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電子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王海穩表示,把思政人才培養放到基層、農村大地,能夠解決以往人才培養中理論研究和實踐能力「兩張皮」的問題,培養出的「黏著泥土」的研究生懂中國國情、篤定「四個自信」、了解基層狀況,對群眾充滿感情、能解決實際問題,並切實投身到基層治理、鄉村振興的廣闊實踐中來。(1月6日《光明日報》)
鄉村振興事業是培養「黏著泥土」的研究生的訓練營。鄉村振興,最缺的就是人才,特別是有思想、有情懷、有能力的研究性人才。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緊緊抓住鄉村振興高素質人才緊缺的突出矛盾,把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研究生的教學課堂放到農村一線,讓學生向鄉村振興帶頭人學習,到鄉村實踐中提升自己,在服務社會中檢驗教學成果,「三年磨一劍」開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為助力全面鄉村振興著力培養「黏著泥土」的研究生,在探索紮根中國大地辦教育的路徑上具有開創性和標誌性意義。
培養「黏著泥土」的研究生上接天線、下接地氣。「紮根中國大地辦教育」是全國教育工作大會提出的重要舉措。杭電將「去全省設立的社會實踐教育基地進行不少於3個月的鄉村基層鍛鍊」列入必修環節,人才培養方案27個學分中佔2分。3個月的鍛鍊,2個學分的成績,讓研究生獲得的是「實戰性」的錘鍊。實踐育人的成色十足。和村支書一起做群眾工作、一起做鄉村產業規劃,為村子拿到「全國文明村鎮」硬核招牌的楊楷,讓安吉餘村村民辦喜事興起跳大鼓舞新風尚的沈霄鵬……這些活生生的案例及其實踐成果讓紮根中國大地辦教育真正從紙上落到了地上。
「黏著泥土」的研究生壯大了鄉村振興的人才隊伍。一方面,研究生的到來,為鄉村基層幹部隊伍直接輸入了知識、技能等多種營養,另一方面,研究生在鄉村實踐中培養了紮根泥土、腳踏實地的實幹精神,樹立了熱愛「三農」、振興鄉村的遠大志向,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了精氣神。該校思政專業研究生畢業後第一志願去基層、去農村的比例大為提升,並且當下相當數量的研究生已在基層、農村崗位上建功立業並嶄露頭角的俯拾皆是,成為引領鄉村全面振興的一股熱浪,澎湃出中華復興的先導之聲。
培養「黏著泥土」研究生的生動實踐可複製、能推廣。杭電馬院「土地+」思政專業研究生培養新模式,讓研究生在接受「泥土滋養」中茁壯成長,實現了學生成長成才、高校教育改革和鄉村全面振興的「多贏」,是破解理論與實踐「兩張皮」的有效探索,也為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拓展了思路、提供了借鑑。(華尚)
來源:紅筆網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