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儒小賢
來自齊文化發祥地淄博
關注wo,我有話對你說
對於任何一個民族,繁衍後代都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在中國的傳統觀念裡,「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因此人們對生長禮儀非常重視。
坐月子:產婦生下孩子,便開始了為期1個月的休養,民間俗稱「坐月子」。人們非常重視坐月子,要照顧好產婦和嬰兒,以防產婦落下月子病。齊魯人坐月子的飲食以小米粥、紅糖、雞蛋、雞湯、鯽魚湯、豬蹄為主。坐月子習俗最早可以追溯到漢代,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坐月子」可以幫助產婦順利度過人生的心理轉折期,適應從人妻到人母的身份和心理的轉變。
送喜蛋:嬰兒出生後,其父親會迫不及待地將喜訊告訴孩子姥姥以及其他親友,此稱「報喜」。報喜時要帶上禮物,紅喜蛋(煮熟的紅雞蛋)是報喜的信使。親友們也要為產婦及嬰兒準備禮物,嬰兒的姥姥一般要送上雞蛋。主人收下禮物後也要回敬紅喜蛋。
洗三:嬰兒出生後的第三日要舉行沐浴儀式,會集親友為嬰兒祝吉,稱為「洗三」。一為洗滌汙穢,消災免難;二為祈祥求福。通常只有近親來賀,都給產婦帶雞蛋、紅糖等食品或送小孩兒衣服鞋襪等。
滿月:嬰兒出生滿1個月叫「滿月」,一般男嬰是出生後第30天,女嬰是出生後第29天。「滿月」這一天要祭拜神明和祖先,還要「理胎髮」。孩子的舅舅會給嬰兒送「頭尾」,所謂「頭尾」指的是嬰兒從頭到腳所穿的所有衣物,包括帽子、衣服、銀鎖或金鎖、手鐲、腳鐲、鞋襪等,寄託著長輩對孩子的關懷和祝福。
百歲:嬰兒降生百日稱為「過百歲」,人們用百日比喻百歲,祝福孩子可以平安長大,長命富貴。「過百歲」都在嬰兒出生的第99天,取「久久長遠」之意。一般有姥姥、舅媽、姨媽、姑媽等來送禮慶祝,比較親密的街坊朋友也來送禮。然後由小孩的姑媽和姨媽給小孩穿上「百家衣」,戴上寓意長壽的「長命鎖」,最後再戴上縫著「長命百歲」字樣的帽子。
抓周:嬰兒出生滿1年,稱「周歲」。周歲這天要舉行抓周儀式。抓周一般在中午吃長壽麵之前進行。家長準備書籍、紙筆、剪子、尺子、刀劍玩具、吃食等各類東西讓小兒挑選,如果孩子先拿了紙筆,便預示著孩子長大喜歡讀書;抓著吃的,說明孩子長大有口福......無不寄託著長輩們對孩子的希冀和祝福。
冠禮:古時男子20歲要行冠禮。主要目的是教育孩子樹立成年意識,成為一名對家庭和社會負責任的成年人,從此不再依賴家庭和社會,而要懂得怎樣承擔家庭責任,擔當社會角色。三次加冠是冠禮的主體部分,由正賓依次將緇布冠、皮弁、爵弁等三種冠加於將冠者之首。三次加冠,每加愈尊,隱喻冠者德行與日俱增。冠禮完成後,冠者要以成年人的身份去拜見母親,感謝養育之恩;接著冠者穿著成年人的衣服出門,拜訪鄉裡的尊者、長者。
笄禮:笄禮是古代女子的成年禮,是女子15歲以後,在許嫁(訂婚)之後、出嫁之前行的禮。三加之禮,分別為笄、簪、鳳冠。笄禮結束後,笄者跪在父母面前,由父母對其進行教誨,然後笄者對父母行禮,並分別向在場的所有參與者行揖禮表示感謝。
無論是冠禮還是笄禮,主要目的都是通過莊重的儀式感加強孩子的成年意識,明確其家庭責任和社會責任。發展到今天,很多學校也會根據育人需要,舉行「成人禮」等活動,提醒學生已經進入成人階段,培養學生對家庭、社會和國家的責任感。
關於齊魯更多的知識
關注小賢,小賢和您聊聊山東齊魯的文化!!!
我是儒小賢,我有話對你說
今日文化分享
《禮記曲禮上》——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
譯:喜歡他並且知道他的短處,憎恨他並且知道他的善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