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我們從未像今天這般接近夢想。2016年1月27日,首屆「深圳智慧財產權梧桐金獎」評選活動正式啟動,諸多優秀的企業、機構、社會組織和個人在「最佳創智獎」、「最佳運用獎」、「示範園區獎」、「孵化平臺獎」和「年度人物獎」等8大獎項中大展拳腳,並驅爭先。那些為這座「創新之城」日益壯大的智慧財產權實力增添亮點的「鳳凰」,向世人展示智慧財產權的力量。
以「梧桐」之光為智慧財產權正名
梧桐樹高大挺拔,為樹木中之佼佼者,其生長迅速、枝繁葉茂,象徵勃勃生機。
金獎以「梧桐」冠名,其一是契合深圳是設計之都、創客之城的城市形象,彰顯深圳創智源源不斷、活力四射;
其二,深圳梧桐山家喻戶曉,是深圳城市的脊梁。智慧財產權梧桐金獎是全國首個全門類智慧財產權大獎,借山之名,發揚智慧財產權界之光;
其三,梧桐山作為深圳第一高峰,是深圳最高的標誌。深圳智慧財產權梧桐金獎表彰在智慧財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和服務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深圳企業、機構、社會組織和個人,突顯深圳智慧財產權強市的標杆作用;
其四,栽下梧桐樹,自有鳳凰來。梧桐是祥瑞之樹,能吸引鳥中之王的鳳凰棲息。舉辦深圳智慧財產權梧桐金獎評選,目的是聚攏各界創新精英,升騰核心競爭力,共同將深圳打造成為創業高地、智慧高地、人才高地,驅動深圳創新鏈、創智成果產業鏈和高端智慧財產權人才孵化鏈聚集,引領產業騰飛。
用創新為深圳經濟發展提速
如今,在「雙創」引擎的拉動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蔚然成風,「創客」在不斷提升核心技術的「含金量」的同時也逐漸正視智慧財產權的保護。在高喊「法治」旗號的今天,切實有效的政策無疑是智慧財產權業興盛發展的有力保障,讓它成為連接創新與市場的最佳橋梁。
近年來,國務院及有關部門出臺了系列政策,激活了智慧財產權保護的機制,喚醒了國人的「創新精神」。2014年12月29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布了《深入實施國家智慧財產權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2015年6月,國務院下發《關於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2015年9月,國家知識產權局等五部委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智慧財產權運用和保護助力創新創業的意見》;2016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眾創空間發展服務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作出相關部署,要釋放全社會創新創業活力。
與時俱進的政策是新時代智慧財產權保護堅實的後盾,推動著各地的雙創基地蓬勃發展。有了政策護航,權利人就能把創新成果培育在健康的園地,讓智慧財產權成為創新型經濟發展的「提速器」。
「梧桐金獎」為一流人才點讚
深圳是一座為創新而生的務實之城,來自全國的創業者在這裡釋放著靈感,揮灑著汗水,讓創新成為城市的精神內核,時代的精神標識。然而,為了確保這片健康無汙染的創業生態園,無數知識分子秉承「崇尚創新、尊重知識」的行動指導戰略,盡最大的努力維護著深圳「創新」的根基,使制度日益發展完善,邁向「智慧財產權強市」的明天。
在8大獎項中,「最佳創意獎」關注版權創意、專利和商標等領域有傑出表現的對象;「最佳運用獎」是表彰在智慧財產權成果推廣、運用轉化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最佳保護獎」是針對有突出成績的行政執法部門、司法機關的辦案部門及其工作人員;「最佳管理獎」則是為創新企業而設;「最佳服務獎」,顧名思義是獎勵促進智力成果權利化、商用化、產業化的專業化服務機構;「示範園區獎」和「孵化平臺獎」則聚焦智慧財產權創造成果數量多、質量好、效率高的園區和平臺,最後要梳理智慧財產權保護的先進典型,找到「年度人物獎」,嘉獎在智慧財產權領域取得突出成就,對深圳智慧財產權事業做出卓越貢獻,得到業界的普遍認同的榜樣。
守護智慧財產權,葆深圳創新長青
如今,順應「建設智慧財產權強國」的要求,創新發展成為「新常態」下經濟增長、產業轉型升級的核心內涵,深圳也在這樣的發展戰略指引下,成為全國舉足輕重的智慧財產權強市之一。2015年的數據顯示,深圳的智慧財產權工作有兩個「耀眼」的指標,一個是專利密度,即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為76.3件,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2倍;另一個則是PCT專利申請量達13308件,佔全國申請總量46.9%,連續12年居全國各大中城市的首位。而2016年2月16日,廣東省發布的《我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2016年工作要點》提出將大力發展智慧財產權服務業,在深圳建設智慧財產權集聚中心。省人大代表、深圳市副市長艾學峰表示,智慧財產權工程將是創新驅動一大抓手,在深圳引入智慧財產權運營的概念,有利於對資源進行整合,把國外的智慧財產權拿過來為我所用。
在戰略性創新產業騰飛的大好勢頭下,「深圳智慧財產權梧桐金獎」的設立有助於進一步激發深圳全社會創新熱情,提高智慧財產權創新能力,促進各優勢產業擴量提質增效。在「梧桐」的庇護和歌頌下,那些在智慧財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和服務領域有傑出表現的人和組織都會勞有所獲。這個獎項也會繼續講述著深圳故事,記錄那些博大、青春、穩實的精神內涵,永葆智慧財產權保護與經濟創新生生不息。
各界人士為「梧桐金獎」點讚
深圳市智慧財產權聯合會會長江波:
深圳作為改革開放的試驗區,創新是深圳的名片,也是深圳最核心的競爭力。2016年是「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36周年。站在網際網路+時代的新浪頭,讓創新真正融入這座城市的每一個個體,讓企業創新與市場流動向更深維度進行融合,尋找下一個深圳制高點。
「梧桐金獎」設立的最大意義在此,鼓勵企業、個人、組織等保護智慧財產權資源,激勵創新。只有真正尊重智慧財產權,才能促進各行各業長足的發展。只有使權利人得到應有的回報與鼓勵,才能激活「深圳創造」的基因。守住企業「創新驅動發展」的生命線,從尊重和保護智慧財產權始步。
深圳市政協副主席、深圳大學副校長黎軍:
設置「梧桐金獎」的意義,除了獎勵在智慧財產權保護方面的突出企業和個人、展示相關成果之外,我認為更重要的是有助於在全社會營造一種尊重智慧財產權的氛圍,讓大家願意投入更多熱情參與到保護智慧財產權的工作中來。
近年來,深圳在智慧財產權有關領域的統計指標在全國都排在非常顯著位置,數字背後,我想更應該看到智慧財產權對我們產業發展的促進作用。放眼望去,越是智慧財產權申請量的「密集區」,如機器人、電子信息產業等,就越是增長最快的領域,這說明智慧財產權在研發向市場的轉化中扮演了更加重要的角色。我們也看到,深圳市在法治建設過程中,對智慧財產權保護的探索也做了政策性的探索,以及制度環境的優化。未來,深圳應該借鑑國際上對智慧財產權案件的處理標準,在「降低維權成本、提高違法成本」方面下功夫,消除智慧財產權領域長期存在的「法不責眾」現象,為法治政府建設奠定良好基礎。
深圳特區報總編輯胡恆芳:
深圳特區建立36周年以來,創新驅動發展一直是這座城市的名片,建設成為國內一流的「創新之城」是與時俱進,切合深圳實際發展,非常有遠見的戰略。在這座年輕有活力的移民城市裡,高新技術、智慧財產權和智力是構成特色現代化大都市的重要元素。因此,要建設一座現代化國際創新型城市,應當把保護智慧財產權作為鼓勵創客奮鬥的計劃,讓更多優秀的人才引領深圳在新時期實現跨越式發展,把科技創新作為核心追求,才能傳播「深圳質量」和「深圳速度」,讓創造力復甦,經濟增速換擋,實現深圳經濟穩定增長和可持續的全面發展。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首席法務官宋柳平:
智慧財產權的最終價值在於運用,通過運用保護創新、引領創新。有效運用智慧財產權、保障技術創新是企業發展過程中最好的「未雨綢繆」,更是成就企業持續繁榮昌盛的砝碼。有效打擊侵權和抄襲、防止濫用,建立健康的市場競爭環境,尊重而不濫用智慧財產權才能促進有序競爭和持續創新,對於那些先進的創造者,應當加以鼓勵,發揮他們的標杆作用,為深圳的製造業添加發展的動力。
國際設計聯盟AGI會員、深圳平面設計協會主席畢學峰:
設計改變了我們與世界溝通的方式,設計師從客觀經驗去反思,從日常生活中去思考,城市有哪些不足與瑕疵,然後妙筆生花,用靈感與設計去提升、去改變,這樣的創造力是一座城市最美的畫筆。深圳擁有著培育創造力最肥沃的土壤,這一股領先的創新風氣,滋養了一大批優秀的創新型企業,也吸聚了大批負有創造力的人才。因此,要更好地保護這座美麗的「創新之城」的果實,要重視藝術的保護和創造。
創新人才往往既是科學家,又是藝術家。要把深圳建成藝術之都並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需要長期的規劃戰略做指引,「梧桐金獎」的設立無疑是為這偉大藍圖添加磚瓦之舉。
深圳市影視家協會副主席、深圳市國民紀錄影視有限公司董事長鄧康延:
深圳作為新銳城市,首次有智慧財產權聯合會與媒體共同發起一項圍繞智慧財產權保護的獎項,我想這將促動這座昔日的「山寨之都」走向尊重版權、敬畏原創的自省和蛻變,從早期混沌狀態走向明朗有序。
我個人從事文學、影視創作幾十年,也曾有過不斷與盜版打交道,相信許多創作人也有跟我相仿的經歷:我們既對盜版深惡痛絕、深受其害,同時又疲於與違法分子「抗爭到底」,無奈於讀者被盜版所誤導。我想「梧桐金獎」這樣一個社會自覺發起的活動,標誌著深圳已經在全國一線城市中率先承擔了尊重智慧財產權、尊重創作人、尊重設計者的標杆示範作用。政府執法部門切實執法保護版權人,才能開闊深圳作為設計之都、創新驅動先鋒城市的未來。
趕快掃二維碼,參加「深圳智慧財產權梧桐金獎」評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