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SA測試正在破壞全球的教育?教育的追求究竟是什麼

2020-12-13 睜眼看教育

最近,2018年的PISA結果已經公布了,參與測試的79個國家和地區中, 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組成的中國部分地區聯合體(B-S-J-Z)以閱讀555分、數學591分,科學素養590分,包攬了三項第一。這項結果應該是讓關注的人鼓舞的,但是這就意味著我們的教育領先全球了嗎?估計沒有人敢這麼說,那說明這種測試還是有問題的,我們對教育的衡量標準究竟有哪些?單靠量化的指標就能夠說明教育的現狀嗎?

實際上關於PISA測試,國際上也存在爭議,下面是一篇幾年前國際一大批教育學者關於停止PISA測試的倡議書。很顯然,這封信沒有被採納,但是對於透視PISA測試仍然有一定的價值,我們的教育不能光靠量化的指標來體現,應試教育所追求的才是量化的指標。

在這封寫給經合組織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主任安德烈亞斯施萊歇爾博士(Andreas Schleicher)的信中,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者對PISA測試的影響深表擔憂,並呼籲停止下一輪測試。

尊敬的施萊歇爾博士:

我們致函給經合組織(OECD)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主任的身份的您。如今,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已經走過了第13個年頭,它是世界聞名的一個測試排名工具,可以根據15歲學生在數學、科學和閱讀方面的學術成就,對經合組織(OECD)和非經合組織國家(最新統計為60多個)進行排名。國際學生評估項目每三年進行一次,各國政府、教育部長和報紙的編輯們都在焦急地等待著評估結果,無數政策報告都權威地引用了評估結果。它們已經開始深刻影響許多國家的教育實踐。國際學生評估項目帶來的結果是,各國正在徹底改革他們的教育系統,以期提高他們的排名。

坦率地說,我們對PISA排名的負面影響感到擔憂。以下是我們關注的一些問題:

第一:儘管標準化測試在許多國家/地區已經使用了幾十年(儘管對其有效性和可靠性持有嚴重保留態度),但PISA測試加劇了此類測試的升級,並極大地增加了對量化測試的依賴。舉個例子,在美國,PISA測試已經被作為「力爭上遊」計劃的主要理由,這增加了對學生、教師、管理員標準化測試的使用,從而對學生、教師和行政人員根據測試的結果進行排名。

第二:在教育政策方面,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為期三年的評估周期,使人們的注意力轉向了旨在幫助一個國家迅速攀升排名的短期措施。但是研究顯示,教育實踐的持久變化需要幾十年(而不是幾年)才能實現。例如,我們知道教師的地位和教學作為一種職業的聲望對教學質量有很大的影響,但這種地位在不同的文化中有很大的差異,不容易受到短期政策的影響。

第三:通過強調教育中可測量的教育方面的狹窄範圍,PISA將注意力從較不可測量或不可測量的教育目標(如身體、道德、公民和藝術的發展)上轉移開,從而極大地縮小了我們對於教育是什麼和應該是什麼的集體想像,我們只知道用數據說話。

第四:作為一個經濟發展組織,經合組織自然傾向於公立學校的經濟作用。但是,為青年男女提供有報酬的就業機會並不是公共教育的唯一目標,甚至也不是主要目標,因為公共教育必須為學生參與民主自治、道德行動以及個人發展、成長和幸福的生活做好準備。

第五: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或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等具有明確而合法的授權來改善世界各地兒童的教育和生活的聯合國機構不同,經合組織沒有這樣的授權。目前也沒有有效的民主參與教育決策過程的機制。

第六:為了實施PISA和一系列後續服務,經合組織接受了「公私合作夥伴關係」,並與跨國營利性公司結成聯盟,這些公司將從PISA發現的任何教育中的「短板」中獲得財務上的好處——不管是真實的還是人們察覺到的。其中一些公司為美國學校和學區提供大規模的營利性教育服務,同時也在實施在非洲發展營利性基礎教育的計劃。經合組織目前正計劃在非洲引入PISA項目。

第七: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新的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體系及其持續的全球測試循環,。對我們的孩子造成傷害,並使我們的教室陷入貧困,因為它不可避免地會涉及越來越多的多項選擇測試,更多由「供應商」編寫的課程,並且教師的自主權降低。通過這種方式,PISA進一步增加了學校已經很高的壓力水平,這危及學生和教師的健康。

這些發展趨勢與廣泛接受的良好教育和民主做法的原則公然衝突:

任何重大改革都不應基於單一狹隘的質量標準。

任何改革都不應忽視非教育因素的重要作用,在這些因素中,一個國家的社會經濟不平等是最重要的。在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國家,不平等在過去15年裡急劇加劇,這解釋了貧富之間日益擴大的教育差距,而教育改革無論多麼複雜,都不太可能解決這一問題。

像經合組織這樣的組織,以及任何深刻影響我們社區生活的組織,都應該對這些社區成員的民主問責持開放態度。

我們寫信不僅是為了指出缺陷和問題。我們也想提出建設性的想法和建議,以緩解上述關切。雖然這並不完全,但它們說明了如何在沒有上述負面影響的情況下提高學習能力:

第一:開發排行榜的替代方案,探索更有意義和不那麼容易引起轟動的報告評估結果的方法。例如,將發展中國家(通常將15歲的兒童定期選為童工)與第一世界國家進行比較,既沒有教育意義,也沒有政治意義,並向經合組織開放了教育殖民主義的指控。

第二:為所有相關學科的學者參與留出空間,迄今為止,對國際學習評估的內容和方式影響最大的群體是心理測量學家、統計學家和經濟學家,他們當然應該在談判桌上佔有一席之地。但其他許多群體也一樣:家長、教育工作者、行政人員、社區領導人、學生,以及來自人類學、社會學、歷史學、哲學、語言學、藝術和人文學科等學科的學者。我們應在地方、國家和國際各級會議上討論如何評估15歲學生的教育。

第三:讓國家和國際組織參與制定評估方法和標準,這些評估方法和標準的使命不僅僅只是公共教育的經濟層面,還應該涉及學生和教師的健康、人類發展、福祉和幸福。這將包括上述聯合國組織,以及教師、家長和行政人員協會等等。

第四:公布管理PISA評估項目的直接和間接成本,這樣成員國的納稅人就可以評估花費在這些測試上的數百萬美元的其他用途,並決定他們是否想繼續參與測試。

第五:歡迎獨立的國際監督團隊進行監督,他們可以觀察PISA項目從構思到執行的整個過程,從而可以公平的權衡考試形式、統計和評分程序的問題,以避免存在偏見或不公平比較的指控。

第六:提供關於私營、營利性公司在三年一次的國際學生評估項目的準備、執行和後續工作中的作用的詳細說明,以避免出現的利益衝突或現實衝突。

第七:放慢測試的速度。為了爭取有時間在地方、國家和國際層面討論這裡提到的問題,可以考慮跳過下一個PISA周期。這將有時間將建議的審議工作所產生的集體學習納入一個新的和改進的評價模式。

我們認為,經合組織的國際學生評估項目專家的動機是真心實意地改善教育。但我們無法理解,您的組織是如何成為教育手段和教育宗旨的全球仲裁者的。經合組織對標準化考試的狹隘關注,可能會使學習陷入困境,扼殺學習的樂趣。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已經把許多國家的政府帶進了一場爭取更高分數的國際競爭,經合組織則承擔起了塑造全球教育政策的責任,而對經合組織目標的必要性和局限性沒有任何爭議。我們深感關切的是,用一個單一的、狹隘的、有偏見的標準來衡量教育傳統和文化的多樣性,最終可能對我們的學校和學生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害。

真誠地!(後面是諸多的署名人)

相關焦點

  • 中國學生閱讀、數學和科學素養登全球第一:最新PISA測試成績出爐
    機器之心報導機器之心編輯部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最新公布的 2018 年全球學生 PISA 測試成績中,中國學生在閱讀、數學和科學測試中都拿到了第一。與此同時,研究也發現這是在全球最高的學習壓力下實現的成績。
  • 「世界第一」的成績背後,PISA數據揭示了中式教育的這些頑疾
    而在2021年的第一個工作日,我們以數據反躬自省,從歷年的PISA測試,來看看中國教育的優缺點,方能對症下藥,真正找到適合我們自身培養孩子的教育路徑。要說最權威的全球青少年學習能力大比拼,非PISA測試莫屬。所謂PISA,是指世界經合組織每三年進行一次的國際學生評估計劃。
  • 全球教育「軟治理」:PISA何為?
    近年來,只要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公布PISA(國際學生評估計劃)測試成績,必定引發全球關注,PISA對世界各國教育政策正在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本期聚焦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如何通過PISA實現全球教育「軟治理」。
  • OECD 和 PISA 正毀了全球教育
    現在,政府,教育部長和報紙的編輯委員會都在熱切地等待每三年一次的結果。這些結果也在無數的政策報告中被當做權威加以引用。PISA的結果已經開始嚴重地影響到許多國家的教育實踐。許多國家正在改革其教育制度,希望提高自身在PISA測驗中的排名。而在許多國家,由於在PISA測驗中表現不佳,宣稱出現了危機並正承受「PISA衝擊」——要求有關人員下臺,進行深遠改革的呼聲不絕於耳。
  • ...而不要應試|應試教育|亞洲|PISA測試|美國教育|數學|閱讀_網易...
    在2018年的測試中,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四省市作為一個整體取得了全部三項科目第一,引起一陣亢奮。其實,每次測試成績「發榜」都在國際媒體引起震動,甚至影響到很多國家的教育政策。比如,最早的兩次測試,德國分數很低,在德國引發了所謂「PISA震撼」,導致德國的一系列義務教育改革。如今德國急起直追,成績和排名都穩定提高。
  • 多省市PISA測試 浙江學生數學和科學素養全球第二
    梁津銘/製圖   浙江在線01月11日訊在教育國際化的今天,我們很關心自己孩子所接受的教育質量,在全球排名中究竟處於什麼位置和最先進的教育模式有多大差距?  全球公認的一個權威指標就是這個學生能力國際評價(PISA)。在最近PISA2009測試中,第一次參與測試的上海學生在閱讀、數學和科學素養三方面奪得第一,震驚世界。事實上,2009年,中國大陸還有11個省市作為試測地區,其中就包括浙江、北京、天津、江蘇等。
  • 國際基礎教育:從PISA測試項目,看新加坡教育的精英蛻變
    參加評估測試的學生來自亞、歐、北美、南美、澳洲70個國家和地區,受試學生年齡為15歲。測試科目有: 數學、科學、閱讀,每3年舉行一次。   OECD教育部主任Andreas Schleicher   在受試的70個國家和地區的學生測試報告中,新加坡學生的表現閃耀全球,三科均名列第一!
  • PISA2015測試告訴我們什麼
    原標題:PISA2015測試告訴我們什麼   2016年12月6日,最新一輪PISA(國際學生評估項目,簡稱PISA)測試結果公布,本輪測試共有72個國家和地區參與,新加坡排名第一。北京、上海、江蘇、廣東組成的中國部分地區聯合體位居總分第十。
  • 從PISA測試反思我國數學教育改革
    原標題:解決問題比單純掌握知識技能更重要     通過PISA測試,中國數學教育受到國際上的普遍關注,中國的數學教學經驗受到了好評,英國政府還特別引進中國的數學教學方法。但是,綜合三次測試的結果,也可以看到我國數學教育至少存在六大問題。
  • 教育質量與公平:對PISA2018結果的思考
    提高教育質量是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努力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核心任務。教育的本質價值在於 「育人」,以學生的發展質量來判定教育質量業已成為當前諸多國家和國際組織開展基礎教育質量監測評價的共識。
  • 「PISA之父」眼中的未來教育
    施萊克爾認為,這種教育體系和模式,明顯跟不上當前急速變化的時代步伐。特別是,這個時代的變化快到我們的教育體系無法及時回應,即使全球最優秀的教育部長,也無法同時公平地滿足幾百萬名學生、成千上萬教師和數以萬計學校的不同需求。在施萊克爾看來,當前教育改革亟須轉換應對全球教育挑戰的態度。比如,必須激發教師和學校領導的積極性和聰明才智,讓他們參與設計高層次的教育政策和實踐。
  • PISA測試:上海學生成績全球第一 作業時間也列第一
    PISA究竟是什麼?它能真正為學生減負嗎?教育界人士並沒有對上海學生PISA測試再度問鼎盲目樂觀,而是理性思考通過綠色指標、數學難度分級等方式,真正為學生減輕負擔。   三項測試指標均全球第一   本輪PISA測評,根據OECD對測試抽樣的技術標準要求,上海共科學隨機抽取了155所學校的6374名學生。
  • PISA測試:從「學習羅盤2030」到學生評價的全球趨勢
    我所在的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是PISA(國際學生評估項目)的發起方,但我不會過多著墨於PISA測試本身,而想與大家探討PISA測試背後更重要的問題:教育評價應該指向哪種學習,能夠促進學習的評價是怎樣的,以及基於教育評價可能帶來的影響,我們在推行素質教育時要注意什麼。
  • 中式教育吊打全球了嗎?最新全球學生測試,中國斷層第一
    2018年,全球79個國家和地區的60多萬名15歲學生參加了2018年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2018),經過1年的數據整理,昨日最終發布。中國學生成績令人欣喜——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四省市學生在閱讀、數學、科學這全部三項測試科目中拿到全球第一,並分別領先了第二名新加坡6分、22分和39分,優勢相當大,可以說是明顯的「斷層第一」。
  • PISA測試,我們需要關注什麼?
    我國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四省市作為整體參加了PISA2018,測試數據顯示,我國取得全部3項科目(閱讀、數學、科學)全球第一的好成績。四省市學生在國際評價中的排名與表現為了解我國四省市基礎教育質量狀況提供了重要參考;同時,也應對PISA測試結果予以更加全面和理性的反思。
  • PISA測試拿三個世界第一!參賽者來自京滬蘇浙
    今天下午,經合組織(OECD)公布了2018 PISA測試結果,在參與測試的79個國家和地區中, 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組成的中國部分地區聯合體(B-S-J-Z)以閱讀555分、數學591分,科學素養590分,包攬了三項第一。上一次測試(2015 PISA)的總分第一新加坡緊隨其後,獲得三項第二名。
  • 趙建華等:創新教育視域下的能力導向教學範式——從PISA測試看學生能力培養
    創新教育與傳統教育以知識為導向不同,更加強調學生能力的發展,也被稱為「能力導向教育」。能力導向教育的落地首先需要明確能力導向教學範式的意涵、特徵和應用模式。PISA測試作為一種國際公認的典型的能力測試範式,為能力導向教學範式提供了理論觀照和實踐指引。
  • 光明日報:從PISA測試反思我國數學教育改革
    東方IC 資料通過PISA測試,中國數學教育受到國際上的普遍關注,中國的數學教學經驗受到了好評,英國政府還特別引進中國的數學教學方法。但是,綜合三次測試的結果,也可以看到我國數學教育至少存在六大問題。從PISA測試反思我國數學教育改革,可能更有意義。
  • PISA 2018評估測試揭曉,我們從中讀到了什麼廣州加拿大國際學校
    PISA 2018評估測試結果揭曉,我們從中讀到了什麼?PISA 2018 測試結果發布PISA是聯合國經合組織的國際學生評估項目。測試全球範圍內15歲學生運用閱讀、數學和科學知識和技能應對現實生活挑戰的能力,還包括一些通用的跨課程能力,比如協作解決問題等。這是全球範圍內影響最大,規模最大的國際教育評估項目。最近,聯合國經合組織發布了2018年PISA測試的結果。共有60萬名15歲學生代表全球79個國家和經濟體的3200萬青少年參加了測試。在所有三個科目中,艾伯塔省在加拿大排名第一。
  • 全球PISA測試結果:上海孩子學習素養全球第一
    全球PISA測試結果揭曉  上海孩子學習素養全球第一  晚報記者 楊玉紅 報導  昨天,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正式公布2009年第四次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調查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