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臍靜脈置管:一條通往生命的綠色通道

2020-12-13 齊魯網

齊魯網煙臺86日訊新生兒科是一個收治出生28天以內新生兒的科室。對很多人來說,這裡是神秘的地方,隔離病房緊閉的大門給人帶來了無限想像;對有些父母而言,這裡是令他們揪心卻又給了他們希望的地方,他們的寶貝要在這裡重獲健康;對患病的新生兒而言,這裡是打開他們生命通道的地方。

早晨,新生兒科的病房裡護士們除了查看住在這裡的小患者們的情況外,還為他們進行了「特殊服務」,給他們餵奶、換紙尿褲。

「我們的病房是無家屬陪護的,所有的治療和護理都是由我們醫護人員來完成的。因為寶寶的免疫力非常低,需要一個相對無菌的環境來保護他們,儘量減少相互之間的交叉感染。」新生兒科護士長李向麗說。

病房的小患兒中有一位臍靜脈插管的患兒小C(化名)。 醫生介紹,小C 的母親懷孕三十七周時到醫院做檢查,門診醫生發現她是孕期合併糖尿病,而且B超顯示「胎兒宮內窘迫」。為確保胎兒生命安全,產科立即安排產婦進行剖宮產,並讓由新生兒科醫生、麻醉科醫生、助產士、手術室護士等人組成的新生兒窒息復甦小組守護在手術室內,隨時準備對新生兒進行搶救。

小C出生後,全身皮膚青紫、心率緩慢、呼吸微弱、四肢鬆軟、沒有哭聲。時間就是生命,為確保小C大腦不受影響,醫生必須在3分鐘之內為他建立呼吸及循環。見此,新生兒科主任戰美麗立即組織窒息復甦小組成員對小C進行搶救。保暖、清理呼吸道、拍打足底、摩擦背部、吸氧,搶救了大約2分鐘後,小C發出了響亮的哭聲,膚色也逐漸恢復,雖然搶救成功,但是戰美麗主任根據28年的從醫經驗判斷,小C出生前出現過宮內窘迫,而且他的母親患有糖尿病,小C出生後極有可能出現呼吸窘迫、低血糖、低血鈣等多種併發症,需要長期靜脈輸液。為了防患於未然,戰美麗主任和助產士 決定改變以往常規結紮臍帶的方式,留取了長約5cm的臍帶包紮備用。隨後小C被送入新生兒科病房。

小C入住新生兒科第二天就出現了呼吸急促逐漸加重、紫紺時有加重、吃奶差的情況。為了維持他的血糖穩定,新生兒科護士需要在他毛髮一樣纖細的外周靜脈進行穿刺並進行24小時持續靜脈輸液。但是,在醫生以患兒外周靜脈所能承受的最大糖濃度、最快輸糖速度為小C進行輸液的情況下,小C的血糖仍不能維持正常。長期低血糖不僅可能引起新生兒低血糖腦損傷而導致智力低下,更有可能危及新生兒生命。小C病情危急,醫院又沒有兒外科,不可能切開她的靜脈進行輸液,在這種情況下,戰美麗主任決定為孩子進行臍靜脈置管。

「臍靜脈置管進入下腔靜脈,可以為新生兒輸注高滲液體,而且輸液種類廣泛,保留時間最長可達2周。但是臍靜脈置管是一個深靜脈置管,導管需要直接插到心臟內的下腔靜脈內,這就大大增加了深部感染的機會,再一個就是栓塞、出血,這些風險都非常大。」戰美麗主任說。

雖然開展新技術風險大、壓力大,但是本著治病救人的原則,加上對新生兒科技術充滿信心,戰美麗主任決定為小C進行臍靜脈置管。在徵得家長同意後,醫生們開始做術前準備。

雖然科室人員已經勞累了一整天有些精疲力盡,但是為了能夠為小C輸注更高濃度的葡萄糖以保證他的血糖能夠維持在正常值以上,醫生們決定儘快打通臍靜脈通道這條生命之門。晚上七點,戰美麗主任帶領醫師李佳寧、張曉靜以及新生兒科護士長李向麗等人開始為小C進行置管。

「正常寶寶臍帶斷開後最長2--3天就閉合了。因為他的臍帶斷開已經超過二十四小時了,切開我們發現他的臍靜脈已經閉合大半了,這無疑增加了我們的手術難度。」張曉靜醫生說。

見此,李佳寧及張曉靜醫生反覆修剪臍帶,充分暴露臍靜脈,並反覆多次更換插管方向,一人固定臍帶,一人插管,兩人配合默契,最終經過1個小時的努力,她們成功地為小C完成了臍靜脈置管。當看到像繡花針一樣細的臍血管導管進入預期位置,回抽見血那一瞬間,全體醫護人員的喜悅無以言表。

由於打通了這條綠色通道,醫生為小C輸註上了更高濃度的葡萄糖,很快他的血糖穩定在正常範圍內。之後小C一直持續用此臍靜脈通道維持所有輸液,直至出院沒有發生任何併發症,也沒有再進行外周靜脈穿刺。

在醫護人員成功為小C進行了臍靜脈穿刺後兩天,又有一對雙胞胎因早產被送進了新生兒科。由於產前出現了雙胎輸血,弟弟的營養大部分都輸送給了哥哥,以致於弟弟出生時體重僅有1.87千克,需要長期輸入靜脈高營養來維持他的生長。

「我們來給這個孩子做這個穿刺,因為寶寶孕周小、體重低,這個操作又是盲穿,加重了操作的難度。雖然這個操作很複雜,對技術有嚴格的要求,但是我們也成功地為他進行了臍靜脈置管,讓他能夠順利輸液。」李佳寧醫生開心地說。

煙臺業達醫院新生兒科成立於2012年9月,設有獨立病區、病房和新生兒重症監護室,主要收治新生兒黃疸、肺炎和新生兒低血糖患兒。6年來,科室不斷發展壯大,不僅管理水平大大提高,收治病人的質量及醫護人員的技術水平也越來越高。尤其是開展的臍靜脈置管術,可以在有效的治療新生兒窒息、新生兒胎糞吸入性肺炎和各種各樣的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的同時,大大減輕患兒治療時的痛苦。

[責任編輯:楊凡、張泉邦]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夥伴。

相關焦點

  • 濰坊市人民醫院:臍動靜脈置管為寶寶架起新的生命橋梁
    由於寶寶胎齡小、體重輕、各器官發育不成熟,外周靜脈穿刺及動脈採血難度極大,為了給寶寶提供更早的生命支持,減輕反覆靜脈穿刺、留取動脈血標本的痛苦,減少頻繁侵入性操作相關感染的發生,綜合評估後,徵求了寶寶家屬同意決定進行臍動靜脈置管。
  • 廣東援疆助力開展南疆首例新生兒臍靜脈置管術
    接下來的治療中,寶寶需要面臨用藥、補液、靜脈營養和取血檢 驗的種種問題,每個問題處理不當,都將會成為壓垮孩子脆弱生命的最後一根羽毛。如何為患兒建立一條生命通道是問題關鍵,新生兒科醫護人員們苦思冥想,最後一致把目光投向了「臍靜脈置管術(UVC)」。
  • 綠色通道,一條延續生命的通道
    綠色通道,一條延續生命的通道 2020-12-16 16: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生兒PICC置管術 為早產兒保駕護航
    日前,河科大一附院新區醫院兒科新生兒重症監護室(NICU)成功救治了一名胎齡僅29周的早產兒毛毛(化名)。從出生體重不足兩斤,沒有呼吸生命垂危,到恢復健康,平安出院,醫護人員們通過經外周中心靜脈置管術(PICC),為毛毛搭建了一條綠色的生命通道。
  • PICC置管在血液科的應用
    PICC置管在血液科的應用外周穿刺中心靜脈導管技術(PICC)指經外周靜脈穿刺置入中心靜脈導管,導管尖端最佳位置為上腔靜脈的中下1/3,可用於輸注化療等刺激性較大的藥物、靜脈營養支持以及輸血等是一條方便、安全、有效的靜脈通路。血液科病人反覆長期輸血、化療,靜脈通路可以說是患者的生命通道,如何保護好這一生命通道,PICC置管是我們的首要選擇,我院已開展PICC置管術近10年,在置管和導管維護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
  • 江津區婦幼保健院為體重1400克早產兒打通「生命通道」
    PICC置管術是醫學上廣泛應用的醫療護理技術,然而,當這一技術要應用到一名體重不足3斤的新生兒時,卻是前所未有的挑戰。近日,江津區婦幼保健院成功為一名胎齡34周、出生體重僅1400克的極低出生體重早產兒施行PICC置管術,為幼小的生命打通了「生命通道」。
  • 解密:中心靜脈置管的方方面面
    儘管大量的研究(包括最近的一些Meta分析)都是針對於頸內靜脈,但是可以認為,超聲指導鎖骨下靜脈和股靜脈置管同樣有益處。目前確認的超聲指導CVC置管的優勢:降低穿刺失敗率,減少動脈損傷,降低血腫發生,避免氣胸,避免血胸。其他的研究表明超聲引導的穿刺能夠縮短頸內靜脈置管時間和穿刺次數。
  • 濰坊首例新生兒CRRT技術搶救急性腎衰極低出生體重兒成功
    陽陽當時全身高度水腫,正在接受呼吸機治療,多器官功能障礙,出血風險高,必須建立有效的血管通路,麻醉科副主任醫師張緒東在超聲引導下進行右側頸內靜脈置管術,新生兒科主管護師裴玉芳進行臍靜脈置管術,伴隨著熟練的右側頸內靜脈和臍靜脈置管成功,挽救孩子生命的重要血管通路建立了!但這只是第一步。
  • 北大醫院—密雲院區綠色通道轉診首例重症新生兒
    3名北大醫院專家在了解患兒現狀以後,嫻熟的氣管插管、固定、吸痰、連接轉運監護儀及有創呼吸機輔助通氣,在確保患兒生命體徵平穩後,放入轉運暖箱,交接手續簡潔而全面,這是深度融合建立兒科疑難危重症綠色轉診通道後成功轉診的首例患兒,從溝通到轉診不到2小時。據了解目前患兒生命體徵平穩。
  • 禹州市人民醫院成功開展首例新生兒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術
    近日,禹州市人民醫院新生兒重症監護室成功為剛出生8天的新生兒實施了外周動靜脈同步換血術。該項技術的成功開展,填補了禹州市兒科領域的空白,使我院兒科的救治能力得到了新的提升、新生兒救治技術得到更有力提高。
  • 六安市四院全面開展中心靜脈置管( PICC)技術
    中安在線訊 據六安新聞網報導 自7月份以來,六安市四院全面開展中心靜脈置管( PICC)技術,已成功開展十幾例,已滿足更多PICC帶管患者的健康需求,效果滿意。②減少頻繁的靜脈穿刺給患者帶來痛苦。③有效的保護了患者的外周靜脈。④操作方便,可在患者床旁進行操作。⑤留置時間長,最長可保留一年。⑥發生的感染率比CVC低,﹤3%。⑦適合醫院、社區及需長期靜脈治療的人群。⑧為可視血管,由經過培訓後的專業人員操作。
  • 隆回縣人民醫院:兩項新技術搶救出生體重兩斤半早產新生兒
    「你好,我們是縣城某某醫院婦產科,我們這邊有個孕28+3周因『前置胎盤』導致早產的新生兒,現在呼吸困難,需要接到你們科室搶救……」人命關天、刻不容緩,醫院新生兒科接到兄弟單位的求援電話後,馬上派新生兒科聶海珍醫師和護士陳燕隨120急救車前去接診。
  • 哈市紅十字中心醫院新生兒科用愛創造早產寶寶生命的奇蹟
    即使是這樣,新生兒科的醫護人員依舊認為每個來到人間的孩子都應該被悉心呵護,雖然道路艱難,但絕對不會輕易放棄任何一條小生命。一天後,寶寶的呼吸狀態好轉,給予拔出氣管插管、持續無創正壓通氣、深靜脈置管。三天後,寶寶可以吃奶了;五天後,寶寶出現腹脹,餵養不耐受,胃管內引流綠色液體,紅黴素促進胃動力,三日後腹脹緩解,繼續餵養;一周後,寶寶可以自主呼吸了……小寶寶很爭氣,住院35天,從出生時的1010克增長到出院時體重1650克,平安出院。「她真的很棒,每一天都在努力地堅強地成長。」
  • ...首例「新型階梯式」血液透析用隧道式中心靜脈導管——逆行置管...
    中國醫大一院開展東北首例「新型階梯式」血液透析用隧道式中心靜脈導管——逆行置管技術 2020-06-15 09: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孕37+周,臍動脈突然消失,幸虧及時剖宮產了
    準媽媽和家人在憧憬中盼望著小生命的到來。 病例介紹 孕 37+周,患者因自覺胎動較前減少急診來院就診。門診測血壓正常,行電子胎心監護未提示異常。 產科超聲提示:BPD 95 mm,HC 342 mm,AC 347 mm,FL 72 mm,胎心 142bpm,RI:0.37,S/D: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