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則「考霸」參加高考24次仍不放棄的考生的文章,引起了眾多網友的圍觀和評論。我瀏覽了一下這七百多條評論,發現吐槽的居多。
許多人認為精神可佳,但好多人已經不贊成他的這種堅持,認為什麼年齡就該幹什麼事。條條大路通羅馬。不要因為高考錯過太多人生。還有的網友提醒他注意複習方法。
如果是我,也希望他能改進學習方法。堅持24年,已經足夠堅持了,可是成績依然不理想說明了什麼?一是雖然他很堅持,但是可能並沒有花費太多時間和精力專注複習。
作為一個社會人,有太多社會責任需要承擔。我們不可能像學生那樣,在老師的指導和同學的幫助下,心無旁騖學習。有太多事需要我們操心和去做。更何況對方是一個年入百萬的商人?
其次,毅力重要,方法和方向更重要。或許離開校園太久了,他真的十分需要方向的指引。還有一個老大爺。70多歲了,一生未婚,無兒無女,也還在參加高考。
對於這些執念的人,他們其實在內心已付出太多,已經不寄希望於學歷帶給他們生活上太大改變。對於他們來說,學歷是理想,也是內心的圓滿。
也許有的人說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高考。放過自己,與內心和解又為何不可?但並不是所有的心都會妥協和放過自己。I don&39;s 500 miles away.
就如堂吉訶德,可笑地大戰風車,讓人一邊笑,一邊流淚。我們渴望著純粹的理想,卻又不得不妥協。看著那些為了理想執念到底,卻一無所獲的人,我們一邊崇敬,一邊慨嘆,卻又暗暗哭泣,仿佛那是另一個自己。
有個學生打工許久,又想起了自己的夢想,雖然28歲了仍堅持回校複習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也有的是多年之後才發現自己更喜歡的專業。譬如就有一碩士研究生畢業後,仍參加高考,只為自己喜歡的醫學。儘管他們為此失去太多,但我認為他們都是為了夢想不願意妥協的人。
人生的路有時不是一直向前,而是走走看看。有的人在一直跳一個坎,卻沒跳過去。有的人嫌自己跳得不完美,就一直在跳。有的人繞過去了。還有的人走了很遠,發現自己丟了很重要的東西,於是他又繞了回來。還有的人,也許走得並不順心如意,但一直並未放棄。他們永不妥協,跨向了更高的山。
那些為了理想獻出一生的人啊,你們近乎「傻的」堅持和「笨」的執著引來了多少不解,可是我認為我們不要譏笑一個為了夢想破碎的人。我們也有很多夢未實現,只是我們或許已經將永遠的遺憾刻在心底,充當了生活的逃兵。
為了夢想,生活中總有一些不遵守常規逆流而上的人。年齡真的該是我們嘲笑一個人夢想的理由嗎?我們對於高齡成功的人感到勵志,對那些堅持卻未成功的人,又該持以怎樣正確的態度呢?
首先,我認為有力之士可以伸出他們的援助之手,幫助其指點迷津,實現他們苦苦堅持的夢想。
其次,我們的社會需要更加開放,多元。不要總拿年齡說事。什麼年齡幹什麼事固然好。這個年齡去完成另一年齡未完成的事也沒什麼羞恥。
我們的人生是自由的,我們的社會是包容的。為何只有少年人可以考大學,老年人就不可以呢? 我國受教育不限年齡就足以說明政策是允許的,再那麼多語言泡沫也只是證明:有的人太被世俗和年齡固化了。
再則,我們國家有專門的成人教育學院,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但實現理想的路也不只一條。
生命如煙花璀璨奪目固然好,但太過短暫。生命不僅要看生命的質量,還要看其長度。
俞敏洪曾說,走得慢不怕,只要身體好。當我把你們一個個都送走了,我再走。
有一首英文小詩《走在自己的時區裡》也曾這樣描述道:
身邊有些人看似走在你前面,
People around you might seem to go ahead of you,
也有人看似走在你後面。
some might seem to be behind you.
但其實每個人在自己的時區有自己的步程。
But everyone is running their own RACE, in their own TIME.
不用嫉妒或嘲笑他們。
Don’t envy them or mock them.
他們都在自己的時區裡,你也是!
They are in their TIME ZONE, and you are in yours!
我們現在許多家長拼命補課,害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其實人生的漫漫長途又何止起跑線。有的人20歲就迷茫了,有的人30歲就懈怠了,有的人40歲就放棄了,但也有的人50歲還在努力,60歲仍在拼搏,70歲依然在戰鬥。人生的意義不僅僅在於速度,更在於奮鬥終生。
「朝聞道,夕死可矣!」
「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願我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