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大的中年人

2021-02-22 吳思竹

*今天是個特殊的日子,這篇文章,也與房地產無關。

全文約3000字,閱讀需要5分鐘。

這兩年,不斷有人在強化「油膩中年男」的概念。

我雖然一直沒把這些當回事,覺得跟我沒什麼關係,但這兩年經常有朋友、同事在調侃我是中年人。

今天日子特殊,我寫一下我的中年觀。前半截,希望對中年前的人有一點啟發,後半截,寫給所有中年人。

01


我在30歲之前,是一個不太有方向感的人,沒有太多宏大的想法,就是活在那個當下,極度平凡,甚至有點喪。

22歲我大學畢業,進了一家民營企業。

大學專業是新聞,所以當時的主要工作就是寫寫廣告,做做剪報,一個月拿1800塊錢。那時我領導偶爾會在開會的時候提到一個詞,叫「末位淘汰」,每次聽到我都菊花一緊,感覺是在說給我聽的。

所以,不管領導交給我什麼工作,我都只會說一個字:好。

我不去計較這個事情該不該我做,難度大不大,也從不去計較其他同事拿比我更高的工資,做比我更少的事。

現在來看,人都是有依賴性的,領導也不例外。當領導給我一次機會,我做好了,甚至超出他的預期,他就會給我更多的機會。久而久之,我學到了更多的本事,做出了更好的業績,漸漸成為了團隊裡那個不可替代的人。

有一天,領導給團隊開玩笑,大概意思是說所有人如果要離職,必須提前一個月申請和報備。然後轉過頭來對我說了一句:「你不準走,要走必須提前半年申請」。

從此以後,我聽到「末尾淘汰」四個字再也不會菊花一緊了。

02

四年之後,我26歲。

我沒有離職,但領導跳槽了。

沒多久,他就把我們團隊中幾個最好的人,介紹到了新的平臺——成都著名的一家媒體。

在這個新的平臺上,我曾經的一位同事,成了我的新領導。

鑑於前幾年的共事,彼此的認可和信賴度自然是非常高。

我的底薪也從過去的2800元,漲到了6000元。

這個媒體平臺是新成立的,可謂百廢待興,新領導就像一個救火員,哪裡需要就調去哪裡。

當時很多人會考慮自己的個人前途,考慮自己的專業方向,但我沒有,我就是領導去哪裡,我就跟著去哪裡,不管做什麼,我都幫領導搞定。

據我不完全回憶,那四年,我換了7次部門,其中有行政類的純二線部門,也有年創收上千萬的營銷部門。

現在來看,當時純粹就是出於一種簡單的「義氣」,沒有目標,沒有野心,很窮,該忙的時候就忙,不忙的時候也打遊戲混日子,但也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一個靠譜的人,一個能力、技術上的「雜家」。

03

又四年後,我30歲。

這位領導調到了同集團的另一個子公司,一家地產營銷機構任職。

沒多久,在領導的強烈舉薦下,我也完成了調動,底薪也漲到了10000塊。

這期間的最大收穫,是領導交了一個部門到我手裡。雖然人數不多,但我也逐漸開始從一個戰鬥力極強的單兵,變成一個管理者。

04

和女兒在馬爾地夫度假

又過了一年半,我32歲,女兒出生了。

身份的改變讓我產生了強烈的責任感,我把QQ籤名改為「我要許你一個更美好的未來!」,一直到今天都沒有再改過。

這份責任和擔當,讓我從一個「崇尚無為」的道系青年,變成了想要強烈改變現狀的「欲望青年」,簡單點說,就是我要掙錢,我要掙很多錢,要不然拿什麼富養女兒?

懷著這種信念,在朋友的串掇和支持下,我開始了創業。

鑑於當時的網際網路環境和自身所在的行業土壤,我創辦了一家服務房地產企業的網推公司。但當時的我,並不懂什麼是網推,所以就去書店買了厚厚的一摞書,一邊學習一邊實踐。

當時的網推行當,競爭很激烈,大部分市場都是一些老牌的公司佔據著,我又是一個不怎麼會說話,更不會搞關係的人,所以前兩年,公司做的很辛苦,也沒有掙到什麼錢。

我至今記得我們第一年的公司團年,七八個人,在諾亞方舟的一個小包間裡面,寥寥數個薄薄的紅包,氣氛凝重。因為第一年略微虧損,那已經是我能拿出來的全部獎金。那時我就發誓,以後的公司團年,絕不再如此寒磣。這也是為什麼我堅持每年春節前,帶團隊去海外旅行的初始原因。

05

2年後,我34歲,創業漸入佳境。

有句話說的好:任何殺不死你的,只會讓你更強大。

如果一家創業公司可以做到三年不垮,想垮也就沒那麼容易了。

我把人生第一個階段的傻幹和「雜家」優勢發揮到了極致。其他公司做不下來的項目,我們可以做下來;其他公司老闆可以當甩手掌柜的,我永遠衝在最前線。

當時我在業內有幾個特點廣為人知:方案一定是我親自寫,提案一定是我親自講,熬夜到凌晨也是家常便飯。那時候,幾個網推公司老闆之間,互相還會小小的攀比一下,看誰熬夜做方案熬得更晚。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我的公司在業界的口碑越來越好,收益也越來越高。

06

又兩年,我36歲。

我做了「吳思竹」,有幸讓大家關注到我。

其實一直以來,「寫作」都不是我的長項,也並不是我的習慣性工作。

但就像當初創業做公司一樣,只要開了頭,就沒有回頭箭。不斷學習,不斷升級自己的知識體系,永遠保持對自身觀點的坦誠、獨立和責任;永遠保持對讀者的真誠、謙遜和敬畏;永遠保持對行業的警醒、客觀和善意;大家才會陪「吳思竹」一直走下去。

07

今天,我37歲。

如果按照2015年中國男性平均壽命73.64歲來算,這已經妥妥的邁入了中年人的行列。儘管打死我也不願意承認這一點。

中年男人成了社交網絡上熱門的話題。

從姜文的《狗日的中年》,到《男到中年不如狗》、《女到中年狗都嫌》,都是10w+,而馮唐的「油膩中年」一詞,更是成為年度熱門。

以上這些文章,大體來講,無非兩點:

第一、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一個人抗所有壓力,生活不容易;

第二、人到中年,保溫杯加枸杞,發福走形脫髮禿頂,形象太油膩。

這些我都明白。經歷過,也或將經歷。

但是所有的人生階段,都是你自己選擇的結果。

少年時不努力讀書,可能會讓你青年時期工作不順利;青年時期工作不走心,可能會讓你中年過的不如意;而中年一味怨天尤人,又可能會導致你的晚景更加悽涼。

對於我來說。

我在01階段選擇吃苦傻幹,勇於吃虧;我在02階段選擇忠誠第一,義氣當先;我在03階段選擇身份適應,角色轉換;我在04階段選擇責任擔當,勇敢創業;我在05階段選擇了身先士卒,堅持不懈;我在06階段選擇了敢於嘗試,終身學習。

我相信,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如此,人生不同階段的自我選擇,會造就今天的自己,並且,此時此刻新的選擇,還會造就明天的自己。

很多中年人在說焦慮、危機的時候,就把世界的變化,勇猛的年輕人,看成自己的敵人。想以最舒服的狀態保持在巔峰,把年輕人阻擋在外,無異於想讓世界永恆轉動的齒輪停下來,這是一種逆勢,逆勢而為,當然有阻力,當然會焦慮和危機。

我自己沒有這種中年心境。我反而擁抱變化,選擇給優秀的後來者機會。比如今年我就將網推公司全部交給前任副總蔓姐打理。

在「吳思竹」這個平臺上,我選擇:堅持利他,樂於分享。

是的,吳思竹公眾號已經是一個平臺了,目前獲得了35000+高黏度讀者的關注。這個平臺是我的,但我希望把它變成所有人的。

我跟團隊商量後,決定在今年,推出「無私廣告位」,免費扶持讀者中的「個人創業者」、「小微創業者」或者有需要幫助的人。具體的措施和辦法,會在未來幾天的文章中公布,但大家請相信一點,這個「無私廣告位」永久免費。

此外,今年我還會涉足製造業和消費升級領域,實業報國,為讀者提供更多附加價值。

08

梁啓超在《少年中國說》中,寫道——

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潛龍騰淵,鱗爪飛揚。乳虎嘯谷,百獸震惶。鷹隼試翼,風塵吸張。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幹將發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蒼,地履其黃。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我想,少年強則國強,中年強則國更強。

中年人,理應更智、更富、更獨立、更自由、更進步、更勝於歐洲、更雄於全球。

35歲的魏思,科大訊飛研究院副院長,將人工智慧語音,做成了「全球無敵」;

35歲的陸朝陽,博導教授,世界首臺「超越級」光量子計算機的研製者之一;

35歲的鄧自剛,西南交大博導,研究超高溫磁懸浮,未來高鐵時速1000公裡;

42歲的吳甘沙,前英特爾中國研究院院長,致力於打造中國的無人駕駛汽車

……

他們,或將改變未來的中國,影響整個世界。

所以,中年人的標籤,不一定是「油膩」,也可以是「強大」! 

關鍵在於你的選擇。

選擇努力工作,即使平凡,但絕不平庸;

選擇提攜後輩,幫助年輕人而不是與之對抗;

選擇鍛鍊身體,正視人到中年的生理現實;

選擇檢點行為,明白家庭幸福美滿的重要。


最後,我也許下生日願望。

祝所有中年人,心不死,志不滅。活出強大的中年!

文/吳思竹

相關焦點

  • 那些「認慫」的中年人,才是真強大
    當一個人學會認慫,才開始變得強大。30多歲的他也略微發福,有些顯老,一臉討好的面對顧客的挑挑揀揀,之前的叛逆、張揚、盛氣凌人全都不見了,全然變成了一個普通、甚至有些慫的中年人。這讓我想起韓寒,之前韓寒連發兩篇長文,說自己當年退學是件很失敗的事情,承認當時不應該退學。很多網友吐槽:這還是那個把應試教育抨擊的一無是處的韓寒嗎?
  • 痛並快樂的中年人
    與自己的中年和解,是一個中年人最明智的選擇。二、中年是人生的黃金時代曾經有人說,中年是充滿活力的青年和黯然無力的老年之間的一個尷尬的灰色地帶。這是一個悲觀的說法。中年人的心智和青少年比起來,多了3倍的時間可以進化得和其他人的人格不同,有更多的時間可以避免其他人的影響和堅持。步入中年之前的學習和工作中成功和失敗經歷為中年的綻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東京大飯店》:進擊的中年人
    「日劇大神」木村拓哉搭配一群老戲骨,陣容雖強大,但號召力未必趕得上新生代人氣偶像。12.9%的平均收視率,在醫療劇稱霸的日劇市場上也只能算中規中矩。《東京大飯店》到底有何特別魅力?賞心悅目的美食固然是招牌之一。但在觀眾品位越發挑剔的當下,僅靠美食顯然無法一招制勝。
  • 張曼娟:寫給中年人的情書
    《我輩中人:寫給中年人的情書》是張曼娟最新散文集,該書繁體版自2018年4月在臺灣出版以來,感動萬千讀者,加印數十次,併入圍臺灣地區最大網絡書店博客來2018年度總榜華文創作類Top1、誠品書店2018年度暢銷新書Top7等多種獎項和榜單。近日,簡體版由人民文學出版社隆重推出。
  • 事業有成的中年人適合開什麼車?
    而中年人,他們在社會上已經發展過一些時間了,所以有了一定的資金。而且許多人在成家之後要顧及年長的父母,自己的妻子,或者還可能有了小孩等多個親人。所以肯定跟90後的選車需求就不一樣了。在怎樣的年紀開什麼樣的車是沒有答案可言的,只是根據在這樣一個年紀開什麼樣的車能體現一個人在中年的時候應該有的性格。那麼中年人應該開什麼樣的車呢,今天老羅就和大家講一下。
  • 送給中年人的禮物:四十歲那天的雪
    送給中年人的禮物:四十歲那天的雪 ——讀彭程《急管繁弦》 凸凹 中青在線-中國青年報    2009-01-20    [列印] [關閉] 受用在這裡,有兩個層面:一個是從他證中確定我證,通過共鳴,強化經驗,自我認同;另一個就是汲取他人的人生經驗,把有限的「我」變成無限的「我」,使生命強大,強大到足以抵制物化。但是,書籍本身要有折服人的力量,要有可靠的信息,讓你能夠信任。正如樹木的年輪,是生命的紋路一樣,書籍的可靠性,也應該源自它對自我經驗的真實記載。讀可靠之書,讓我們內心嫵媚,人性盈滿;相反,則疑書自疑,徒增迷惘,且感人生虛妄。
  • 多少歲才算是中年人?
    在我們的一般認知中,都是會按照年齡區分來老年人、中年人和年輕人。當然,對於中年人的年齡劃分也存在一些疑問和困惑。對於中年年齡,說法不一,又年輕的中年人,也有不服歲月的中年年輕群體。無論年齡幾何,我們應該更加的關注中年群體,因為他們是現在社會上負擔最重的群體,幾乎每個中年人每天都在為生活和家庭生計發愁。一、中年人是指多少歲?
  • 馬上評|手握保溫杯的中年人,怎麼就成了被鄙視的對象?
    馬上評|手握保溫杯的中年人,怎麼就成了被鄙視的對象?在「保溫杯與中年人」話題刷屏的同時,我的大學老師,一位在985高校執教多年的學術大牛私下發出感慨:看到活躍在學術圈的年輕人,再想到自己的年齡,感覺「後背冷嗖嗖」的。沒錯,殘酷的事實就是,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在被「年齡」這條惡狗追趕著,氣喘籲籲慌不擇路。尤其是在網際網路時代,這條惡狗更加兇猛,簡直可以一招奪命。
  • 中年人的焦慮
    我是一名中年人,上有父母,下有孩子,少了「兩科的分數」,就少去了很多的競爭力,工作上的機會好怕失去。腦子昏沉,不知夢到底意味著什麼?或許這就是一場普通的夢而已。還是中年人太焦慮?
  • 中年人白天上班晚上陪娃,幸福感最低?看美國中年人怎麼過
    是不是全世界的中年人都像我們一樣過著苦逼的生活?看看美國中年人的日子咋過!1. 美國中年人經歷更豐富。2009年,全美航空的一架空客A320客機起飛後不久就發生事故,在完全失去動力的情況下,奇蹟般地在河面上迫降成功,機上155人無一傷亡。
  • 中年人慢跑的速度多快才合適?
    中年人慢跑的速度多快才合適?按照有氧跑的最低線跑最合適我們先要明確一下中年人的年齡劃分問題。中國傳統上把人的一生劃分為,兒童、少年、青年、中年、老年5個年齡階段。在我國傳統上,把41歲至65歲的人稱為中年人。
  • 中年人沒有情緒波動
    所以,一切的矯情都是屬於年輕人的,中年人只有事情。參加工作之初,芝麻點的小事都可以跟朋友電話聊天半個小時,工作生活中遇到不開心的事情,就要找好朋友發洩情緒。好像不說出來就會憋傷一樣。邁入中年人行列,特別是有了孩子以後,基本上是「我已無我」的狀態。
  • 中年人最後的倔強 都寫在頭上
    中年人的倔強乘風破浪的姐姐們打破了人們對中年人的想像,過去,人們對於中年生活的定義和想像總與危機掛鈎,網際網路行業常爆出35歲找不到工作的新聞。如果青年時期沒有打好良好的職業基礎,人到中年很容易會有高不成低不就的茫然。年紀大了,疑惑和迷茫卻一點也不少。
  • 千萬別讓中年人的暮氣埋葬了年輕人的朝氣
    中年人表現出來的狀態大多是成熟、穩重、有資歷、重風險,這種四平八穩的狀態其實就是暮氣。並且這種暮氣還易傳播,因為作為年輕人的上司,無論是工作的分配、考核還是部門文化的宣導,做主導的多是中年人。面對中年人的諄諄教導,年輕人一定要注意,初入職場千萬別被中年人的思維同化,不要讓中年人的那些經驗影響了自己的嘗試和判斷,千萬別剛入職場就畏手畏腳變成了一個隨波逐流的小白兔。年輕人應該具備的是激情、衝動而不是成熟、穩重。中年人因為有了經歷所以成熟,有了牽掛所以穩重。
  • 中年人的職場越來越沒底氣?你可以嘗試這四種行業,收入比工資高
    中年為了生計,臉面,房子車子票子不停周旋,後來就發現,"激情"對中年人是一種浪費,而"夢想"對於中年人則是一個牌坊,守得住忠烈,還要做得好婊子。 中年是一場鬥爭,人鬥不過命,命鬥不過時間。 生活本就艱辛,中年人的生活更是焦慮和艱辛。
  • 沒看過中年人的朋友圈,都不知道什麼才叫「文藝復興」
    然而他們不知道,中年人看到這些作品,大概不會覺得搞笑。爸媽們只會輕輕挑一挑眉,露出不屑的眼神,接著驕傲地打開手機:沒看過中年人的朋友圈,都不知道什麼才叫「文藝復興」。中年人,朋友圈隱藏的大文豪年輕人或許覺得白話詩很新鮮,但對於中年人來說,寫詩或許就跟吃飯喝水一樣日常。似乎在任何場景下,他們都有滿肚子的「詩興」,需要釋放。在白話詩之前,有這樣一批爸媽。
  • 拯救一個中年人有多容易?跑步就行
    前幾天小編看到一句描述中年人的話,形象地有一些笑中帶淚的心酸:人到中年,感覺自己活成了一部《西遊記》。悟空的壓力,八戒的肚子,老沙的髮型,唐僧的嘮叨,九九八十一難都特麼一個沒少,關鍵是還離西天越來越近!
  • 中年人開什麼車好?
    這群人成為了年輕人心中的成功人士,也成了年輕人心中的中年人,但是這些人的選擇,並不一定是差的,相反,在選擇座駕上,中年人的選擇更加的成熟穩重,他們選的車,都是經久耐看又舒適的車型。如果沒有什麼壓力家庭條件還可以的話可以考慮以下車型。
  • 目前適合中年人的創業項目有哪些?
    目前適合中年人的創業項目有哪些?這是一個粉絲的問題,其實對於中年人來說,沒有什麼適合不適合的項目,年齡不是創業項目選擇的決定因素,只能是考慮問題的一個方面。考慮到一個中年人,現在有哪些合適的創業項目?我這裡推薦幾個供參考。
  • 北初說創業:中年人如何創業?中年人創業成功的概率有多高?
    【北初說創業】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下中年人到底如何創業?什麼樣的中年人呢?為什麼創業呢?這兩個問題我認為應該清晰地明確出來。如果人到中年為了生存,為了吃口飯,為了養家餬口,被迫無奈,找工作找不到,那也只能創業了。但這種創業其實就是一種賺錢的行為,怎麼賺錢就怎麼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