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19日,第三屆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以下簡稱「茶博會」)在浙江省杭州市舉辦。7萬平方米展區內,膚色各異、語言不同的全球愛茶人因一盞清茗而相交相知。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習近平總書記發給首屆茶博會的賀信言猶在耳,一轉眼時間的指針已經撥過兩年。與前兩屆相比,本屆茶博會規模更大,「朋友圈」更廣闊,專業化水準更高。這場西子湖畔的茶人盛宴,不僅是茶產業發展的權威「風向標」,更是茶文化傳承創新的重要平臺,是中國和世界文明交流互鑑的一座「連心橋」。
更專業:「市長」牽手市場
2018年底,茶博會通過國際展覽業協會(UFI)認證,進入國際權威專業展會行列。在眾多茶展會中脫穎而出的秘訣何在?答案是市場化、專業化。
西湖龍井、信陽毛尖、雲南普洱……走在茶博會3100多個展位中,盡可 「一日看遍知名茶」;蒸茶、點茶、煎茶……一場場精彩紛呈的品牌推介會上,眾多一線知名茶企同臺競技。
辦展方式的轉變帶火了茶博會。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司長唐珂介紹:「本屆茶博會正在由政府主導逐漸向市場化、專業化方向邁進。省級政府組團佔比由50%降低到43%,招展招商更專業,深入全國茶葉市場尤其是重點產銷區進行推介邀約。」
茶葉闖市場,還是要靠企業。「我們為企業提供品牌建設的一站式服務。」杭州芒種品牌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商務總監魯昕說。農業區域公用品牌 「麗水山耕」就是公司的得意之作。浙江省青田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宋煒介紹,依託「麗水山耕」平臺,青田有機茶品牌也越來越響,茶農收益節節高:「五年前,青田茶每斤售價是10-20元,現在價格增長了十幾倍,最高能賣到每斤1000元。」
打造茶品牌需要市場之手,也離不開政府這隻「有形之手」,尤其對於貧困產茶區。為此,本屆茶博會首次舉辦貧困地區茶品牌建設論壇,還專門設立扶貧展區,免費為來自「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的茶企提供展位。
來自湖南湘西州的土家族姑娘、永順莓茶協會李秀明在衝泡莓茶。
「莓茶是我們土家族的特色,帶動不少湘西山區農民脫貧。但是過去因為品牌不響,效益一直不高。」身穿盤扣繡花的民族服飾,80后土家族姑娘李秀明無疑是扶貧展區一道亮麗的風景。作為湖南永順莓茶協會的秘書長,她希望通過茶博會讓更多人了解莓茶品牌,帶動產業發展,「讓在外打工的年輕人都能回到家鄉。」
除了現場展館,一系列權威、專業的主題活動也讓茶博會成為產業發展的「風向標」。茶鄉旅遊發展大會、中國當代茶文化發展論壇、中國茶產業T20峰會……一眾業界「大咖」的巔峰對話,為茶產業提檔升級建言獻策;中國茶情報告、中國茶產業指數、茶葉氣象指數……一項項茶產業的權威最新數據發布,為研判茶趨勢提供了重要參考。
更創新:傳統邂逅時尚
「一碗喉吻潤, 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 惟有文字五千卷……」悠揚灑脫的《七碗茶歌》表演,讓不少與會者為之駐足,體味飲茶的忘我意境。
中國是茶的故鄉。茶葉早已深深融入中國人生活,成為傳承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本屆茶博會上,不僅有「茶墨之辨」的寧靜幽雅,有唐煎宋點的源遠流長,更讓人驚豔的則是傳統與時尚碰撞出的火花。
湖南省益陽市安化縣茶園。
聽說過「擰一下綠茶」嗎?看似普通的礦泉水瓶卻大有玄機,一擰開,瓶蓋裡密封的茶包掉入水中,就得到了醇香爽口的冷泡綠茶。這是年輕品牌ALLYOH和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合作的新產品。「團隊成員都是80後、90後,有不少腦洞大開的想法。」品牌創始人李慕驊告訴記者,他們正在用更年輕的方式闡釋茶文化。
綠茶皂、茶香氛、加入茶粉的辣醬……各種充滿生活趣味的小東西吸引了絡繹不絕的人流。通過參加茶博會,李慕驊希望茶年輕化的概念得到更多人的認同,讓茶融入人們的生活。
能飲,能吃,還能玩。在茶博會現場,你能看到茶眼罩、茶麵膜、茶酒,可以和智慧機器人進行茶知識的互動問答,也可以通過自助泡茶機體驗掃碼泡茶。千百年來茶的傳統印象正在被顛覆。
有美景,有香茗,茶旅遊正成為新時尚。在西藏展區,記者看到一張明信片,蜿蜒的雅魯藏布江水,環抱著雲遮霧繞的茶海新翠,兼具秀麗與壯美。這是西藏林芝市墨脫縣的茶旅新貌。墨脫是中國最後一個通公路的縣,近年來依託「中國最美公路」318國道打造茶旅環線,2018年底已實現脫貧摘帽。
玩直播,玩電商,跨界茶傳播越來越廣。「快手上與茶葉、茶鄉、茶農相關的視頻超過2300萬條,累積播放量超過28.9億次。」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副總裁宋婷婷介紹,快手已經成為茶農的一種生產工具。本屆茶博會還設立了天貓館,將名優茶品牌的現場展銷和網絡直播結合起來,展會期間成交額突破億元。
更國際:中國茶交融世界香
公元5世紀,中國茶沿絲綢之路、茶馬古道走向世界,如今全球已有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0多億人鍾情於飲茶。本屆茶博會上,共有來自36個國家和地區的嘉賓出席,與會者能了解各國的茶俗、茶趣、茶情,充分領略世界茶香的多彩曼妙。
貴州省安順市西秀區茶山。
在茶葉消費大國俄羅斯,人們更喜歡喝混合果茶,與綠茶相比紅茶更受青睞;在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美國,1981-1996年出生的人有更多對茶的喜愛勝於咖啡,千禧一代則更喜歡高端茶葉品牌;在可可主產國加納,隨著年輕人消費習慣的變化和旅遊業的發達,綠茶的市場潛力被不斷挖掘出來……
跨越膚色、國界和語言,茶產業已成為很多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支柱產業和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茶文化已成為全世界共同的精神財富。
茶、咖啡、可可是世界三大無酒精飲料,這次也難得地齊聚茶博會,對話交流,合作互鑑。
「有茶有咖啡,人生不虛此行。向西行走,往東而來,茶和咖啡將搭建起各國開放融通、互利共贏的橋梁,共同演繹東西方的攜手發展。」在國際茶咖對話上,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屈冬玉闡釋了「一帶一路」給茶和咖啡帶來的重大機遇,倡議各國共同為全球茶葉、咖啡和相關產業發展作出貢獻,互利共贏。
奔放熱情的非洲鼓表演,甜蜜的巧克力、可可粉、可可酒、可可身體乳、可可香皂,讓本次茶博會的主賓國加納展館內人氣爆棚。「中國和加納的交流,是從茶和可可兩種飲料開始的,而隨著交流,我們和中國的理解也日益加深。」通過茶博會,加納農業部部長奧烏蘇·阿夫裡耶·阿科託希望能推廣加納的可可和巧克力,也希望能將中國的種茶、制茶技術引入加納。
相知無遠近,萬裡尚為鄰。茶、咖啡、可可都是人們美好生活的組成部分,不同飲品的香氣交融,展現了多元文明美美與共的瑰麗畫卷。
在中東歐農業合作展示館內,保加利亞的玫瑰茶和草藥茶引起了眾多客商和參展觀眾的注意。其中一款裝在玻璃罐裡的茶看上去很像麥穗,漂亮的保加利亞姑娘康馨告訴記者:「這是保加利亞的傳統草藥茶Mursal茶,是第一次在中國展示。」保加利亞也有良好的飲茶傳統,康馨說,通過這次茶博會的展示,希望能促進中國和保加利亞茶文化的交流和進一步的農業合作。
原標題:寄予世界愛茶人
——第三屆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側記
作 者:農民日報、中國農業新聞網記者
李竟涵 趙宇恆 呂珂昕
編 輯:孫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