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教育部是這麼說的:中國的教育改革一直在向前推進,像清華這樣的頂尖高校也會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進行很多探索。作為一流大學,相信清華會為了保障生源質量,採取國際通行做法,選拔到優秀學生,而不是降低門檻。
那問題來了,為何國內招生就不採用國際通行做法呢?
底層邏輯似乎是,國內招生不需要與其他國外學校競爭,而國際招生必須與其他國外學校競爭,所以為了吸引留學生來華,只能跟其他國際的學校做一樣的招生方式。
看來教育部,有更深層的理由,就是為了要招攬留學生。那招攬留學生的意思到底是什麼呢?其他國家招攬留學生,很大一部分是因為招攬留學生可以增加財政收入,然而國內並不會為留學生收取更高額的學費,所以這一點說不通。
國外招攬留學生,有時候是為了人才輸入,而就目前國內的留學生素質,似乎也稱不上人才,所以這麼做到底是為哪樁呢?
1、留學生和國內生不能平等相待,這是誰給高校的特權?
看到國內一些高校,包括雙一流高校在招2020年國外留學生不需要筆試,只需要遠程面試的錄取通知後,不僅打了一個寒戰,哪有這般對留學生和國內生區別對待的!如果真這麼做了,這是傷國人的心啊!原本往年沒有發生疫情時,國內高校招外國留學生時就被廣泛垢病,認為對留學生不能和國內生同等標準對待,甚至很多人都發出質問:這是誰給高校的特權?
2、再從最近幾年高校招的留學生素質現狀來看,很難讓人心服口服。
因為招生起點和標準不一樣,最近幾年高校為了走國際化之路,便盲目擴大招留學生規模,由於只為求數量而招生,結果招來的留學素質普遍較國內生要差很多。可以說,即使是清北這樣的高校,如果把國內生和留學生放在一起去比較,根本不在一個檔次。國內生想考進雙一流高校那簡直比登天還難,但是素質很差的留學生卻能憑藉外籍輕鬆進入中國的名校。退一步講,假如不盲目大規模招留學生,將高校的優勢資源給國內生提供,將會有多少國內獲得讀雙一流大學的機會?可是高校會這樣設身處地為國內生考慮,為他們爭取機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