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頭最柔軟也最有力量。父母的語言可以打擊孩子也可以激勵孩子。

2020-08-28 做學生的貴人

芝加哥大學醫學院的薩斯金德博士以30年的研究成果,向父母們展示了一個挑戰常識的事實:孩子未來的優秀程度與一個看似不重要的因素密切相關——父母與孩子說話的總時長、互動性以及語彙的豐富度。

祈使句式的交流造就了未來的「窮孩子」,飽含關切、雙向互動、語彙豐富的交流造就了未來的「富孩子」。與孩子交流時使用的詞彙量,在相當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未來的財富量。

兒童出生後每秒鐘能夠產生700~1000條神經連接,父母的語言是刺激大腦發育的最好教育資源。父母的語言對孩子的智力發展、大腦發育、學習能力、情緒管理、乃至性格塑造,都有巨大的影響。

父母語言的神奇作用遠不止簡單的詞彙導入,根據父母對孩子說的詞彙量和父母對孩子說話的方式,父母的語言會影響孩子的數學、空間推理和讀寫能力的發展,以及孩子約束自身行為和應對壓力的能力,孩子的毅力和道德品質也會受到影響。

父母的語言具有強大的激勵作用。心理學研究指出,一次成功的喜悅會激起孩子無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

著名的教育家陳鶴琴說:「無論什麼人,受激勵而改過,是很容易的。受責罵而改過,則是不太容易的。而小孩子尤其喜歡聽好話,而不喜歡聽惡言。」

餘文森說:「沒有賞識就沒有教育,人性中最本質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賞。就精神生命而言,每個孩子仿佛都是為了得到賞識而來到人世間的。」所以父母要學會用語言誇獎自己的孩子。

內向自卑的日本女孩被連續誇獎50天後容貌大變,原來好好說話真的至關重要。

所以父母要以經常給孩子打雞血為己任。要讓孩子每天早上出門的時候都信心滿滿,躍躍欲試,對即將開始的一天充滿期待,充滿力量感,就像一輛加滿了油的跑車。如果這樣,孩子的表現一定會讓你驚喜。

孩子天生向善向好,前提是生理和心理營養充足。觀察那些品學兼優的孩子,他們的家庭如出一轍:接納、關愛、尊重、信任、包容、積極、充滿肯定和鼓勵。這樣的家庭沒有「天花板」,最能讓孩子充分發展,幫助他們發揮出潛力,超越父母的局限。

我的朋友劉老師說,在孩子身體裡有一件叫&34;的寶貝。自我價值高的孩子,會為自己匹配更多的好行為,也更願意不斷完善自己,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提升孩子自我價值的方法是鼓勵。

可是,我們經常用發脾氣、否定、比較、嘲諷、挖苦、打擊等方式消耗孩子的自我價值,卻逼著他們呈現更多的好行為,這不是自相矛盾嗎?必定事與願違。

植物也怕挖苦與嘲諷,何況活生生的孩子?阿聯宜家植物30天被罵死,可見語言到底有多恐怖的能量。

《青少年藍皮書》中整理出一項調查,問題是:孩子最不喜歡家長說的幾句話。

在27.5萬人參與中,有一半的選擇是: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

根據美國愛荷華大學一項研究顯示,父母每天對孩子說的話語中,只有不到20%的表述是積極和充滿鼓勵的。

大多數的父母,總是以打擊,批評和否定的方式教育孩子,不曾想,這樣的行為給孩子的才是致命的傷害。

《中毒父母》中寫道:「沒有一個孩子願意承認自己比別人差,他們希望得到成人的肯定,經常遭受父母打擊的人,常常容易自卑,並陷入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的情緒中不可自拔,嚴重時還會患上心理疾病,導致很多極端行為。」

所有的孩子都天然的向善向好,應該會自主地學習和成長,前提是他們內在富足、富有力量。好比三峽大壩,水位蓄積到一定高度才能推動機組發電,水量越大,能推動的機組就越多,電量也越充足。

孩子靠什麼來蓄水?接納、關愛、尊重、信任、肯定和鼓勵,這些事情做得越多,孩子水位越高,學習的動力越充足。

我們很多爸媽,不僅不給孩子蓄水,還用打擊、斥責、控制、打罵、挖苦和嘲諷來給孩子放水,然後又埋怨孩子不好好學習。庫裡沒有水,用什麼來衝開電閘?自主學習的孩子一定是水量充足的孩子。

很少有父母意識到:你說的話可能是籠罩孩子一生的霧霾,所做的事是孩子一生都無法療愈的創傷。有些你沒有說的話是孩子一生的渴盼,有些你沒有做的事是孩子一生的期待。父母的誇獎是中國孩子最缺的奢侈品

克魯普斯卡亞說:「對雙親來說,家庭教育首先是自我教育。」

西方哲人曾說:「世間有一種途徑可以幫助人很快完成偉業並獲得世人的認可,那就是優秀的口才。」

為了孩子,請提高助力孩子成長的核心競爭力 ——好好錘鍊父母的語言!不要隨心所欲!不要不加思索!不要脫口而出!這是當今中國家長必須做的功課——修好語言這門學分,這也是家庭教育中的當務之急!

相關焦點

  • 被語言暴力毀掉的中國孩子—最傷人的不是拳頭,而是舌頭
    很多網友表示「我父母也這麼說過,甚至更加入木三分。」 對孩子來說,父母、親人的一番氣話,對他造成的傷害很可能終其一生也無法彌補。 家庭中的語言暴力太多了,有很多家長說話心直口快、口無遮攔,脾氣說來就來,俗稱「炮筒子」,並且自我感覺良好: 「我這個人說話就喜歡直來直去」。
  • 兒童語言發展緩慢?可以通過訓練方法,提升孩子的語言發育能力
    平常在生活中我們會經常看到一些活潑亂跳孩子,也會注意到有些孩子真的會很調皮搗蛋,但是可可這種類型的孩子也不缺少,語言是孩子嬰幼兒時期最重要的能力發展之一,當孩子出現不說話,不願意表達自己的想法時候,家長就應該注意到這一點,因為幼兒時期孩子的語言能力是最重要的,孩子的語言發育遲緩,父母應該如何來應對呢?v 兒童語言發展緩慢是什麼情況呢?
  • 如何培養孩子的上進心?父母要激勵孩子自信心,不要語言打擊孩子
    說起自己孩子的不爭氣,曉明的父親總是一臉感嘆的表情。他說,曉明每次考試不好回家,批評他好好學習,曉明都會反駁說,「我沒怎麼學,還能考這樣,我同桌天天學,也才比我高几分,有時還不如我!」曉明父親覺得曉明沒有上進心,不知道怎麼才能讓孩子有上進心。 那麼上進心是什麼呢?
  • 《父母的語言》:三歲前,它可以影響孩子大腦發育
    想讓孩子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只需為他提供一個好的語言環境,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看出,暗示的力量。如果父母每天都對孩子說:「你什麼都不會,做什麼都不行!」父母是孩子最愛最相信的人,那孩子也會接受這種說法,認為自己真的什麼都不行!最後「如父母所願」,也終將一事無成。長期的壓力致使「壓力荷爾蒙」,滲透到孩子的大腦,最終使大腦構造發生永久性的改變,導致孩子的行為問題、健康問題和學習困難。
  • 柔軟的舌頭,可以挑斷一個人的筋骨;語言有時比暴力更能傷人
    等等等等有多少孩子,是這樣在父母的語言打擊下長大的。作為家長的我們,是否也會偶爾說出這樣類似的話。有時只是情緒的發洩,有時是用詞不當。相信不少父母總是忽略了這點,他們肆無忌憚地對孩子打擊、嘲諷甚至謾罵。卻不曾想,語言這種暴力,雖然不攻身,但攻心,傷害指數還特別驚人。
  • 柔軟的舌頭,可以挑斷一個人的筋骨;語言有時比暴力更能傷人
    等等等等有多少孩子,是這樣在父母的語言打擊下長大的。作為家長的我們,是否也會偶爾說出這樣類似的話。有時只是情緒的發洩,有時是用詞不當。有時是說話時面目猙獰。在孩子的世界裡,他會認為,我就是媽媽說的這樣的人。
  • 想要預防大舌頭,就要從孩子的語言發育特點談起
    雖然教育不良會帶來各種語言問題,但超前教育帶給孩子的傷害可一點也不輸於教育遲滯。 大多數時候,父母要做的就是順其自然,這裡提到的「自然」指的就是幼兒發育規律了。規律是自然界和社會普遍存在的必然、本質、穩定的關係,只要沒有破壞因素存在,規律雖稍有起伏,卻是大致不變的。語言發育也有自身的規律,稍加破壞就會導致很多語言障礙的產生,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大舌頭。
  • 父母經常掛嘴邊的這些話其實最傷娃,句句戳孩子的心窩,別再說了
    有時,父母言語上的不妥,比打罵孩子還要更讓他心疼。最重要的是,很多父母都不認為,自己的說的話有什麼錯。部分孩子,則可能在高壓中爆發,變得越發叛逆,甚至仇恨父母。其實我覺得,我們可以換位想一想,這樣或許更能體會到,孩子聽到這些話時的感受。
  • 大舌頭來襲阻擋孩子上學之路,父母的態度是關鍵
    如果是成年人回答這個問題,十有八九會拐進人情世故的怪圈,說什麼「要看對方性格、喜好」「偶爾說一些假話也是可以的」「很難的,要把事情說清楚又不能得罪人」……小編我問的是最根本的說話的意義,就是從吐字發音到邏輯順序的問題。也許很多人會想:說話人人都會,有什麼可難的?那麼,請你回憶一下你幼時學習語言的經歷,你還想得起來嗎?那一段時光是機械記憶,極少有人能清晰記得了。
  • 孩子說話有些大舌頭,父母需要重視嗎?
    事實上並非所有孩子的語言都能夠正常發展,有一部分孩子的語言由於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而很難形成完整的體系,再加上錯誤的語言習慣和發音方式存在,他們的說話發音就變得不清楚、不準確。在孩子語言成長的過程中,對語言的重視相當有必要,但是父母要注意把握其中的平衡,否則過度的幹預會影響孩子的語言發展。比如有些父母發現孩子說話口齒不清的時候,他們都擔心會不會是孩子智力有些問題,於是到處尋找方法和藥物想要徹底治療。
  • 父母常說「你錯哪了」會打擊孩子尊嚴?3個壞影響,家長要知道
    《欲望山莊》中有句話說:柔軟的舌頭可以挑斷一個人的筋骨。馬歇爾·盧森堡也曾說過:也許我們並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我們的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語言是一門藝術,而一個家庭的語言會對孩子的人生產生深遠的影響。似乎孩子犯錯之後,父母們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你錯哪了?」可是,對待什麼都不懂的孩子,做父母的這樣咄咄逼問,卻不知道這句話對於孩子都有哪些影響?
  • 不要等孩子大了才知道自己是大舌頭,語言也是一種顏值
    本來自己的兒子聰明活潑,可愛至極,如果沒有說不清楚這個缺點,一定會是幼兒園最靚的仔,誰想到老天不作美,給了孩子聰明的大腦,卻收回了他的語言。大舌頭可不是舌頭大日常諮詢中,我們常常遇到有的媽媽會告訴我們,孩子的語言表現是「大舌頭」,還會例舉一些發音不準,吐字不清的情況,但是這些只是語音的表現,並不是舌頭應該背的鍋,通過評估和檢查,以及問詢成長經歷之後,很多孩子發音不清楚的謎底才徹底露出真面目。
  • 拿「別人家的孩子」來比較?是激勵還是打擊?
    ,他們想要激勵孩子積極向上,但是殊不知這般比較不是激勵,而是打擊。很多家長喜歡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比較,目的是為了給孩子樹立榜樣,激勵孩子奮發努力。作為家長總覺得這種比較合情合理,孩子也應該接受被比較。但是,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是父母自己被比較,會產生什麼樣的結果呢?
  • 誇孩子是個「技術活」,父母要學會用「套路」的方式激勵孩子
    許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時都主張「鼓勵」教育,正確的鼓勵教育可以起到激勵孩子、鼓舞孩子的作用,但是「誇」孩子不是對孩子簡單地說「你真棒」,「你真漂亮」,這樣過於抽象的表揚不能起到最好的鼓勵教育的作用;誇孩子是個「技術活」,父母要學會用一些「小套路」來智慧地激勵孩子。
  • 父母的語言暴力,可以毀了孩子一生
    在現代社會,很多家長在沉重的經濟壓力和社會壓力下,父母或多或少會經常對孩子使用「軟暴力」,即「語言暴力」,有一些做得不盡如你的心意,往往都是惡語相加:「你怎麼那麼笨,是豬腦子嗎?你看看別人」。,班主任把父母給叫了來,父母當時沒有收穫什麼,回到家,第二天被爸爸打了一頓,媽媽不管我,當時心裏面特別特別的害怕,真的想死的那種,當時已經16歲了,現在,長大了,結婚了,再有一個月就要做媽媽了,可是這件事留給我的陰影,是這輩子都抹不去的,每次想到,都要難受很久很久,我就對自己說,我將來一定不要做,像我父母那樣的媽媽。
  • 孩子說話大舌頭?別急,大舌頭訓練派上用場
    明明媽媽一聽是「大舌頭」就嚇得不輕,還是在醫生的講解之下知道了大舌頭可以通過矯正訓練恢復正常的語言能力。雖然知道大舌頭可以被矯正,但是到底去哪裡做大舌頭的語言訓練呢?這成為擺在明明一家人面前的難題。最後,他們通過諮詢找到了我們機構,一段時間之後,重新恢復語言能力的明明在最後一場的考試中給大家展示了他不錯的歌唱能力。
  • 這四句重要的話,父母告訴孩子,孩子會變得更出色
    、獨立性不強的孩子,父母一句認可或者否定卻可以輕易改變孩子的一生。最後,他經過六千多次的實驗終於成功了……對於孩子來說,經歷苦難往往能夠激發他們克服困難、抵制困難的力量。這就好像森林裡的橡樹,經過千百次暴風雨的摧殘,非但不會折斷,反而越來越挺拔。困難總是無處不在的,作為父母,我們不可能永遠替孩子去解決困難,而應該培養孩子克服困難的能力,讓孩子自己去解決困難。教育質是自我教育,自我激勵是最重要的激勵方式。
  • 父母「輕飄飄」的4句話,卻能給孩子「沉重」打擊,願你從未說過
    尤其是在家教育孩子時,感覺沒說什麼卻總能引起孩子強烈的情緒反應。父母說的每一句話會反覆在孩子的腦海中「迴響」著,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無論你內心怎樣想,有4句話不能輕易對孩子說。本意是想嚇唬孩子或者用語言激勵,卻不曾想自己「輕飄飄」的幾句話,會給孩子帶來很沉重的打擊。
  • 孩子大舌頭急瘋父母,耽誤矯正的下場居然這麼嚴重
    這些天可是把隆隆的父母急壞了,3歲多的孩子自帶會說話開始就有發音不準的問題,爸爸媽媽怎麼糾正孩子就是改不掉。醫院說孩子沒有生理問題,純粹是因為家庭環境和教育不良導致的大舌頭。無奈之下,媽媽只得尋求語言機構的幫助,可連換了三家都沒能解決孩子的問題,隆隆甚至對矯正有了牴觸情緒。
  • 父母這4句話最傷人,影響孩子一生!尤其是第一句
    父母的溫柔細語,是世界上最動聽的語言,能打開孩子的心扉。相反,毒舌般的父母,卻會輕易將最鋒利的刀子,插進孩子幼小的心靈,決定孩子的性格、教養和命運。美國青少年學家阿黛爾·法伯說:「永遠不要低估你的話對孩子一生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