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批評孩子,很多媽媽不由得倒起了苦水:
批評是不可能批評的,每次還沒說兩句,孩子就大哭大鬧,長輩也覺得我太嚴厲了。可是孩子犯了錯,不批評能行嗎?
的確,老一輩人都使用批評教育,隨著十幾年前表揚式教育傳入國內,很多從小在「批評聲」中長大的家長現在紛紛轉投他處,藉助表揚教育孩子。
藉助表揚教育孩子
由此養成了很多孩子的「壞毛病」,孩子犯錯,父母稍微批評,孩子輕則原地打滾哭鬧,重則離家出走。
家裡的老人往往也會在一邊添亂,指責父母太嚴厲,主動出手保護「小孫孫」。
多表揚固然可以讓孩子增加信心,可是家長一定要有原則,孩子犯了錯該批評不能放過。否則就像「皇帝的新衣」一樣,給孩子帶來錯誤的引導。
有的孩子不願意接受批評
實際上,如果孩子因為一兩句批評就折騰父母,問題的原因主要還是出在父母身上。
父母採用了錯誤的方式批評孩子,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或是父母批評孩子的方式錯誤,沒讓孩子明白自己錯在哪,自然孩子也不願意改正。
今天,蒙多奇就來給大家講講批評孩子的那些技巧。
批評是一種教育方式,如何有效的批評孩子,起到正面的效果則是一門藝術,一旦處理不好,會讓孩子的錯誤行為愈演愈烈。那麼有哪些錯誤的批評方式呢?
1.口無遮攔,對人不對事
身邊的很多父母,平時情緒控制能力很強,可是一遇到孩子的問題,就原地爆炸,口無遮攔,衝著孩子發洩情緒。
具體表現為孩子不願意吃飯,他們就說孩子:「你就是饞,不愛吃飯就餓著。」而不是說:「不吃飯會餓的,要好好吃飯。」
不要衝孩子發洩情緒
孩子不愛學習,父母們說:「你這個笨蛋。」而不是說:「你沒有努力學習,這樣做不好。」
孩子在學校和人打架,父母說:「你這個惹事精。」而不是說:「打架是錯誤的,不可以了。」
這樣的批評是偏激的,是對孩子品格的指責。
孩子在接到批評後,無法正確地理解自己到底犯了什麼錯,後續也難以改正。
反而孩子會因為父母「貼標籤」、「下定義」式的指責,接受自己「饞」、「笨」、「愛惹事」的設定。
長期以往孩子將會變得越來越錯,越來越往父母指責的方向發展。
2.不注意批評孩子的場合和時間
有句老話說得好:「對眾不責、愧悔不責、暮夜不責、飲食不責、歡慶不責、悲憂不責、 疾病不責。」
批評孩子前一定要注意時間和場合,可是有的父母一遇到孩子犯錯,不分時間、不分場合、不分地點,隨時隨地教訓孩子。
孩子面對這種場景的批評時,會下意識的逃避父母的批評與指責,因為這樣的批評傷害了孩子的尊嚴,即使父母說得再有道理,孩子也聽不進去。
所以,無論孩子年齡大小,希望父母能在批評孩子的時候給孩子留點面子。
3.採取冷暴力批評孩子
之前在商場,看到一個小孩子哭著在地上打滾,爬起來想抱媽媽,媽媽在一旁抱著胳膊推開孩子,用冷漠的語氣說道:「我不管你了,你繼續哭吧。」
不要對孩子施加冷暴力
這樣的場景生活中很常見,父母帶著冷漠、拒絕的情緒批評孩子,給孩子施加冷暴力。
孩子依賴父母,對於孩子來言,最可怕的不是打罵與批評,而是父母冷漠的拒絕和不接納。
這樣的批評,很容易傷害孩子的內心,讓孩子覺得父母不愛自己,從而陷入焦慮。
4.恐嚇式批評
孩子吃飯慢,父母等得不耐煩了,就和孩子說:「你吃飯再這麼慢,就不用吃了。」
錯誤批評讓孩子變得畏縮且膽小
這樣的批評或許可以起到一時之效,改變孩子的行為,但是並無法得到孩子心底裡的信服。
時間久了,反而會讓孩子變得畏縮且膽小。
錯誤的批評方法講了那麼多,我們就來談談如何正確的批評孩子,讓孩子接受得心悅誠服,還願意主動改正。
1.針對過程批評
孩子每天起床磨磨蹭蹭,弄得全家都很緊張,還經常上學遲到。父母如果直接批評孩子:「你怎麼總遲到?討厭」
這樣做孩子沒法直接發現自己的錯誤,下次起床還會磨蹭,甚至會因為父母的批評產生逆反心理,主動拖延時間。
但是,如果父母這樣說:「最近你總是遲到,我觀察發現是你起床太慢導致的,下次咱們可以做到5分鐘內起床嗎?」
針對過程批評
這樣的批評,直接點明了孩子的錯誤,並且提出改正方案,孩子只要能夠照做,自然而然能修正錯誤。
針對過程提出批評,給孩子別的選擇或是可供替代的方案,這樣才是行之有效的批評方式。
2.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很多時候,面對心智不成熟的孩子,很難通過語言說服孩子按照父母的意思去做。
這時候,有一個好辦法,就是搞好親子關係。如果家長和孩子相處融洽,孩子就更容易聽父母的話,相信父母。
搞好親子關係
親子關係是教育的基礎,有了良好的親子關係,才能讓後續的教育、批評順利進行。
3.最好的批評是不批評
「最好的批評是不批評」並不是指不要批評孩子,而是要更全面的從大局看待孩子的發展。
父母們會發現,他們經常針對孩子的某個特定的行為,頻繁的批評孩子。
這種反覆的糾正行為會讓孩子厭煩,這時家長也許可以試著後退一步,給自己一個全新的視角,可能會發現孩子並沒有自己想像的那麼差。
從大局看待孩子的發展
更好的解決方法是在孩子表現好的時候多從正面激勵孩子,而不是在孩子做錯的時候反覆批評孩子。
這樣做可以給孩子正面激勵,讓孩子做正確的事。
批評孩子的目的還是讓孩子知道自己錯了,彌補自己的錯誤,修正以後的行為。
要讓孩子正視自己的錯誤,從而改正自己的錯誤。
改正是目的,批評是手段,家長一定要注意這個邏輯關係,不要為了批評而批評,肆意發洩自己的情緒。
我是蒙多奇,提倡科學精緻育兒。背靠權威專家團隊,分享營養、運動、心理相關育兒知識。歡迎點讚、評論、轉發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