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茶人千萬不能做的泡茶不良習慣

2020-12-20 茗嘴

不管是茶藝師還是茶店主人,只要上了茶桌給顧客泡茶,我們都統稱為事茶人。事茶人一舉一動都在落在現場賓客的眼裡,所謂「一著不慎,滿盤皆輸」,細節決定成敗,泡茶不良習慣,能免則免。

1、主人不介紹茶葉。邀請大家過來,除非是事先說好了的是盲品盲猜,否則都應在泡茶前向飲茶者介紹茶葉產品,一是表示對來賓的尊重,二是方便大家後續的品鑑與交流。

2、徒手抓茶葉。既不乾淨衛生,又突顯事茶人的不專業,得不償失!

3、衝泡前溫杯。雖然很多茶店裡的茶器都已經清洗消毒過了,但衝泡前溫杯是為了讓茶器增加溫度,激發待衝泡茶葉的香氣與茶性,是專業泡茶的必要操作之一。此外,衝泡不溫杯,會給某些有潔癖的顧客帶來心理不上的不舒服,所以為避嫌及表尊重,即使茶具已經消毒過了,在給顧客泡茶前,事茶人還是進行例行的溫杯操作;

4、壺嘴對向他人。老生常談了。一般專業茶館茶樓的包廂茶藝師尤為注意這一點,畢竟傳統老茶人對這個比較敏感——舊時壺嘴對向人有暗示趕客之意。

5、遞茶時觸碰杯沿。杯沿是顧客喝茶時嘴唇觸碰的地方,所以事茶人在向顧客遞茶的時候要麼拿茶夾夾著茶杯向顧客奉茶,要麼兩指握位杯身之處,避免觸碰杯沿。此外,剛泡出來的茶湯,手觸碰杯沿會有被燙傷的風險。

6、一口悶。品茶,三口為品。除非是特別口渴的情況之下可以一口悶,其他情況之下喝工夫茶都以小口啜茶為宜,細細品味與認真享受,既是對茶葉主人的尊敬,也是自我享受的好時機。

相關焦點

  • 茶人的自我修養,你是一個合格的茶人嗎?
    陸羽用一個「精」字,說明有關茶事的各個方面都要求達到此標準。 從種茶,制茶,鑑別,煮茶器具的用法,火候的掌握,水的煎煮,泡茶的講究,飲時的程序等,無不要求精心而作,而現在能做到這種程度的人實在少之又少了。 這個世界上有好茶和不好的茶,但不會泡茶的人是泡不出好茶來的。正如武術沒有高低之分,習武之人卻有強弱之別,作為茶人,技術是最基礎的。
  • 多維茶人葉漢鍾 工夫茶裡「功夫」深
  • 新農人茶人兄弟:茶葉雖好不能亂喝,平時喝茶有哪些要注意事項?
    一起和新農人茶人兄弟來看下。1、飯後不宜立即喝茶。很多人喜歡飯後茶杯端起來,茶人兄弟認為應待飯後1小時胃內食物消化得差不多時再喝茶,這樣對身體比較好。2、頭泡茶、隔年的陳茶最好清洗一下。現在很多人喜歡喝茶,對於頭泡茶、隔年茶來說,喝茶的時候,第一道茶最好用沸水快速洗一下,再把頭泡茶水倒掉。
  • 茶人,不僅僅是一個雅稱
    何謂茶人?對「茶人」這一詞各人理解都不盡相同。茶葉從生長到製作,成為飲品是最後一道環節。而喝茶的人看到的也是茶葉成形,從幹茶到出湯的過程,那很多人就把「茶人」一詞,理解為泡茶的人。其實泡茶的人,只能說是事茶人之一。真正的茶人卻是那些種茶人,採茶人,制茶人的茶農。我們都是如此愛茶,但是誰知道一斤龍井有多少芽頭?明前茶分為芽茶,芽葉茶,龍井是芽茶無疑,那麼一斤茶葉有多少片芽頭呢?應該沒有人知道,因為我相信沒有人因為龍井的高昂價格,然後把茶葉拿出來一片片數過。
  • 敬畏:茶人對茶的正確態度
    敬畏:真正茶人對茶的正確態度敬畏:茶人對茶的正確態度對於茶人來說,有些場景並不陌生:剛泯一口茶,主人立馬發問「怎麼樣怎麼樣?」,讓茶人有些許難堪;有些喝茶者會吹牛他喝過多貴多貴的茶,口感如何如何等;有些人號稱只要說出什麼茶,他立馬知道多少價格,儼然他是物價局。可以說,這些都不是真正的茶人。真正的茶人,他對茶的正確態度就是——敬畏。真正的茶人,當客人泯一口他泡的茶,他會觀察喝茶者的反應,當三杯過後,才會微笑地詢問客人,口感是否合適。
  • 茶人I 蔣蔣的茶事春秋!
    剛開始做蔣蔣茶事的時候,打算設立一個門檻,哪些人才可以學茶,隨著課程的不斷開展,這個門檻逐漸就沒有了。「這種變化也是在不知不覺中產生的,就像我剛開始做茶藝師的時候,比較注重自己的衣著形體,手裡的籃子一定要拿得好,頭髮一定要飄逸。
  • 杭州茶人、茶事、茶文化,盡顯杭式氣韻
    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杭人飲西湖龍井的方式變得簡單而直接,更注重生活化,茶人傾向於選擇一個透明的玻璃茶器,85℃水注入杯中,茶葉在水中翻滾,清晰可見。茶客喜愛綠茶其清湯綠葉的品相,渾然天成的黃綠二色,恰似中國水墨畫的墨跡,濃淡兩相宜,味道更香鬱。  喝茶可以是一件簡單的事,也可以是一件複雜的事。茶人講究好茶配好水。
  • 茶人茶事:茶館·茶友·茶人
    我那時剛剛開始學茶,興趣正濃,去過很多茶館,從心裡感謝那些茶館的主人,教給我品茶的知識和方法,使我迅速成長為一名徹頭徹尾的茶人。因為喜歡,對茶館有特別的情懷,坐下來就不想走。因為愛好,對真正有造詣的茶人敬佩有加,喜歡和愛茶懂茶敬茶的人一起交流。毛君是我習茶的啟蒙老師和摯友。
  • 優雅茶人--我的老師張瀟雅
    優雅茶人--我的老師張瀟雅--作者:山青河記得唐代詩人靈一有一句詩詞:野泉煙火白雲間,坐飲香茶愛此山。而如果這位古人換做一位身姿曼妙的美女,蘭花指一指,溫柔端茶間,那豈不更是一番絕妙的意境?素衣輕彈-餘音繞梁張瀟雅,國家高級茶藝技師、國家高級評茶技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國家茶藝考評委,現任煙臺市芝罘區人社局職業技能培訓中心首席茶藝講師,已經為社會培養出400多名初級茶藝師和200多名中級茶藝師,這些茶藝師因為瀟雅老師在業界的影響力,大部分已經成功進入行業就業,成為煙臺茶事行業的翹楚
  • 堅持與趨勢——一位臺灣茶人的紫砂情
    他稱讚臺商李尉文先生堅持26年追求茶與器的結合,探索茶事生活文化的道路,並肯定他捐贈古壺的公益之心。更為重要的是,他熱愛紫砂,能夠從茶文化、茶具的角度堅持多年的研究和嘗試,立志做「泡茶好、用得起、可傳世的紫砂壺」,這是對紫砂行業和愛茶人的責任心和愛心。
  • 煮茶與泡茶的差異在哪?到底哪個比較好?
    這句詩詞的景象本來已經少見了,但現在隨著茶葉的再次興盛和日臺茶人推廣再次興旺起來,各種煮茶器等也層次不窮,走進了千家萬戶,而且也越來越多朋友接受了這樣的玩法。那煮茶和泡茶有什麼差異呢!煮茶,顧名思義就是使用器皿把茶葉味道熬煮或蒸出來。
  • 「泡茶」第1杯水為何要倒掉?炒茶人道出實情,真是長知識了
    中國的茶道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身處中國,基本上絕大部分地方都會有泡茶的習慣。喝得多了自然我們也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會品茶的人泡茶時,第一杯水總是要倒掉,這個是因為什麼呢?當時向這問炒茶的老人家問道:「為什麼泡茶的時候,第一杯水要倒掉啊?」,老人家非常耐心的幫解答了這個問題,說:「其實,這第一杯茶啊,有兩個作用,其一就是為了洗茶。因為茶葉裡面其實會有一些雜質,這些雜質還會影響口感,所以第一杯泡的水就是衝掉裡面的雜質。
  • 如約茶事——深刻解讀茶人修養的最高境界
    正如如約茶事時,對煮茶器具的用法,品茶論道時的言語等,處處都透露著飲茶者的修養。《茶經》的作者陸羽,用四個字概括茶人修養的最高境界——精、行、儉、德。精茶人對茶品質、品飲環境、煮器、選水、品飲等程序,要求精心而作。茶有九難包括:造、別、器、火、水、炙、末、煮、飲。
  • 如法泡茶
    作為一個愛茶人,或者專業的泡茶者,必須對此有清晰的冷靜的意識。不可被社會上的某一個熱點一下子就迷惑了。② 適茶之水:受陸羽《茶經》「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的影響,目前談到泡茶用水就說「礦泉水」。甚至各大桶裝水廠開始推出「泡茶專用水」。泡茶到底用哪種水比較好?這裡首先要看你想幹什麼,還有就是你想投入多少精力、時間和金錢。
  • 茶知識—保溫杯真的不能泡茶嗎?
    想坐下來好好喝杯茶就有點難了,但有些人又喝習慣了離不開茶。因此不鏽鋼保溫杯就成了不錯的選擇,既方便攜帶又能及時喝到熱茶。但近幾年養生熱的興起,對於保溫杯是否能泡茶的問題,也多了起來。很多養生專家都說不能用保溫杯泡茶,甚至有「保溫杯泡茶致癌的說法」。事實上,並沒有任何權威數據說明,保溫杯泡茶會溶出什麼致癌物質。通常來說,不管什麼茶,除了口感上滿足我們的味覺需求,還會富含一些營養物質,以滿足我們身心健康的需求。
  • 茶人茶話︱周作人:喝茶
    比如茶人茶話專欄文章,摘選自三聯書店出版的《茶人茶話》一書。該書收錄了眾多文人墨客關於茶的文章,字裡行間,處處皆是生活中的茶文化,樸實而有趣。之後茶韻君將與你共讀王玲所著《中國茶文化》。茶友們如果有想要閱讀的書籍,也可以在文章底部或後臺給茶韻君留言,茶韻君會儘量滿足大家的要求。茶韻君願與你共同進步,做中國茶文化的繼承者,傳播者。
  • 香江茶人茶事:茶香傳遞中華情
    「茶香飄千裡,掃盡千萬愁,歷經千秋國藝,茶味清濃厚……」活動一開始,聖愛德華天主教小學班主任王璐雯帶領小學生們一起演唱《香江茶情暖萬心》。  王璐雯對學生們介紹,自古以來,茶是中國家家戶戶必備之物。茶文化講求「和睦清心」,培養秩序、禮節的修養,以茶文化為本,弘揚中國文化。  當天,小學生們還為一同前來的父母和老師們表演茶藝及奉茶。
  • 看看專業學茶人怎麼說
    其實喝茶也是一門藝術,並不是喝茶不能減肥,這也是需要講究技巧和方法的。喝對了,才能真正起到減肥的作用。就如同說話一樣,話說對了才會給人一種如沐春風的舒適感;說得不好,效果就有可能適得其反。 那到底如何喝茶才能真正起到減脂瘦身的效果?
  • 好水成就好茶,泡茶為什麼首選山泉水呢?
    一直以博學多識被大眾喜愛的汪涵,更是資深的愛茶人,而且他的泡茶用水都非常講究——每個月託朋友從廣西巴馬長壽村運十幾箱水過來,因為那裡的水純淨,用來泡茶能真正體味其中的茶味。正所謂"好茶配好水",水是茶葉色香味品質釋放和形成的主要載體,水質的好壞也會直接影響茶湯的感官品質。
  • 閩南夜話|「有空來泡茶」
    廈門的茶作者 / 小一原載於《廈門日報》城市副刊在閩南話裡,茶可以搭配很多動詞,比如喝茶、吃茶、泡茶。小時候常聽說「閩南功夫茶」的名號,卻完全不知所以,就像笑話裡說的那樣,誤以為會泡功夫茶的都是武林高手,用功夫泡茶。長大之後才知道,所謂功夫茶講究的是泡茶的功夫。曾見過高手泡茶,將茶壺放在茶几中央,再將茶杯圍成圓形擺在茶壺四周,只見他深吸一口氣,提起壺把,壺口九十度向下,快速地繞著茶杯轉圈,眨眼的工夫,一個個空杯已然被注滿了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