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日劇翻拍遭遇口碑尷尬,社會議題本土化水土不服

2020-12-20 第一財經

周迅、惠英紅、趙雅芝、金士傑組成的王炸陣容,女性題材疊加犯罪懸疑的類型,《不完美的她》是目前國產劇集中的稀缺品種,在開播之前,便成為不少觀眾的年度期待。

22集,每集35分鐘,片頭以社會新聞穿插的動態設計勾勒女性生存困境,迅速將它和充斥螢屏的甜寵、玄幻劇區分開來,而當幾位大青衣接連登場,便展現出與眾不同的氣質。

3月27日上線,目前《不完美的她》播放過半,從觀眾評價來看,卻有口碑下滑的趨勢,不滿的聲音主要聚焦在敘事散亂、細節失真、對白不夠生活化等方面,尤其與日劇原版《母親》對照,更令一些原作粉絲感到失望,認為是浪費了好演員和好故事。

近些年,中國影視公司展現出對日本經典劇集的熱衷,不斷有翻拍中國版本推出。不過,從《深夜食堂》《求婚大作戰》《校對女孩河野悅子》再到《問題餐廳》《東京女子圖鑑》《賣房子的女人》《母親》,這些口碑日劇的中國版質量參差不齊,不少落入水土不服、創新乏力的窘境。

一方面,國內觀眾對國產劇集有著相對嚴苛的標準,但從翻拍劇集的整體表現來看,翻拍本就是一項難度極高的技術活,有了原版故事的基礎還遠遠不夠。

《母親》的高度與深度

在《不完美的她》之前,日劇《母親》已經擁有韓國、泰國、土耳其版本,由此可見亞洲範圍內,投資人與製片方對這一故事的認同及其本土化的信心。

《母親》的編劇坂元裕二是日本殿堂級編劇,24歲便以《東京愛情故事》編劇身份走紅,他的作品《最完美的離婚》《四重奏》《問題餐廳》等都在年度日劇中榜上有名。坂元裕二的能力是在把握時代精神和社會風貌的基礎上,通過小人物的故事切入,用自然筆調娓娓道來。他的作品通常情感細膩,臺詞精闢,擁有瞬間擊中觀眾的能力,在戲劇化的甚至奇情的故事框架下,通過豐富的細節塑造人物讓觀眾走入其中,與主人公的情感共振。

坂元裕二創作於2010年的《母親》以一樁虐待與誘拐兒童的案件為切口,展開對「母職」的討論,穿插其中的是女性之間的互相救贖,同時也有對社會議題的深度觀察和反思,從故事的情感基調來看,這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催淚大劇,坂元裕二的煽情技巧令它的觀眾時刻為幾對母女的命運揪心。

當然,《母親》的成功不僅僅因為它有一個動人故事為基底,同樣也離不開幾位演員的表演。田中裕子、松雪泰子、尾野真千子及蘆田愛菜,不同年齡段的女性群像書寫,因為她們真實而自然的表演,才更讓觀眾對這個戲劇化的故事信服,進而感同身受。

中國版《母親》即《不完美的她》,事實上對原劇進行了較大程度的改編,將故事的主線從女童轉移至周迅扮演的林緒之身上,將重心放在女性的自我成長和獨立人格的描摹,增加了主人公作為職業女性的表現,從情感羈絆更多轉向女性之間的守望相助,可以看出主創對於這個故事在社會價值層面的野心。

不過,不夠生活化的臺詞和過於依賴旁白推進故事,讓觀眾進入顯得困難,而多線索敘事導致的視點散亂也讓人在觀看時感到有些疲憊。從收視率來看,《不完美的她》也沒有特別亮眼的表現。根據云合數據,3月31日,它的正片有效播放市場佔有率為1.62%,在全平臺位列第七。

本土化之難

必須承認的是,與原創相比,經受過市場考驗的翻拍相對穩妥,因此更容易得到影視公司的青睞。在編劇於婧(化名)看來,翻拍省力,故事和人物都有了,劇集在其他市場比較成功,好故事也更容易吸引大牌演員,而好的原創比較少,而且耗費相當長的時間精力。

相較於翻拍,原創劇本的開發風險非常高。於婧告訴第一財經,原創劇本開發難易程度和劇本質量有關係,一般來說需要一到三年左右,而且項目很容易夭折,成活率大概一到兩成。「現在劇的開發一般都是出大綱和前五集劇本,平臺通過了才會繼續開發,頭部的大公司或者創作者的項目比較容易做成。」在於婧看來,由於國產劇的原創能力比較匱乏,頂級IP消耗殆盡。

上海社科院新聞研究所研究員呂鵬向第一財經指出,翻拍日劇最大原因是日劇多半是關注現實題材的電視劇,和國內創作取向相似,因此翻拍通常會首選日劇。

選擇購買日劇版權的另一個原因是性價比較高。公開資料顯示,日劇《為了N》《非自然死亡》《最完美的離婚》《交響情人夢》《龍櫻》《我的危險妻子》均被國內影視公司買下版權。

據於婧了解,日劇版權費比中國的要低得多,價格也比較合理。「國內IP熱的時候炒作非常誇張,一本網絡小說版權敢叫價好幾百萬。其實日本版權性價比還是蠻高的,之前IP流行的時候影視公司可能囤了一部分日本的版權要消化掉。不過,就是本土化難,國內能做好這一點的編劇也比較少。」

文化差異是翻拍受困的原因之一。影評人吳李冰此前在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曾提到《嫌疑人X的獻身》本土化的問題,他認為東野圭吾原作中,大和民族獨特的武士道精神和獻祭式的情感放在中國並不具有信服力。央視網視頻中心內容總監張昊在琢磨NHK的《紀實72小時》時發現,當同樣形式的拍攝方式拿到中國,味道就變得不一樣。「日本的人情世故和社會文化跟我們不太一樣,日本人的隻言片語聽來會覺得很感動,如果搬過來放到中國的語境看,會有些尷尬。」

文化差異之外,在呂鵬看來,翻拍效果不好,最主要的原因是日劇的兩種創作取向,一種是漫畫式,一種是社會反思式,前者比較誇張喜劇化,後者則是反映比較深刻的社會問題。「國內翻拍過來,兩者實際上都沒有辦法好好兼顧。《賣房子的女人》中的喜劇和誇張沒有辦法學,《深夜食堂》中深層次的社會問題也很難觸及。因此就造成了上不上、下不下的狀態。」

呂鵬說,「我們是翻拍他們的形式和故事內容,但是形式上,比如《深夜食堂》是有些水土不服的,而內容上,我們編劇的生活體驗太少,以至於內容失真而不深刻,對於人性和生活的描畫都片面而潦草,就難看了。」

翻拍並不是原罪。經典在每個時代都值得擁有自己的粉絲,而翻拍能夠讓一個好故事接近更廣闊的觀眾,它的價值也由此歷久彌新。

不過,翻拍經典劇集通常會伴隨著一定的輿論壓力。首先便繞不開與原作的比較,而顛覆性創新或者忠於原著是一步需要權衡再三的棋。拿出一個不錯的翻拍劇本並不比原創更容易,本土化需要以細節豐富血肉,塑造真實的人物,是國內創作者需要反思的問題。

相關焦點

  • 水土不服、創新乏力 翻拍劇本土化之難
    不過,從《深夜食堂》《求婚大作戰》《校對女孩河野悅子》再到《問題餐廳》《東京女子圖鑑》《賣房子的女人》《母親》,這些口碑日劇的中國版質量參差不齊,不少落入水土不服、創新乏力的窘境。一方面,國內觀眾對國產劇集有著相對嚴苛的標準,但從翻拍劇集的整體表現來看,翻拍本就是一項難度極高的技術活,有了原版故事的基礎還遠遠不夠。
  • 日劇IP翻拍為何觀眾不買帳 本土化不到位成「翻譯」
    但是,這些作品紛紛遭遇口碑滑鐵盧,不僅無法與日本原版比肩,連豆瓣評分過及格線的都寥寥可數,評分最高的《嫌疑人X的獻身》僅有6.5分,其日本原版得分則是8.3分。影迷和劇迷最擔心經典作品被改編得面目全非。然而,改編自日本IP的中國影視作品卻走了另一個極端:完全照搬、成了「cosplay作品」。有豆瓣網友點評:這不是翻拍,這叫「翻譯」。
  • 《不完美的她》集齊三大「女神」依舊難火,翻拍劇「魔咒」怎麼破?
    憑藉精良的製作,日劇《mother》曾擊中無數觀眾淚點,並在豆瓣收穫了9.4分的評分。近日,翻拍自日劇《mother》併集結了周迅、惠英紅、趙雅芝等實力主演的網劇《不完美的她》千呼萬喚始出來,但6.5分的評分略顯尷尬。近年來,翻拍影視劇不少,但真正叫得響的作品卻不多,更有甚者口碑「翻車」,箇中原因何在?
  • 海外劇翻拍「日韓泰」三足鼎立,跨國IP「本土化」是關鍵
    而在日劇中,挖掘社會生活中的共鳴點才是王道,主角的情感線甚至可以模糊。這一側重點的不同,在翻拍成國產劇時被「放大」。這必然導致翻拍日劇出現比韓劇更為嚴重的「水土不服」。 究其原因,無外乎:劇情注水和廣告植入太多,演員為了貼近原版刻意模仿,表演和精神內核難以實現本土化,如果說以上原因均是海外翻拍劇不得不面臨的通病。那麼,如何打破文化隔閡,某種意義上甚至要比「原創」更難。
  • 日劇翻拍:買來了版權,只拍出尷尬
    我們不禁要問,明明原作已經擊中內心,為什麼本土化後反而變得無法接受呢?說起日本作品,好像總能給人一種茶泡飯般的溫情。不管是電影如《小偷家族》《哪啊哪啊神去村》,日劇如《四重奏》《問題餐廳》,還是綜藝和文本,無論受眾是誰,題材如何,細緻、沉靜、真實的基調都妥帖地熨燙著我們的內心。
  • 限韓令再升級,日劇翻拍趁虛而入成「香餑餑」
    這樣的「大清洗」,也讓一直隱於市的日劇,進入大眾視野。曾幾何時,相比韓劇在中國的關注度,微博、朋友圈隔段時間就一個歐巴、老公的刷屏,日劇在中國一直屬於「小眾」。國產劇翻拍史上,翻拍韓劇的也多於翻拍日劇。不過,這種情況從2017年起發生了逆轉。在送走了翻拍自韓劇《她很漂亮》的《漂亮的李慧珍》之後,觀眾迎來了翻拍同名日劇的中版《約會戀愛究竟是什麼》(下文簡稱《約會》)。
  • 從翻拍的角度來看,《安家》並不差,10年來日劇翻拍它能排第二名
    原創不夠,翻拍來湊!面對國內高質量原創劇本的缺乏,許多人試圖翻拍日劇救場。不過,不知道是救場還是砸場,說起中國翻拍的日劇,那是一部比一部不忍直視。從2010年開始,10年時間跪了的翻拍劇,簡直可以鋪成一條撲街之路。
  • 翻拍就翻車?2019年這些日劇竟然都是翻拍韓國的?
    ,不僅頂著難超越經典的風險,還因為水土不服問題,經常變成大型翻車現場。 儘管如此,這些年,韓國也還是翻拍了不少日劇,有的翻車翻得很慘,比如翻拍自小慄旬和石原裡美主演的日劇《富貴男與貧窮女》。
  • 九部翻拍韓國的國產片,只有一部口碑超過原作,最大原因是這個!
    不管怎麼樣,這都是國產電影翻拍韓國的電影又一個水土不服的例子。《小小的願望》翻拍自韓國片《偉大的願望》,在韓國上映口碑和票房都不俗。其實,這種情況並不是孤例,這些年,已經有不少翻拍自韓國電影的國產片上映,除了《小小的願望》,小編發現至少還有8部。雖然有些票房不錯,但基本上口碑都不如原作。
  • 《安家》6.1分,翻拍日劇再翻車?「沒有我賣不出的房子」變味了
    那麼,究竟是什麼導致了改拍日劇的口碑差呢?一方面,改拍自日劇的國產劇普遍存在「四不像」的問題。如果細心觀察就會發現,這些改編自日劇的影視劇都難以避免的帶著日劇本來的一些元素,而不夠本土化,這也導致了這些劇最後成為了「四不像」,既缺了日劇的特色,又不滿足國產劇的風格。
  • 翻拍高分日劇《校對女孩》的《不負時光》,口碑嚴重翻車成爛片
    看了幾集過後,細心的觀眾會發現,這部劇的人物設定及情節都高度相似於一部2016年的日劇《校對女孩河野悅子》,這部日劇是由石原裡美主演,講述一個立志要成為一名時尚編輯的女孩,陰差陽錯開始了校對工作,並在此過程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面對爭議,《不負時光》的片方已經明確表示,本劇是經日方授權了的翻拍劇。
  • 翻拍101也要來了?!
    來源:劇能說全新解鎖更多好玩的版塊~~~繼日本翻拍《微微一笑很傾城》後,多國將買版權翻拍《三十而已》。在海外翻拍國產劇的小浪潮下,國產劇被翻拍呈現多元化發展。題材從古裝、校園青春、都市情感擴大到年代劇,翻拍國家也逐漸從亞洲國家擴散到歐美國家,海外翻拍國產劇的速度越來越快,而且更多元化。
  • 那部重現韓史幾大懸案的神劇《信號》,被日本翻拍了
    而最近李寶英小姐姐的一部口碑作《mother》,也是翻拍自經典日劇。80%還原劇情的同時,改變女主的性格設定,敘事和煽情風格也更加韓風。影迷肯定了劇的質量,但依然表示,更加偏愛原作。翻拍劇,好像就帶著原罪。
  • 「特評」2018翻拍大年:明知「翻拍」有毒,偏要立項不止?
    再往前看,5月8日開播的《泡沫之夏》,儘管「秦俊傑好帥、張雪迎好美」的稱讚不絕於耳,但它首播收視率低到尷尬,豆瓣評分不及格,與其說是翻拍更像一部披著《泡沫之夏》外套的新劇,不免讓觀眾懷念起「老黃瓜刷綠漆」的好。
  • 《問題餐廳》等多部改編劇先後上線 日劇翻拍想接地氣不容易
    挺尷尬翻拍版很難取悅日劇粉絲看過國產翻拍版《問題餐廳》的觀眾會驚奇地發現,原劇中的厚切培根蔬菜濃湯,變成了翻拍版裡的雞湯,餐廳的名字也從法語的「Bistro Fu」變成了「手拉手餐廳」。原版中關鍵人物海地被替換成了暖男張士豪,五月被逼全裸道歉的關鍵情節被置換成了老闆的潛規則未遂。
  • 韓國翻拍經典日劇《Legal High》,看完主演陣容粉絲們真的李狗嗨了
    東京新青年   沒有人比我們更了解日本   喜歡看日劇的小夥伴,一定都看過堺雅人與新垣結衣主演的《Legal High》,這也是青年君唯一完整看過兩遍的日劇。
  • 《約會戀愛究竟是什麼》播放量破億 日劇翻拍能夠成為尚世影業撬動...
    作為一部中日合作的翻拍劇,《約會戀愛究竟是什麼》在製作中融合了日方的匠心和中國本土化元素。據悉,《約會戀愛究竟是什麼》原作編劇古沢良太(代表作《legal high》)和製作人成河宏明監製,製作周期內嚴格按照日劇製作模式拍攝。
  • 周迅新劇翻拍高分日劇,女性題材走心表達超前
    《不完美的她》翻拍自經典日劇《母親》,該劇至今在豆瓣網評分高達9.4分,之前翻拍的韓劇版本評分也在8.6分。單從評分來看,這次周迅的網劇首秀雖然明顯好過大多數國產劇,但和原版相比算不上開局順利。該劇對劇本進行了本土化的改造,原劇採用的小女孩主視角被改成了林緒之的切入角度,更利於從周迅的表演代入全劇情緒。
  • 10部高分SP日劇,類似電影的日劇特別篇也不錯
    很多收視口碑不錯的日劇會出特別篇,也就是日劇中的Special(簡「SP」),也有不是熱播劇的特別篇,是單獨的小故事,特別篇通常是90分鐘到兩個小時不等,類似電影,但沒有電影的手法複雜。本文盤點10部高分SP日劇,有喜歡的劇荒時可以找來看看。
  • 日劇翻拍改編來襲 求婚大作戰、問題餐廳等推薦
    ­  近期的國產劇市場,出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翻拍自經典日劇的網劇《約會戀愛究竟是什麼》《問題餐廳》紛紛上線,《求婚大作戰》《最完美的離婚》先後進入製作周期。《深夜食堂》今年暑期將播出,《秘密》《我的危險妻子》宣布拿下改編權,一大波的日劇改編劇正在趕來。但翻拍海外電視劇經典IP,從來不是一門容易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