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不貳過》。
記得有這樣一句話:成績使用卷子鋪出來的。聽完以後我心裡深有體會,就像政治哲學中講的「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做的題多了,考試時我們就會充滿信心,成績自然就上去了。但我認為這句話有一定的紕漏。愚以為做題後的整理糾錯更重要。「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孔夫子認為「不貳過」是顏回的兩大優點之一,愚以為「不貳過」應當成為在座的各位所共有的優點,糾錯本就可以幫助我們實現學習上的「不貳過」。
每個好學生都有自己的糾錯本,每一本都是他們的心血。他們用黑色筆抄下題目,用藍色筆寫解析作為陽光和天空,以紅色筆寫總結和注意事項作為種子,然後深埋在大地裡,以思考作為源泉灌溉每一粒種子,使它們茁壯成長,最後在高考中收穫希望的果實。
糾錯本貴在堅持,只有持之以恆方能見成效。有的同學存在典型的阿Q精神,整個錯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還總是自欺欺人幻想著自己已經努力了,能夠考好。我認為糾錯本重要的不是這一個本子,而是通過糾錯,讓我們能夠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錯在哪裡,提醒自己避免犯相同的錯誤,實現「不貳過」。
在整理錯題本時,應該取其精華,棄其糟粕。不管什麼題都整在糾錯本上,那樣到考試前複習時,就會像無頭蒼蠅一樣,不知道從哪裡看起,到最後消耗大量時間精力卻什麼都沒記住,竹籃打水一場空。尋找一些易錯的,經典的常考題型進行整理,可以在複習的時候提高效率,提高備考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笛卡爾曾經說過:「沒有正確的方法,即使有眼睛的博學者也會像瞎子一樣盲目摸索。」做卷子是方法一部分,而糾錯則是另一部分。有的同學認為只做卷子就能進步,把「溫故而知新」拋之腦後,這種做法是錯誤的。最佳的方案是把兩者結合起來。
時間如白駒過隙,高二即將一半,希望大家能在下半程的寶貴時光裡重視糾錯,不斷積累,也祝福大家在2022高考中一騎絕塵,金榜題名。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