。這因為情緒會引起*免疫細胞因子變化,如果該細胞因子水平長期偏高就會導致炎症、糖尿病、心臟病和癌症。究竟情緒對健康的影響有多大呢?七種情緒的效果:1.墜入愛河提高記憶力。墜入愛河會使人一年內神經生長因子水平處於增高狀態,刺激新的腦細胞生長,有助於神經系統的恢復並增進記憶力。
  • 家長學會情緒管理很重要,孩子不是出氣筒,建立有效溝通很重要
    導讀:家長學會情緒管理很重要,孩子不是出氣筒,建立有效溝通很重要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家長學會情緒管理很重要,孩子不是出氣筒,建立有效溝通很重要!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關注情緒,學會尊重,育兒從此事半功倍
    聽到這樣的話,真的是覺得自己智商不在線,不知道該怎麼回。為了提高智商,也為了健康,讀了一些育兒書,其中《如何說孩子才會聽 怎麼聽孩子才肯說》這本書中介紹了很多與孩子相處的技巧,讓孩子「乖乖地」與我們合作。本書的兩位作者阿黛爾·法伯和伊萊恩·瑪茲麗施是著名的親子溝通專家為,不僅著有多本親子類的暢銷著作,而且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曾為很多的父母、老師舉辦培訓,廣受歡迎。
  • 家有青少年(3):青春期情緒特點和情緒健康
    無論是憤怒、憎惡、焦慮、躁動,還是喜悅、喜歡、開心、熱愛、快感等,青少年體驗到的通常都會是這些情緒的高強度狀態。對他人的評論或批評非常敏感。常會覺得所有人都在關注自己的一舉一動,覺得大家的討論或品評都是或明或暗的指向自己。
  • 聊城:關注孩子心理健康
    那麼,只關注學習,能不能培養出好孩子呢?  聊城市心理健康服務中心心理諮詢師張曉嵩接待過不少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有困惑的家長,這些家長認為自己付出了很多,然而孩子卻不能如自己想像中的那樣發展。張曉嵩說:「越來越多的家長只是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和升學,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 關注兒童或青少年的焦慮情緒
    許多兒童都經歷過害怕、擔心或焦慮的情緒,這似乎成為成長中的一部分。有人認為兒童的焦慮是一種輕度的暫時性紊亂,會隨著正常的生活過程慢慢消失。 然而,心理學研究發現:很多經歷過焦慮的兒童在青少年時期和成年後會繼續同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