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的必須讓小的」,這種強盜邏輯在二胎家庭的危害,會代代相傳

2020-12-17 小魚奶爸日記

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阿秋是家裡的老大,媽媽就經常跟她說:「你是老大,得讓著弟弟。」

因此,從小阿秋就乖巧懂事,不管什麼東西都會讓著弟弟,直到戀愛結婚,有了自己的家。只要弟弟有事,阿秋都會隨叫隨到,幾乎就是弟弟的後盾。

她是這樣想的,父母年紀越來越大,自己就要盡到照顧弟弟的責任,阿秋媽媽也經常這樣告訴她:好好照顧弟弟,等他成家就省心了。

再後來,阿秋有了自己的孩子,她盡心盡力地照顧,孩子簡直就是個「天使寶寶」,聽話可愛。

後來阿秋又生了二胎,這下家裡就熱鬧了,小妹妹每天都黏在阿秋身上。有幾次大兒子和妹妹在一起,小妹妹揮手打了哥哥一下,哥哥還手後,哇的一聲就哭了。

阿秋看見後激動地拉起兒子,就照著屁股打了一下:「這是妹妹,你幹嘛呢?你再碰她試試?你得讓著她。」

兒子委屈不已,跑回房間反鎖上了門,連阿秋自己都不敢相信,平日裡自己性格這麼好,怎麼會變成這樣。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後來阿秋的弟弟打電話借錢,她把孩子的奶粉錢挪出了一部分借給弟弟,丈夫跟她仔細復盤,她才恍然大悟。

原來,一切都源於她對弟弟的疼愛和忍讓,雖然弟弟沒做什麼過分的事,但從小家長的教唆和自己的順從,已經成了習慣,這才導致自己認為「大的讓小的」是理所應當,最近她也開始反思這件事。

0101「大的必須讓小的」,其實是種強盜邏輯

在傳統觀念裡,大多認為大的要讓著小的,這是責任感。但細思之下才會發現,「禮讓」可不應該由年齡說了算,有理的人才是正確的一方。

1)大寶的心理成長受忽略

對大寶來說,他才是最開始得到萬般寵愛的孩子,是全家人的焦點,這會使其存在一種優越感。

可如果二寶出生,家長就要分出許多精力去照料二寶,大寶必須有「自動成長」的技能,主動學會退出,獨立面對各種問題。

這種情況下,家長也會覺得大寶已經長大,不需要撒嬌關注,自己也能化解問題,不知不覺間就忽略了大寶。

有的大寶就會覺得,是二寶分走了父母的愛和關注,自己的成長都是被迫的,從而產生強烈的「嫉妒心」,驅使他對二寶做出暴力的行為,矛盾頻發。

有的大寶就很懂事,聽家長的話處處忍讓二寶,結果就演變成了無條件忍讓,哪怕違背自己的原則。

因為他知道讓著弟弟妹妹父母開心,久而久之有了討好型人格,過於敏感,潛意識裡面對不公平的事容易情緒失控,但在自己的家庭中仍然會延續這種想法。

可以說,這種「強盜邏輯」在二胎家庭的危害,是會代代相傳的。

2)被偏愛的二寶有恃無恐

常被忍讓的二寶膽子更大,做事更冒失,只要是想要的就會用哭鬧或爭搶的方式得到,因為知道哥哥會忍讓,他們不用商量,顯得格外霸氣。

在家長面前,即便是自己犯的錯也會沾沾自喜,因為知道哥哥姐姐才會是被訓斥的那一個,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霸氣強勢、投機取巧的性格。

可以後去了幼兒園或者上了學,又有誰願意忍讓他呢?只會吃虧,或因為魯莽惹禍。

這個世界的規律是人人平等,事事有秩序,但家長經常講求不公平的忍讓,只會打亂孩子的認知規律,對兩個孩子都不公平。

就像《大宅門》裡的白大爺和白三爺,呈現出的就是這樣一番無原則「大讓小」現象,最後大的委屈一生,小的混帳一生。

0202家長如何讓孩子理解真正的謙讓?

1、擺正位置,明確原則

如果兩個孩子發生了爭端,家長要做的就是講愛不講「理」,對事不對人。

家裡的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權利,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在這方面他們是公平的,並非年紀小就能胡作非為。

兩個孩子玩耍前就要講好規則,告訴他們:要一起合作完成,或者自己玩自己的,互不幹涉。

這個過程中若突發矛盾,家長也要能冷靜,判斷是非經過。

看看玩具是誰先拿的,第一個拿玩具的人是不是願意把玩具讓出去,自己沒玩夠就可以不讓給對方。至於沒有搶到的一方,也要給予安撫,讓他學會等待,或者轉移注意力。

明確告訴孩子:如果別人不想和你分享,就不要爭搶,自己做自己的事就好了。

2、培養孩子換位思考的能力

家長可以定期在家進行角色互換的遊戲,這裡的互換指的是照顧對方,聽聽對方怎麼說。可以是幾件事,也可以是在一個時間段內,最後大家一起坐下來總結自己的感受。

這個抽象的道理,只用說教不會有效果,一定要讓孩子有體驗感。如果二寶太小,可以讓他把自己的一個玩具當成小夥伴,照顧他,陪伴他,體驗照顧別人的感覺。

3、提升孩子的合作能力

教孩子合作也不是件容易事,因為每個孩子性格不同,不可能完全產生共鳴。

這時家長要設計兩個人合作的方案,比如只有兩個人一起努力才能完成的工作,在必要時給予孩子們幫助。

家長不要擔心矛盾發生,這時每個人都會有對應的反應。大寶可以說出自己的想法,二寶可以躲進家長懷裡,而家長要以完成這個任務為目的,一起談論解決。

0303兩個孩子發生矛盾時,具體怎麼做?

第一步:先觀察,找到原因

有的時候因情緒失控,孩子講不出事情發生的理由,家長就要在兩個孩子玩耍時注意觀察,找到引發衝突的點。到底是弟弟無理取鬧,還是老大也霸佔玩具不給。

曾經見過一個家庭,姐姐總是無緣無故挨打,原因是弟弟會哭,家長不問就直接上手,於是姐姐長成了在暴力下忍讓的性格。

家長要做的,實際上就是根據情況,講明是非,不偏不倚,幫助兩個孩子「斷案」。

第二步:不強制,讓孩子自己找到平衡點

其實,越要求兩個孩子讓著對方,孩子就會越容易出矛盾,我們應該接納孩子之間的矛盾,不把它看得太嚴重。

只要沒有對對方造成傷害,就可以通過舒緩情緒來調節。

很多時候孩子也害怕衝突,但正是在一次次的衝突中,兩個孩子的感情可能會升溫,雖然打打鬧鬧,但是多數還是陪伴玩鬧。

家長只在必要時給予幫助,剩下的可以交給孩子。

第三步:事後疏導

發生衝突後,家長一般會問:你做得對不對?你還愛不愛弟弟或者哥哥?

這樣的問題是封閉的,我們應該詢問他的感覺怎麼樣?現在感覺是否快樂?讓孩子感知自己的情緒,這樣在下一次發生衝突時,他們就會處理情緒了。

我們也可以給孩子準備一些好習慣養成,或者有關相處的繪本,比如《你們都是我的最愛》、《跟屁蟲》等,也可以給孩子聽一聽弟子規,幫他了解互相關愛的意義。

二胎家庭的幸福很熱鬧,但也會出現衝突。不必擔心,畢竟孩子是血肉同胞,矛盾也只是暫時的,只要摒棄掉「大讓小」的強盜邏輯,處理好了,一切都是溫暖的。

相關焦點

  • 二胎家庭需注意:強迫「大的讓小的」有4大危害,聰明家長3招化解
    在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教育中,我們一直講究兄友弟恭,愛護幼小,但是這種謙讓,應該建立在自願的基礎上,而不是被迫。我們缺的不是道德,而是規則。所以,父母理應儘可能的一碗水端平——讓孩子共同遵守家庭規則。父母強制要求「大的」必須讓著「小的」,實際上就破壞了公平原則,變相改變了家庭規則的內容,這是最容易造成兄弟姐妹間矛盾的主要根源。
  • 「大的要讓著小的」,父母這種思想要不得,二胎家庭須注意
    或許在二胎家庭中,「你是姐姐要讓著妹妹」,「你是哥哥要知道疼弟弟」這樣的話耳熟能詳。在父母看來這樣說話的本意是讓大的學懂事知道愛護小的,想讓兩個寶寶和平相處,其實,二胎父母的這種說法負面影響很大。對面樓上的鄰居小夫妻都是高材生,經常跟別人說著二胎家庭要給大寶更多的愛。生二胎之後親媽過來幫忙,一切都風平浪靜的。姥姥生病親媽走了三天,每天都聽到寶媽吼大寶和大寶寶哭的聲音。同學跟她逗趣說:「你為什麼會說一套、做一套?」她不好意思地說:「唉,我每次餵小寶或給小寶換尿片,大的就過來哭著鬧著叫我抱,我不忙她自己玩得好好的,你說小東西不是故意的嗎!」
  • 中國式父母的強盜邏輯
    表面看,這種父母的邏輯沒有問題,實則卻是一種比較隱晦的功利心態。然後,中國因為皇權文化、男權文化、父權文化的超長時間的佔領主流意識形態的歷史文化特徵,使得中國父母,總是具有著一種權威。這種權威在遭遇孩子的反抗後,就會呈現出一種極特別的強盜邏輯。但是強盜邏輯,並不是強勢文化。
  • 《天道》|論強者的邏輯與強盜的邏輯(深度哲文)
    強者的邏輯與強盜的邏輯,一字之差,意義卻完全不一樣。不論是強者還是強盜都有其謀生的邏輯,生存的天道。強者的邏輯,就是公平公開地競爭,鬥智鬥勇,用陽謀獲取勝利,本質是直接獲取。如此,越是強者,越是成長精緻的利己主義者,越是自私,越是危害弱者,越是對社會發展不利。今天,我們的社會一味地宣揚成功文化,這恐怕就是一種無道的強者邏輯,而我們看到的不是為善為德得強者,而是越來越多的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強者佔有充足的社會資源,個人優勢,因此,他們是直接獲取,而非破格獲取。
  • 原生家庭的創傷,代代相傳危害大,合格父母要學會做「終結者」
    若蘭也許是鬧夠了,也許是被寶爸的氣勢鎮住了,反而乖乖地吃了小半碗面,又把那碗雞蛋羹也吃了一大半。對孩子來說,原生家庭所帶來的影響,將貫穿其一生,好的影響會是指引他前進的方向盤,不好的影響會成為他桎梏不前的枷鎖。
  • 「大讓小」的育兒方式對二胎家庭真的有益嗎?
    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曾經說過,當一個家庭有了新的生命誕生,家庭的焦點就會聚集到這個新成員的身上,手足矛盾由此便會展開。很多二胎家庭都會把「孔融讓梨」當做教育準則,講給老大聽,似乎這已經成為了二胎家庭的「金科鐵律」,老大必須遵守。但其實家長不知道的是,這個如此有教育寓意的故事,正在一步步的「毀娃」。
  • 儒家思想怎樣對付強盜邏輯
    儒家思想如何對付強盜邏輯?看到這個問題,我最先想到了一個小故事。孫紅雷看見路邊放著鐵鍁就毫不猶豫地拿走,並理直氣壯地說:放在路邊上的就是無主的。黃渤調侃孫紅雷真是個土匪!以上只是《極限挑戰》中的一個小插曲,為了綜藝效果或許有表演的成分,當然,最後孫紅雷歸還了鐵鍁,並對物主解釋了這只是一個玩笑。搞笑之餘,不禁讓人感慨孫的思維有「強盜邏輯」的影子,而黃渤的調侃更是直戳本質——強盜邏輯的本質就是土匪行為。
  • 露骨的政治霸凌與強盜邏輯
    本文轉自【新華社】;新華社北京12月8日電題:露骨的政治霸凌與強盜邏輯 新華社記者 12月8日,美方以中方依法制定和實施香港國安法、就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資格問題作出決定為由這種蠻橫無理的行徑嚴重違反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嚴重幹涉中國內政,嚴重損害中美關係,是赤裸裸的政治霸凌與強盜邏輯。 國家安全事關國家核心利益。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香港國安法,堵塞有關法律漏洞,針對的是極少數嚴重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和活動,維護的是國家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以及香港的長期繁榮穩定,完全正當,天經地義。
  • A lot和lots的強盜與邏輯
    這些語義之間是邏輯,還是強盜呢?Lot源自古英語hlot,是「用來確定某人份額的物件」 ,如骰子、小石頭或草節等,功能類似咱們的鬮。Draw lots就是「抓鬮、抽籤」的意思。美國街頭時不時有lottery和lotto的標誌, 漢語翻譯成「樂透」,就是我們的「買彩票」,自然也表示「碰運氣的事」。
  • 新華時評:露骨的政治霸凌與強盜邏輯
    新華社北京12月8日電 題:露骨的政治霸凌與強盜邏輯  新華社記者  12月8日,美方以中方依法制定和實施香港國安法、就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資格問題作出決定為由,聲稱對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實施所謂制裁。
  • 駁斥恆大的強盜邏輯
    原標題:駁斥恆大的強盜邏輯王 琳三年內第二次站在亞洲之巔的恆大奪得了榮譽,也惹來了麻煩。東風日產稱恆大單方面擅自取消其贊助權益。對此,恆大方面並不否認,還聲言曾希望回購,但「在無法溝通和推進的情況下」,「只能自行更換廣告」。有合約就可能有違約。
  • 李玫瑾:二胎家庭最大的坑,就是「大讓小」,別再強調孔融讓梨了
    很多二胎家庭都會把「孔融讓梨」當做教育準則,講給老大聽,似乎這已經成為了二胎家庭的「金科鐵律」,老大必須遵守。但其實家長不知道的是,這個如此有教育寓意的故事,正在一步步的「毀娃」。「大讓小」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說過,二胎家庭中,當兩個孩子出現矛盾時,家長不要一味袒護小的,而是要學會如何教育老大。
  • 吳京被逼捐1億 背後的三種邏輯 強盜邏輯何時休?
    被逼捐過的明星,並非僅有吳京,背後的邏輯也並不難理解。然而,這種強盜邏輯何時才能劃上休止符?  「逼捐」背後的三種邏輯  在人類社會中,幫助他人是一種值得尊重和稱讚的美德,所以所有社會都提倡和鼓勵捐助捐贈等慈善行為。但是在生活中,我們可以要求或逼迫他人做慈善嗎?或者說,整個社會是否可以通過法律強制他人做慈善呢?
  • 美作家:中國應讀懂西方強盜邏輯 必須自強鬥爭
    古巴、委內瑞拉、玻利維亞、利比亞、敘利亞、東南亞諸國等很多國家,想獨立自主有尊嚴地發展,也付出了很大努力進行抗爭,但它們都太小,實力不夠;而巴西等南美國家觀望;俄羅斯好像也沒有決定,而且其本身也被歐美霸權制裁著,戰火也經常燒到了其周邊。只有中國,已從二戰前非常落後的舊中國,發展成為現代化強大的新中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 充斥強盜邏輯,註定不會得逞
    專家學者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此舉嚴重違反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是對香港事務和中國內政的粗暴幹涉,充斥著強盜邏輯。美方這種損人不利己的霸凌行為只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打「香港牌」圖謀絕不會得逞。  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周葉中分析說,近年來,美國一些政治勢力鼓吹「中國威脅論」,妄圖以打壓、顛覆等方式阻撓和遏制中國的發展。美方此舉是不可能得逞的。
  • 張維迎:要市場邏輯,不要強盜邏輯
    編者  在過去的3年中,世界經濟一波三折,在這一歷程中,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政府亦對經濟進行了強力的幹預,從極度寬鬆貨幣、擴內需到眼下的限購、限價、限貸等一系列政策,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這也引發了社會上關於計劃和市場如何進退的廣泛爭議。  這些政策出臺的邏輯何在?存在哪些矛盾?經濟改革的方向指向何方?
  • 「大的要讓小的」?二胎家庭中的這種新型偏心,危害不輸重男輕女
    文丨郝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當家裡有兩個小孩的時候,家長們大部分都要求,年齡大的孩子讓著年齡小的孩子。並且這種謙讓,經常是不考慮究竟是哪個小孩犯錯的情況下,即便是年齡小的孩子犯錯誤了也都是訓年齡大的孩子。
  • 二胎家庭:老大讓著老二的危害竟然這麼大
    小笨熊 文/朵朵麻麻 隨著二胎政策開放,很多家庭都選擇了再要一個孩子,但是隨著老二的出生,親子關係也迎來了新的考驗!好朋友文文是兩個孩子的全職媽媽,老大6歲,老二2歲,都是男孩兒。前一段時間,跟我說兩個孩子真是要把她弄崩潰了!經常是她收拾屋子或者忙著事情的時候,那頭老大就和老二搶起了玩具,哭鬧不停的。
  • 二胎家庭最怕什麼?不是大讓小也非重男輕女,而是這種選擇性偏愛
    文/蘭媽談育兒人人都說二胎家庭最怕的是偏心,偏心可以毀掉一個孩子的童年,而缺愛的童年一影響也就是一輩子,說到偏心很多人都會想到老大被忽略、老二被稀奇的場面,亦或者是重男輕女的性別偏心。實際上,現階段的家庭教育裡二胎家庭最害怕的新式偏心,不是大讓小、也並非重男輕女而是選擇性的性格偏愛。
  • 誰說大的必須讓小的?摒棄對孩子道德綁架,讓孩子自己尋找平衡點
    隨著國家政策的放開,中國已經逐漸進入全民二胎時代。每個家庭迎來雙份的喜悅,同時也增添了雙倍的煩惱。兩個孩子的家裡難免總會雞飛狗跳,而這時家長們總會拿出萬金油理論——大的就該讓著小的。這句話可以說是我們從小聽到大,然後又用在了自己孩子的身上。但是細思這句話的內核,卻是對大寶的道德綁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