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出「紮根中國大地辦教育」的先手棋

2021-01-08 河北新聞網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王海穩表示,把思政人才培養放到基層、農村大地,能夠解決以往人才培養中理論研究和實踐能力「兩張皮」的問題,培養出的「黏著泥土」的研究生懂中國國情、篤定「四個自信」、了解基層狀況,對群眾充滿感情、能解決實際問題,並切實投身到基層治理、鄉村振興的廣闊實踐中來。(1月6日《光明日報》)

鄉村振興事業是培養「黏著泥土」的研究生的訓練營。鄉村振興,最缺的就是人才,特別是有思想、有情懷、有能力的研究性人才。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緊緊抓住鄉村振興高素質人才緊缺的突出矛盾,把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研究生的教學課堂放到農村一線,讓學生向鄉村振興帶頭人學習,到鄉村實踐中提升自己,在服務社會中檢驗教學成果,「三年磨一劍」開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為助力全面鄉村振興著力培養「黏著泥土」的研究生,在探索紮根中國大地辦教育的路徑上具有開創性和標誌性意義。

培養「黏著泥土」的研究生上接天線、下接地氣。「紮根中國大地辦教育」是全國教育工作大會提出的重要舉措。杭電將「去全省設立的社會實踐教育基地進行不少於3個月的鄉村基層鍛鍊」列入必修環節,人才培養方案27個學分中佔2分。3個月的鍛鍊,2個學分的成績,讓研究生獲得的是「實戰性」的錘鍊。實踐育人的成色十足。和村支書一起做群眾工作、一起做鄉村產業規劃,為村子拿到「全國文明村鎮」硬核招牌的楊楷,讓安吉餘村村民辦喜事興起跳大鼓舞新風尚的沈霄鵬……這些活生生的案例及其實踐成果讓紮根中國大地辦教育真正從紙上落到了地上。

「黏著泥土」的研究生壯大了鄉村振興的人才隊伍。一方面,研究生的到來,為鄉村基層幹部隊伍直接輸入了知識、技能等多種營養,另一方面,研究生在鄉村實踐中培養了紮根泥土、腳踏實地的實幹精神,樹立了熱愛「三農」、振興鄉村的遠大志向,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了精氣神。該校思政專業研究生畢業後第一志願去基層、去農村的比例大為提升,並且當下相當數量的研究生已在基層、農村崗位上建功立業並嶄露頭角的俯拾皆是,成為引領鄉村全面振興的一股熱浪,澎湃出中華復興的先導之聲。

培養「黏著泥土」研究生的生動實踐可複製、能推廣。杭電馬院「土地+」思政專業研究生培養新模式,讓研究生在接受「泥土滋養」中茁壯成長,實現了學生成長成才、高校教育改革和鄉村全面振興的「多贏」,是破解理論與實踐「兩張皮」的有效探索,也為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拓展了思路、提供了借鑑。(華尚)

來源:紅筆網評

相關焦點

  • 紮根中國大地辦教育
    「紮根中國大地辦教育」作為「九個堅持」之一,是具有鮮明「習式」風格的重要論斷。它既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推進教育事業發展的基本經驗,也是新時代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原則,具有重大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紮根中國大地辦教育」的形成發展「紮根中國大地辦教育」,有一個形成發展的過程。
  • 紮根中國大地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
    這是對教育事業規律性的深化認識,更是引領我國教育事業發展、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指南針」「定盤星」。為什麼要紮根中國大地辦教育一個事物的發展必須有適合其生長的環境和土壤。教育也是一樣。任何一個國家的教育發展都是建立在其自身歷史土壤之上的,由於歷史條件、文化傳統和具體國情不同,各國教育都有各自獨特的內在邏輯和生成規律。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必須牢牢紮根於中國大地,要始終堅持一切從中國實際和中國國情出發,繼承而不守舊,借鑑而不照搬,追趕而不追隨。堅持紮根中國大地辦教育是由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原理所決定的。
  • 「安寧教育」「紮根中國大地辦教育」安寧論壇:如何辦好新時代人民...
    「紮根中國大地辦教育」安寧論壇舉行期間,國家原總督學、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會長、教育部原副部長劉利民,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山東省教育廳原副廳長張志勇等與會嘉賓圍繞主題「紮根中國大地辦教育」進行了演講。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一流高校的教授專家、招生組代表以及全國各地知名高中校長代表,圍繞「高考改革」「高校招生」「學生培養」等話題展開了深入對話研討,探索「高質量、有特色、走前列」的中國特色教育。
  • 紮根中國大地辦好一流民族大學
    任何一個國家的教育發展都是建立在其自身歷史土壤之上的,由於歷史條件、文化傳統和具體國情不同,各國教育都有各自獨特的內在邏輯和生成規律,大學亦是如此。因此,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流大學更須牢牢紮根於中國大地,要始終堅持一切從中國實際和基本國情出發,將辦學基本規律與中國實際相結合,辦出符合中國實際的、具有中國特色的一流大學。
  • 「山果」的喜悅——懷化市以超常規力度下好教育扶貧先手棋紀實
    校園內一張張孩子們朝氣蓬勃的笑臉,折射出懷化以超常規力度下好教育先手棋,「斬斷」貧困代際傳遞的堅定決心和累累碩果。「為了『山果』,我們一起加油幹」一書激起千重浪作為「五省通衢」的懷化,自古就有崇文重教的傳統。書通二酉膾炙人口,龍興講寺名揚神州,教育是這片熱土最大的傳承和希望。
  • 安徽再下創新「先手棋」,全國首座創新主題館開館
    中國經濟周刊官方網站:經濟網 www.ceweekly.cn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鄒錫蘭) 4月24日,全國首座以創新為主題的場館——安徽創新館正式開館,安徽科技創新成果交易會也同時開幕。安徽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李錦斌在開幕式上致辭時指出,今天是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安徽三周年,在這個具有特殊意義的日子裡,舉行安徽創新館開館暨安徽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交易會,就是深入貫徹落實總書記視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以不忘初心的政治信仰,牢記使命的政治擔當、永遠奮鬥的政治本色,下好創新先手棋。
  • 紮根中國大地辦大學亟須高等教育發展理論中國化
    原標題:紮根中國大地辦大學亟須高等教育發展理論中國化   3.從高等教育原理與國際比較的視角建立現代高等教育發展理論體系   教育發展理論首先是源於比較教育學的發展而出現的。即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比較教育學逐步發展為兩個主要分支領域,一個是國際教育,另一個就是發展教育。
  • 下好智慧校園建設「先手棋」
    安徽蚌埠,一個不起眼的三線小城市,最近卻在教育領域下了一盤大棋——全域推進智慧學校建設與應用。 隨著中國教育信息化的迅猛發展,智能化教育的優勢不斷凸顯,打造智慧校園成為發展趨勢。
  • 下好基層組織換屆選舉「先手棋」
    新一輪換屆選舉工作在即,各級黨組織要下好村(社區)「兩委」換屆「先手棋」,保障村(社區)「兩委」換屆選舉工作順利開展。超前謀劃,在掌握村情上先行。要準確把握村(社區)中的實際情況,是做好村「兩委」換屆選舉的重要前提。
  • 紮根中國大地:新中國高職教育發展的經驗與貢獻
    [摘  要]新中國成立70年來,高職教育堅持紮根中國大地,立足基本國情、服務經濟需求,實現由小到大的發展,快速推進了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普及化進程,成為區域協調、城鄉統籌發展的生力軍,經濟轉型、產業升級的助力者,穩定和擴大就業的重要力量,發揮了支撐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基礎性作用
  • 周村「先手棋」:企業技術創新引領工業轉型
    一家土生土長的周村化工企業,也能引得數位中國工程院院士親臨?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周村本土企業,研發的智能化造紙機械,竟能填補我國造紙裝備製造業技術空白?新景表業生產的「一最」(EZUI)智能手錶,上線僅2小時便完成10萬元的眾籌目標;赫爾希公司正火力全開,搶佔國內植物膠囊市場這片「藍海」……這一家家嶄露頭角的科技創新型企業,見證了周村在深化供給側改革的博弈中走出的一步「先手棋」。這個傳統老工業城市正在創新路上日漸樹起「領跑」的自信。
  • 河北保定:下好太行山旅遊業發展「先手棋」
    12月4日,河北省保定縣淶源縣七山滑雪度假區內,眾多滑雪愛好者從高山雪道飛馳而下,激起陣陣雪浪。「兩天前我國第一個跳臺滑雪訓練科研基地在度假區正式投用,雪場人氣激增,每天接待遊客都在千人以上,未來我們將打造世界級冰雪小鎮。」該度假區負責人王曉虎興奮地說。
  • 杜玉波:堅持走好紅色育人路 紮根中國大地辦好世界一流大學
    這條紅色育人路,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紮根中國大地,在新中國建設和改革發展中枝繁葉茂,在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徵程中砥礪前行,具有豐富的時代內涵和鮮明的中國特色。在長期的不懈探索中,我們黨一方面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和解決中國教育的現實問題,另一方面致力於培養學生知行合一、學以致用,形成了理論與實踐交相輝映的教育模式、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這充分表明,中國特色高等教育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理論聯繫實際的原則,既不照搬照抄、也不故步自封,紮根中國大地走出符合中國獨特歷史、文化和國情的高等教育發展路。
  • 辦人民滿意教育 建設現代化教育強縣
    星沙時報訊(記者 蔣志斌)9月9日,長沙縣召開慶祝第36個教師節暨全縣教育大會。長沙經開區黨工委書記、長沙縣委書記、長沙高鐵新城黨工委書記沈裕謀強調,要把優先發展教育作為推動全縣各項事業發展的先手棋,以教育優先助推發展率先,全力以赴推進人民滿意的現代化教育強縣建設。長沙縣委副書記、縣長張作林主持會議。
  • 都蘭縣下好「先手棋」為村(社區)「兩委」換屆保駕護航
    自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蘭縣村(社區)「兩委」換屆工作啟動以來,為選準配齊、配強配優村(社區)「兩委」班子,該縣下好「先手棋」,為村(社區)「兩委」換屆保駕護航。採取「傳統途徑+新型媒介」模式,運用村級大喇叭、遠程教育站點等媒體平臺,依託主題黨日、黨員大會等形式,宣傳村民組織法、換屆選舉基礎知識,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幹部和農牧民充分了解村「兩委」換屆選舉的法律法規,熟悉選舉各個環節和換屆紀律等相關要求,為換屆工作營造良好氛圍。
  • 學與思丨巧下「先手棋」,譜寫婁底發展新篇章
    (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巧下「先手棋」,譜寫婁底發展新篇章●譚清華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指出,「要立足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發揮各地比較優勢「三一」是從婁底走出去「中國首富」,可以「引鳳歸巢」。2019年,「三一」的挖掘機銷售收入320多億元,混凝土機械銷售收入260多億元,起重機銷售收入170億元,樁工機器銷售收入60億元,路面機械銷售收入25億元。總收入在835億元以上。工程機械是中國機械工業的重要產業之一。
  • 合肥經開區:發力「新基建」下好「先手棋」
    「數」立信心 「智」勝未來合肥經開區:發力「新基建」下好「先手棋」在「新基建」風口下,唯有乘勢而上,才能把握先機、贏得主動。作為安徽第一大工業聚集區,合肥經開區緊抓經濟新動能培育,聚焦新產業、新業態,下好新基建項目「先手棋」,對衝疫情期間經濟下行壓力,全力打造世界級先進位造業高地。
  • 李清泉:深大堅持紮根中國大地尊重高等教育規律
    近日,深圳大學黨委書記、校長李清泉接受了記者的專訪,並就深大快速發展的原因,深大如何在「雙區」建設中發揮作用,深大能否培養出世界一流的科學家等問題進行了回答。李清泉指出,深大從創辦之初就一直在探索高等教育的改革,深大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快速的進步,一個重要原因正是堅持紮根中國大地,尊重高等教育規律。同時,深大的改革發展成效,也證明了在我國現有的大學體制下,通過改革創新是能夠舉辦高水平大學、甚至世界一流大學的。多年來,深大在努力追求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大學,在快速發展的城市中有著自己的堅守,更為市場經濟高度發達的城市創造了一片淨土。
  • 紮根中國大地 培養強國棟梁
    2020-09-13 05:01:37 來源:人民日報北京理工大學始終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紮根中國大地 培養強國棟梁(深聚焦)人民日報記者 趙婀娜伴隨著發動機的轟鳴,一臺T—34「老坦克」在新落成的國防文化主題廣場上隆隆駛過;中心花園的徐特立雕像,在晨光中靜謐安詳
  • 光明日報 | 李清泉:深大堅持紮根中國大地尊重高等教育規律
    近日,深圳大學黨委書記、校長李清泉接受了光明日報記者的專訪,並就深大快速發展的原因,深大如何在「雙區」建設中發揮作用,深大能否培養出世界一流的科學家等問題進行了回答。李清泉指出,深大從創辦之初就一直在探索高等教育的改革,深大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快速的進步,一個重要原因正是堅持紮根中國大地,尊重高等教育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