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進行尿液檢查,結果發現尿蛋白異常,是臨床十分常見的一種情況。
先來問大家一個問題,看病的過程中,主治醫生有沒有說過——如果不治療的情況下,你的病會怎麼樣發展?
這個問題才是合理治療的基礎和出發點。對大多數人來說,原地踏步者或者向好的方面發展者,只是寄生在我們腎臟的一種異常狀態,並不會影響我們的生命和健康,可能一輩子都需要和它們「同呼吸共命運」;也或許有人看不慣這樣的情況,欲除之而後快。
回歸正題……殊不知,這個「除之」也是需要理性看待的。
蛋白尿的首要任務不是積極治療,而是評估病情。雖然有蛋白尿,提示患者可能存在腎臟方面的疾病,但並不是所有尿蛋白異常增多都是「腎病」引起的。
那麼,臨床有哪些常見的情況,可以引起患者出現蛋白尿?
生理性蛋白尿
發熱,劇烈運動後出現的一過性蛋白尿,尿蛋白定量一般小於<1 g/24h,患者腎臟無器質性病變。可分為:
1. 直立性蛋白尿:這種「奇葩」特質的蛋白尿,當處於直立體位時,蛋白尿就出現,平躺就消失。常見於青少年,可由左腎靜脈受壓和早期腎臟器質性病變引起。
2.功能性蛋白尿:見於劇烈運動後,發熱/脫水,過度寒冷、高溫作業、精神緊張等交感神經高度興奮,去除病因後即可消失。
病理性蛋白尿
腎臟器質性病變導致,多為持續性蛋白尿。
1.腎小球性蛋白尿
由腎小球濾過屏障異常引起的蛋白尿,見於多種腎小球疾病,特點為腎病範圍蛋白尿(≥3.5 g/d)較常見,以白蛋白等中大分子為主。
2.腎小管性蛋白尿
蛋白量一般2 g/d。多見於間質性腎炎、腎盂腎炎、遺傳性腎小管疾病如Fanconi症候群、慢性失鉀性腎病,器官移植排斥反應,藥物中毒性腎病。
3.組織性蛋白尿
腎組織破壞及分泌所產生的蛋白尿,尿蛋白量一般 0.5 g/d,見於腎盂腎炎,尿路腫瘤等疾病。
4.溢出性蛋白尿
見於多發性骨髓瘤輕鏈尿,橫紋肌溶解肌紅蛋白尿,血管溶血血紅蛋白尿。早期並無腎臟病變,腎小球功能正常。
蛋白尿的治療
蛋白尿除去藥物治療外,自我管理非常重要,確保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要戒菸,其次蛋白尿出現後的飲食一定要注意,要優質低蛋白飲食,防止加重腎臟負擔;
特別要注意低鹽飲食。一般建議每日鹽的攝入量要低於6克。有的病人每次都是一住院就好,回家就反覆,就是因為在家吃鹽多,生活不規律引起的。
在生活中,我們要養成定時體檢的習慣,做尿常規檢查,有助於篩查蛋白尿,早發現早治療,遠離蛋白尿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