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厭學的原因:不是抗拒學習,而是他在自救

2020-12-22 壹心大哥

作者丨壹心大哥

編輯丨笨拙的老狼

我常與家長說:孩子天生就有向上走的欲望,沒有人願意永遠呆在一個黑暗汙濁被人遺棄的角落。

孩子現在遇到的問題基本上他自己會負責的,因為我始終相信一個健康發展的孩子是不會完全丟掉自己當下的學習角色。

我們卻看到很多孩子在步入青春期後,開始有了厭學情緒,有的孩子內向敏感,有的孩子膽小懦弱、輸不起,往往這樣的孩子有厭學情緒後,最終都休學了。

其實我曾經也是休學孩子的家長,今天我就來談談主題《孩子厭學的原因:不是抗拒學習,而是他在自救》

01孩子厭學的原因

我們首先來看一位初二孩子線上給我的留言:

壹心老師,您好!

去年我入讀了我們這裡最好的初中,離家有十公裡左右,為了不影響父母上班,於是我選擇了寄宿,剛進入學校的時候,我被編入了重點班。

由於離家較遠,我以前小學的好朋友都沒有在這個學校讀書,我也知道為了讓我入讀這所初中,爸爸媽媽花了很大的功夫。

雖然父母跟我說,只要我好好讀書,好好上學,其他的事情都不需要考慮,但是我進入初中以來,我無論怎麼努力,在班上與年級的考試排名都不如我小學的時候。

我一直很難受,我每次回家都莫名地煩躁,因為爸爸媽媽總是喜歡問我的學習,我每次回答他們時就覺得很有壓力、很不開心。

我也知道,父母在生活上一直對我很好,同時也很重視我的學習,因為他們覺得只有好好上學,努力讀書,長大後才會有好的出路。

可是我班同學都學習勤奮,學校的風氣又好,我應該是班上屬於笨的那種,我用功了還是拿不到想要的成績,爸爸媽媽其實對我現在的學習是很不滿意的,很生氣的。

我現在初二了,班上的同學大部分都有手機,也許是我的成績不好的緣故,媽媽一直沒有答應給我買手機,為此我跟媽媽吵了一架,還哭了一場,非常傷心。

我都15歲了,為什麼我不能像其他同學一樣,可以擁有一部手機?雖然媽媽有說中考後再給我買,但是我覺得媽媽是不信任我,擔心我有了手機會上癮,學習成績會更差。

我今年經常會莫名地頭疼或不舒服,不想去學校,前幾個月我經常請假,這次我在家裡近一個月了沒有去上學,我就在家裡看電視、玩遊戲,媽媽回來就讓我玩下手機。

我覺得自己活得不開心,但是爸爸媽媽只考慮我的學習,根本沒有想過我的感受,也沒有看到我為了學習付出的努力,他們總說我沒有恆心,沒有堅持。

我想就算成績好又怎麼樣,如果生活得不開心,不是也會影響學習嗎?我覺得是否快樂是最重要的。

老師,我想以後去學門技術或去當個電競遊戲主播,不知道這樣可以嗎?但是我又擔心爸爸爸媽不同意,還會為我這個想法生氣,因為他們都盼著我復學。

您的文章我看過一些,也用來調整自己的心態,但是這次收效不大。我不知道怎樣才能說服爸爸媽媽,懇請您幫助我。

當我看到這位迷惘的初中生給我的留言時,我仿佛看到一個迷失方向的孩子,因為極度缺乏愛,在荒野中痛苦吶喊。

我的回覆是這麼寫的:

孩子,首先作為跟你父母的同齡人,我能理解你父母的做法,他們這樣關注你的學習看似合情合理,但是對你的成長沒有任何幫助。

我從你的留言當中,能夠感受到你對自己是有自責的,很自責自己的天分不夠,雖然努力了,但考試結果不能讓自己與父母滿意,這不是你的錯!

關於學習,我認為不只是簡單地在教室裡讀書才叫學習,各種家務用心參與、自我的生活技能提升、人際關係處理其實都是學習,甚至你所在的整個城市就是一本移動的教科書。

從你表達想學門技術或當電競遊戲主播這個心願來看,你其實是不抗拒學習的,而是你在嘗試另外的途徑讓自己活著有價值!

我今天很欣慰地看到了,你是這樣的坦率與堅強,試著接受目前成績不好的結果,扛著厭學在家的壓力,你還敢於嘗試重新振作起來,其實你是個好孩子!

你可以真實地告訴爸爸媽媽當下的想法,可能他們不會同意,因為你現在沒法改變大人的想法,但你可以覺察自己的憤怒、難受,如果你能表達,你可以直接告訴他們:

雖然我成績不好,但是希望你們能接納我的考不好,接納我現在厭學在家,我不喜歡你們每天焦慮地看著我,也不喜歡你們這樣不尊重我的想法,我希望你們能給我自由選擇的權利!

如果情況比較糟糕,你的表達可能遭受父母強烈的指責、嘮叨說教、甚至暴力,那麼你可以選擇沉默,這也許是更好的自我保護方式。

沉默不等於壓抑,你可以對父母沉默,但是要對自己內心保持覺察,尊重自己的聲音,尊重自己的憤怒,尋找適當的途徑,比如和朋友談心、自我對話等方式,儘量不要壓抑自己。

處理完了和父母的關係,再回頭來看自己與學習的關係,可以問問自己:

我最想要什麼呢?我想要什麼樣的學習方式,我是否想要考什麼樣的大學,如何規劃自己的人生?這時候完全是你的選擇,和父母沒有關係。

02孩子厭學是自救行為

一般情況下,孩子出現厭學的狀況後,父母首先自己陷入到自己的恐懼和執念中,不太能用心感受得到孩子的內心到底有多痛苦,反而只用腦執著地在想:孩子怎麼會這樣?

我碰到很多這種孩子厭學的家長,他們心裡關注更多的還是孩子的「成績下滑」、「學習內驅力不足」、「馬上要中考(高考)了怎麼辦」。

還有家長會說,我們內心非常傷心,覺得自己作為父母在孩子教育方面非常失敗,我們對孩子這麼好,付出了這麼多,但是孩子卻一點不知道感恩。

這樣的父母一直對孩子就寄予了很大的期望,早教、報班、擇校,想方設法為孩子創造更好的學習條件,在生活上物質上儘可能地滿足孩子。

他們幾乎是拼盡全力地為了孩子,但孩子不但學習成績越來越差,不知道努力,對父母不僅不感恩還像仇人一般。這是為什麼?

其實家長的表達中,全是自己的感受。因為只在意自己的感受,所以他看不見孩子的痛苦,更看不見真相,這正是最無奈的地方。

你如果想知道孩子為什麼厭學?孩子厭學的原因是什麼?你就先要跳出自己的感受,去感受孩子的感受。

你應該好好想想,孩子到底有多痛苦難受,才會抗拒他本來的學習者角色,你怎麼沒想起孩子小時候吵著要上幼兒園,小學時要父母陪同早點去學校報到的情景?

孩子厭學在家後,經常失眠、情緒煩躁、發脾氣、黑白顛倒、甚至自殘,身為父母的你是否感受到了孩子的痛苦,你再回憶回憶,孩子是什麼時候開始變成這樣?

你肯定會說,道理我都懂,就是不知道怎麼辦才好?我也想走進孩子的內心,幫助孩子打開心結,讓他有勇氣重回校園。

其實這世上很多好道理為何會空,因為說理之人,其實未曾感同身受,與聽理之人並未悲歡相通,無法真的將心比心。

有些父母想不明白:我從小到大,我的父母也是這樣教育我,要好好讀書,父母對我們的教育也是傾其所有,我們都是這麼努力過來的,而且都很好。

為什麼現在物質條件好了,孩子卻覺得我們的要求高,給他的壓力大,內心如此脆弱不堪呢?

其實,這是個時代的問題,不是一個家庭的問題。70後的一代人,靠努力走出困境,改變了人生,所以我們堅信通過學習可以改變一切,但現在的時代已經完全不同了。

70年代出生的我們,父母雖然很重視學習,但並沒有這麼高的期望,也並不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我們身上,只是給我們創造更多的學習機會。

我們是在輕鬆的、正向的,在物質短缺的社會環境下學習,我們必須通過這種方式改變人生,所以我們有奮鬥的目標。

正因為你走過的這條路是你唯一走過的還算安全成功的路,靠努力學習、靠學歷一路走來,所以你固執地認為,孩子只有堅持學習和努力才能有好的人生。

可是我們的下一代和我們處在完全不同的社會體系下,從物質條件、社會條件以及從我們對孩子的關注程度都是完全不同的。

我們很多家長對孩子「在意不滿意」,才是孩子巨大壓力的來源,才是讓孩子從厭學到休學的根本原因,因為在意就會有很多要求,「我這麼在意你,你得達到我的標準」。

其實,時代已經變了,我們的教養方式也應該發生變化。

第一、家長首先要想清楚一個問題:「是孩子的生命重要,還是孩子的學習重要?」,很多孩子已經用他們的厭學行動告訴父母了。

第二,孩子的問題本質上是家長的問題,要學會做一個心中有愛,能給予孩子尊重與自由的智慧父母。

這一代的孩子,一不怕死,二不怕苦,就怕愚蠢的父母總是不能看見孩子的內心深處需求『被尊重、被信任、被接納、被支持』。

其實,孩子的每個問題行為的背後,都是匱乏愛的痛苦吶喊。孩子的各種厭學行為僅僅是他在努力地彌補內心的黑洞,他在努力地尋找自救的活路。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每個孩子的厭學行為,比如:玩遊戲、追劇、不願寫作業等,都是在彌合自己心靈的創傷,而父母的各種說教、指責限制行為會讓孩子的創傷壓住,並且出現更可怕的後果。

身為父母如果不懂得如何愛孩子,請你至少不要自作聰明地去改變孩子,控制孩子,不要把自己生命的價值建立在孩子身上,拜託不要去掐斷孩子最後的自救活路。

加油哇~看此文如有收穫,請關注我,順手點個讚,轉發評論一下,感謝你的慷慨!

壹心大哥(全網同名),叛逆期親子溝通資深教練,兩個叛逆期孩子的70後父親,1對1指導有願心改變的家長,幫助孩子走出叛逆厭學、脾氣暴躁、早戀、玩手機、親情冷漠等困境。

#厭學#

相關焦點

  • 孩子厭學拒學:原因竟然不是討厭學習,而是感受到焦慮
    而厭學的原因也是五花八門,有的人厭學是因為在學校受到了欺負,有的人厭學是因為學習成績下降,有的厭學是因為今天心情不好,孩子的這種狀態自然會讓家長著急生氣。我的朋友小紀最近正遇到這樣的情況,他家孩子剛剛4歲,本來小紀孩子和幼兒園小朋友相處得十分融洽。孩子每天回來都告訴小紀,今天她又認識了哪位小朋友,今天她又遇到哪些好玩的事情,今天她又學到了哪些知識。
  • 孩子為什麼厭學,你沒把他當人看,總認為我是對的
    #關於孩子厭學這個問題,我相信每位家長都是不願意發生自己身上的。可是我們會發現往往幼小時期聽話的孩子,進入青春期後突然就開始叛逆了,叛逆期的孩子大多數都有厭學的情緒。一個孩子有厭學情緒,不僅有他個人的原因,也有學校與家庭的原因。如果父母沒有足夠的覺察與關注,有些孩子厭學情緒就慢慢演變成厭學在家的結果。
  • 厭學孩子的心理:不是討厭學習,而是討厭這樣做的父母!
    厭學教育的孩子,大多都說過這樣的話:「我其實沒有你想像中那麼討厭學習,我只是討厭你。討厭你讓我學習的樣子,討厭你對我學習的把控。」湯加輝老師根據多種案例總結篩選發現,厭學孩子的這種心理是由於父母的以下行為導致的。
  • 孩子「厭學」的真正原因,不能不看
    父母只關注成績給孩子造成了無形的壓力,也失去了學習的樂趣,可孩子「厭學」的真正原因真的都出在父母身上嗎?可能也並不見得就是如此,父母家庭只是一方面的原因,孩子「厭學」應該還要考慮到學校環境、自身學習能力等因素的影響。
  • 教育日記:遇到抗拒學習的孩子,給他講課還不陪他聊聊人生
    ,所以還有意引導孩子說一說自己語文學習上的困擾或者做某一類型題的答題思路,但是不管我怎麼引導,他都說「不知道」。課堂進行到後半段,我漸漸感受到了他或許不是不知道,他就是抗拒我,或者抗拒這堂課,但是孩子沒好意思直說,他還是陪我把這難熬的四十分鐘給走完了。課程結束後,家長也說他一開始就不想上課,是媽媽給他報名參加的,媽媽也說孩子就是不愛閱讀不愛學習。不管是什麼課,反正一聽上課就抗拒。
  • 為什麼我家孩子這麼抗拒學習?
    先說個故事:一位媽媽帶著自己孩子逛街,看見路邊有個撿垃圾的年輕人,媽媽說:你現在不好好學習,長大後就只有像他一樣去撿垃圾」;另外一位帶著孩子的媽媽看見同樣的情景,對孩子說:如果你現在能更努力學習,長大後就能幫助更多像他一樣不幸的人。從小就聽到一句話: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現在生活節奏快,父母一方面忙著養家餬口,另一方面還要管好孩子的學習。
  • 北京飛越教育—孩子厭學其實是家長厭學
    「上次老師找我談過話了,你學習一點都不用功!」…………類似這樣的聲音迴響在大多數的家庭當中,家長都會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夠努力、不夠上進,有些孩子還逃避、抗拒學習,家長十分的苦惱,孩子也非常的痛苦。到底是什麼導致這樣的事情發生的呢?又該如何解決孩子厭學的問題?
  • 孩子不願上幼兒園,原因不是厭學,而是「分離焦慮」
    隨著疫情的控制,人們也逐漸恢復了生產生活,很多本來原計劃上半年送孩子去幼兒園的家長也開始將計劃重啟。但是相信家長們一定面對這樣的問題:孩子去幼兒園總是哭鬧,甚至在家中賴著,要家長強行抱去幼兒園。有些家長覺得孩子這是不願意上學學習,可實際上孩子只是去幼兒園,並不涉及到「學習知識」,又何來「厭學」一說呢?
  • 孩子厭學的原因_高中孩子厭學怎麼辦?
    許多父母認為學習是孩子的天職,孩子可能會在學習中遇到各種挫折,或者受到父母的壓力,這會使他們厭倦學習。如果高中孩子厭學怎麼辦?現在孩子大了,跟他一說道理他都懂,之前試過強行沒收手機,但是爸爸剛把手機沒收了,亮亮就威脅爸爸明天不去上學了。果然第二天沒有上學,真的沒有辦法了,最後爸爸又把手機還給了亮亮。亮亮目前這種糟糕的情況,很明顯是父母沒有掌握正確的疏導方法,只會嘮叨和強制管理導致的情況,父母長期嘮叨會導致孩子麻木、厭煩。
  • 孩子厭學不是天災,是人禍
    當得不到父母的讚賞和愛,學習結果會給孩子帶來挫敗和自責感,Ta們越來越無法體會學習給自己帶來的成就感。而父母的過度幹涉與安排,更是讓孩子失去了對自己的掌控感。這激發了孩子強烈的「抗拒」情緒,並把心力用在與父母進行「權利的鬥爭」,越加無心向學。
  • 孩子學習吃力、厭學,竟然是因為生理原因
    01有些孩子是因為心理原因可能會厭學,而還有一部分孩子厭學則是由於生理原因。小柯今年15歲了,就讀於某私立學校的初中三年級。他身體健壯,是學校的體育「明星」,跑步、跳高、跳遠、遊泳等許多項目都是全區冠軍,但令人驚訝的是,小柯卻有著一個使他和他親人、老師極為困惑和苦惱的問題:他記不住書上的字詞,學習成績較差。因為每次成績都在班級墊底,久而久之,小柯對此很是鬱悶,有了厭學情緒。
  • 孩子厭學:家長們不知道的三個原因
    相信大部分家長都遇到過孩子「厭學」的行為,從不肯上幼兒園到初高中時叛逆不去學校,孩子們討厭學習的理由各種各樣。但很少有家長真正去了解過孩子背後厭學的原因。 01 恐懼讓孩子厭學一位男孩走進警察局,看到警察叔叔便大哭了起來,問其原因得知媽媽輔導作業時太兇,自己害怕所以才求助警察叔叔。
  • 高中孩子厭學的原因隱藏著害怕,不是媽媽沒有鼓勵,而是沒有幫助
    親子溝通學習圈某位家長下學期上高二的兒子線上詢問我:「老師,有一個書法班,我有點想去,但是我現在很糾結。」。這個孩子從小就聰明、懂事、成績也不錯,就是上高中後突然開始厭學,媽媽問他原因,孩子回答就是一到學校門口就莫名的難受,見到老師會不由自主的慌張、害怕,從小學開始就一直這樣,只不過上高中後情況愈加嚴重,最終休學在家。
  • 家庭環境是孩子厭學的原因?
    如果孩子的心理調整不當的話,就會表現出情緒低沉,抑鬱寡歡,自卑感強,不合群等,這些都會使孩子學習成績直線下降。家庭成員之間的不和睦關係容易導致孩子厭學一項最新調查顯示,父母之間經常吵架的家庭中比離異家庭的孩子更敏感,心理承受能力低。
  • 孩子厭學怎麼辦?
    厭學,其實很多孩子都會遇到這個問題。厭學產生的原因眾多,客觀原因,主觀原因,心理原因,生理原因都有。但父母究竟如何合理地幫助孩子調節厭學的情緒呢? 溝通溝通是解決任何問題的首要手段,沒有溝通就沒有繼續。對於孩子厭學這個問題,父母需要與孩子靜下心來好好溝通這個問題。
  • 孩子厭學成績落後?父母先別著急,巧用這三招讓孩子重新愛上學習
    學習是一種需要終生堅持的習慣,一個人停止了學習,也就停止了認識這個世界。尤其在父母眼中,一個孩子來說的學習成績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決定他未來發展的方向。因此,幾乎所有的父母都非常看重孩子的學習成績。他不僅在上課時經常昏昏欲睡,成績也從此一落千丈。老師和家長共同推測,這個孩子可能已經開始厭學了,但是他的父母怎麼也不願意相信,曾經成績如此優異的孩子會厭學。因此,為了提高孩子的成績,鄰居計劃的軍事化管理開始了。每一天早上鄰居都要求孩子早起,跑步,背單詞,做題。這樣堅持了一段時間之後,本以為孩子的成績會有所提高,卻不想他的成績依然如此糟糕。
  • 青少年厭學很頭疼?孩子厭學背後的自尊,家長要記得保護
    文丨超人芭比(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養孩子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的想法也越來越多。尤其是孩子進入青春期後的厭學問題令許多家長憂愁,但孩子厭學是有原因的。很多時候孩子學習成績不優秀並不是因為不努力,但是這當眾的批評就瞬間抹殺了孩子所有的付出,否定了過往的全部,這就使得孩子對學習失去了興趣。
  • 孩子厭學的原因各不相同,但背後的心理問題是相近的
    如果,你的孩子有這些表現,持續時間比較長,這已不是常見的厭學情緒,而要看是不是厭學症的問題了。厭學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有很多是兒童青少年心理問題造成的,幾乎所有厭學問題的背後都有:親子關係不融洽、夫妻關係不和睦、家庭生活不夠溫馨等問題的影子。
  • 孩子厭學,不是你想的那麼簡單
    孩子「厭學」是如今很多家長都很頭疼的問題,為此我們諮詢了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李老師。李老師接觸大量青少年疑難心理個案,在解決學生厭學等問題方面有豐富經驗。李老師表示,「在做心理諮詢的這些年,收到過很多家庭的諮詢,都是關於孩子厭學、網癮等問題。許多家長只看到這些問題的表面,沒有看到孩子的內心。
  • 馬上要開學了,孩子卻不想去上學?|厭學的6個原因
    這幾天突然厭學,天天不寫作業,抄作業,想要退學。說我和他爸小學逼他太緊,他學傷了,厭煩了,讓他學習他就煩躁不安。我不知道該怎麼辦?」一個二寶媽媽為大寶讀書「心力交瘁」「初一孩子厭學在家已經二十天了,他說學習太緊張,也沒朋友和他玩。本來今天說好去新學校,可他卻再次焦慮了,還是沒準備好上學。我每天都在期待孩子能早日重返學校,可不能再耽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