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情緒有哪些誤解?

2021-02-15 腦科學網

  在社會中,我們很少談及情感。平時的聊天談話不外乎我現在幹啥事了,我有什麼想法啦之類的。事實上,大多數人發現說話的時候以「我認為……」開頭更簡單些,而「我感覺……」總顯得有些笨拙。

  我們當中大多數人都沒有接受過情緒教育,相反的,迫於別人的期望,我們會觀察周圍的人,從中學習被社會所認同的方式去處理情緒。但實際上,很多人並沒有從別人身上複製到處理情緒的健康方式。

  關於情緒的表達與處理方式,哪些是可接受的,哪些是不可接受的,社會中沒有統一的標準。此外,怎樣描述與管控情緒,不同的文化之間也存在差異。事實上,還存在著一些描述情緒的詞彙而大部分的語言中又沒有同義詞,比如說最近通俗科學發布了21種情緒,但在英語中沒有與之對應的同義詞。

  顯然,關於情感方面還存在著諸多疑惑,這裡也列舉了一些最常見的誤解:

我應該有種與眾不同的情緒反應

  人們經常會說類似這樣的話,「我知道我不該為這種小事煩惱」「我應該比現在過得更快樂」,當然,不管怎樣,也沒有規則說你這種情緒反應就是錯的。與其浪費精力把自己搞的很愧疚,還不如及時行樂。要明白,怎樣對待某種情緒,選擇權在你手中。

我沒法控制自己的感覺

  不管你的情緒好壞,那並不意味著你就得被困在這個特定的情緒裡。你完全可以做出些改變,能夠影響到你的感覺。要想改變,就要先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跟行為方式。

發洩情緒能讓我感覺好些

  一個廣泛存在的錯誤觀念就是:你如果沒有跟人傾訴,那你一定是在抑制自己的感情。但研究表明,結果恰恰相反,當產生憤怒情緒時就是這樣。摔枕頭髮洩,把認識的人都叫來,告訴他們你過得有多爛,這樣只會讓你更加興奮,而不能讓你好起來。

要我努力控制自己的感情,我不成了機器人了!

  有人認為,控制情緒就是要表現的沒有情緒一樣。事實並非如此,現實主義的觀點是:我們會有諸多情緒體驗,但我們大可不必受制於它們。糟糕的一天結束時,做點自己感興趣的事,讓自己好起來,而不是在這壞情緒裡走不出來,這樣也損害健康。

他人會讓我衍生出某些情緒

  人們經常說,「我都被老闆逼瘋了」「我婆婆讓我感覺很不爽」,但事實上,沒有人能夠影響你的感覺。他人可能會影響你的想法,但不能影響你的情緒,你才是情緒的主人。

我處理不了不良情緒

  當人們懷疑自己對某些情緒的忍耐力時,人們就會逃避。一些經常焦慮的人就很難得到晉升的機會,一個人要是對衝突、矛盾感到不適,那他可能就會迴避與同事見面解決問題。學會處理不良情緒,會建立起你的自信。不做情緒的奴隸,你就知道,你的能力遠超你想像。

消極情緒都是不好的

  情緒是好是壞很容易區分,但是那種深處的感覺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就不好說了。同樣的情緒,不同的處理方式,就有不同的結果。比如說,憤怒,當人們氣瘋了的時候,有的人表現的很糟糕,但有的人就能化悲憤為力量。現實世界中有一些積極的變革,就是因為積極分子對他們所看到的不公平感到憤怒,從而推動變革的發生。

流露情緒是一個弱點

  當你狀態不佳時,還能很專業的展現自己,雖然這是一項健康的社交技能,但適時放下心理防線也不是弱點的顯現。深悉自己的情緒並且有意與他人分享,當然是在合適的時機下,這是優點的跡象。

  要是你還不習慣思考分析自己的感覺,要想覺察並理解自己的情緒還是有些難度的。就像生活中很多技能一樣,只有不斷練習,你對情緒的認知,忍耐力與控制力才能有所提升。精神的強大,個人生活與職業生活的成功,關鍵在於對情緒自我意識的增強。


如果覺得有意思,請點擊右上角分享按鈕分享到朋友圈

中國腦科學網 公眾微信號:pai314com 更多科普資訊請關注www.pai314.com


相關焦點

  • 關於抑鬱症,你有多少誤解?
    其實,抑鬱症已經多次成為人們口中的熱議話題,大眾對於抑鬱以及抑鬱症的討論也不是一兩天了……然而提起抑鬱症,依舊有一大部分人對此抱有誤解、歧視、諷刺、謾罵,關於抑鬱症,「你認為的」的那些事真的如此嗎?很多誤解都是源於無知,想想我們對抑鬱症是不是有以下這些誤解。
  • 重大誤解有哪些構成要件
    重大誤解是可撤銷合同的一種類型,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當事人沒有想法院提出撤銷合同亦或是變更合同的訴求,那麼該合同是有效的。因此接下來將由小編為您介紹關於重大誤解有哪些構成要件的相關方面的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大家解決相應的問題。
  • 讀寫障礙有哪些常見的誤解
    30多年來,已經有很多關於讀寫障礙的獨立、科學、可重複驗證、已公開發表的研究,這大部分是由納稅人資助的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完成的。迄今為止,讀寫障礙是最常見的學習障礙。本文引用了其中的一部分研究,更多的研究可以從相關書籍和相關網頁上查詢到。我們可以看看由國際讀寫障礙協會發布的一份關於讀寫障礙情況的說明書。
  • 重大誤解的構成條件包括哪些
    在籤訂合同時,一定要仔細閱讀合同中的相關內容,並且充分理解合同的內容,如果因為對合同中的相關條款發生誤解而籤訂合同的,當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請撤銷合同,那麼,重大誤解的構成條件包括哪些?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2020經常被誤解的自考熱門專業有哪些?
    2020經常被誤解的自考熱門專業有哪些? 今天廣東中公教育在這裡和大家一起來看看關於
  • 重大誤解合同撤銷權期限有哪些?
    ,需要將合同撤銷,那麼重大誤解合同他的撤銷權期限有哪些呢?下面由李陽律師為大家進行相關介紹:  一、重大誤解合同撤銷權期限有哪些  法院判決後,義務人有能力執行而不執行的撤銷權的期限有:  1、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重大誤解的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三個月內沒有行使撤銷權;  2、當事人受脅迫,自脅迫行為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沒有行使撤銷權
  • 不是所有問題都能通過溝通解決的丨關於溝通的6大常見誤解
    究竟存在哪些障礙,導致了溝通無效?最近,我在研究人際溝通的專家Ronald B. Adler與Russell F. Proctor教授(2007)所著的《溝通的藝術(LookingOut/Looking In)》這本書裡發現了答案。今天就來跟大家談談人們對溝通的迷思、影響溝通的因素,以及如何進行有效的溝通。01.
  • 這3個對情緒的誤解你必須知道
    所以今天很想和大家聊一聊關於情緒的問題,我們中的大部分人對情緒有很多的誤解,無論是對孩子,還是對自己。這些誤解會讓我們以為自己很了解孩子,但事實的真相是:我們和孩子住在一起,卻成為了最近距離的陌生人。很多悲劇,也就因此而生。
  • 被人誤解的名言有哪些?愛迪生的很殘酷,牛頓的話被誤解百年
    其實事實上在家長們說的這些話之中,有一部分真的是胡亂的將人家名人的話理解出來,或者是理解出一部分的意思,然後改成了鼓勵大家的話語,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說一說那些被人誤解的名人名言有哪些吧。首先第一個是愛迪生說的一句話,愛迪生說過「天才是1%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這句話一段話一度被人們當做了堅持不懈,努力就能成功的經典理論。
  • 外行人對心理諮詢都有哪些誤解?
    儘管,心理諮詢在目前已被大眾有所認識和接受,但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發現,還是有許多人對心理諮詢有不同程度的誤解。以下,對常見的誤解做一呈現和澄清: 1 把心理諮詢對象等同於「精神病」此誤解是把心理問題、神經病、精神疾病給混淆。
  • 關於對冥想的誤解,你中了幾招?堅持冥想能帶來什麼?
    關於對冥想的誤解,你中了幾招?堅持冥想能帶來什麼?提到冥想,我想很多人還可能存在一定的誤解甚至是偏見。關於對冥想的誤解,你中了幾招呢?生活中隨機問了幾個朋友,「你們眼中的冥想是什麼?」有這樣幾種回答:「很玄的東西,有點宗教的意味,不太理解。」
  • 心理科普:關於抑鬱症你有哪些誤解?
    它和抑鬱情緒有什麼區別呢?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抑鬱症。抑鬱症又叫抑鬱障礙,是一種屬於心境障礙的心理疾病.,持續兩周以上,才有可能被診斷為抑鬱症。抑鬱症的人最大的特點就是:長期的情緒低落,消極認知、興趣降低,睡眠質量差或者失眠。患有抑鬱症的人因為,大腦中神經遞質濃度降低,導致他們思維遲緩,加上心理創傷和悲觀的認知,讓他們很難產生快樂情緒。
  • 家長們對研學旅行有哪些誤解?
    不過由於對這一形式的了解不深,很多家長在引導孩子中出現一些誤解,在很多的家長眼中,研學旅行就是一個花錢費時的兒童遊玩,其實這是很多家長對研學旅行的誤解。家長們對研學旅行有哪些誤解呢?誤解一 :學知識是重點,研學沒必要
  • 關於心理諮詢的十大誤解
    等等這樣的誤解原因之一是國家目前對於心理諮詢的普及力度仍不夠,大眾對心理疾病成病原因沒有基本常識,相應對心理諮詢師存在誤解,心理疾病成病的原因並不只是由我們的認知所導致,生物因素裡的神經遞質異常,基因遺傳;性別,跨文化差異等社會性因素也是心理疾病成病因素之一。
  • 關於糖尿病的飲食,人們易有這6個誤解,多長點心
    一提起糖尿病,人們腦海裡就會出現禁止吃糖類食物的想法,認為糖尿病飲食有很多禁忌,不能吃糖類、脂肪類、含糖高的水果等,其實一部分人對糖尿病存在一定誤解的,糖尿病患者身體的營養供給主要是從食物中獲取,一旦某些食物不能攝入,那必定會加重病情,那對於糖尿病飲食都有哪些誤區需要我們更正的呢。
  • 關於焦慮症,你也有這樣的誤解嗎?其實真相是這樣的
    特別是有一些人,在社交場合中時常會感到非常焦慮,出現超出正常範圍的情緒狀態,可能是在承受焦慮症的困擾。  什麼是焦慮症?  焦慮症的定義是:焦慮是一種不愉快的、痛苦的情緒狀態,同時軀體方面的不舒服體驗也會伴隨出現。
  • 關於創造力的4個誤解
    關於創造力的4個誤解 作者:米切爾·雷斯尼克 發布時間:
  • 普遍的誤解有哪些?
    春節拜年,有兩個問題都很容易陷入尬聊。1)關於個人:找對象沒?成家沒?生了沒?...?2)關於工作:幹啥工作?
  • 關於焦慮症的6大誤解你踩雷了嗎?
    焦慮,相信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都有過這樣體驗,焦慮和擔憂是正常生活的一部分。美國焦慮症協會給予焦慮症的定義是:焦慮是一種不愉快的、痛苦的情緒狀態,同時伴有軀體方面的不舒服體驗。如果有焦慮的表現建議還是需要先去確診,確診後要注意治療。焦慮症的治療方法主要有藥物治療、心理治療,還有其它的自我調控、體育鍛鍊等。醫學認為人的焦慮大腦腦電波頻率有關,腦電波的狀態通常會導致人體身體及精神狀態的不同,所以使用大腦生物反饋調整大腦的α、β、θ波十分重要。對學習和記憶力還有睡眠都有影響。大腦的腦電波頻率過高或過低,很容易發生焦慮情緒,神經紊亂。
  • 中國人對美國有哪些誤解
    美國官方所統計的符合這種標準的流浪漢有55.3萬人,但美國民間的「無家可歸者聯盟」所統計的數字則高達350萬人。在美國享受福利待遇的前提是按時納稅,而因破產、身殘、失業和自然災害所造成的流浪則享受不到傳統意義上的社會福利。誤解之三:在言論自由的美國什麼話都可以說美國的確敢在白宮門口對總統破口大罵,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美國可以罵總統不代表可以罵任何人,更不代表什麼話都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