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清朝妃嬪大都在脖子上圍白巾?這項規定,實則為了方便皇上

2020-12-23 劇透館

近年來,清宮劇層出不窮。這些電視劇以最獨特的方式出現在大家眼前,實則也是大家了解歷史的一種方式。畢竟清宮劇中,有許多人物都是歷史上真實出現的。儘管劇情上會有許多出入,但通過電視劇,確實了解了許多清朝時期真是出現的人物。譬如康熙、雍正、乾隆時期的那些后妃,相信很多人在未看電視劇之前,都根本不清楚。可透過電視劇,這些人物仿佛栩栩如生的活了過來。

不知道在看電視劇中,大家有沒有發現這樣一個現象?清朝的嬪妃似乎都在脖子上圍一條白巾,這條白巾通常在穿好衣服後掛在最外面,正好將這條白布條露出來。似乎不同的嬪妃,脖子上掛著的白布條也很不一樣。那麼,這條白布條究竟是做什麼的?實際上,這項規定是為了方便皇上。接下來向大家介紹,清朝妃嬪脖子上掛的白布條究竟有什麼特殊含義,這白布條在古代又叫什麼?

等級森嚴的大清王朝

儘管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但在這個時代,封建性依舊能夠清晰體現出來。君主專制的實施,使得國家大權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由此,國家的等級也是非常森嚴的。除皇帝之外,無論前朝後宮,等級都是極其森嚴的,幾乎在事無巨細地表達等級對於一個國家而言到底有多重要。無論是穿著還是品階,皆是如此。

這一點,在清朝的服飾上幾乎被展露無餘。眾所周知,清朝並不是由漢族人統治的時代,所以在服裝穿著禮儀上,都與漢族人有著很大的差別。就連禮儀制度,也是非常嚴謹的。作為後宮妃嬪,皇族的服飾禮儀被看得重中之重。滿人不僅要穿旗服外,在服裝的設計上也是非常別出心裁的。

前文中提到妃嬪大多脖子上會掛一條白布條,實際上這個白布條在清朝時期有一個特殊的名稱。被叫做「龍華」,除此之外,也可以被叫成領子。這個東西的出現,除了為了美觀衣服,為其在視覺上達到更好的效果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為了方便皇上。

以龍華分辨妃子等級

眾所周知,中國古代一直奉行一夫一妻多妾制度,無論是普通人還是皇親國戚,只要經濟能力足夠,家裡都會有幾個小妾,當然,作為一國之君的皇帝,妻妾數量自然更多。古代素有三宮六院之說,由此可見,後宮嬪妃的數量是非常多的。由此一來,也會引發出一個問題。那就是許多人有幸得到皇帝的寵幸,但只有一兩次而已。甚至有些人因被皇上寵幸一次,成為後宮嬪妃,可從那以後就再也沒有見過皇上。

所以他們之間不僅沒有感情,甚至連面都很少見。試問皇上日理萬機,又怎麼可能記住每個人的容貌和姓名呢?這個時候,妃嬪們脖子上圍的「龍華」,就起了大作用。也可以說這條龍華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了方便皇上。

細心觀察大家就會發現,每一個妃嬪脖子上系的龍華,上面的圖案是不一樣的。刺繡圖案所代表的意義,也絕對不是好看而已。每一種刺繡圖案不一樣,實際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徵。

一般普通妃嬪,所試戴的龍華上的圖案可以是花中四君子圖案的刺繡,但等級高一點的妃嬪,圖案就大不相同了。個個等級的嬪妃所佩戴的龍華圖案也是大不相同的,不可以越級進行佩戴。像牡丹這種高貴的花,一般只有皇后才能佩戴。像普通嬪妃,是絕對不可以越級佩戴的。

如此一來,皇上就算記不住那人的面容。但從佩戴的龍華,就可以簡單分辨出那人的身份。每一位帝王都是日理萬機的,自然沒那麼多時間記住每一個妃子的身份地位。很多時候都是心血來潮寵幸一次,而後邊再也沒有機會見到皇帝,這種情況,在清朝後宮是十分常見的。

但有了龍華,對皇上而言,就非常方便了。因為他可以通過龍華來辨別妃嬪身份,如此一來,在見面時說話聊天,也可以得到把控。

實際清朝本身就是一個等級十分森嚴的朝代,縱使沒有龍華的存在,妃嬪的等級也是非常嚴格的。有喜歡清朝時期傳統服飾文化的朋友,可以在這方面多多了解。在感受傳統文化的同時,了解清朝時期真實的歷史生活,其意義也是非常好的!

相關焦點

  • 清朝妃子將其圍在脖子上,為的是方便皇帝
    那時的後宮女子,穿的衣服都是沒有衣領的,所以,她們一般會將龍華圍在脖頸處,以起到裝飾的作用。另外,清朝的皇帝雖是滿族,卻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他們認為,女子的衣服沒有衣領,潔白的長脖子露在外面,似乎不大雅觀。而龍華,正好可以遮住脖子。當然,不是所有的女子都有權力用此物的。首先宮女就沒有資格使用,至少得答應以上的級別才行!
  • 清朝宮女脖子上為何掛著一條白絹?其實是為了方便皇帝,不是保暖
    大家總會看到,這些宮女的脖子上都掛著一條白色的長娟,上到太后,皇后和嬪妃,下到宮女人人都有。有很多人猜測這如同我們現在的圍巾一般是為了保暖,但其實並不是,這是為了方便皇帝。這條白絹叫作「龍華」,不過這些女子佩戴的龍華的長短不一,有些上面有著很精美的裝飾,有的卻只是一塊簡單幹淨的白布。
  • 清朝妃嬪衣服上,為什麼要系一個白色布條?原因竟是這樣
    清宮劇題材的電視劇一直是這幾年來流行的素材,從我們入坑小燕子紫薇的時候,就看到她們的脖子上一直都圍著一條白色的像圍脖絲巾一樣的布條。這究竟有什麼用呢?今天小編就和你來講一講清朝女子脖子上為什麼要戴一條這個東西。經過小編查資料,她們脖子裡戴白色布條有三個原因。
  • 難怪清朝宮女頸上都系一條白絹,不是簡單的圍巾,是為了皇帝方便
    清朝作為距離我們最近的一個封建王朝而時常為人們津津樂道,尤其是近年來如火如荼的清宮影視劇讓人們對清朝的宮闈之事如數家珍。尤其是宮廷的各種衣飾禮儀更是耳目渲染,想忘都難。但影視劇終究屬於娛樂藝術,很少能真實還原宮廷的規章制度。
  • 古代嬪妃脖子上為啥要掛「白布條」?有什麼用?主要是讓皇帝方便
    ———《論語.季氏》古代的時候,人們對於吃食住行,服飾,等都是很有講究的,從很多電視劇中,我們可以看出皇帝的妃嬪們,為了爭奪皇帝的寵愛,費盡心思裝扮自己。可是不管多美麗的花兒,也會有枯萎的一天,隨著時間的流逝,人也會慢慢變老,但是為了能夠將美麗留住,打扮就是最好的輔助,就算容貌不是最出眾的那個,但好的裝扮也是能夠留住皇帝的芳心,那麼古代妃嬪們脖子上的「白布條」究竟有何用呢?根據歷史記載,在漢朝時期,漢靈帝就要求後宮們,穿著樸素,決不允許她們穿著華麗,一般都就是青色和黑色搭配的帆布衣。
  • 為何清朝妃嬪手上要戴手指套?不會不方便嗎?事實有點「慌」!
    清朝作為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人們對此多少知道一二,看過不少清宮劇裡妃子們的打扮,衣著華麗腳穿花盆鞋,梳著造型各異的華麗旗頭,手上戴著長長的指甲套,再戴上各式項鍊耳環,走起路來似是風擺柳的好看!可為何妃子們的手上要戴著指甲套,又長又笨重做起事來不方便,她們不嫌棄嗎?別小看了這指甲套,這小玩意有大作用的第一點來說是迎合皇上的喜好,不然那三寸金蓮是如何出現的?這女子的手也是又白又嫩,再加上有指甲套的修飾更顯修長,皇上寵幸那麼多妃子自然是挑花眼的!
  • 清朝妃嬪一年的工資是多少?如果放在現代是什麼水平?你可能不信
    我們都知道,在我國的幾千年封建社會中,皇上都是擁有很多很多個老婆的,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古代的妃子,既然是做了皇上的老婆,肯定是有不少好的待遇的,就拿離我們最近的封建王朝,清朝來說吧。你知道這些清朝的妃子們一年的工資,也就是零花錢有多少麼?
  • 別被電視劇騙了:清朝妃嬪佩戴的白領子不是為好看,原來另有其用
    清宮劇的熱播也讓大眾重新開始關注起了後宮妃嬪們的服飾形制。其中就有一個引人注目的配飾,就是後宮妃嬪們脖子上掛著的白領子。那麼清朝後宮嬪妃們帶的白領子到底有什麼作用呢?真的就是簡簡單單的一個好看嗎?他認為,歷史上的經驗教訓是,不斷地變革衣服的形制,並不利於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會助長奢靡之風,甚至是一種忘記了祖先的可恥行為,因此並不贊成改變滿洲的服飾形制。因此哪怕是在清朝中期,領巾基本上都是素色,上面並無任何裝飾,而且窄而短,長度只夠到胸前。
  • 不用伺候皇上的時候,清朝嬪妃怎麼消磨時間?遠沒有電視劇精彩
    不用伺候皇上的時候,清朝嬪妃怎麼消磨時間?遠沒有電視劇精彩現在各大衛視的競爭收視率的戰爭是越來越激烈了,而這個競爭最大的手段就是電視劇了,如果一個衛視買到了部收視率高的,那他就能擊敗別的競爭對手。但這與實際情況是不一樣的,特別是皇帝那些漂亮的妃子們,除了晚上伺候皇上,白天還能幹些什麼呢?這些在電視劇裡的描述是不實際的。這裡我就跟大家簡要的說下,不用伺候皇上的時候,清朝嬪妃怎麼消磨時間?我們知道這些妃子嫁給皇上的時候都是年齡比較小的,而且很多都是官員的女兒,因此她們都比較明事理,比較懂規矩。
  • 清宮劇中妃嬪衣服上的白色布條有什麼特殊意義嗎?專家給出了答案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在很多清宮劇中,妃嬪們穿的衣服外邊都會有一個白色的「布條」,圍在脖子上面。那麼,這個「白色布條」到底是有什麼特殊的意義呢?考古學家曾經對此作出過解釋,稱清朝嬪妃衣服上的「白條」其實是有著特殊作用的。它不僅可以用來修飾衣服,還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而且這個白色的布條還有一個學名叫做「龍華」,是滿人特有的一種裝飾。
  • 清朝妃子脖子上的「白布條」,除了裝飾之外,還有一特殊作用
    但細心的朋友可能會發現,清朝妃子脖子上有個「白布條」,其實這個「白布條」除了裝飾之外,還有一特殊作用。 「清初滿族婦女與男人的裝扮相差不多,不同之處只是穿耳梳髻,未嫁女垂辮」,後來經過發展與演變,清朝女子的服飾也開始講究起來。 在《大清會典》和《大清通禮》中記載,清朝女子的衣著分為常服、禮服和公服,每一種衣著都有著嚴格的規定,尤其清宮女子的服飾,更是有著嚴格的等級劃分。
  • 清朝妃嬪,為何愛穿造型奇怪的「高跟鞋」?不僅僅是為了美!
    清朝後宮的妃嬪,為何愛穿造型奇怪的「高跟鞋」?清朝妃嬪,為何愛穿造型奇怪的「高跟鞋」?不僅僅是為了美!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現代女性為了展示婀娜身姿,往往會配上一雙高跟鞋。因為,高跟鞋除了增加高度,更重要的因素是可以增進女性誘惑力。
  • 在古代的時候皇后跟妃嬪的差距在哪些方面
    其實她也跟當時的皇上一樣也要給全國的人民做出榜樣,那個時候到皇上會在每年的春季或者是秋季的時候象徵性的去農田幹活,而那個時候的皇后也會在同一個時期帶領的那時候的妃子公主等人一起在後宮採桑舉行祭祀,而且身為皇后的她,還會在後宮之中接受那些大臣的妻子以及各位妃嬪的朝拜,也跟皇上接受大臣的朝拜一樣,只是規模會比當時的皇上要小一些
  • 清朝的「頂戴花翎」到底是什麼玩意?
    原來,清朝有規定,凡是科考,考生必須穿官衣、戴官帽。由於參加科考的人太多了,根本沒那麼多官衣官帽。怎麼辦呢?朝廷就放寬了要求,免了官衣,但一定要戴官帽。官帽容易做,大家都用舊式寬邊氈帽,頂上糊一層紅紙,作為帽纓子,將就著就這麼矇混過去了。「到時仍將氈帽替,糊層紅紙替紅纓」,用紅紙糊制官帽的做法著實讓人啼笑皆非。
  • 清朝官員:求爺爺告奶奶,可別生女兒,皇上太狠了
    最開始,清朝的官員都是滿人,後來人不夠了,就允許漢人做官。做官是做官,但是官員們一聽說老婆懷孕,頭都會發蒙,求爺爺告奶奶,希望不要生女兒。皇帝後宮佳麗三千人,絕大多數都不是皇帝自己看上的,只是因為要得人心所以新皇帝都要和朝廷重臣的家屬通婚,皇后基本上都是政治聯姻的產物,這也是為什麼皇帝都比較喜歡妃子而不是皇后。妃子從哪來?有兩種渠道。
  • 清朝官員的脖子上為何掛著珠子?並不是為了好看,而是有特殊含義
    在看清宮戲的時候,會有一個奇怪的現象,相信很多人都注意到了,清朝官員的脖子上都佩戴有一串佛珠,上面掛滿了珠子,而且清朝官員頭頂帶的帽子後面會有一撮鳥毛,會吸引關注的注意,但人們並不知道這代表著什麼。在真實的歷史上,的確是每個清朝官員必須佩戴,而且材質會有所區別,象徵著地位。
  • 清朝貴人升為嬪位,為什麼都非常的高興?原來是多了一些特權
    文丨黃仲彥(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大家轉發分享)自古以來,皇上就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妃嬪,甚至還有後宮佳麗三千。但是這些後宮女子也有著不同的地位,除了皇上唯一的正妻、母儀天下的皇后以外,其餘的各位妃嬪都是要分三六九等的。所謂官大一級壓死人,不僅可以形容文武百官,用來形容後宮女子更合適不過。到了清朝,後宮女子的位份更多,妃嬪們一級一級的往上升就好像升級打怪一樣。在這麼多級別中,由貴人之位升到嬪位是最為重要的,也是最讓後宮女子們高興的。
  • 脖子上圍非常嚴實的圍巾,瞬間提升自身的氣質,搭配起來很方便
    脖子上可以系了一塊非常漂亮的紫色絲巾,瞬間讓模特的氣質提升了很多。這樣的設計既可以灑脫又可以溫柔,是最穩妥的穿搭必備單品,這樣的單品完美的避開了容易犯錯的時尚重點,搭配起來很方便,這種衣服對身材會有修飾作用,而且還自帶氣場,舒適又時髦,人要一步一步變好,首先要做的就是改變自己穿衣風格。
  • 清朝的宗人府是什麼職能,為什麼後宮嬪妃都很害怕?
    其實歷史上的宗人府並不能管到後宮妃嬪們的身上,在歷史上宗人府的職能主要是負責對皇族宗室成員的管理,有獎罰宗室成員的權力,對於皇帝的後宮妃嬪卻無權管理。清朝自順治入關統一全國之後,就承襲了明朝的宗人府制度用以管理皇族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