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將至,不少同事朋友早早就訂好了去日本的機票和酒店,做足了景點和目的地的功課。觀光玩樂中,「吃」當然也是必不可少的旅行重頭戲,如果想充分體驗當地美食的精髓,做好美味餐廳的攻略總能給一趟旅行大大增色。
東京
01.
龍吟
米其林三星創新日本料理
龍吟的主廚叫山本徵治,香川縣人,1970年生,早年他師從日本著名料理人、德島青柳料理店店主小山裕久,練就了一身紮實的料理本領。單飛後,他於2003年在東京六本木開業日本料理店龍吟。龍吟從米其林兩星開始,終於拿下米其林三星稱號。
第一道前菜分別是松子醬時蔬和蛋液煮海膽,松子醬時蔬裡一共有15種時蔬,味道純粹,幾乎沒一滴汁水在碗裡。
初嘗湯汁海膽,會認為這是蛋液做的,其實不然,其做法是「すり流し」,是將食材磨碎後,加入出汁煮而成,有時還會添加味噌。
八寸呈上的是烤白子和蒸鮑魚。白子,即魚的精囊,一般用醋醃或者烤,較多常見的鱈魚和河豚魚的白子。
接下來是酒蒸鮑魚,看上去很簡單的組合。
然而,你會發現兩個細節。一是切工,鮑魚的身體全部進行了斜切,但沒有完全切斷,留著一絲保持完整度,但用筷子一夾的話,立即就會分開便於入口。二是調料,當時在鮑魚邊上發現了酸酸的膠狀物質,這種叫醋凍的調料在當代日本料理裡可謂屢見不鮮了。
一道煮物——煮車蝦,呈上這道煮物前,兩分鐘內要完成拆蝦,打成蝦餅,蒸煮,入汁等步驟
然後便是大眾喜聞樂見的手造,生魚片了,拿上這個盤子時,我有點被驚豔到了,一直到現在,我覺得龍吟的拼盤是做的相當漂亮的。
龍吟將喉黑魚作為烤物是非常的合適,可以看一下這道烤物的水平,魚生切的非常公正,魚皮的質感恰到好處,燒烤,真是龍吟的看家本領。據說,現在山本在做這道烤魚時,還在魚皮上裹上一層米再烤,真是越玩越花了。
上了一份炊合,即燉菜,白味噌燒飯蛸和真子,上面蓋著菠菜,還有山椒葉,即日本料理中百用不厭的經典配菜木芽。
圖:炊合白味噌燒飯蛸和真子、阿蘇產和牛
02.
晴山
米其林二星懷石料理 會席料理
晴山位於東京三田,米其林二星,在日本美食點評網站tabelog上有超高評價。晴山的店主叫山本晴彥。19歲時,他進入岐阜的著名日本料理店たか田八祥修業,歷任副料理長,分店店長,31歲時,在東京開業晴山。開業第二年,晴山便成為話題店,並拿到米其林二星。
預約到晴山的晚餐並不難,店裡的裝修還算蠻混搭,坐下後,點了一合日本酒,套餐在預約時都已說好,於是就等上菜了。
圖:賀茂茄子和貝配芝麻花生奶油醬、烤物太刀魚
先付是賀茂茄子、貝配芝麻花生奶油醬,上面還有醋凍,貝的入口後很彈牙,茄子很軟,但絲毫沒有粘牙的感覺。
緊接著是一道烤物,食材是太刀魚,即白帶魚,魚沼產椎茸,上面澆了淡路島產洋蔥製成的洋蔥醬。太刀魚的魚皮比較硬,而且據說有特殊的味道,雖肉質非常鮮美,但很多料理店還是用烤的方式處理。
刺身登場,今天的刺身只有一種——喉黑,即赤鮭魚。魚肉極為肥碩,甚至膩口,同時,呈上喉黑一般是保留魚皮的,魚皮比魚肉更有口感。晴山配了蔥和裙帶菜,稍微中和了點口感。
富山產黑鮑。切片蒸過後,上面蓋著鮑魚肝,北海道紫海膽和稻庭烏冬。醬汁也比較複雜,有凍醋,柚子醋和海鮮醬,鮑魚的甜鮮和海膽融合的很好,烏冬也增加了料理入口的厚實度,是一道非常讓人滿足的料理。
御飯上場,是鱧和鱧籽炊飯,高湯煮,上面配細蔥和生薑。一般來說,在傳統日本料理裡,主要食材在一套料理裡不會在出現兩次,但季節代表性特別強的,如夏季的鱧除外。這裡便用鱧做飯,御飯鮮而沒有一絲絲雜味,很贊。最後一道水物,為這一餐收尾。
03.
鮨よしたけ
米其林三星壽司
鮨よしたけ是東京最好壽司店之一,主廚為吉武正博。2012年東京米其林首次發布,鮨よしたけ就位列米其林三星。
前菜上了北紫海膽布丁,稀疏平常,並無亮點。
接著是柔煮水章魚。這是道功夫菜,要訣在於用長時間加壓的方式對章魚的纖維施壓,使之肉質變軟,減少湯汁蒸發並讓汁水充分滲入魚肉。柔煮的湯汁每家會有不同,吉武的這道菜調味獨特,魚肉裡似乎有姜味。
最後兩道一品料理都是火烤料理,分別是秸稈烤鰹魚和白烤鰻魚。秸稈烤鰹魚是考究的土佐做法,賦予鰹魚更多的香氣。白烤鰻魚的亮點似乎是配菜,用醋漬過的黃瓜,酸中更酸,似乎激發食慾,吉武正博真正的表演,壽司就要上場了。
第一道壽司是烏賊,由副廚把烏賊剁碎後,由吉武捏成壽司,捏起壽司,送入口中,烏賊肉迅速散開,那種韌而柔軟的口感很棒很棒
金槍魚兩兄弟出場,赤身表層塗了一層味噌,然後火炙,表面香氣四溢,魚肉半生,顏色與醋漬過的赤身略像。
竹莢魚是應季的味道。帆立貝因為太常見而顯得平淡無奇,亮點是醬汁中味淋加的很多,帆立貝本身甜度就高,幾乎成了一道甜壽司了。
雙份海膽,也是吉武的特色,用了北紫海膽和馬糞海膽,意圖讓客人感受兩種不同海膽的口味,這兩種海膽一直搞不清的人不在少數,實地比較一下,大概就能非常簡單的分辨出了吧。
車海老是江戶前傳統做法外,吉武在裡面捏入了味噌醬。蝦蠻大的,但吉武卻不像其他壽司店那樣將蝦一切為二,女客人要一口吃下真的很費事。接著是燉煮穴子,用了穴子的下半身,呈上前稍微烤了一下,撒了薄鹽,調味的醬汁和加在帆立貝上的一模一樣,這樣的季節,穴子入口就是瞬間崩塌的。
最後上場兩枚,一是金槍魚赤身手卷,真的很欣賞吉武輕盈的手勢,當他將手卷交到你手裡時,就如從長者遞來一件聖物,無論如何都會畢恭畢敬的雙手接下。收尾的當然是燒蛋,味道很好的,但論賣相,我還是覺得在壽司金坂嘗的那枚比這裡更贊。
04.
數寄屋橋次郎 六本木店
米其林二星壽司
店主小野隆士,他的父親便是「壽司之神」小野二郎。小野隆士和哥哥貞一原先都在銀座的「數寄屋橋次郎」輔佐父親,後小野隆士單飛,在六本木開店並沿用父親店名,他們也因美國人拍的電影《Jiro Dreams of Sushi》名揚天下,二郎在華人圈被稱為「壽司之神」,他的兒子雖不一定是神,大概也會不是凡人吧。
第一枚壽司是真子鰈,所謂「夏鰈冬鮃」,鰈魚是江戶前夏季白肉魚的王者,福島縣的常磐、茨城縣的大洗及大分縣的日出所產鰈為上品。
金槍魚出場了,赤身與霜降。赤身顏色鮮紅,酸味很足。夏天的金槍魚非常容易變色,從捕撈、上岸、批發,每個環節都不能閃失。目測霜降的脂肪並不多,但入口後的「肥肉感」相當厲害。
江戶前壽司的橫綱——小鰭登場。這道小鰭來自三河灣的渥美,是一流的產地,切分的非常漂亮,隆士也握的極其工整。如果說江戶前壽司裡有哪道貝能貫穿一年四季,大概就是赤貝吧,漂亮的顏色,具有衝擊力的味道,深得我的喜歡。
三文魚籽。據說三文魚籽是二郎系店裡唯一冷凍的魚生,是否唯一不得而知。給我印象深的倒是海苔,非常脆,一咬就斷了。
車海老,店裡的蝦都是活蝦,在客人入座後煮蝦,冷卻,拆蝦。
白腹鯖的時令為秋冬季,傳統做法為醋漬。大概是因為夏鯖油脂不多,所以隆士這道魚醋漬程度很淺。海膽登場。隆士先按照人數份捏出飯糰,然後副廚挨個卷上海苔,再由隆士往上面蓋上海膽。
文蛤這種難處理的貝類,並不是在任何壽司店都可以見到。說難,就在於稍煮過頭就會老,有的店採用過水後醃漬的手法,有的採用烤一下醃漬的手法。隆士的手法是第一種,味道中規中矩,貝肉很嫩。
05.
鮨 かねさか
米其林一星壽司
店裡的布局這樣的,兩個區域兩個發板師傅,一個區域是專門給外國人準備的,一個是為日本人準備的。一家店外國客人多到要專門劃分外國人專區的地步,實在是讓人有些意外。
馬糞海膽加白蝦,味道都很正。北海道是馬糞海膽最大的產地,在東北太平洋沿岸也有。日本壽司店常見兩種海膽,一個是馬糞海膽,一個是紫海膽
鰹魚刺身,清爽的鰹魚在重口味調料的配合下,富有彈性的魚肉反而被激發出來了。
第一枚壽司是幼鰤。鰤魚小時候、長大了名字都不一樣,小時候幼鰤,長大了叫青魽,高級的被稱為紅魽,還有個小名叫間八。但作為夏季代表白身魚,小鰤魚的清淡爽口還是如夏天一樣充滿活力。
金槍魚赤身,帶有略微的一絲絲酸味,正常的味道,終於解膩了。
隨後,金槍魚大腩便上來了,在套餐的一開始就各種金槍魚,不知道是該店的特色還是有意為之,實在是很膩了。個人感覺,金槍魚兄弟們上的有點早,來的有點急。
梅雨季沙丁魚,油脂最為豐厚但不粘,那種油卻不膩口的感覺確實要比先登場的金槍魚們更好些。只是沙丁魚保鮮極為困難,高級壽司店中午的沙丁魚一般是早上才開始處理,中午賣不掉的話,恐怕到晚上就會壞掉了。
也該輪到貝類出場了,先上的是近海捕獲的平貝。平貝顏色如珍珠一般,咬下去韌勁十足,與各種魚夥伴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燒文蛤在一些料理書上被稱作江戶前壽司裡的「紅燒菜」,也是很顯功夫的一道料理:文蛤煮久了很容易變硬,也許做湯還可以,但作為壽司配菜是不行的
隨後師傅做了一份小海膽飯,並告訴我們,這是紫海膽,的確是顆粒感要比馬糞海膽弱一些。
一份套餐的末尾一般不是幹瓢卷便是鐵火卷了,這裡是鐵火卷,海苔的清香、赤身的鮮味和壽司飯的酸味結合在一起,為這個套餐畫上了完美的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