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歲男孩患難治性腸病 移植糞便幫其重建腸道內循環

2020-12-20 浙江新聞

  浙江在線08月06日訊(今日早報通訊員 王雪飛 實習生 徐沈楊 記者 黃淼君)糞便,在許多人眼中看來是汙穢之物,但在浙大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消化科醫生看來,是重建腸道內循環的一個利器。

  半個月前,他們剛剛幫一名反覆便血2年的11歲男孩毛毛,利用糞便提取物,治好了這個頑疾。這也是我省首次開展糞便移植治療。

  髒兮兮的糞便到底是怎麼治病的?哪些人適合用糞便來治病?昨天,浙醫兒院消化科主任陳潔教授,在給一名4個月的小嬰兒做好糞便移植後,給我們講述了糞便的神奇功效。

  糞便裡有個小社會

  糞便為什麼能治病?陳教授的回答是:「糞便裡有個小社會呢!」

  我們人體中有1000多種細菌,這些細菌都會通過代謝進入我們的糞便,在這些糞便裡,各種細菌就組成了一個小社會,從對人體的功能來說,也有壞細菌和好細菌之分,壞細菌就是人類社會裡的搗蛋分子,而好細菌類似警察、農民和工人等各種角色。

  11歲小男孩毛毛患上的是偽膜性腸炎,發病原因是因為體內菌群失調,一個名為「腸球菌」的搗亂分子,不斷在腸道內作亂,導致毛毛很消瘦,而且出現血便。

  為了消滅腸球菌這個搗亂分子,人類最常選用的辦法就是使用抗生素。遺憾的是,目前我們使用的這些抗生素都是廣譜的,即不但能消滅腸球菌,還同時殺滅一些好細菌。導致的後果就是一旦停藥,腸球菌又再次出來作亂。

  兩年多來,毛毛一直徘徊在吃藥、停藥、便血、再吃藥、再停藥、再便血這樣的惡性循環中,最終於半個月前,找到了陳潔教授。

  「針對他這種情況,我們覺得可以嘗試用糞便移植的辦法來治療。」陳教授說。

  為什麼不能用酸奶、益生菌代替?

  糞便移植?毛毛的父母第一次聽到這個詞語時很難接受。

  「毛毛這樣的情況就是腸道內的小社會平衡被打破了,搗亂分子佔了上風。只能採取移植進一個平衡的小社會,來取代原來失去平衡的社會。」陳教授說。

  為什麼一定要選用糞便?我們平時聽到的酸奶或者益生菌飲料不能幫助腸道重建平衡嗎?

  陳教授表示,維持腸道平衡確實有別的選擇,目前已經使用的有三種。

  第一種就是酸奶,即發酵奶,這種方法最容易被接受,口感也好。但是最大的缺陷是菌種比較單一,目前允許添加到牛奶中的益生菌只要兩種,和人體內上千種細菌的現狀比起來,是杯水車薪。對於腸道來說,僅具保健作用。

  第二種就是藥用的製劑,比如小孩子使用的媽咪愛等益生菌製劑在臨床上被廣泛使用,這樣的製劑非常多,但是目前最大的問題是缺乏基礎研究,不知道具體是哪些細菌的缺乏導致哪種疾病。

  第三種就是糞便移植了,這種方法最大的弊端,就是患者感覺比較差,心理上有一點難以接受。但是效果最明顯,因為是整體引入一個平衡的微生態系統,對患者的治療效果最明顯。

  據了解,糞便移植始於20世紀80年代後期,截至2012年9月,美國、歐洲和澳大利亞的十餘位臨床醫生在醫學期刊中報導了自己施行的移植案例,已有約300位艱難梭菌感染或炎症性腸病患者接受過這類治療。患者中,90%以上的人完全好轉。

  糞便怎麼移植?

  「我們不是從廁所裡拿糞便,而是要有糞便的捐獻者,這個捐獻者的選擇很嚴格。」陳教授說,首先,捐獻者必須健康,條件多達20條,其中最有意思的一條是上世紀90年代不能去過歐洲。

  「因為上世紀90年代歐洲出現過狂牛症,出於醫療安全的考慮,我們列出了這樣一條。」陳教授說。

  人體內的細菌種類和年齡等生理條件也有一定關係,研究表明老年人體內的益生菌種類就比年輕人少,所以,從移植的效果上來說,最好是孩子的糞便給孩子移植。受目前醫學倫理的局限,以及社會現狀,陳教授團隊選擇患者的親屬作為糞便的捐獻者。

  毛毛的糞便捐贈者是他的媽媽,而昨天接受手術的4個月大的小嬰兒的捐獻者則是他的奶奶,因為小嬰兒的媽媽和爸爸都不符合捐獻條件,而奶奶年紀也不大,所以最終選擇了奶奶。

  將糞便移植到患者體內的辦法有兩種,一種是通過鼻飼管,一種是腸鏡,這兩種方法都是要先建立一個通道管,然後再將這種糞便的提取液打進患者體內。

  毛毛在術後三天就不再血便,半個月後大便完全正常。

  雖然效果很好,但陳教授提到這個療法還是比較保守。「這個療法目前我們僅用來治療兩種疾病,即炎症性腸炎和偽膜性腸炎,這兩種疾病都是比較難治且反覆發作的腸病。」

  陳教授的消化科團隊將對這種療法進一步跟蹤研究,她表示,未來隨著醫學的進步,應該會研究出一種糞便有益菌的提取物,製作成粉劑,以膠囊的形式讓人服用。

相關焦點

  • 糞便移植或對炎症性腸病有效
    5月19日世界炎症性腸病日前後專家指出,我國IBD病人越來越多,這與生活飲食習慣改變很有關係。目前IBD有很多治療方法,也有很多治療手段的進步,而非常受關注的糞便移植等新方法,仍不能作為臨床治療手段。 ■新快報記者 梁瑜 通訊員 簡文楊 IBD由「少見病」變成常見病 IBD是一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非特異性腸道炎症性疾病。
  • 醫院招「糞便」捐獻者 醫生:用於重建腸道菌群治療
    受訪者供圖  3月24日,廣東多家醫院招募志願者「捐糞便」,捐獻成功的志願者最高可獲得五百元的補償,此事隨即引發關注。據了解,這些醫院將收集到的糞便進行特殊處理,並進行「糞菌」提取,以膠囊口服或懸移液等方式移植入患者腸道內,通過重建患者腸道菌群進行腸道自身疾病治療。  其實,「糞菌」治療在國內早已有之。
  • 糞便成救命良藥!5歲男童病危 靠糞菌移植痊癒|糞菌|良藥|男童|腸道...
    近日,上海某醫院通過糞菌移植成功治好了一名五歲腹瀉男童。該男童腹瀉反覆,曾一度住進重症監護室,後通過兩次糞菌移植,最終痊癒。相信許多人對此都感到詫異,被人嫌棄的糞便竟然還能治病救人嗎?據了解,近年來,全世界已有數千例患者接受糞菌移植治療。
  • 糞便成救命良藥!5歲男童病危 靠糞菌移植痊癒
    點擊查看 近日,上海某醫院通過糞菌移植成功治好了一名五歲腹瀉男童。該男童腹瀉反覆,曾一度住進重症監護室,後通過兩次糞菌移植,最終痊癒。相信許多人對此都感到詫異,被人嫌棄的糞便竟然還能治病救人嗎?據了解,近年來,全世界已有數千例患者接受糞菌移植治療。
  • 醫生用媽媽糞便治癒兒子腸炎 今後或有糞便膠囊
    ,一個得了炎症性腸病的4個月大男寶寶,正在等待做糞便移植治療。消化科的醫師們將孩子奶奶的糞便提取物,通過鼻腔腸管輸注到寶寶的腸子裡。如果沒有意外,在接下去的一周裡,孩子的病情可能會逐漸好轉。這是他們消化科開展的第二例糞便移植治療病例。此前一例,在半個月前實施。半個月前,浙醫兒院消化科開展了首例糞便移植治療項目,目前來看,已成功治癒11歲男孩久治不愈的偽膜性腸炎。
  • 妹妹糞便救哥哥 上海醫生使用糞菌移植治腸道疾病
    上海第九人民醫院普外科李幼生教授團隊採用「糞菌移植」新技術巧妙地為嚴重腹瀉患兒解除痛苦。 芊燁 攝中新網上海7月6日電 (陳靜秦晉)由免疫缺陷引起的腹瀉遷延不愈,導致患兒重度營養不良,甚至危及生命。糞便移植成為「救星」。
  • ...潰瘍性結腸炎|炎症性腸病|造血幹細胞|移植|基因|兒童|-健康界
    近年來,我國兒童炎症性腸病發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而且炎症性腸病比較複雜,其診斷和治療均存在相應困難,不易治癒,且易反覆發作。北京京都兒童醫院血液腫瘤科第八病區主任劉周陽醫生為大家講解「幹細胞移植治療早髮型炎症性腸病」。如果有疑問或者觀看講座視頻可以文末留言或者私信。
  • 醫院招募「糞便」捐獻者 專家稱對某些疾病一次治癒率達90%
    受訪者供圖3月24日,廣東多家醫院招募志願者「捐糞便」,捐獻成功的志願者最高可獲得五百元的補償,此事隨即引發關注。據了解,這些醫院將收集到的糞便進行特殊處理,並進行「糞菌」提取,以膠囊口服或懸移液等方式移植入患者腸道內,通過重建患者腸道菌群進行腸道自身疾病治療。其實,「糞菌」治療在國內早已有之。
  • 健康人「粑粑」能救人 高中生幫七旬大爺治好腸病
    高中生的腸道菌群「定居」七旬老人體內  市民胡大爺今年78歲,是10例腸胃疾病被治癒的患者之一,捐獻糞便的志願者是該院一名醫務工作者的子女,正在念高中。「年輕人的腸道菌群,移植到了我的腸道,並定居下來。」胡大爺說,他患慢性腹瀉多年,一天要拉兩三回肚子,吃了藥也一直未能根治。
  • 糞菌移植治療炎症性腸病:現狀與機遇
    現代醫學通過糞菌移植(FMT)治療難辨梭菌感染(CDI)的治癒率約為90%,比抗菌藥物治療更為有效,說明FMT治療疾病的可行性。炎症性腸病(IBD)包括潰瘍性結腸炎(UC)和克羅恩病(CD),發病機制複雜,是一種與遺傳、環境、飲食、腸道菌群等多因素密切相關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 糞菌移植:汝之糞便 他之良藥
    腸道菌群影響人體健康很多人以為糞菌移植是在腸道內注入糞便,實際上,糞菌移植的過程沒有那麼「簡單粗暴」。糞菌移植真正發揮作用的是其中的菌群。人體內其實存在著數量龐大的細菌,可達人體細胞數量的十倍以上。這些細菌的數量、比例、多態性一旦發生改變,人體的健康狀況也會發生變化。而糞菌移植是通過將健康的腸道菌群移植到患者體內,對其腸道菌群進行重建,從而達到治療目的。既然起作用的是菌群,那為什麼不做細菌培養要做糞菌移植?
  • 吃屎竟然也能治病,糞便移植是什麼鬼?|糞便移植|腸道菌群|大便膠囊...
    聽過骨髓移植和器官移植,那你聽過糞便移植嗎?骨髓移植是指將正常人的骨髓移植入病人體內治療疾病,而器官移植則是將正常人的器官轉移到另一個個體,那顧名思義,糞便移植當然就是把一個人的糞便轉移到另外一個人體內了。那要怎麼轉移?難不成是…吃屎?
  • 聽說過糞便捐贈麼? 溫州用糞菌移植治療腸道疾病
    細胞、組織和器官移植都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但是你有聽說過糞便菌群移植嗎?溫州市人民醫院昨日宣布,將在本周六正式掛牌成立微生態治療中心,在全省率先利用糞菌移植技術治療成人腸道疾病。腸道微生態移植,又稱糞菌移植,定義是將健康人糞便中的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胃腸道內,重建新的腸道菌群,從而改善腸道菌群失調,實現腸道及腸道外疾病的治療。其主要用於治療使用抗生素引起的腸道菌群失調所致腹瀉及功能性腹瀉及便秘等。其實在去年,市人民醫院就已經對該項技術進行實踐,並成功治癒了多名腸道疾病患者。
  • 山東醫生從糞便中提取糞菌液「糞菌移植」治腸道疾病
    孫婷婷 攝中新網濟南3月14日電 (孫婷婷)近日,在山東省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消化中心,一位73歲患頑固性克羅恩病24年的老年患者,接受「糞菌移植」治療,術後經複查腸鏡發現,患者多年的腸道潰瘍成功癒合。圖為江學良正在操作臨床轉化研究室內的糞菌離心儀器。
  • 腸道菌群與炎症性腸病
    蔣麗蓉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消化內科(上海 200127)摘要:炎症性腸病(IBD)的病因和發病機制目前尚不清楚。有研究顯示IBD患者存在腸道內菌群失調,補充益生菌糾正菌群失調,可使IBD病情緩解。
  • 糞便亦是良藥糞菌移植應注意規範化操作
    臨床實踐證明,糞菌移植對伴有腸道微生態嚴重紊亂的多種疾病是一種有前景的治療方案,但其安全性引起了國內外專家的討論。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預防醫學會微生態學分會常務委員黃志華就兒童糞菌移植的臨床應用進行了分享,並強調了糞菌移植規範化的重要性。    什麼是糞菌移植?
  • 15歲少女誤服偏方住進ICU,全身發黑!沒想到救她的竟是糞便
    2020年12月11日據媒體報導,一名15歲的花季少女由於感染性休克長期應用抗生素,從而繼發了艱難梭菌感染、偽膜性腸炎,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消化內科採用糞便菌群移植術,重建了她的的腸道微生態,使其恢復了腸道功能。
  • 安倍晉三因潰瘍性大腸炎辭職,此病很難治癒,糞便移植有奇效
    患者體內的免疫系統發生紊亂,免疫細胞攻擊自身的腸道,造成免疫炎症反應,腸道菌群失調,也可以誘發此病,此病還有一定的遺傳傾向,一人患病,後代患病的概率增加。潰瘍性結腸炎有什麼臨床表現?潰瘍性結腸炎好發於20歲至50歲之間的中青年,主要表現為腹瀉,一天大便超過三次,甚至超過10次,幾十次,上百次。大便中可伴有血壓,以及黏液或者膿液,膿血便是潰瘍性結腸炎的典型症狀。還可伴有腹痛、腹脹,體重減輕,消瘦,營養不良,發燒,貧血等全身症狀。
  • 犬發炎性腸病
    病因及致病機制 發炎性腸病為自發性腸道發炎,其確切病因目前仍未知,目前推測致病機制與免疫系統對腸道細菌或飲食抗原產生過大或不適當的反應有關,亦有學者認為此病是由多種因素相互作用而導致,包含環境、遺傳、感染和免疫等因素。
  • 糞便移植或能治療嚴重腸道感染
    本文導讀:糞便移植是一種通過重建腸道菌群來治療疾病的方法,近日研究發現它或能治療嚴重的腸道感染。這項小型研究的作者解釋道,它會導致腹瀉和劇烈腹痛,每年在世界範圍內造成上千人的死亡。因為該感染戰勝了保持腸道健康所需的益生菌。  糞便移植的方法是開發用於治療艱難梭菌的感染,特別是那些有重複感染的患者。從供體收集排洩物、純化、用鹽水溶液混合併轉移到患者身上,通常通過結腸鏡來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