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最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感謝大家的閱讀,喜歡小編為你精心編輯的文章嗎?如果喜歡就關注訂閱吧!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看的開心可以點個在看
紹興二年,宋高宗派遣大將嶽飛帶領大軍進入湖南,圍剿「流寇」曹成。在莫邪關之戰中,嶽家軍遭遇勁敵。曹成部將楊再興驍勇剽悍,兩軍陣前他陣斬嶽飛的親弟弟嶽翻、武將韓順夫,勇冠三軍。不過楊再興雖然武藝高強,但嶽家軍同樣人才濟濟,經過一番鏖戰,楊再興兵敗被俘。虛懷若谷的嶽飛,愛惜楊再興的軍事才能,於是赦免了他的罪過,讓他在帳下聽令。
楊再興從此成為嶽家軍的一員悍將,跟隨嶽飛南徵北戰,屢立戰功。紹興十年,嶽家軍與金兀朮在郾城展開一場大戰。楊再興表現神勇,《宋史》記載,「再興以單騎入其軍,擒兀朮不獲,手殺數百人而還」。但令人遺憾的是,楊再興在一次外出巡邏時,意外遭遇金兵大部隊。楊再興毫無懼色,帶領手下300士卒奮勇衝殺,最終因為寡不敵眾,楊再興被金兵亂箭射死,壯烈殉國。
楊再興的悲壯一生固然令人欽佩,但他的父親楊邦乂,同樣是一位頂天立地的英雄人物。楊邦乂幼年時,勤學苦讀,飽讀書史,學識淵博,才華橫溢。北宋政和五年,楊邦乂高中進士,被授予歙州婺源縣尉、蘄州學教授、授宣教郎、建康府溧陽縣知縣等職務。
靖康之變後,北宋滅亡。楊邦乂親身經歷了國破家亡的痛苦,對殘暴的金兵恨之入骨,渴望用自己的滿懷忠義報效國家。建炎三年九月,楊邦乂調任通判建康軍提領沿江措置使司,建康當時位於長江沿岸,處於南宋抗擊金兵的第一線前沿陣地。楊邦乂到任不足一月,金兀朮帶領大軍洶湧南下,直撲建康城。
宋高宗派遣右僕射杜充堅守建康,杜充稍作抵抗後,眼看金兵勢大難以抵擋,竟然厚顏無恥地帶領部下投降金國。楊邦乂痛心疾首,抱定必死之心。金兀朮入城時,宋朝的文官武將紛紛跪倒路邊,迎接金兵,楊邦乂卻寧死不跪,而且還咬破食指,在衣服上寫下血書:「寧作趙氏鬼,不為他邦臣」。
金兀朮雖然兇暴,也很佩服楊邦乂的膽識,很想勸降他,於是把他關在牢中,派其他降將輪番勸說。楊邦乂怒不可遏,用頭猛撞柱子,登時血流滿面,他口中大叫:「世豈有不畏死而可以利動者?速殺我!」他還怒斥那些寡廉鮮恥的降臣,「天子以若捍城,敵至不能抗,更與共宴樂,尚有面目見我乎!」罵的那些宋朝降臣滿面羞慚。
金兀朮一看,楊邦乂根本不可能投降,於是惱羞成怒,決定處死楊邦乂,殺一儆百。臨行前,金兀朮派人再度勸說楊邦乂歸降,楊邦乂怒斥金兀朮:「若女真圖中原,天寧久假汝,行磔汝萬段,安得汙我!」金兀朮暴跳如雷,「殺之,剖取其心」,用極為野蠻的手段處死了他。楊邦乂的事跡,簡直比楊再興還要英勇壯烈。
楊邦乂死後,他的家屬和後代流落江南一帶,楊再興,正是他的一個兒子。他跟隨嶽飛後,人們才知道這段往事,對楊家父子更加敬重,宋高宗都說過:「飛之裨將楊再興,則邦乂之子也。單騎入陣,幾殪兀朮,身被數十創,猶殺數十人而還,一時聲勢可知」。可惜的是,楊再興名聞遐邇,他父親楊邦乂卻少有人知,令人嘆息。
本文內容(含配圖、視頻)均為自媒體用戶上傳,不代表平臺觀點
註:本文轉載自網絡,不代表本平臺立場。 如有侵權,請在後臺留言聯繫我們進行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