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質量關係到學校生存,學生和家長的切身利益,也是評價老師工作業績的重要依據。目前的評價制度中,考試分數所佔比重很大,特別是在家長眼中,幾乎是唯一標準,而弊端顯而易見,怎樣合理評價?
目前,兩個口號喊得震天響,一是應試教育,二是素質教育。二者PK,誰佔上風呢?答案不言自明。
應試教育談分數,因為有高考、中考。於是乎,當地政府有指標,教育主管部門有任務,學校有排名,家長有期盼,學生有渴望,……最後都形成了壓力,壓在教師頭上,教師壓力山大,除了出成績,還有別的選擇嗎?這時,素質教育靠邊站。
評價教師成績的優劣,以分數論;以高考、中考命中率論;以升學率論。這時,你給校長說,我的學生有禮貌、守秩序、懂規矩……誰信呢?誰又願意信呢?
在應試教育面前,素質教育不堪一擊,沒有市場。我回答你的問題都覺得沒底氣了,它意義不大呀。
怎樣衡量教育質量或者說怎樣評價一個老師和學生呢?
一、學生成績,素質教育也要成績;
學生的學習成績直接反映了教師教學的效果,或者說反映了教師的教學業績;
二、學生的良好習慣的養成與否,對老師教學過程中的德育滲透,平時的言傳身教,都是很好的考評。
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直接感染著學生,在日常教學中,你沒給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沒進行德育滲透?那你有問題呀,我們上面有要求的。
三、學生的實踐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很重要
作為教師你在課堂上做了嗎?怎樣做得?咋沒效果?你的錯。大綱上有要求的,開學不是剛學過嗎?千錯萬錯你的錯。
四、學生心理素質不能出問題
學生打架,跑了。校長問,你對學生進行過心理輔導嗎?發現問題,進行過心理剖析嗎?你是怎樣給學生減壓的?……
以上四點,都是評價教師和學生素質或者教育質量的重要因素,但在以分數論輸贏,以學生成績霸天下的今天,素質教育離我們很近,就在身邊;離我們又很遠,遙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