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另類文學巨匠,腳踏東西兩岸文化,創建最牛民國時期英文教材

2020-12-12 見微知著說歷史

周作人的另類在於孤陋寡言,專攻學術,文學造詣和文字處理上高於小編卻抵不上民國大多數的文豪,張愛玲的另類在於不屬於這個世界,她的世界只住著自己,感性得有些偏執。而今天小編要說的這個民國奇人,叫林語堂,他的另類,與眾不同!

林語堂在西方文化的薰陶下長大,哈佛大學文學碩士、萊比錫大學語言學博士。他與魯迅不同,雖然同樣是留學歸來,但他沒有像「叛逆者」一樣看到當時中國的黑暗,而是以一個海外遊子的身份感受中國文化的魅力。回國後的林語堂投身到教育事業中,先後任職於北京大學和北京女子師範大學。

林語堂從小就是基督教徒,後來又留學海外,就當時來說,腳踏東西方文化的學者只有胡適能與他媲美,不過他又與胡適不同。胡適出國前國學底子深厚,出國後受到西方文化薰陶,雙劍合璧猶如御火再造。林語堂恰恰相反,他的中文功底很薄,西方文化的薰陶遠遠蓋過了中國文化對他的影響,但林語堂卻毅然回國,那是對國學的嚮往和心中那片中國夢的魂牽夢繞。

有人說,林語堂的氣質特別像辜鴻銘,這點小編也很同意,辜鴻銘生在南洋,長在西洋,這和林語堂的成長過程如出一轍。說林語堂的另類,小編舉一個不太恰當的例子,比如說現在流行的說法:「我是講相聲中演小品最好的」,亦或是「我是演員中唱歌最好的」云云。林語堂與之相同,他對中國人講外國文化,對外國人講中國文化,這不是貶低他,而是林語堂與他人的不同,他的中西方文化同樣出色,翻譯的文章也有獨特的味道。

林語堂這樣評價自己,一心作宇宙文章。是的,他的文章是全球化的,因為他心中無國界。他的《開明第一英文讀本》成為那個時代最火的英文教材,在民國時期持續應用了二十多年。

除了在教學方面的造詣,他還興辦了《論語》、《人間世》、《宇宙風》等雜誌,目的則是將西方的紳士品味引入中國社會,提高中國人的文化廣度,不過在推廣的過程中也遭到了很多人的質疑。比如說他將「HU-MOUR」翻譯為「幽默」,從此中國有了幽默這個詞語。但魯迅等人不是很滿意,認為這樣的反應容易造成誤會,不過林語堂堅持己見,正是因為林語堂的執著,幽默這個可愛的詞語一直沿用到今天。

林語堂的作品最被現代人熟知的作品就是《瞬息京華》(《京華煙雲》)了,這個作品於2015年拍攝成電視劇,並由當時最有名氣的趙薇、潘粵明等巨星主演,但很少有人知道,這部作品原文其實是英語,於1939年首發,並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作品發布伊始,在國外享譽盛名,但國人卻很少知曉。

最有意思的就是另類的林語堂沒有將自己用英文創作的這部《瞬息京華》翻譯成中文,而是找到鬱達夫幫忙翻譯,就這樣產生了一些誤會,很多人質疑林語堂作品並非出自他的手筆,還有人說他英文很爛,只要找人幫忙。不過林語堂不以為然,而這樣的態度讓他更讓人所不齒,罵他反動的,罵他膚淺的,還有罵他是騙子的,因此多少年過去了,林語堂未能被大家認可為國學大師,極其可惜!

參考資料:《中國近代史》《民國傳奇》

相關焦點

  • 民國時期的文壇巨匠,因發明了這個字,被廣大女性唾罵,為啥?
    民國,從文化和文學作品的層面上來講,至今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寶貴的精神財富。那時候的文化環境單純而簡單,不同思想碰撞產生的火花,讓文化肆意茁壯的成長。在民國時期有一位文人,因為發明了一個字,曾被當時的女性唾棄,認為他歧視女性,他就是劉半農。
  • 另類"語文書"走紅:民國語文課本 葉開版自編教材
    葉開表示,「要以一個人的教材繼續對抗語文」。他精選國內外名篇進行分類導讀,最後呈現出的有趣而「另類」的語文書顛覆了不少讀者的觀念。記者 李徵  事實上,在「另類」教材史上,「最好的語文書」並非前無古人,此前,在學校課本之外,民間也曾出現過多個版本的語文書,在讀者中引發過不小反響。其中較有代表性的有《Q版語文》和民國語文課本(包括「開明」、「商務」和「世界書局」三個版本)。
  • 民國時期的英語課本原來是這樣的,滿滿的文學氣息
    自從學校開通英語課程以來,多少年我們學英語的時候總是少不了和英語教材打交道。還記得當初最開始的李明、珍妮和丹尼到後來的李雷和韓梅梅,再到大學時候的英語課本和各種教材……很多人也可以說飽覽英語課本了吧。可是民國時期的英語課本你見過嗎,好不好奇?一起來看看近百年前的英語課本是什麼樣的吧!
  • 民國時期最偉大的10位作家,看看你都認識哪幾位?
    民國時期最偉大的10位作家,看看你都認識哪幾位?民國可以說是一個風雲變幻的時代,在那個時代裡我們這個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恥辱,不過最後終於是經過了八年的抗戰,打贏了那場戰爭,這才重新恢復了我們這個民族的榮光。
  • 我要做的就是回歸民國英語教育傳統:用文學通達英語
    我讀了不少閒書,對民國時期的英文系比較了解。我要做的,就是回歸民國的英文系。一言以蔽之:文學教育。當年的英文系,以文學為主。文學教育符合中國傳統。中國幾千年士大夫,均以詩文見長。西風東漸以後,文人墨客自然專注西方文學。燕京大學英文系的課程,強調文學性,分十九、十八、十七世紀英文文學,文藝復興時期文學、莎士比亞等等。
  • 兩岸合編高中語文教材在臺受歡迎 突出中華傳統文化
    兩岸合編高中語文教材在臺受歡迎  鍾健 江凜    由福建師大兩岸文化發展研究中心、福建師大文學院和臺灣中華文化教育學會等兩岸機構合作編寫的語文教材項目——《兩岸合編高中語文》教材,近日正式在臺灣出版並在臺北、臺中、高雄等多所高中投入使用。
  • 民國時期英語學習圖鑑:「平平無奇的語言小天才罷了…」
    民國時期的學習氛圍一直是為大家公認的濃厚,不然也不會湧現出那麼多名人大家,林語堂、林徽因、張愛玲等等一眾大家熟知的知識分子不單是取得了傑出的藝術和文學成就,他們出色的英文水平更是為其作品內涵注入了獨特的魅力。一切學習的基礎開始於課本,要想知道那個時候的人們怎麼學習英語,當然就要先看看他們的教材啦。
  • 民國時期學歷低的才子,影響我們一生,第八位的作品價值過億
    大家都知道民國時期有很多的才子,在文學界貢獻了很多的作品,但是大家又知不知道,他們的學歷是怎麼樣的呢?他們的學歷不是很高,但是作品都很出色,影響著我們世世代代的人,不一定要學歷高的人才可以出人頭地,今天我就是要給大家講講文化程度不是很高,但是一生又非常受影響是人物,看看你們認識幾個。魯迅,是著名的文學家和思想家,他的思想作品影響著我們,在我們小時候我們經常都能學習到魯迅的作品,只摘到他是一個著名的文學家,但是從來都不知道他原來是中專的學歷。
  • 兩岸合編高中語文教材在臺受歡迎
    (資料圖片)由福建師大兩岸文化發展研究中心、福建師大文學院和臺灣中華文化教育學會等兩岸機構合作編寫的語文教材項目——《兩岸合編高中語文》教材,近日正式在臺灣出版並在臺北、臺中、高雄等多所高中投入使用。臺北市萬芳高中學生施國威說,教材上有很多的圖例解釋,非常實用,新課本讓他對學習中華文化的興趣更濃了。
  • 民國時期清華、北大、復旦等大學的國文課本裡,究竟藏著什麼?
    前幾年,民國時期的小學教材突然走紅。實際上,和小學教材相比,民國時期的大學教材,也獨具特色,尤其富有人文氣息。自民國時代起就在各高校普遍開設「大學語文」,是當時大學一年級學生的公共必修課。當時稱為「大一國文」,居於十分重要的基礎地位。民國時期思想活躍,大學可以自編教材。
  • 民國時期最牛的大總統不是孫中山,而是這位,在位四年寸土未丟
    民國時期最牛的大總統不是孫中山,而是這位,在位四年寸土未丟對於民國大家能想到些什麼?軍閥混戰?北伐戰爭?辛亥革命?要說民國大總統呢?大家一定都會說孫中山了,確實孫中山他老人家的歷史功績是沒人可以替代的,作為革命先驅者也是付出了一生,值得我們尊敬,但是今天小編要講的這位同樣是民國大總統,可以說,沒有他就沒有袁世凱,堪稱最牛的民國大總統,但是他的名字應該很多人會感到陌生,徐世昌你聽說過嗎?民國是不誇張的講,絕對可以稱得上亂世,能在那個年代混得有模有樣肯定是有自己的看家本事的。
  • 民國時期最佳課本,小朋友暑假就學這個
    它是胡適、豐子愷、梁漱溟、茅盾、竺可楨、李四光等一代民國時期學界巨擘的小學必讀教材。  民國時期一代大師們,都在學什麼?它是胡適、豐子愷、梁漱溟、茅盾、竺可楨、李四光等一代民國時期學界巨擘的小學必讀教材,它是教材,又是小學常用字字典,還是枕邊百科全書。  中國自有學校以來,第一部教科書,就是《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這一部讀本在中國教育史上,有著歷史性的價值。  ——胡適  我童年所用的啟蒙教材是由我母親為我選定的《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回憶童年生活,它帶給我知識和快樂。
  • 「傳記文學」書系與海峽兩岸交流
    編者按/眾所周知,近期因臺灣當局一意孤行,臺海局勢趨緊,海峽兩岸本來順暢的民間交流受到很大影響,連正常的文化、學術互訪,也不易像以往多年一樣進行。有鑑於此,本報副刊特發布中國近代史著名學者、「蔣介石研究」專家楊天石先生對海峽兩岸史學界接觸交流的回憶文章,以饗廣大讀者。
  • 民國時期留學也一窩蜂選「熱門」專業(圖)
    那時的大學有沒有人討厭學英文?是否也都扎堆學「熱門」專業?而大學的老師是否都熱衷考職稱?  民國時期大學發展的「黃金十年」  世界歷史表明,現代國家的發展與大學的成長息息相關,大學是國家實現現代化最有效的動力之一。
  • 民國教材:現今教改的一面鏡子
    民國距離我們並不遠,但六十多年畢竟是一段滄桑,民國建築、民國服飾、民國物件,乃至民國文白相雜的語言,都以一種與今日所大不同的「民國味」讓人們記憶、懷想。民國教材,從封面設計裝幀到課文插圖,從手書豎排繁體字到紙張色調,整個一個典型的「民國文化遺產」。這種由時代相隔產生的特殊美感自有其氣場,引起人們追捧。
  • 《經典詠流傳》譚維維鄭棋元致敬東西方文學巨匠
    譚維維與鄭棋元強強聯合共唱《湯顯祖遇見莎士比亞》,讓東西方兩位文學巨匠隔空對話,網友直呼:「這首歌簡直是『神仙』配置!」鬱可唯柔情演繹《一江水》,喚醒人們心中的盎然春意;許淵衝老先生英譯的古詩《題西林壁》被劉憲華唱響,讓人感受到先賢的智慧與哲思。
  • 民國時期耀華學生數學作業簿
    --看到有書友賣民國時期的天津耀華中學數學作業簿
  • 民國大學的國文課本裡,藏著「最」好的人文教育!
    前幾年,民國時期的小學教材突然走紅。實際上,和小學教材相比,民國時期的大學教材,也獨具特色,尤其富有人文氣息。  自民國時代起就在各高校普遍開設「大學語文」,是當時大學一年級學生的公共必修課。當時稱為「大一國文」,居於十分重要的基礎地位。民國時期思想活躍,大學可以自編教材。尤其是三四十年代西南聯大、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高校自編大學語文教材,形成了大學語文教材面貌紛呈、思路多元的特點,今天展讀,人文氣息鋪面而來。
  • 他是民國時期文學大家思想家!王守仁心學傳人,雖只有高中學歷
    他是民國時期文學大家思想家!王守仁心學傳人, 雖只有高中學歷!提起「知行合一」大家會想起明朝著名的思想家王守仁吧,確實這個觀點是他最先提出的。但是近代史上有一位著名的學者也是這樣做的,他就是梁漱溟。提起這個名字我想很多人沒聽過,梁先生被稱為「末代碩儒」從這個評價就能看出他有多厲害了吧,同時梁漱溟先生對佛學也很有研究,他也是近代史上了不起的一位大師。
  • 民國時期最偉大的十位作家,個個才華橫溢,除了張愛玲還有誰?
    民國時期最偉大的十位作家,個個才華橫溢,除了張愛玲還有誰?3、林語堂林語堂,原名和樂,後改玉堂,又改語堂,中國現代著名作家、學者、翻譯家、語言學家,新道家代表人物,他為了能夠推廣中國文化,此後一直使用英文寫作,為的就是要向西方介紹中國,要把中國文化推向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