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於地道風物 ,作者風物菌
地道風物
地道風物是中國國家地理髮起的互動平臺,通過腳踏實地的風物發現之旅、值得信賴的線上線下原創內容,復興原鄉傳統、尋訪最佳物產、捕捉匠心民藝,分享最本真的生活方式。
本文為微信公眾號「地道風物」(ID:didaofengwu)授權轉載。「地道風物」是來自《中國國家地理》旗下的原創內容公眾號,這裡匯聚了一群熱愛山川美食的人,立志於「尋訪最佳物產、捕捉匠心民藝、分享最本真的生活方式。」
中國人的傳統餐桌上,豬肉、雞肉、魚肉是絕對的肉食「霸主」,卻鮮少有牛肉的一席之地。甚至在不少朝代,偷偷殺牛吃肉,還會被抓進大牢,當然,這樣的明令禁止,並非是牛肉不好吃,反而是太好吃了。畢竟,在生產力低下的農耕社會,若牛都被拿來吃了,誰來幫助百姓耕田勞作?或許是被「禁忌」過久,牛肉格外有誘惑力。
大家好,我是楊穎斐,今天我們一起看看從北到南的牛肉,究竟被探索出了多少種地道風味。
▲ 醬牛肉。 圖/圖蟲·創意
聽說最好吃的牛肉,都在東北部草原上
中國到底哪裡的牛肉最好吃?首先要到「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草原上去尋找。
「天蒼蒼,野茫茫」的大草原,最適宜牛羊自由生長。作為中國最理想的天然牧場之一,承接內蒙古高原及松遼平原的科爾沁草原,雨水與陽光的和諧輪替,孕育出獨特的「草原紅珍珠」——中國草原紅牛。片成薄片的肥牛卷,纖維細膩,有著漂亮的大理石花紋,是火鍋必備。
▲ 這一筷子下去呀~ 圖/soogif
在科爾沁草原東側的吉林通榆縣,一桌全牛宴是對客人最熱烈的歡迎方式。鮮紅色的草原紅牛肉,飽滿耐嚼,不同部位的肉質,經由不同的烹飪方式,就能料理出極致的誘人味道。
從牛唇到牛尾,從牛眼到牛蹄,從牛肉到牛骨甚至是牛下水,任何一道菜餚,都是通榆人的美食智慧。鮮嫩的肋條肉與乾鍋醬翻炒;嫩彈的牛腩可與山藥一併燉煮;牛胸口切條煎炸、木火噴烤牛頭、加之紅燒牛尾,甚至是牛血清也能加入雞蛋,端上蒸屜。面對琳琅滿目的牛肉,幾乎所有人的語言系統都會宕機,只能餘下一個字:「牛!」
在甘肅平涼也有著類似規制的全牛宴。吃平涼紅牛最好的方式還是火鍋,鮮切牛肉都經過嚴格排酸,入鍋變色即熟,蘸著特製的鹹辣調料。彈牙不說,口腔裡充斥著肉汁,又沒有任何肉類的異味,叫人完全不想放下手裡的筷子。
▲平涼紅牛。攝影/朱銳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因為距離中原較遠,自200多年前就已經開始大規模養牛。或許是飲食結構較好,延邊黃牛的肉質細嫩,汁水尤為豐沛,被評選為中國五大地方優良牛之一。據說,延邊黃牛和日本和牛、韓國韓牛還有著親屬關係。
▲ 延邊炭烤牛肉。 圖/圖蟲·創意
在萬物皆可燒烤的東北,牛肉的吃法裡,自然也包括燒烤這一選項。在延邊,人們多將切片的鮮牛肉,加入冰醋、白糖、洋蔥泥等佐料醃製,其中的提鮮秘訣,是加入幾勺朝鮮族特製的醬油。在炭火的炙烤下,鮮嫩的牛肉片褪去紅色的羞赧,於表層結出淡黃色的焦殼。牛肉烤好後,蘸取些海鮮醬調製的蘸料,入口的瞬間,牛肉汁水混合著蘸料的鮮香,在齒頰間炸裂。縱然是屋外雪花紛紛,但延邊人家的心中,卻滿是富足的暖意。
▲ 滋滋滲油的烤牛肉,誰能抵擋住這種魔力啊~ 圖/網絡
北方牛肉,碳水的好朋友
清朝時,袁枚曾在《隨園食單》裡提到牛肉,說它「獨味孤行者,不可加別物搭配。」初次看到這句話時,估計不少人都會在心裡犯嘀咕,怕是袁老爺子早生了幾百年,錯過了太多與牛肉相伴的佳餚。在眾多食材中,與牛肉互為靈魂伴侶的,莫過於令人快樂的碳水食物。
牛肉的「出圈」,得益於和麵條的相遇。在中國,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幾乎沒有人能拒絕牛肉麵的魅力。而在牛肉麵圈裡,蘭州牛肉麵不失為一個傳奇。不同於臺灣牛肉麵的大排牛肉,蘭州牛肉麵裡幾片薄如蟬翼的牛肉,可以忽略不計。
蘭州牛肉麵之所以叫做牛肉麵,秘密都在那碗清亮的湯裡。對於蘭州人來說,肉從來都不是牛肉麵的主角,用張掖肉牛熬出來的湯才是重點。透亮的清湯,將面浸泡其中,裹挾著麥芽的香甜,飄散出難以複製的牛骨濃香。
▲ 有了這一勺紅亮的辣椒油,蘭州牛肉麵才完整。圖/VCG
喝著祁連山雪水長大的張掖肉牛,體型壯碩,厚實的牛肉牛骨,最適宜入菜燉湯。在張掖,牛肉和麵粉,還可以排列組合成牛肉小飯的模樣。
類似於蘭州牛肉麵,牛肉小飯多為早餐。門口一大盆湯料,是牛肉小飯餐館的標配。當主料煮好後,老闆用勺子在大盆裡蕩幾下,舀出一勺湯料澆在碗裡,米粒大小的面塊瞬間漂浮起來,圓滾滾的。最後再撒上幾片牛肉、幾塊土豆,一碗牛肉小飯便做好了。有肉、有面、還有菜,溫暖又實在,一如甘肅人的生活態度。
▲ 牛肉小飯。 圖/匯圖網
河北人餐桌上的牛肉,多來自於河北大廠,不同於甘肅肉牛的厚實,大廠肥牛的色澤要柔和不少,肉質也更綿潤多汁。
在保定的牛肉罩餅店裡,你總能聽到「幾罩幾」的說法。這個有趣的量詞,是說醬牛肉和麵餅的比例。比如二罩一,就是二兩肉加一兩餅的意思。
▲ 牛肉罩餅。 圖/圖蟲·創意
保定的牛肉罩餅,有點類似西安的羊肉泡饃。半碗手撕大餅,配上幾兩切片的醬牛肉,澆上一勺牛肉老湯,一海碗吃下去,蛋白質與碳水的完美搭配,解饞又滿足。
在長江沿岸,牛肉要從早吃到晚
「喝早酒,吃火鍋」,是湖北公安人的日常。在公安縣的牛肉一條街上,基本每家「牛肉爐子」餐館,從清晨喝早酒到晚上吃夜宵,都座無虛席。
▲ 牛肉爐子。 圖/網絡
公安的牛肉爐子,多以江漢水牛為原材料。地勢平坦的江漢平原,湖泊河流星羅棋布,水草豐沛,生長在這一環境中的江漢水牛,不但肉質緊實,嚼起來還飽滿多汁。所謂牛肉爐子,是公安人對於牛肉火鍋的暱稱。新鮮的牛裡脊肉,無需醃製,直接翻炒熟,和由牛油、辣椒、花椒等作料爆香的醬料一同燉煮至爛軟。
雖然未經醃製,牛肉爐子裡的肉,卻沒有任何腥羶味道。每一塊肉都肉絲分明,酥爛易口,同時又富有嚼勁。火辣辣的牛肉爐子,裹著一層厚厚的紅油,危險又勾人的顏色,正伺機給你的舌尖來個刺激反撲。
在南京人的心中,牛肉是月牙彎彎狀的鍋貼模樣。鮮牛肉剁成餡兒,被麵皮包裹成細長有弧度的鍋貼。螺旋狀碼在鐵盤裡的牛肉鍋貼,被淋上的菜籽油,鍍上了一層金黃。在旺火的炙烤下,鍋貼外皮慢慢酥脆起來。
▲ 牛肉鍋貼。 圖/圖蟲·創意
「一兩鍋貼,一碗牛肉湯」,是南京早餐的經典搭配。新鮮出鍋的牛肉鍋貼,兩頭脆脆的,中間卻細膩綿軟,一不留神,飽滿的湯汁就會順著下巴直往下流。
雖然在平日裡,東西南北方的各種地域差異大到起飛。但每逢過年,各地人囤貨的心情卻如此一致。過年吃剩的肉該怎麼處理?酒糟,是紹興人給出的答案。
▲ 古法幹糟牛肉。 圖/匯圖網
糟魚乾、糟雞、糟鴨、糟牛肉,紹興的酒糟可以糟一切可糟之物。在美食上,中國人向來有化腐朽為神奇的能力。正如紹興人一般,將米酒的酒渣,附著於牛肉等菜餚之上,創造出香糟牛肉這一種驚喜的味道。
西南、華南牛肉,究竟還有多少種吃法?
一樣食材百樣味,在對食物最有敬意的中國人眼裡,牛肉這樣的食材,總能被挖掘出別致的風味。
▲ 牛癟,你這是在cosplay抹茶?攝影/陸宇堃
「不吃牛癟火鍋湯,枉到侗鄉走一趟」。別稱「百草湯」的牛癟火鍋,是貴州黔東南侗族人的待客之道。然而,因為顏值的拖累,以及另類的製作方法,牛癟火鍋往往被「打」入黑暗料理的梯隊。
湯底,是牛癟火鍋的靈魂。但這一「靈魂」鍋底的製作,確實蠻「勾魂」。牛被宰殺之前,餵入首烏、黨參等藥材。宰殺後,將牛胃裡尚未被消化的中草藥取出,擠出其中的液體,去渣後,搭配生薑、花椒、陳皮等作料一同文火慢煮。在侗族人眼裡,牛癟火鍋有種清新的草藥香,新鮮的牛肉涮食後,香味愈發彰顯。然而在外地人眼裡,淡綠色的湯底,就足以讓人望而卻步,更何況在文火的燉煮下,牛癟火鍋的湯底有種明顯的腐臭味道。
在貴州花溪,貴州水牛肉多和米粉組成CP。由於太受歡迎,在貴陽的牛肉粉店裡,常常會找不到位置。甚至還有人總結出牛肉粉攻略:「在貴陽,吃牛肉粉時,最好三人同行,一人觀察佔位,一人排隊交錢,另一人排隊端碗。」
▲ 花溪牛肉粉。攝影/蘋果
一碗正宗的花溪牛肉粉,雪白的米粉、醬紅色的牛肉塊、象牙白的酸菜,以及碧綠的香蔥芫荽,缺一不可。當然了,和酸菜、芫荽的「澆頭」意味不太一樣,牛肉塊是用來鎮場子的。燉至爛軟的牛肉,用筷子稍一觸碰,便癱軟在米粉裡,滲出星星點點的油花。
▲ 玉林牛腩粉。圖/圖蟲·創意
在華南一帶,生長期較長、肉質相對細嫩的水牛肉,是餐桌上的熟客。比起牛肉,在廣西玉林,牛腩的人氣要高上不少。在製作手法上看,玉林牛腩粉和花溪牛肉粉有著相似的基因。但在外觀上,玉林牛腩粉要細上許多。
經過長時間燉煮的牛腩,並不似牛肉般塞牙,反而彈軟鮮嫩,嚼起來有種果凍的觸感。一碗正宗的玉林牛腩粉,裡面除了軟軟爛爛的牛腩,還需加上玉林的特產牛巴,以及豬肉做的肉蛋,而後澆上一勺煲牛腩的湯汁,淋一點泡牛巴的油,那味道,絕了!
▲ 牛肉火鍋。 圖/soogif
若論初世代的網紅美食,潮汕牛肉火鍋必須榜上有名。
秉承了汕頭菜崇尚食材本味的傳統,潮汕牛肉火鍋的湯底,沒有任何花哨,多為簡單的牛骨湯。門外切肉門內涮,吃得就是牛肉的原汁原味。
潮汕人對於牛肉有多喜愛,從食材的命名上可見一斑。一頭牛身上的任何細微部位,都被潮汕人起了名字。吊龍、三花趾、五花趾、胸口朥……每個部位的肉質,在吃法上,又有著微妙的不同。比如肥肉較少的吊龍和嫩肉,下鍋前,在肉上滴幾滴油,燙出來的肉格外細嫩。
▲ 牛肉丸湯。在潮汕,由牛肉做成的牛肉丸,同樣很受歡迎。攝影/耳東塵
短短百餘年間,牛肉「飛入尋常百姓家」,除卻味道上的鮮美,或許還有著「牛氣沖天」的彩頭意味。正如大多數人的年夜飯裡,必定有牛肉的身影。在一年的末尾,吃上一塊牛肉,大約是渴望明年的生活可以「牛」一點吧。
你喜歡怎麼吃牛肉?
留言區和大家聊聊吧~
今天的朗讀就到這裡,感謝收聽。
楊穎斐
首都師範大學
點擊底欄菜單「我要朗讀」成為朗讀者,同時可在喜馬拉雅APP關注「青春北京」收聽讀書會往期更多精彩音頻。
塵埃落定
《塵埃落定》故事講述的是一個聲勢顯赫的康巴藏族土司,在酒後和漢族太太生了一個傻瓜兒子。這個人人都認定的傻子與現實生活格格不入,卻有著超時代的預感和舉止,成為土司制度興衰的見證人。小說故事精彩曲折動人,以飽含激情的筆墨,超然物外的審視目光,展現了濃鬱的民族風情和土司制度的浪漫神秘。
歡迎薦書,期待留言!
每期從留言中選2位小夥伴,送出該期推薦的圖書。下期見!
請上期留言的 陳小妹,WangYu 兩位小夥伴留言告訴我們收件地址,團團將為你快馬加鞭郵寄出《魯迅雜文集》。順便,告訴身邊的小夥伴,一起來評論收書哦~
更多內容可在掌閱APP閱讀
編 輯 | 張 妍 校 審 | 關靈子 音 頻 | 楊穎斐(實習)
校 對 | 白瓊瑜
原標題:《中國哪裡的牛肉最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