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世紀後期,隨著大航海時代的開闢,地理大發現和西班牙葡萄牙的對外擴張,歐洲傳教士紛紛前往世界各地傳教。
第一個來到中國傳教的叫利瑪竇,於萬曆1584年,利瑪竇與羅明堅神父入居廣東肇慶,他們對明朝官員稱來自「天竺」(印度),當時利瑪竇解釋了來中國的原因:「因為我們非常仰慕神秘的東方,我們是從遙遠的西方來的教士,,希望能在這裡留下,至死在這裡侍奉天主」,他們之所以沒有說出傳教的目的主要怕被大明驅逐。
後來利瑪竇製作並印行了《山海輿地全圖》,這是古代人第一次接觸到了近代地理學知識,利瑪竇在利用解釋各種西方事物的機會,也順便普及推廣了他們的天主教信仰。後面陸續翻譯了天主教的讀物,比如《聖母讚歌》,《十誡》等,沒想到在當時也吸引了不少的信徒。但畢竟中國地大人多,這些信徒毛毛雨在中國也掛不起風浪,直到清朝洪秀全打著天主教的名譽起義。
但是對於一些小國而言,傳教士的到來可能會引起不少的動亂,在當時我們的鄰國日本,就因為天主教而發生了差點傾覆幕府政權的起義。
在德川家康統一日本前,日本一直處於戰國時期,群雄爭霸,直到德川家康統一日本戰國後,隨著日本開國步伐的加快,進入日本的不僅僅是外國的技術商品,還有帶著西方天主教義來到日本的傳教士。
因為日本是一個多神的國家,所以當時傳教士們踏入這片陌生的領土很快便有了大批的信徒,甚至有很多大名也開始信仰天主教,而當時島原藩的大名有馬晴信,就是一位非常虔誠的天主教信徒,在他的推動下,當地群眾紛紛入教,在不斷的滾動下天主教迅速在日本開花結果。
但是幾年後,當權的豐臣秀吉了解到歐洲的殖民者總是利用傳教士作為殖民的先鋒,毅然壓迫並且處死了不少的傳教士,而且嚴禁天主教的傳播。但是這並沒有代表天主教徒在日本就此消失絕跡,他們從公開的場所轉到地下活動。在此見過多年發展,天主教徒人數高達七十多萬人。
為何天主教在日本傳播速度如此之快?不僅是因為日本是一個多神的國家,更是由當時的社會矛盾導致的,日本本來就是一個島國,耕地面積是少之又少,所以糧食極其稀缺,但是當時的德川政權卻要求農民繳納50%的田稅,農民是苦不堪言。這樣就給天主教在日本的傳播提供了很好的「土壤」。
隨著天主教在日本的發展壯大,德川幕府也是注意到了這股勢力,開始對其瘋狂打壓,據日史統計,共有二十多萬天主教徒被殺害,從而引發了日本版的太平天國運動-「島原之亂」。
在「島原之亂」爆發後,有一位天資聰慧的少年閃亮登場,它就是年僅16歲的天草四郎天草,四郎胸掛基督教十字架,奮勇殺敵,以一敵十殺敵無數。因為四郎武藝高強,且戰術指揮水平高超,馬上脫穎而出,被推舉為起義軍領袖,在四郎的率領下,起義軍捷報頻傳,所向披靡,一場波及全島的戰爭已經打響。
德川幕府見勢不妙,急忙調配大臣松平信綱率12萬大軍鎮壓,在戰鬥中還僱用甲賀派忍者潛入起義軍控制城中調查搞破壞,雖然局勢對起義軍很不利,但是起義軍依然死戰,糧草不足,就挖掘靠海一側的海藻為食。但是在幕府軍的殘酷鎮壓下,起義還是失敗了,天主教的根基也被拔起。
最後總結,縱觀歷史天主教在美洲與亞洲都產生過非常大的影響可以說是危害,那我們也是要保持有我們本民族的文化自信,才能容納外來文化之精華去其糟粕,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