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來到中國的西方派社,去到日本差點推倒德川幕府,多國受其害

2020-12-23 斜杆青年小小伍

15世紀後期,隨著大航海時代的開闢,地理大發現和西班牙葡萄牙的對外擴張,歐洲傳教士紛紛前往世界各地傳教。

第一個來到中國傳教的叫利瑪竇,於萬曆1584年,利瑪竇與羅明堅神父入居廣東肇慶,他們對明朝官員稱來自「天竺」(印度),當時利瑪竇解釋了來中國的原因:「因為我們非常仰慕神秘的東方,我們是從遙遠的西方來的教士,,希望能在這裡留下,至死在這裡侍奉天主」,他們之所以沒有說出傳教的目的主要怕被大明驅逐。

在中國的利瑪竇

後來利瑪竇製作並印行了《山海輿地全圖》,這是古代人第一次接觸到了近代地理學知識,利瑪竇在利用解釋各種西方事物的機會,也順便普及推廣了他們的天主教信仰。後面陸續翻譯了天主教的讀物,比如《聖母讚歌》,《十誡》等,沒想到在當時也吸引了不少的信徒。但畢竟中國地大人多,這些信徒毛毛雨在中國也掛不起風浪,直到清朝洪秀全打著天主教的名譽起義。

傳教路線

但是對於一些小國而言,傳教士的到來可能會引起不少的動亂,在當時我們的鄰國日本,就因為天主教而發生了差點傾覆幕府政權的起義。

在德川家康統一日本前,日本一直處於戰國時期,群雄爭霸,直到德川家康統一日本戰國後,隨著日本開國步伐的加快,進入日本的不僅僅是外國的技術商品,還有帶著西方天主教義來到日本的傳教士。

在日本傳教的天主教徒

因為日本是一個多神的國家,所以當時傳教士們踏入這片陌生的領土很快便有了大批的信徒,甚至有很多大名也開始信仰天主教,而當時島原藩的大名有馬晴信,就是一位非常虔誠的天主教信徒,在他的推動下,當地群眾紛紛入教,在不斷的滾動下天主教迅速在日本開花結果。

但是幾年後,當權的豐臣秀吉了解到歐洲的殖民者總是利用傳教士作為殖民的先鋒,毅然壓迫並且處死了不少的傳教士,而且嚴禁天主教的傳播。但是這並沒有代表天主教徒在日本就此消失絕跡,他們從公開的場所轉到地下活動。在此見過多年發展,天主教徒人數高達七十多萬人。

傳教士

為何天主教在日本傳播速度如此之快?不僅是因為日本是一個多神的國家,更是由當時的社會矛盾導致的,日本本來就是一個島國,耕地面積是少之又少,所以糧食極其稀缺,但是當時的德川政權卻要求農民繳納50%的田稅,農民是苦不堪言。這樣就給天主教在日本的傳播提供了很好的「土壤」。

隨著天主教在日本的發展壯大,德川幕府也是注意到了這股勢力,開始對其瘋狂打壓,據日史統計,共有二十多萬天主教徒被殺害,從而引發了日本版的太平天國運動-「島原之亂」。

在「島原之亂」爆發後,有一位天資聰慧的少年閃亮登場,它就是年僅16歲的天草四郎天草,四郎胸掛基督教十字架,奮勇殺敵,以一敵十殺敵無數。因為四郎武藝高強,且戰術指揮水平高超,馬上脫穎而出,被推舉為起義軍領袖,在四郎的率領下,起義軍捷報頻傳,所向披靡,一場波及全島的戰爭已經打響。

天草四郎

德川幕府見勢不妙,急忙調配大臣松平信綱率12萬大軍鎮壓,在戰鬥中還僱用甲賀派忍者潛入起義軍控制城中調查搞破壞,雖然局勢對起義軍很不利,但是起義軍依然死戰,糧草不足,就挖掘靠海一側的海藻為食。但是在幕府軍的殘酷鎮壓下,起義還是失敗了,天主教的根基也被拔起。

最後總結,縱觀歷史天主教在美洲與亞洲都產生過非常大的影響可以說是危害,那我們也是要保持有我們本民族的文化自信,才能容納外來文化之精華去其糟粕,更好的發展

相關焦點

  • 日本德川幕府還政日本天皇
    1867年11月9號,日本德川幕府或者叫江戶時代結束,這一天,德川幕府正式宣布將大政奉還給天皇。看那個時代的日本歷史,總覺得日本在那段時間突然間特別幸運。這個時候日本長期以來形成的「雙頭政治」起了特別重要的作用,日本的「雙頭政治」是指日本的幕府和天皇。在京都有一個天皇,天皇其實並沒什麼實權,但日本人民還是很信任他,也沒有人去顛覆他。日本一直以來就是這一個天皇家族,中間沒有改朝換代過。而日本的幕府卻是來回來去改了好幾個,最後當權的是德川幕府或者叫江戶幕府,江戶就是現在的東京。
  • 日本的統一和德川幕府的統治
    豐臣秀吉死後,織田信長的另一部——降德川家康(1542 1616年)奪得政權。1603年德川家康在江戶(今東京)建立幕府。開始了德川幕府(江戶幕府)的統治(1603一邛67年)。德川幕府積極強化幕府統治,加強中央集權,將全國四分之一的土地作為幕府的直轄領地,並實行「五人組」連環保制度,將農民強行束縛在土地上。為了鞏固地主階級專政的階級基礎和防止人民反抗,德川幕府強化了士、農、工、商的森嚴等級界線。並特別從經濟上優待和思想意識上培養武士,使之成為自己的統治支柱。
  • 日本史:德川家光為了鞏固幕府權威,實行了「參勤交代」項目
    百家原創作者:九爺帶你看歷史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百家號九爺帶你看歷史,今天小編給大家講述的歷史是日本江戶時代。江戶幕府的奠基者是德川家康、秀忠父子,逮至第三代德川家光,而統治架構基本完善。然而實際上,日本的情況和中國明清兩代並不相同,並且幕府的「鎖國」是有一個啟動過程的,也並非始自德川家康——締造者是二代秀忠,完善者則正是三代家光。事情還要從「大君邦交」說起。日本自古以來,就非常重視和大陸國家的貿易交往,江戶幕府建立以後,更是把對中國和對朝鮮的貿易往來當作重要的國政來抓。
  • 266年的德川幕府為何倒臺?明治天皇為何變法?日本近代化不簡單
    德川家族本身就是日本豪族,在經歷了一場政變以後,德川家康成為徵夷大將軍,所建立的幕府統治又被稱為江戶幕府。和同時期的中國十分類似的是,清王朝入關以後,也建立了強大的帝國。不過清王朝並沒有將明朝皇帝奉若君主,而是取而代之,成為帝國新的主人。
  • 伊達丸:日本德川幕府時代的跨太平洋外交
    評論區話題丨你怎麼看德川幕府的對外戰略改變? 17世紀初,德川幕府已完成對豐臣家族的逆襲,但彼時的日本已經很難回到過去。因而在這個特殊的戰略迷茫期,新的江戶當局也渴望在新世界中尋覓自身的位置。
  • 德川幕府統治了日本265年,明治天皇登基後,德川家族又怎樣了
    不過德川家康依舊援助前線戰事,在豐臣秀吉完全統一日本之後,就將德川家封在關東,德川家康也進入了決定他命運的江戶一帶,他繼續積蓄實力,至於豐臣秀吉妄圖統一朝鮮,攻佔明朝,從而統一亞洲。
  • 德川幕府統治日本260多年,倒臺以後何去何從了?
    德川幕府,在日本江戶時代橫行的封建政權,自掌權起,建立起260多年的統治。當時的日本仍處於封建社會,德川幕府建立統治後,不斷加強中央集權,還實行閉關鎖國政策。此時的外界風雲變幻,日本全然不知,直到國門被打開,才開始進行改革。一直推行封建統治的德川幕府,早已無法控制覺醒的國民,被無情地推翻。
  • 德川幕府統治日本265年,被推翻後,其家族怎樣了?說出來別不信
    德川幕府同樣實行了閉關鎖國的政策,只許同中國、朝鮮、荷蘭等國通商,而且只準在長崎一地進行,甚至不允許日本人出國,也不允許國外的日本人回國。不過在18世紀上半期,因為資本主義的萌芽,新的生產方式已經出現,幕府統治基礎的根基開始不穩,1853年,美國海軍兩次闖進江戶灣,德川幕府打不過西方列強,並連續與西方列強籤訂了不平等條約和協定。
  • 德川幕府統治日本264年,末代幕府將軍退位後,他們家族依舊繁榮
    最終織田家和豐臣家都沒能奪取最終的勝利,德川家康的橫空出世,摘取了最後的桃子。他就跟三國時期的司馬懿一樣,先臣服於豐臣家,隨後搶了人家的江山,建立了幕府政權。日本是一個非常神奇的國度,據說他們的天皇延續了一千多年都沒有中斷過。不管是誰出來執政,天皇的權威都是不容侵犯的。
  • 德川幕府的最大危機:日本史上「倒幕運動」與「明治政府」的建立
    19世紀中葉,隨著美國海軍佩裡艦隊登陸日本以來,一場巨大的政治衝擊在日本國內爆發,無論從政治,經濟還是其他方面來看待這場促成近代大和民族覺醒的政治變化,都是具有重大意義的。西方資本主義浪潮和世界殖民體系的衝擊,統治日本200餘年的德川幕府迎來了最大的危機。「倒幕運動」的到來加速了幕府的垮臺,倒幕派與守舊派不可避免地將在全日本為了最高權力展開死鬥。
  • 德川幕府統治日本264年,被推翻後其家族結局如何?答案來了
    日本是一個非常神奇的國度,據說他們的天皇延續了一千多年都沒有中斷過。不管是誰出來執政,天皇的權威都是不容侵犯的。 因此德川家康建立德川幕府的時候,天皇依舊還是日本的最高領導人。當然了,這僅限於一種象徵,真正的權力,還是在德川幕府手裡。
  • 走訪京都二條城:見證日本德川幕府的榮辱興衰
    若實在不得已必須出門的話,也千萬做好防護措施,更別去人多的地方湊熱鬧。為了讓大家的宅家生活不那麼枯燥無聊,我決定拿出自己的旅遊存貨,跟大家分享一下世界各地的美景,帶著大伙兒一塊兒「雲旅遊」。那麼今天,就先來說說日本京都的二條城。對於喜歡歷史的小夥伴們來說,二條城是到京都旅遊不能錯過的景點之一。
  • 日本風雲:從幕府統治到明治維新,倒幕運動是如何影響了日本的?
    其實,當時統治日本的德川幕府還是有機會維繫自己統治的,只不過因為最後一任將軍德川慶喜的猶豫和首鼠兩端,加速了幕府的衰亡,讓自己成為了幕府時代的絕唱。本期日本風雲故事我們就來聊聊美國黑船叩關後,德川幕府是如何首鼠兩端中滅亡的。
  • 日本武士也算半個貴族,為什麼他們還要不遺餘力地推翻德川幕府?
    ①嚴格的身份等級劃分,斬斷了下級武士上升的階梯,他們成為武裝倒幕的主力軍1598年,豐臣秀吉病逝,年僅6歲的小兒子豐臣秀賴即位,作為五大老首席的德川家康代理國政。1603年,德川家康率兵打贏了關原合戰,他的政敵石田三成、小西行長等被處死,自此德川家獨霸日本政壇,德川家康本人被封為徵夷大將軍。同年,他創立了江戶幕府,開始了日本長達260餘年的德川幕府時代。
  • 德川幕府後期日本財政改革的正當性悖論
    (33)林子平(1738-1793)對沙俄的警覺、(34)德川齊昭(1800-1860)對海外情報的全面收集與防範,(35)意味著「異國船」以各種名義的頻頻來擾,早已給幕府帶去了恐慌,而於今為烈。(36)「攘夷」迫在眉睫,要求開府以來一直代表日本行使外交權力的德川幕府,只有凝聚域內的人力、物力、財力,並在此基礎上強基固本,才庶幾可以在遲早到來的列強威逼下求得獨立和生存。
  • 德川幕府時代,天下太平,但大名們為何不敢反抗幕府?
    慶長8年,在江戶成立幕府後,德川家康開始對在關原之戰中跟隨德川的大名論功行賞,賜予這些大名新的領地。對於參與西軍的大名給予嚴厲處分,包含改易、消封等。關原之戰結束之際,德川家康沒收的知行高達415萬石之多,再加上減知行即削減的知行高,總計高達622萬石。這個數目約相當於全國石高的三分之一。
  • 德川幕府統治日本264年,被推翻後其家族後代結局如何?
    一,德川幕府成因簡介 公元16世紀前後,日本進入了所謂的戰國時代,各地有實力的大名紛紛起來爭霸。其中,實力最強大的大名織田信長,逐漸吞併了尾張、近畿等多個地盤,勢力擴張至大半個日本。
  • 德川幕府的末代將軍,被稱之為二心殿下的德川慶喜是怎樣的人?
    在朝廷下了「王政復古大號令」和準備召集藩國武裝討伐幕府後,德川慶喜立刻開始聯繫各國使節,把外交權保留在了幕府這邊。 然後德川幕府就開始威脅朝廷,讓朝廷承認幕府的統治權,撤回「王政復古大號令」。迫於壓力的朝廷一度宣布德川幕府仍舊有合法權,掌握著日本的全國政權。
  • 世紀通簡史:日本的封建統治時期,明治維新,德川幕府(一)
    德川幕府統治下的日本德川幕府的封建統治德川幕府統治時期(103—1867年),設在江戶的幕府是全國最高統治機關,國家大權掌握在幕府將軍手中。將軍稱為「徵夷大將軍」,他依靠以老中(有時在老中上面設置大老)為首的幕府官僚進行統治。
  • 德川幕府,一個200多年的政權,在失勢前是如何掙扎的
    話說日本幕府時期,由於1854年美國「黑船」叩關,導致了幕府統治危機。天皇主張攘夷,左右天皇的幕府,無力對抗西方軍事,幕府領導下的藩,還趁機肇事。這些強藩的武士,打著尊王攘夷的旗號,與天皇兩面夾擊,一心想把幕府將軍,推向列強的火炮筒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