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一個孩子,幸福一個家庭,
影響一個社會。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 詹姆斯:"人本的天性就是渴望得到賞識。"
父母的鼓勵對孩子來說有多重要?如果你對此感到不以為意,那麼不妨看看愛因斯坦的經歷,看看他的媽媽是怎麼做的。
愛因斯坦媽媽的做法
眾所周知,偉人愛因斯坦有著比尋常人要聰明很多的大腦,他對科學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然而就是這麼優秀的一個人物,在很小的時候卻不被看好。
在童年時期,愛因斯坦顯得有些怪異,是眾人眼裡的"怪小孩",甚至連校長都對其父母說:"你們的孩子以後無論從事什麼事業,都不會有出息。"
愛因斯坦跟父母一起郊遊的時候,周圍的大人們還對媽媽說:"小愛因斯坦總是發呆不說話,他是不是有些孤僻抑鬱?建議你們帶他看看醫生!"
面對朋友說的這些話,愛因斯坦的媽媽非常生氣,但她還是冷靜下來解釋道:"我的孩子沒有任何問題,他不是在發呆,而是在思考問題,他以後一定能成為一個了不起的大學教授!"
媽媽的肯定,在小小的愛因斯坦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那以後他都會用媽媽的這句話來激勵自己,讓自己更加優秀。
01
稱讚
孩子的發展需要鼓勵,就像植物需要水,沒有水便無法生長。
必須讓孩子看到,他並不像自己所認為的那樣軟弱無能。他需要讚揚,儘管他不完美,甚至正是由於他的不完美。
但是讚揚應當不帶個人色彩並且應當是客觀的。
「這件事情做得好……」「這是正確的……」「很高興你可以做這件事……」基於孩子已經做的事清給予他稱讚,而不是基於他是什麼樣的人,無論是聽話的、可愛的、帥氣的、漂亮的,還是聰明的。
如果孩子還不會完全自己穿衣服,你可以指出他多麼成功地穿上了一隻襪子,然後他可能會繼續嘗試穿鞋。
你應當稱讚他的努力,無論成功與否。如果他書寫很差,尋遍他的所有作業,找到你可以真誠給予讚揚的一頁或者一行,哪怕只是為數不多的幾個字母。
無論孩子在什麼事情上失敗了,你都可以通過鼓勵來促進他的進步。
個性和道德品質的發展也是如此。同樣地,如果孩子沒有主動採取正確的行為,他所需要的也是認可。
02
引導和指示
給孩子介紹一項新任務或職責時,尤其需要注意避免打擊孩子。最好讓他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學習,每一個新成就都是切切實實前進的一小步。
如果你過於費心地引導,他很容易就認為這一任務對他而言太難,還會認為你懷疑他是否有能力完成。
我們建議你只是幫助他開始,然後讓他自己嘗試直到取得預期的結果。
一個人必須注意何時可以和孩子交談。唯有當孩子處於接受傾聽的狀態時,交談才有價值。
在孩子做錯事之後立刻找他談話,這樣毫無用處,因為這個時候他要麼叛逆,要麼消沉。
最佳的談論時間是你和孩子單獨聊天或散步過程中某個安靜、沉思的時刻。
睡前時間也是進行半小時親密交談的好機會。你可以充分利用這些時機。但是,記住,如果缺少了友好和善意,指示和引導將完全不起作用。
在這些交談中,你必須避免表現出高孩子一等。無論在什麼時候,也無論對他進行什麼樣的教導,你都必須明確,他需要學習的行動規則同樣適用於其他所有人。
在他眼裡,你應當是希望幫助他解決問題且與他平等的一位夥伴。
03
相互信任
通過坦承自己不完美,你可以發展出更為緊密的親子關係,這種坦率將促使孩子對你更有信心。
如果你承認自己在孩子這個年齡時並不比他更好或更壞,孩子並不會小看你。
如果你是誠實的,而不是試圖讓他相信小時候的你是一個小天使,那麼孩子會讓你更充分地理解他的處境。純然的夥伴關係是贏得孩子信任的最佳方法。
但是,讓孩子把你當成一個人,這還不夠。你必須也這樣看待他。
很多父母甚至忽視了孩子最基本的社會權利。他們對於違背諾言或辜負信任毫無悔意。
他們不尊重孩子即使在父母面前也可以保持沉默以及選擇透露或保守秘密的權利。
他們偷看大孩子的信件,輕視他的情感和看法,令孩子感到屈辱。然而,等到孩子拒絕信任他們時,他們卻感到意外和被冒犯。
連你自己都不會信任一個如此對待你的人,孩子也是人,擁有與成人一樣的感情。作為父母,你不能要求信任,也不能強取信任:信任是需要贏得的。
或許你認為,知道孩子的一切想法和行為,這對他是最有利的。但是,你越是執著於這樣的坦誠,越不可能心想事成。
如果你的不斷詢問有著打聽隱私的意味,你會越來越了解不到孩子的內心世界;如果你繼續給他壓力,最終你可能會迫使他走向謊言和虛偽。
吐露私人感情和想法的行為體現了最為親密的信任。如果你對待孩子的方法和判斷得當,他們必然願意充分信任你。
由於錯誤的態度和方法被頻繁使用,因此很少有父母能夠了解到孩子在想些什麼。記住,所有信任都必須是相互的。
孩子需要看到你的信任。要體現你的信任,最寶貴的方式是認可孩子作為一個人的價值和重要性。
你有許多機會展現這種信任。即使是學齡前的孩子也可以被委託(不是被命令)承擔很多有用的家庭工作,讓他通過各種方式幫助其他家庭成員。
你應當讓他跑跑腿,給你的朋友捎信,一起去買東西。
等到他長大一些,你所傳遞的信任就要越來越多。你可以和他討論一些事情,在某些時候或許還可以詢問他的意見和建議。
這樣孩子就成了你的夥伴,你們雙方都將受益於相互之間的信任。
04
用「可以」代替「必須」
長久以來,人們普遍認為獎勵和懲罰是兒童訓練的標準方法,沒有父母離得開它們。如今,我們充分認識到了這些策略的荒謬之處。
它們只不過是父母權威的專制體現,因此都是有害的。壓制手段最終也許會令孩子屈服,但與此同時也激起了孩子心中的敵意。
誠然,孩子必須學習服從,但並非服從於某一個體的專制權力。我們唯一有理由期待的一致性是遵從一視同仁地約束著所有人的社會規則。
自然秩序和社會秩序的普遍規律和規則都非常有力、明確,足以讓一個孩子深刻地認識到其行為所帶來的令人愉悅和不快的後果。前提必須是你作為父母並未介人其中保護孩子。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你應該完全處於被動和漠視狀態,擺出一副「我不在乎」的態度,尤其是在有危險的時候。你可以且應當在旁邊幫助孩子努力認識到特定情形的要求,並且幫助他適應。
在此過程中,你離不開「你可以」這一神奇句式,但應當將「必須」一詞從你的詞彙表中清除。
它剝奪了孩子作為自由個體自願採取行動並塑造自己命運的感覺。「可以」是自然秩序的表達;「必須」是權威的專制命令。
你可以對自己的孩子嘗試這一方法。如果你想讓小女兒擺放餐具,當你說「你必須擺放餐具」以及「如果你願意的話可以擺放餐具」時,注意她的反應。你會發現明顯不同的效果。
最好避免負面的指令。你應當強調正確的做法,而不是一味禁止錯誤的做法。
一點點友好的鼓勵就會帶來非常主動的回應,尤其是,如果你能指出孩子的成就與他的實際能力之間的差距,並說「我相信你能做得更好」,以此激發孩子的自尊以及對認可的渴望,這往往被證明能夠有效地引導孩子達到想要的結果。
05
努力
「只要你堅持嘗試,我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到」,每當有必要糾正孩子的行為、改掉他的壞習慣,或者給他介紹一項新任務時,你都可以運用這一方法達到教育目標。
這是另一個神奇句式。它能夠激發孩子的主動性,讓孩子感覺自己長大了,因而激勵他朝著明確的方向努力。
因此,每一個錯誤或缺陷,其實包括受到教育影響的任何可能因素,都可以轉變為切實的、可解決的問題。
在必要的時候,站在一旁,但要保持友好親切和願意合作的態度,如此你便可以避免所有衝突。
即便無法立刻取得想要的結果,你也無須採取更多的嚴厲措施。照目前來看,你有各種機會鼓勵孩子,從而鞏固你作為他的好朋友的地位。
困難的本質並不重要。或許它涉及發展某些簡單的技能,或是克服某些容易導致嚴重麻煩的性格缺陷或不好的習慣。
但是,無論這一過程多麼漫長、多麼乏味,你始終可以認可和強調孩子哪怕點滴的進步,從而保持自己友好的態度。
你的這種態度始終有助於消除充滿火藥味和引發衝突的氛圍。敵人變成了盟友,朝著可實現的目標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