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家劉尊3年為《唐詩三百首》譜曲:「對孩子們的愛,都寫在歌裡了...

2020-12-17 新華網客戶端

  和孩子們在一起的劉尊總是笑臉盈盈的。他們聊課業、聊學習中的困惑、聊成長的快樂……更多的時候,大家在一起學唱唐詩,以音樂的形式去探索詩歌在簡潔形式中表達的豐富含義。

  近日,北京電視臺《風華少年》北京石景山實驗小學專場在北京電視臺青年頻道播出,近百名小學生參加了錄製。孩子們的朗朗歌聲表達的是對旋律優美的古詩詞兒歌的由衷喜歡,更是對劉尊3年來致力於為唐詩譜曲、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最好肯定。

  緣起——

  讓孩子有歌可唱、有好歌可唱

  《絕句》《登鸛雀樓》《涼州詞》《採蓮曲》《詠鵝》……當晚的演出中,孩子們通過獨唱、對唱、合唱、歌伴舞等形式,演繹了劉尊作曲的《唐詩三百首兒歌》中的作品。北京石景山實驗小學校長李曉軍表示,古詩詞是中華文化的瑰寶。目前,學生們主要通過背誦、朗讀的形式進行學習,相對單一,不容易理解,而通過歌曲的形式學習古詩詞,可以提升學生的興趣,使其留下深刻的記憶。

  談起為唐詩作曲的緣由,劉尊記憶猶新。「在一些電視節目中,常常看到孩子們在模仿成人唱歌,這些歌曲大多不適合孩子,尤其是歌詞的內容。」劉尊說,和孩子們接觸得越多,為他們寫歌,讓他們有歌可唱、有好歌可唱的想法就越強烈。後來,劉尊找到了為唐詩譜曲這一方式。

  20世紀初,在我國新式學堂上就有「新學堂歌」的出現,李叔同的《送別》就是傳唱至今的代表作。「古人當年以吟誦的形式表現詩歌,其中,『吟』就是指有音的高低、虛實、強弱、長短和感情色彩的融入,也就是有著音樂的屬性和特徵。而如今,詩歌之所以只能以朗讀、朗誦的形式進行,就是因為當時沒有更好的音樂記錄形式,如準確地記譜、錄音等方法和條件,只能用文字的方式記錄和傳承下來。」劉尊說,也許以「吟唱」的方式,更能還原古人用詩歌抒發情感的本真。

  這樣的念頭一旦出現就「一發不可收拾」。從2016年初開始,劉尊埋頭於《唐詩三百首》的兒歌創作,力求做到每一首唐詩的曲調都符合孩子們的特點和審美需求,且易於傳唱。

  創作——

  與古人的隔空對話

  完成唐詩的作曲,漸漸成了劉尊的責任和使命。他的辦公桌上、車上、床頭、書包裡都會隨時備著紙筆和一本《唐詩三百首》,只要一有空閒,就投入到為唐詩的作曲中。這項工作逐漸成為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劉尊說,為唐詩譜曲是與古人隔空對話的過程。

  在音樂設計上,《唐詩三百首兒歌》大多清雅質樸、旋律優美、朗朗上口,易於學唱和傳唱;在音樂編配上,除了突出中國傳統民族樂器的音色外,還大量融入了現代時尚的元素,使歌曲具有鮮明的時代感,更容易被孩子接受。正如中國詩歌學會會長助理兼副秘書長木汀所說,通過唐詩和兒歌結合,音樂和中華文化經典將會如同「潤物細無聲」的春雨般根植於孩子們的心中。

  推廣——

  將精力花在「中國新兒歌運動」

  2018年12月舉辦的中國國際音樂產業大會上,公布了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評選出的列入國家音樂產業優秀項目的35個音樂產業項目,由劉尊發起的「中國新兒歌運動」及其專輯名列其中。

  在推廣「中國新兒歌運動」的路上,劉尊步履不停。目前,《瑤瑤領先》《新時代、新兒歌》兩張專輯唱片出版,《唐詩三百首兒歌》唱片的錄製工作即將完成,多首原創兒歌已經開始在校園中傳唱、在電視節目中頻繁出現,有的已經走出國門,唱到蒙古國、日本、英國等國家。同時,一批新兒歌小歌手也湧現出來,助推「中國新兒歌運動」的發展。

  首都文明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處副處長李陽認為,將詩詞譜曲進行傳唱,有效推進了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方式改革,也是古詩詞與小學音樂教育創新的巧妙結合。

  「少兒歌曲和古詩詞歌曲的創作與傳唱需要更多人投入其中。」劉尊說,這也是音樂人的責任和使命。

  詩言志、歌詠言。正如劉尊所說:「對孩子們的愛,都寫在歌裡了。」(付瓊)

相關焦點

  • 音樂家劉尊 播種中國新兒歌的春天
    劉尊老師在為孩子們錄製中國新兒歌我國著名的詞曲作家、音樂製作人劉尊,經過三年的創作和製作,隨著第一張中國新兒歌運動原創專輯「翟家瑤《瑤瑤領先》」、第一張新兒歌合輯「《新時代、新兒歌》、《唐詩三百首新兒歌》」唱片的出版、發行,終於使國內沉寂已久的兒歌煥發了新的生機,迎來了中國原創新兒歌的春天
  • 作曲家馬勒《大地之歌》中的「唐詩之謎」
    喜歡馬勒的人,不會不知道《大地之歌》。馬勒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著名的浪漫主義作曲家,他的《大地之歌》根據中國唐詩創作而成,副標題為「一個男高音及一個女低音(或男中音)聲部與管弦樂的交響曲」,在全世界範圍都享有盛譽。1998年,德國交響樂團帶著《大地之歌》來中國尋根。此後,很多學者爭相破解隱藏其中的「唐詩之謎」。最近,一位荷蘭樂迷的求助信引起了我對馬勒及《大地之歌》的關注和興趣。
  • 唐詩三百首幼兒早教
    《唐詩三百首》是一部流傳很廣的唐詩選集。唐詩中的律詩、絕句、短小精悍,而且合轍押韻、琅琅上口、通過背誦唐詩、可以使兒童從小就受到中華文化的薰陶。【鍛鍊兒童的記憶力】唐詩有些篇章與兒歌相似,孩子記憶能力好,很容易背會 。唐詩中不少篇章,藝術性,思想意境均佳。常背一點唐詩,有助於增強孩子的記憶力 。【使孩子受到美感的薰陶】唐詩中有不少篇章都寫得很美,如\"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 一起精讀《唐詩三百首》
    因此,我將這個方法做了一下改良,用來研讀《唐詩三百首》。我並沒有找齊所有《唐詩三百首》的版本,只找了其中八個重要的版本,輔以工具書和延伸讀物,來研讀《唐詩三百首》。同時,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於是我決定每讀一首,便寫一篇精讀文章,發在我的微信公眾號上,與朋友們交流。
  • 熟讀唐詩三百首;熟彈琴曲一百首
    昨兒先生因傳了一自彈琴曲視頻在書院雅士群裡,結果竟引得古龍同學大發感慨:一樣的《秋風詞》, 先生撫出的是秋風明月情意纏綿,我彈的鬼哭狼嚎苦大仇深。語雖誇張,亦可見其中情致,真有天壤之別。其實先生的訣竅只:「我亦無他,唯手熟爾」八字而已。
  • 精讀《唐詩三百首》:《唐詩三百首》題辭解讀和內容概述
    文 | 謝小樓01《唐詩三百首》書前有一個蘅塘退士的題辭,在精讀唐詩三百首之前,有必要先讀一下這個題辭。同時,也有必要對《唐詩三百首》的內容作一個概述,好讓我們從整體上把握《唐詩三百首》。先讀題辭:世俗兒童就學,即授《千家詩》,取其易於成誦,故流傳不廢。但其詩隨手掇拾,工拙莫辨。
  • 《唐詩三百首》裡不該遺漏的經典,寫得很有趣,最後兩句還是名言
    古人有云:熟讀《唐詩三百首》,即使是不寫,那也是會吟。可見這部經典詩集,它對於後世的影響力,而且它還是很多人啟蒙的讀物,裡面收錄了唐詩最重要的作品,每一首都是經典,一共是有311首詩。每一首詩都是優中選優,最終才有資格入選,不過儘管編撰者很用心,但還是有很多經典的作品漏掉了。
  • 「瓷娃娃」女孩寫歌詞10年 志願者幫忙譜曲演唱
    本報記者 尹亞飛 攝  「瓷娃娃」寫歌十載終圓夢  最喜歡韓紅和小柯,幾十首歌詞一直「壓箱底」  本報訊 (記者 底東娜)「特別想快點聽到我填詞的歌,想知道和我想像的是不是一樣。」崔瑩雙手緊握放在胸前,眼睛閃亮,興奮得臉蛋通紅。
  • 【紫牛頭條】7歲寫的兒歌半個世紀後被譜曲演唱,南京草根詞作家圓夢
    《我愛你美麗的臺灣島》詞曲今年63歲的郝朝陽告訴記者,這首歌是他7歲時寫下的一首詩歌譜曲演唱而來的,由遼寧大學作曲專業教授陳滌非幫忙譜曲,福建小歌手賴馨儀演唱。回憶起當年兒歌創作過程,郝朝陽至今記憶猶新,那是1964年6月,他是南京市鼓樓區一中心小學的一年級學生。
  • 精讀《唐詩三百首》083: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詩
    杜甫的詩,多寫身世之愁,家國之恨,語多悽苦,而這首《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杜甫詩中少數欣喜歡快之作的代表。清代浦起龍稱,這首詩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詩」。【通解】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 淺析《唐詩三百首新注》
    淺綠色的封面上深綠色細線勾勒出清晰可見的纏枝紋樣,中間長方形的框內綠色豎條紋的箋紙上豎排版楷書書「唐詩三百首新注」,讓整個封面顯得古樸典雅。仿古的左開設計,扉頁亦豎排版,右上角「金性堯注」,內文同樣豎排版繁體字,版權頁顯示: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發行。
  • 名著閱讀知識梳理:《唐詩三百首》
    《唐詩三百首》的編選者蘅塘退士(1711~1778),原名孫洙,字臨西,江蘇無錫人,祖籍安徽休寧。他自幼家貧,性敏好學,寒冬臘月讀書時,常握一木,謂木能生火可敵寒。乾隆二十八年春,孫洙與他的繼室夫人徐蘭英相互商榷,開始編選《唐詩三百首》。編選這本書是有感於《千家詩》選詩標準不嚴,體裁不備,體例不一,希望以新的選本取而代之,成為合適的、流傳不廢的家塾課本。他們的選詩標準是「因專就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擇其尤要者」。既好又易誦,以體裁為經,以時間為緯。
  • 《唐詩三百首》:最經典的童蒙讀物
    "一個懂中文的華人,只要認真讀一下《唐詩三百首》,他的心就不可能不中國化了。"中國當代著名作家王蒙這樣說到。如果讓我們說出一本關於唐詩的著作,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唐詩三百首》。這部唐詩選集成書於清代中後期,可謂家喻戶曉,極受推崇。
  • 《唐詩三百首》裡為什麼沒有李賀的詩?孫洙:我怕他教壞小朋友
    但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唐詩三百首》中收錄了77家詩,共311首,其中李白詩29首,但李賀詩竟然一首也沒有,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註:《唐詩三百首》中李白詩數量有27首和29首兩種說法,其區別只是《清平調三首》當作一首詩來算還是當作三首詩來算,特此說明。)
  • 解析唐詩選本優劣:《唐詩三百首》全面但保守
    《唐詩三百首》  相對全面,但編選比較保守  選者孫洙(蘅塘退士),乾隆十六年進士。自序選詩原則是代替通行的《千家詩》,選膾炙人口之作,作為家塾讀本,確達到「風行海內,幾至家置一編」。共選77家,詩302首。
  • 音樂家劉尊作曲中國古詩詞歌曲唱響日本關西外國語大學
    星月三姐妹的中國民樂演奏演出中「星月三姐妹」展示了中國傳統器樂並演奏了多首經典名曲,我國著名的音樂家劉尊所創作的中國首部《唐詩三百首歌曲》中的《登鸛雀樓》、《梅花》也首次在日本唱響。劉尊老師親自輔導日本關西外國語大學孔院師生演唱劉尊老師在到達日本後,直接來到排練廳,親自輔導關西外國語大學孔子學院的中日大學生和老師們學唱,並在次日圓滿的進行了演出。
  • 被《唐詩三百首》拋棄的四大著名詩人,個個才華橫溢,驚豔了詩壇上...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固然是這個道理,但要真正品出唐詩的味道,讀懂千年前那些詩人們的心事,三百首還真不夠呢!如果要評選影響中國人最大的書,《唐詩三百首》也是有力競爭者之一,無數學生捧著它吟誦唐詩,在心靈中點燃了熱愛傳統文學的第一束火焰。
  • 他被認為是古今律詩第一,卻有絕句入選了唐詩三百首
    《全唐詩》自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由曹寅、彭定求等人開始編校,共計900卷,目錄12卷,「得詩四萬八千九百餘首,凡二百二十餘人」,也就是說,唐代至少超過2200人寫了近5萬首詩,並流傳至清代。《唐詩三百首》由清代孫洙也就是蘅塘退士所編輯,完成於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唐詩三百首首》務實編制,篇幅適中,通俗易懂,所以成為了至今唐詩最流行的版本,是清代之後孩童學詩最成功的啟蒙教材,人們常說的「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講的就是《唐詩三百首》。
  • 唐詩三百首 | 30韋應物《東郊》
    楊柳依依,在和風裡搖曳不定。青山如畫,淡泊了我的塵念俗情。 斜倚樹叢,我休息得多麼安寧;沿著山澗,繼續信步前行。 微雨過後,芬芳的原野更加滋潤清新,斑鳩聲聲,卻不知在哪裡歡鳴。 我向來喜愛幽靜,可惜總難以遂心。公務纏繞,生活常感覺迫促不寧。
  • 《唐詩三百首》第一首詩,你知道是哪首嗎?
    來源 | 詩詞世界(shicishijie)《唐詩三百首》是一部流傳很廣的唐詩選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八十九年間,是中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雲蒸霞蔚,名家輩出。《唐詩三百首》選詩範圍相當廣泛,共選入唐代詩人77位,共311首,在數量上以杜甫詩最多,有38首、王維詩29首、李白詩27首、李商隱詩22首。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但《唐詩三百首》的第一首詩,你還記得是哪一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