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之口吃 「申公豹們」的困擾同樣困擾著科學界

2020-12-23 中國科技新聞網

  近日,國產動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已破42億。片中申公豹的口吃撐起了全片近一半的笑點,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作為一種言語障礙,口吃表現為說話時經常非自願地重複、停頓或者延長。腦子裡很清楚自己想說啥,但就是在表達上有困難。全世界,大約有7000萬人是口吃者,其中,男性是女性的4倍。但是到目前為止,口吃的發生機制仍然是個謎。

  其實口吃也分很多種

  口吃是指說話時以言語中斷、重複、不流暢為主要症狀的語言障礙,在兒童中比較常見,一般都是在5歲前形成,也最容易在幼兒期矯正,如果不及時矯正,則可能伴隨終身。

  一般來說,個體要把頭腦裡的想法通過說話的方式表達出來,需要4個步驟:概念準備,把想法轉化為詞彙概念;詞條選擇,從心理詞典中選出與表達意圖最接近的詞條;音韻編碼,即構建詞彙的語音,解決如何讀的問題;發聲,也就是把前幾步已經想好的句子說出來。

  事實上,不同的人,口吃的方式也不一樣。從根源來說,口吃主要有3種:語言性口吃、顯性口吃和隱性口吃。

  所謂語言性口吃,即3—12歲的兒童口吃患者,從專業上來看,他們還算不上真正的口吃者,只是語言上有明顯的口吃現象,心理上幾乎還沒有任何問題,這是口吃發生的最原始狀態,也是實踐中最容易矯正的一類口吃者。

  而顯性口吃是語言上有明顯的口吃問題,同時心理問題也形成了,口吃表現在語言和心理兩個方面。「這是實踐中最常見的一種類型,大部分的口吃患者都屬於這種類型。」倫敦大學學院心理學博士、英國心理學會認證心理諮詢學家陳志林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隱性口吃者在實踐中比較少見,主要體現在女性身上,男性比較少,其主要特徵就是語言上口吃不明顯,口吃主要表現在口吃者的心理方面,即心理問題很嚴重,語言問題比較輕。

  發生機制尚無定論

  對於口吃的發生機制,學術界迄今為止仍然莫衷一是。

  陳志林表示,關於口吃的發生機制學界主要有4種看法:遺傳因素、疾病原因、心理因素以及器官異常。

  他指出,一些研究表明,父母都口吃,孩子有60%的可能出現口吃。同時,小孩在患了百日咳、流感、麻疹、猩紅熱或大腦外傷以後,大腦功能受損,也容易發生口吃,時間久了便可形成習慣。

  「心理因素也是口吃發生的重要原因,兒童在受到驚嚇、嚴厲的訓斥懲罰;突然而強烈的精神打擊;遇到環境變化,如上幼兒園、與陌生人相處時就容易產生緊張和膽怯情緒,說話時就會結結巴巴,時間一久就會形成口吃。」陳志林說,人的左手由右腦控制,右手由左腦控制,當左撇子被迫改為使用右手時,大腦兩半球對語言的管制會出現矛盾與混亂,使語言中樞受到幹擾,也可能出現口吃。

  語言神經中樞發育不良或受到損傷以後,會造成功能性障礙,即與發音、對語言的理解甚至讀書寫字有密切關係的神經系統會發生障礙,導致發音器官出現抽搐性運動與肌肉痙攣,出現口吃。

  除了這些器官的異常之外,學界認為,腦功能和腦結構的發育異常可能會對口吃起到更重要的作用。關於口吃的腦機制問題,以往的一些研究發現,與言語正常的人相比,口吃者在說話時不少腦區會出現過度激活,如運動皮層和小腦等,而在另一些腦區出現激活不足,如聽覺皮層。研究還發現,言語正常的人通常是大腦左側優勢,而口吃者會出現雙側優勢或右側優勢。還有研究發現,口吃者的大腦皮層下組織,如基底神經節和丘腦的功能和結構也存在異常。

  在口吃的腦機制問題上,還有一個重要的爭論。有人認為,口吃者的腦機制異常主要反映了其發音前的準備不足,而另一些人則認為,口吃者的腦功能異常跟其發音器官的運動協調性異常有關。

  陳志林表示,學界曾提出過大腦半球言語功能偏側化異常假設。但近期,發展性口吃的神經成像研究在支持這一經典假設的同時,還發現負責言語監控的顳葉系統和負責言語運動控制的額葉系統與皮層下腦結構存在功能失調,這可能損害言語產生時的精確時間控制。

  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口吃不是某種單獨的因素造成的。陳志林說:「我認為無論是心理因素,還是外界的環境因素,都很可能只是口吃的誘因。」

  關於口吃的一個奇怪現象

  關於口吃,生活中存在一個特別奇怪的現象,讓人疑惑不解。有些講話口吃的人唱歌並不口吃。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在陳志林看來,對口吃的人來說,最難的就是自主控制說話的速度和節奏。歌曲都有固定的節奏,唱的時候只要跟緊節奏就可以,不需要自己進行控制。朗讀的節奏感介於歌曲和正常講話之間,對自主控制的要求也比較低。因此,口吃的人在和他人一起合唱、朗讀的時候,會表現出與正常人一致的流暢性。「在這要強調一點,口吃的人監控自己說話的能力也存在問題。有研究發現,通過設備擾亂聽覺對於說話的監控,可以使正常人出現類似口吃的症狀。」陳志林說。

  關於口吃的爭論不僅關係到對口吃發生機制的認識,還關係到如何進行口吃矯正的問題。陳志林指出,矯正口吃,目前還沒有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主要方法集中於康復鍛鍊,重新建立語言連接。雖然矯正口吃還處在探索階段,但是也誕生了許多有一定效果的矯正方法,其中影響力比較大的是發音法、呼吸法、突破法、藥物治療等方法。

  值得強調的是在進行口吃矯正之前,一定要明確有無器質性病變,引起口吃常見的器質性病變如口內肌肉發育不良,咽喉肌發育不良,舌系帶過長或過短,舌肌肉共濟運動不良等等,只有將這些原始的病因及器質性病變糾正以後,才能有效地矯正口吃。(陸成寬)

[ 責編:張夢凡 ]

相關焦點

  • 困擾科學界至今的命題,人死後的世界會是什麼樣子?
    在科學界有一個至今困擾科學家們的命題,當人離開這個世界後會是什麼樣子?這個命題可能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想知道的答案。當你離開這個世界後,你的意識或靈魂難道真的也永遠消失了嗎?科學界對這個命題有幾種看法。所以有科學界們認為,當人離開這個世界後理論上講,應該從一種形式轉換成另一種形式。至於什麼形式也有幾種可能,其中輪迴就是一種可能,你還別不信你可以仔細想想,宇宙的誕生和生命的誕生本身就是一個不可思議的事情。
  • 申公豹口吃成隱患
    《哪吒》大熱,作為亞洲目前票房最高的動畫電影,可以稱之為國漫之光,近日,哪吒準備去「鬧海」去啦?官方微博表示準備踩上風火輪去北美了,《哪吒》要走出國門了,很少有國內的動漫電影走出國門上映,非常期待這一次小哪吒的表現。
  • 這個謎題困擾科學界16年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據報導,困擾科學界長達16年的一道未解之謎:恆星周圍出現的特殊紫外線光環結構,究竟是什麼?這個問題,從2004年開始,就一直備受科學界矚目,過去的16年裡,為了解開神秘的藍環星雲之謎,科學家也做了大量的研究。
  • 大爭之世的申公豹
    我就不放對照圖了,只用封神演義小說中的人物圖一張。尤其是,姜子牙修道的天賦不好,和申公豹一同拜師從事修仙事業開始,姜子牙六十多了還無成仙之望。甚至,封神完結後都沒成仙。這就更讓申公豹看之不起了。另外,因為成仙早一步,所以申公豹結交之人大多是成仙了道之輩及在人間行走的截教門人。這情況,一方面不討闡教同門歡喜,讓他們覺得不類自己人。另一方面。成仙早的結果就是,申公豹仙人級別的人際圈讓他聽不到人間疾苦。即使聽到了,也是那些心向仙道之人的聲音。「談笑有仙人、往來無凡人」的後果,就是所思所想所出都不是腳踏實地的政策。只會是談玄論道、教大家怎麼修仙。
  • 世界上「3個真實存在」卻無法解釋的物理難題,困擾科學界100年
    現代科學雖然發達,但仍有許多未解之謎。以下是當今物理學三大謎題,有的甚至困擾了科學家數百年。中子壽命中子到底能存活多久,8秒之謎困擾物理學家數十年。這個「左右」就是科學家們關注的重點,然而不同測量結果相去甚遠。一種實驗方法測得中子的平均壽命為14分39秒;而另一種方法測得的中子壽命又多了8秒。正是這個結果差異,困擾了研究人員數十年。正反物質不對稱138億年前的大爆炸,產生了等量的物質和反物質,當正反粒子彼此「相逢」,便會湮滅為光子。
  • 申公豹變身逼得特效師跳槽!《哪吒》這4個真實的段子好笑又心酸
    上映5天,《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突破11億,創造國產動畫電影最高票房新紀錄,成為歷史首部票房破20億的動畫電影也是指日可待。昨天,有個真實的段子令影迷樂不可支。一個特效師負責做申公豹變豹子頭的鏡頭,做了兩個月還沒通過,特效師崩潰跳槽。
  • 小仙女們,臉紅、口吃、打飽嗝,哪個讓你更尷尬?
    姑娘們也可以試著避免與他人發生直接的眼神接觸,或轉移注意力,慢慢讓自己不再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如果臉紅的情況比較嚴重,在前往可能會讓你緊張、尷尬的場合(比如參加大型會議)之前,可以用綠色的化妝品來中和面部顏色。
  • 口吃的人是不好好說話嗎?
    可是對於「口吃」星人來說,把話說利索,就已經不錯了。好在,結巴有時候也不是什麼壞事,就好比以一己之力,撐起《哪吒之魔童降世》全片將近一半的笑點的申公豹,就全靠他的結巴。並且看完電影之後,這壞萌壞萌的形象,被網友們徹底玩壞了。口吃的無奈,你不懂跟口吃的人聊天,總有一種想把他的舌頭捋直的衝動。
  • 歷史人物|申公豹
    姬發的弟弟姬旦,也就是《周公解夢》中的周公,後世稱為周公旦,同樣道理,周是姓氏,公是爵位,旦是名字;  其三,姓申名公豹,源自《封神演義》中說法。書中作者根據上古神話整理編制而成,對歷史人名缺乏考證。又有明朝士子歷來看不起少數名族,其實部分外族複姓,所以故意改為單姓也是有可能。
  • 《姜子牙》公布申公豹形象!和《哪吒》相去甚遠,似乎為平行宇宙
    畢竟《哪吒之魔童降世》成功在暑期檔一舉斬獲了近50億的票房佳績,成為了有史以來最成功的國產動畫,也位列到了國內影史票房的第二席位之上。今天(12月26日)這期內容也同樣如此,我將會就《姜子牙》官方微博於剛不久發布的最新角色海報圖作為依據,來給你們詳細的解讀其中的亮點所在,當然,似乎也饒有一絲的遺憾。
  • 申公豹為何能坑殺無數神仙?
    從此處可知,姜子牙與申公豹雖然十年未見,但是同門之情誼尚在,彼此之間並無利害衝突。按照常理,申公豹不應該和姜子牙作對。  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呢?  兩人寒暄一番後,申公豹詢問姜子牙手裡拿著什麼。子牙回答說是封神榜。申公豹問姜子牙哪裡去,姜子牙說去造封神臺。申公豹問姜子牙在商朝與西岐之間,要保哪一家。姜子牙笑笑說,自然是西岐。
  • 如何理解客戶的困擾並作出回應
    困擾或憤怒從來沒有開心的,但也需要完全理解客戶為什麼會生氣,了解客戶為什麼感到困擾,可以幫助你更快地轉向『如何』解決問題,修復公司與客戶之間破損的信任。下面,讓我們來看看是什麼導致了客戶的困擾,我們通常如何應對它,以及我們如何解決它呢?什麼是困擾,是什麼引起的?
  • 《哪吒》全員原始版本公開,申公豹長髮披肩,太乙真人一直都胖
    時間在流逝,可是國漫《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熱度倒是依舊不減。很多小夥伴們想必都耐不住性子,想要二刷、三刷……的確,很難得見到一部國漫能夠引起如此大的反響,「國漫之光」當之無愧。來看下《哪吒》官博公布的重要角色(全員)原始版本,申公豹長髮披肩,太乙真人原來一直都胖。
  • 擺脫便秘困擾,改善過敏體質,調節免疫,益生菌6大功效不可不知
    現代人壓力繁重、飲食不均,加上環境中的重重汙染,不論大人小孩都常見便秘困擾、過敏體質,益生菌因而成為許多家庭的必備保健食品。常見的益生菌和乳酸菌是不同概念,卻常被混用。益生菌保健6功效腸腦軸線是近幾年科學界最熱門的研究領域,腸道菌叢的狀態會全然反映在生理及心理,不僅腸道健康,情緒也會穩定,腸道微生物會影響身體基因的表現。
  • 鄉音可曾困擾過你
    賀知章的回鄉偶書二首,其一可見鄉音不是現代人的困擾,古人亦有之。我曾經因為n,l不分,搞出來很好笑話。比如老劉,老牛,牛奶,年,聯等。自己也好尷尬。後來學習了有針對性的繞口令,經過一年多的堅持,很有成效,因此我的方法帶給大家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 孩子的口吃矯正存在捷徑嗎?我們先得正確認識它
    口吃,是一種語言流暢性障礙,是一種高發的語言障礙。我國約有1300萬頑固口吃成人患者,還有1500萬口吃兒童散布在全國各地。口吃雖然不會像某些重大疾病一樣直接威脅到孩子的生命,卻也會對孩子及家庭造成諸多困擾和麻煩,有時甚至會直接決定兒童一生的發展,成為孩子難以擺脫的陰影和噩夢。因此,預防器質性疾病固然重要,口吃這樣的功能性障礙亦不能忽視。
  • 哪吒:官方公布主角原始版本,濃眉大眼少年丙,長髮披肩申公豹!
    隨著《哪吒之魔童降世》突出36億票房,衝擊40億票房之際,最近哪吒官博真是變得越來越活躍了。除了之前公布過的哪吒原始設定之外,今天官博又公布了一系列主要角色的原始版本,濃眉大眼少年丙,活潑開朗李總兵,長髮披肩申公豹……一起來看下哪個角色的形象,最讓你理想不到吧!
  • 英語結巴症候群——留學圈避之不及疑難雜症 TOP 1
    然而在無數人的未來規劃裡,考學、四六級、雅思託福……避無可避的口語場合讓英語結巴症患者們瑟瑟發抖。想留學還擔心英語口語過不了關?絕望於結巴英語從此斷絕留學之路人生灰暗?(這才是正八經兒的廣告!)小希特調!語言學習因材施教,小希名師輔導,直播課程隨時回看!
  • 案例:兒童口吃的心理學案例
    上學前便有口吃現象,但不嚴重,沒有引起家長的注意。上學之後口吃現象比以前突出了。平時與同學交談,越著急越說不出話來;遇到集體討論發言的情況,說上幾個字便卡殼,急得滿臉通紅,嘴唇顫抖。有時還直流口水。不過,在朗讀課文或唱歌時並不口吃。孩子的性格較內向,用他母親的話說,「靦腆得像個姑娘,還有個小性子,為這不少挨他爸爸的打」。朱×的學習成績尚好,其中數學成績明顯地優於語文成績。
  • 《哪吒之魔童降世》申公豹出身名門,為何冒險盜靈珠?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申公豹是被設定成了絕對的反派人物,他因為元始天尊指派任務的不公,失去了晉升為崑崙十二金仙的機會,心生不滿。而後他冒著被元始天尊責罰的風險,聯合龍族,盜取靈珠,甚至最後不惜覆滅整個陳唐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