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狼星這個雙星系統為什麼讓人類著迷?

2020-12-16 騰訊網

美國作家羅伯特·坦普爾曾於1976年出版過一本著作《天狼星之謎》,該書讓天狼星和多貢人威名遠播。

他聲稱,非洲的多貢人擁有先進的天文知識,知道很多奇異的事情。他們沒有望遠鏡,卻知道不可能用肉眼看見的天狼伴星的存在,還說天狼星系有第三顆恆星——這顆恆星至今還沒有被人類觀測到。這些知識以及多貢人知道的其他信息可以證明多貢部落曾有外星人到訪,是外星人教給他們這些知識。多貢人把這種外星人叫作「魚人」——一種兩棲生物。

該書旁徵博引、描述詳盡,要驗證其真實性,需用大量的時間仔細核對其所引用的所有數據。基於我能夠找到的科學數據有限,我決定做第一個測定天狼星系是否真的存在生命體的人,而不是去從頭到尾仔細讀完《天狼星之謎》,或是去讀1976年以後出版的所有有關天狼星的書籍。

我們先看現在可以確定的事情。

眾所周知,天狼星是個雙星系統,這意味著這個星系有兩顆恆星。其中的一顆主序星(白色)被稱為「天狼星A」,另外一顆為伴星,被稱為天狼星B,是一顆白矮星,目前距天狼星A約20天文單位,公轉周期為49.9年。這個雙星系統的年齡大約為3億歲。天狼星八的宜居帶在距其2天文單位至5天文單位的位置。與天狼星A的距離小於2天文單位的行星表面溫度太高,不適宜居住;而在5天文單位之外的行星,又因表面溫度太冷不適合居住。

我們再來看看恆星系的年齡。科學家認為,天狼星系的年齡在3億歲左右,太陽系的年齡約45億歲。想想看,太陽系用了多長時間才使地球生物進化到現在的樣子?天狼星人——如果真的有的話——能用更少的時間進化到比我們更高級的階段嗎?當然,也許地球曾出現過比人類更高級的生命,卻被太陽系之前發生的多次天體相撞事件摧毀了。

儘管如此,3億年的時間幾乎不足以使行星孕育出類似地球生命的生命。因為,這意味著任何圍繞天狼星A運行的行星都很年輕,它會有溫暖的淺海,但陸地面積較小,間或有些侵蝕,還有火山。這個行星的大氣厚重、空氣潮溼,被明亮而又強烈的天狼星A照耀,承受著強烈的、可以殺死細菌的紫外線。只有在強烈光線無法照射到的淺海底部,有些簡單的細菌生物才能夠生存,並通過海底的熱液噴口獲取營養。至於這種生命體要經過多長時間才可以進化為更複雜的生命體,還未可知。

還有一個事實,即以目前的構成形態來看,天狼星A的壽命只有10億年,而現在已經過去了3億年。由此我們可以推測,位於天狼星系宜居帶的任何星球上形成的生命中,沒有一種能再活7億年。現存的所有圍繞天狼星A運轉的星球,在其主序星到達壽命終點時,都會遭到毀滅。

因此,從年齡來看,天狼星系存在生命的可能性極低。

但是,天狼星本身存在生命的可能性也低嗎?

正如前面所論述的,天狼星有兩顆恆星,也極可能有第三顆恆星,不過,我們還是先考慮科學界已確知的兩顆恆星。天狼星A是光譜型A星,即人們熟知的白矮星。與太陽相比,白矮星密度高、光度低、溫度高,屬於G型(黃矮)星。由於這個原因,白矮星會迅速消耗氫元素,使其存在時間變短。此外,它們還會放射出大量紫外線。基於以上原因,生物在天狼星A上的進化時間極其有限。

天狼星B也是一顆白矮星,圍繞天狼星A運行,與天狼星A相距8天文單位至31天文單位。天狼星B與天狼星A散發著相似的光芒,是天狼星A宜居帶最外緣行星的「第二個太陽」。天狼星系存在的第二個白矮星似乎暗示該星系存在生命的可能性非常渺茫。

但是請等一等,天狼星系也許還有第三顆恆星。根據羅伯特.坦普爾的書中提到的多貢人的信息,這第三顆恆星應該是一顆紅矮星。他對此非常確信,並做出了如下論述:

「如果天狼星C最終被發現,那它一定是一顆紅矮星。我敢肯定,多貢人提供的信息完全可信。」

那麼,這第三顆恆星到底有沒有呢?這個問題問得好極了。根據1995年重力學方面的研究,可能有一顆褐矮星在圍繞天狼星運行,公轉周期為6年。這是否就是多貢人所說的那顆神出鬼沒的天狼星C呢?

褐矮星是亞恆星,因質量太小無法進行核聚變。因此,它還不足以成為一顆徹底的棕矮星,與氣體巨星木星類似。(本刊2014年第2期有關於褐矮星的詳細論述。)

然而,在2008年發表的一項研究中,作者使用先進的紅外線影像工程得出一個結論,即天狼星系極有可能沒有第三顆恆星。在此之前,在探究第三顆恆星對天狼星系宜居帶行星所產生的影響時,我們走入了誤區。當然,也可能因為我們對整個星系的調查還不夠徹底,因為距天狼星約5天文單位處,還有一片區域沒有被探索過。

總之,我必須要說的是,天狼星系裡的生命有可能不是人們想像中的、漫遊了8.6光年到達地球的高級水棲生命。我還要說,它並不存在,天狼星系不可能存在任何形式的高級生物,除非該生物是一種純粹的水棲生物,能在我們熱愛的地球上像魚一樣「呼吸」。

我還是不能完全明白多貢人是怎樣得知有關天狼星的知識的,難道真是「魚人」傳授的?或者就是一群外地的、異想天開的佔星家來到多貢部族,通過佔星得到了這些信息,並傳授給了他們?畢竟,多貢部落周圍居住的是蘇美爾人,那裡存在很多先進文明。沒有人知道多貢人是怎樣獲得天文知識的,難道這些信息來自天狼星本身?根據我目前掌握的有關星系的知識,我一定會說:「不。」

在未來,越來越多的信息會讓人們更加了解未知世界。在19/6年羅伯特·坦普爾的書出版後,很多學者都認為他在胡說八道,使得他的書沒有一席之地。但是,書中內容真的是胡說八道嗎?書中提到的天,狼星系的第二顆恆星被發現,而且第三顆恆星存在的可能性也沒有被完全排除,20世紀90年代的重力學研究也證明天狼星系的確有可能存在第三顆恆星。

相關焦點

  • 天狼星是雙星系統,將來或會發生一些事情,地球可能會遇上危機
    文/瑤堇雲詩天狼星是雙星系統,將來或會發生一些事情,地球可能會遇上危機可以說,宇宙中的一切,不管是發生了什麼事情,都會受到科學家們的重視,就拿天文學家們所觀測到的天狼星來說,這可是人類所發現的夜空中最亮的恆星了
  • 為什麼月球和地球不是雙星系統,而冥王星和卡戎卻是雙星系統?
    【每日科技網】  首先我們來看看什麼是雙星系統。  一般來說,雙星系統是指恆星系統。兩顆恆星相對於其它恆星來看,位置很接近,但兩顆星由於質量相差不大都形不成主星地位,兩顆恆星只能圍繞著空間一個共同的質心運動,這樣就是一個雙星系統。宇宙中這樣的恆星雙星系統比較多。
  • 天狼星:是夜空中最亮的一顆恆星,一直是人類重要的「星空燈塔」
    天狼星A(假想圖)天狼星實際上是一個雙星系統,其中較大的一顆也就是主星是天狼星A,質量大約是太陽的1.7倍,其亮度比太陽亮25.4倍,發出的光呈藍色,是一顆早期A型藍矮星,距離地球大約8光年。在很長的時間內,人們都認為天狼星就是一顆恆星,由於亮度極高,通常被人們看作一個重要的「星空燈塔」,作為引導方向。
  • 大家除夕節好,今晚帶大家一起去觀測M41,它就在天狼星的旁邊
    天狼星,又稱大犬座阿爾法星或犬星,是夜空中最明亮的恆星,有-1.46的視星等。我計劃研究下獵戶座,但在此之前我首先我要觀察下天狼星。天狼星下面有星點微光,乍一看上去像是個漂亮的彗星。這個模糊的點並不是彗星,而是被稱為Messier 41或M41的星團。
  • 奧爾特雲帶真的有一顆紅矮星存在,太陽是個雙星系統嗎?
    網絡上不少人固執的認為,我們太陽系也是一個雙星系統,除了太陽還有一顆恆星存在,只不過這顆恆星比較小,是一顆紅矮星,躲在奧爾特雲帶彗星群裡。這個猜想是真的嗎?我們運用基本的天文常識來討論一下就明白了了。因為如果奧爾特雲帶有一顆恆星,我們必定能夠看到。
  • 有「四個太陽」的行星首次被證實 繞兩個雙星系統旋轉
    有「四個太陽」的行星首次被證實 繞兩個雙星系統旋轉   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10月15日報導,英國科學家近日確認了一顆與4顆恆星相伴的行星,這意味著該行星的天空上有「四個太陽」,這是天文界首次發現此類天體系統。
  • 科學家又發現雙星系統的行星
    不過「克卜勒」望遠鏡仍然取得了一些發現成果,在第29屆國際天文學大會上,天文學家公布了最新的凌日行星的觀測結果,這是一顆存在於兩顆恆星系統中的行星,科學家稱之為「塔圖因」行星。因為在星球大戰中也有類似的行星存在,它的天空中擁有兩顆太陽。
  • 奇異罕見,雙星系統如何形成?愛因斯坦相對論為你揭開
    蒼蠅座(Musca)的南邊星座中,有一個非常獨特的雙星系統。其中一個是脈衝星——一種脈衝中子星,和另一個巨大的白矮星彼此繞軌道運行,每隔五個小時運行一次。與其他脈衝星和白矮星組成的雙星系統不同,所有模型都表明這種情形下,白矮星會首先形成,然後不斷從恆星吸取物質直至爆炸,最終只留下脈衝星。問題在於事實就是如此。
  • 天文學中的「雙星」系統,原來還分這麼多種,每種都各不相同
    宇宙中大多數的恆星都是以雙星系統或者更高級的「聚星」系統存在的(其中包括各種三合星,四合星系統等等),像太陽這樣單獨存在的恆星,其實在宇宙中只是少數。而天文學當中的「雙星」,根據兩顆恆星之間互相關係的不同,具體又可以分為很多種類別,比如光學雙星、物理雙星、目視雙星、分光雙星等等……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關於天文學當中的一些「雙星系統」,各自都有什麼不同的地方。首先第一種是光學雙星。
  • 天體物理學問題:雙星系統的認識,4位科學家給出了詳細回答
    要說星體有什麼特點,各種可能性都有,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雙星系統問題。為什麼雙星系統很有趣?為什麼有些系統被稱為雙星?它們對人們有什麼樣的吸引力?科學家保羅·巴特沃思(Paul Butterworth)的詳細回答:「雙星」或「二元」意味著有兩個部分,這個概念不僅適用於恆星的情況下,也適用於其他不同的情況下(當有兩個東西時)。
  • 唯一一顆肉眼可見的黑洞,由中國科學家發現,還是雙星系統
    因為黑洞密度極大,它會吞噬一切物質,就連光線也無法擺脫,因此人類很難發現黑洞的存在,但是人類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肉眼可見的黑洞,這無疑是一個非常偉大的發現,我們觀看璀璨的銀河,就可以看見這個黑洞,但是比較遺憾的是,這個黑洞屬於南半球,因此只有在南半球的夜晚才可以看見它。
  • 雙星系統中行星如何形成?
    圖片來源:歐洲南方天文臺天文學家利用阿塔卡馬大型毫米/亞毫米波陣(ALMA),首次在一個雙星系統當中,檢測到了巨大的外塵埃盤通過氣流向系統內部輸送物質的場景。這種前所未見的特徵,或許能在雙星系統內部維持另一個較小的物質盤,讓行星有機會在其中形成——否則的話,內部的物質盤很久以前就應該消失不見了。
  • 太陽系或是雙星系統!伴星2600萬年回一次,如今沒人知道它在哪
    實際上很早之前就有科學家懷疑過太陽系是一個雙星系統,但是一直無法通過觀測的方法發現太陽伴星的存在。科學家之所以認為太陽有可能是個雙星系統,一方面是因為太陽系邊緣存在著一片充滿小天體的區域,如果單靠太陽自己的引力是很難將它們穩住。另一方面,每經過一定的時間就會有大量小天體從太陽系邊緣進入到太陽系內部。
  • 死亡之吻:天文學家發現最大的雙星系統
    【環球科技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10月21日消息,天文學家們發現至今為止溫度最高體型最大的雙星系統。歐洲南方天文臺(European Southern Observatory)將之命名為VFTS 352,位於離地球16萬光年的大麥哲倫雲星系。
  • 科學家發現神奇的異類雙星系統
    內容簡介:文章關注了一個由一顆脈衝星和一顆白矮星組成的雙星系統。解釋了該系統形成的過程,脈衝星的脈衝周期和系統的運行周期。經過數十年的觀察,科學家們發現了系統軌道方向的變化,並將之與廣義相對論聯繫起來。
  • 銀河系中最亮的伽馬射線雙星系統可能是由一顆磁星驅動的
    伽馬雙星是一個由大質量、高能量恆星和緻密恆星組成的系統。直到最近,也就是2004年,人們才發現了它們。當時,人們可以從足夠大的天空區域觀測到特電子伏(TeV)波段的極高能伽馬射線。在可見光下觀察,伽馬雙星看起來是明亮的藍白色恆星,與任何其他擁有大質量恆星的雙星系統沒有區別。然而,當用x射線和伽瑪射線觀察時,它們的性質與其他雙星有顯著的不同。
  • 7分鐘彼此繞行一圈,說的就是這個J539雙星系統
    它們的軌道周期只有區區7分鐘,是迄今為止發現的蝕雙星最短軌道周期。研究人員指出J1539這樣的雙星系統非常罕見。7分鐘「雙人舞」白矮星二重奏ZTF J1530+5027藝術概念圖。這對蝕雙星每7分鐘就彼此環繞一周。
  • 高考考點:雙星系統;學會應用「雙星」模型解決複雜問題
    本題求解要應用「雙星」模型的相關規律,你若是在高考考場上一著急想不起來,這二十分就沒了。還有第二問,我已經試過多次了,每次讓學生做這道題,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學生都會出錯。我們先複習有關「雙星」的相關知識。
  • 你見過雙星系統下的行星嗎,它們是這樣形成的
    HD 142527雙星系統藝術效果圖;圖中兩個點代表著恆星,上面紅色冠狀的位置就是早期行星形成的場所。B.然而從450光年外的圖像向我們展示了在雙星系統周圍行星以及系外行星系統最開始是怎麼形成的。由ALMA的射電望遠鏡傳來HD 142527雙星系統合成效果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