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在沙澧丨說文解字社團第17期活動
2020年9月15日下午放學後,我們「字在沙澧」說文解字社團第17期活動終於開啟,這是疫情後的第一次線下活動,而且本學期會有更多的輔導老師和新成員加入,隊伍的壯大將助推「說文解字進校園」的實踐活動,這也是我們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實踐員和一線語文教師的責任與義務。
今天有30餘位學生自願參加社團活動,我們本期依然秉承「讀—講—寫」的課程思路,「讀」以東漢文字學家許慎的《說文解字序》為讀本,分節反覆讀誦,了解許慎編撰《說文解字》的緣由、方法與意義。「講」以每期活動講解6~8個漢字為依託,在分析漢字的字形字義中感受中華漢字的魅力。「寫」以當期講解的漢字小篆字體為範例,一筆一划來臨寫,加深理解與體會。
本期活動有劉博老師主講,說文解字小組的老師現場觀摩,學生們認真聆聽、書寫和做筆記,收穫滿滿。
本期之「講」:
中:內(和)也。從口。丨,上下通。
指事。甲骨文字形,中象旗杆,上下有旌旗和飄帶,旗杆正中豎立。本義:中心;當中,指一定範圍內部適中的位置。
國:國,邦也。從囗從或。古惑切
會意。從「囗」( wéi),表示疆域。從或(即「國」)。「或」亦兼表字音。本義:邦國。
家:居也。從宀,豭省聲。古牙切
會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宀」( mián),表示與室家有關,下面是「豕」,即豬。古代生產力低下,人們多在屋子裡養豬,所以房子裡有豬就成了人家的標誌。本義:屋內,住所。
旗:熊旗五遊,以象罰星,士卒以為期。從㫃其聲。《周禮》曰:「率都建旗。」渠之切
(旗,畫著熊的圖案的軍旗上有五根飄帶,用以象徵罰星,士卒把軍中飄起熊旗的時刻,當作部隊集合、公開行罰的時間。字形採用「㫃」作邊旁,「其」作聲旁。《周禮》上說,「率部至都,並立熊旗。」)
遊:旌旗之流也。從㫃汓聲。以周切
其:箕,簸也。從竹〇象形,下其丌也。凡箕之屬皆從箕。居之切
形聲。甲骨文字形象簸箕形,即「箕」本字。金文又加聲符「丌」( jī ),變成「其」。( jī )本義:簸箕。今字作「箕」。「其」假借為代詞:他、他們、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