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遭遇破產清算的玩具零售巨頭玩具反鬥城(需求面積:700-1200平方米),卻在亞洲逆勢擴張。近日,玩具反鬥城亞洲宣布原母公司Toys「R」Us,Inc.持有的85%股權已全部轉讓給玩具反鬥城泰姬集團有限公司的高級擔保債券持有人。
同時,泰姬債券持有人和持有該公司約15%股份的馮氏零售有限公司達成合作協議,後者將增持玩具反鬥城亞洲6%股權,成為玩具反鬥城亞洲的最大股東。這意味著,玩具反鬥城亞洲的業務將與其前母公司玩具反鬥城股份有限公司(Toys「R」Us,Inc.)正式完全分離。
「在美國總部申請破產的公司序列中本身就沒有亞洲這部分,作為反鬥城亞洲業務的承接方,我們至少還有20年的Toys「R」Us品牌授權使用權。」11月19日,玩具反鬥城亞洲集團總裁及執行長卓康彥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強調,中國市場對於反鬥城亞洲意義重大,計劃在中國大陸地區以每年新增45至50家門店速度擴張。
一方面,二孩政策全面放開;另一方面,中國父母對孩子成長問題的關注度持續升溫,中國嬰童產業正迎來春天。根據各國海關數據估算,去年全球的玩具市場消費額達898.7億美元,而中國以9.6%的佔比,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玩具消費國。
市場雖大,但對手並不少。面對電商來勢洶洶的衝擊,商超、母嬰店的分食,以及平板電子設備的分流等多重壓力,注重發展線下實體店的玩具反鬥城將如何應對?
反鬥城亞洲「單飛」
「我不想長大,我是一個玩具反鬥城小孩,那兒有100萬種玩具可以玩。」這首耳熟能詳的玩具反鬥城(Toys「R」Us)廣告曲曾是眾多美國人珍貴的童年記憶。
成立於1948年的玩具反鬥城曾是全球最大的玩具零售商之一,因玩具類的「品類殺手」而成為美國零售業的代表。然而,隨著網際網路的興起以及新生代消費觀念的轉變,玩具反鬥城在50億美元巨債和行業競爭的雙重壓力下,最終難逃破產的命運。2017年9月19日,玩具反鬥城在美國維吉尼亞州啟動破產清算程序,並決定將美國境內800多間實體店面關閉。
後來,由於未找到買家,也沒能和債權人達成重組協議,玩具反鬥城於今年3月提交動議,尋求破產法院批准其開始清算美國業務。今年6月底,玩具反鬥城關閉了美國所有店面,導致3萬多名員工失業。
「原來持有我們85%股權的母公司Toys『R』Us,Inc.已經和我們分離了,我們的競買對手雖然也是美國的財務投資人,但與美國的Toys『R』Us,Inc.沒有關係。」當被問到反鬥城亞洲是否會受美國總部破產清算影響時,玩具反鬥城亞洲集團財務長葛斐如是說。
據悉,為了重構反鬥城亞洲的股權結構,泰姬債券持有人和馮氏零售成立了合資公司——玩具(納閩)控股有限公司——該公司目前估值約9億美元,而泰姬債券持有人包括數家投資基金和金融機構,當中任何股份持有人的持股比例都低於馮氏零售的21%。
資料顯示,馮氏集團是一家總部位於香港的跨國集團,集團核心業務涵蓋貿易、物流、分銷和數字零售等,其中的零售業務便由馮氏零售所承載。2011年,馮氏集團與玩具反鬥城合資成立反鬥城亞洲公司,當時馮氏集團持股約30%。2017年5月,馮氏零售宣布與反鬥城美國達成協議,將日本業務併入反鬥城亞洲,馮氏零售在反鬥城亞洲的持股稀釋至約15%。
「自1986年在香港開設玩具反鬥城以來,馮氏零售一直致力於參與玩具反鬥城在亞洲地區的增長和發展,我們對增持該公司的股權感到高興,並對玩具反鬥城未來在亞洲的成功充滿信心。」馮氏零售執行董事石彼得談道。
「今年玩具反鬥城的業績完全可以達成預期目標,過去多年,我們也一貫能實現兩位數的同比增長。」卓康彥透露,未來反鬥城亞洲將加快推動門店的擴張,並加大在IT方面的投入,提升電商平臺、更新營運系統等。
目前玩具反鬥城在中國大陸地區有166家直營店,臺灣、香港共擁有直營店33家,而澳門擁有2家加盟店。公司方面表示,未來還將在大陸地區以每年新增45至50家門店的速度擴張。
新時代挑戰
據Euromonitor調研,中國玩具及遊戲市場的零售總額已由2012年的1118億元上升到2017年的2765億元,增長幅度達19.9%。同時,行業新特徵層出不窮,網購逐漸成為人們購買玩具的主要途徑,科技含量較高的電子互動式玩具、益智玩具、動漫衍生玩具越發受青睞。
這對傳統玩具零售商提出了新考驗。分析認為,造成美國玩具反鬥城破產的罪魁禍首之一,正是以亞馬遜為首的電商搶走了大部分玩具市場份額。目前,反鬥城亞洲僅入駐了天貓,其自建電商平臺也運營得不溫不火。
對此,卓康彥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反鬥城亞洲將重新布局中國大陸的電商平臺,讓電商服務更加貼近顧客需求,以及中國玩具品牌商和製造商的需求。「技術方面的投資包括優化電子商務產品,致力於為我們的顧客在線上和實體店中提供更好和更全面的購物體驗。」
「實際業務經驗告訴我們,客戶群體依然樂於帶孩子和家庭享受實體門店購物的樂趣,並將其作為親子互動的重要環節。同時,電商平臺上有許多低質量、沒有正規授權的產品在銷售,家長很容易買到未經授權的產品。但我們能保證所有玩具反鬥城線上和門店售賣的產品,都是經過正規授權和嚴格的品控管理的。」卓康彥談道。
儘管目前日本市場依然是反鬥城亞洲的最大收入來源,但中國卻是其發力的重點區域。卓康彥預計,未來中國市場將有望佔反鬥城亞洲銷售額的50%-60%,「雖然我們還不清楚成為第一還需多久,但中國已經是反鬥城亞洲的第二大市場。」
為此,反鬥城亞洲積極適應中國國情,加快與各式本土IP合作。據介紹,除了擁有如Peppa Pig(小豬佩奇)等IP的獨家銷售權以外,反鬥城亞洲還與奧飛娛樂、能力風暴、葡萄科技等有合作,「我們有品牌商、經銷商、玩具廠商三類供應商資源,相比起別的玩具/零售商,可以優先將他們最新的產品帶入市場,帶到中國消費者手中。」
在廣東省商業流通協會會長黃文杰看來,玩具反鬥城未來需要更多地向科技靠攏,並注重門店體驗感,走樂園化的道路。「通過玩樂的屬性讓小孩家長更願意前往門店,促進購買行為產生。當樂園化和體驗化做到極致時,反鬥城便能實現線上目標消費者回流。」黃文杰說。
本文轉載來自:21世紀經濟報導 葉碧華、朱甜甜,不代表贏商網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贏商網,電話:020-37128209;郵箱:news@winsh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