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認識除法算式和除號》教學設計

2021-03-02 新華區王芙蓉數學工作室

一、認識除法

1、教師談話,提出用蘋果招待客人的事情,讓學生說一說都做什麼,引出把蘋果裝盤的問題。

師:蘋果是營養豐富又好吃的水果,日常生活中,人們經常用蘋果招待客人。哪位同學知道,用蘋果招待客人前,都做些什麼?

把蘋果洗乾淨,放到水果盤中,如果學生說出削皮、切成小塊、放到水果盤中,教師給予肯定。

2、提出「把8個蘋果平均放到2個盤子中」的問題,先讓學生說一說題目的含義,再動手分。學生說,教師放。

師:有一天,亮亮家要來客人了,媽媽讓亮亮把8個蘋果洗乾淨,平均放到2個盤子裡,我們幫亮亮一起完成這個任務好嗎?

生:好!

師:誰來說一說「把8個蘋果平均放到2個盤子裡」是什麼意思?

生:把8個蘋果平均放到2個盤子裡,就是要在2個盤子裡放同樣多的蘋果。

師:8個蘋果平均放到2個盤子中,可以怎樣放呢?

學生說,教師放。

3、教師說明:把8個蘋果放到2個盤子裡,每盤放4個。可以用除法來表示。寫成8÷2=4(板書)

師:剛才,我們幫助亮亮完成了平均放蘋果的事情。現在,我們利用平均分蘋果的事情來學習新的數學知識——除法。

板書:除法

師:8個蘋果平均放到2個盤子中,每盤放4個蘋果。這個平均分的事情和結果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這樣寫:先寫要平均分的總數8,接著寫一個表示平均分的除號,在除號後面寫出平均分的份數2,接著寫出等號和結果。

教師邊說邊板書,完成算式後,特別在÷下面寫出「除號」。

師:這個除法算式讀作:8除以2等於4。請同學們小聲讀一讀算式。

學生讀算式。

4、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算式表示的含義。

師:誰願意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個除法算式中除號和各數表示的含義。

學生說的只要意思對就可以。

二、嘗試應用

1、教師談話引出小孩分蘿蔔的事情。讓學生了解題中的信息和問題,鼓勵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然後,交流分的結果,師生寫出除法算式。

師:利用亮亮平均放蘋果的事情,我們認識了除法算式,下面,我們再來看一個小兔子平均分蘿蔔的問題。請同學們讀一讀題目,你知道了什麼?

生1:有12個蘿蔔,4隻小兔。

生2:把12個蘿蔔平均分給4隻小兔。

生3:問題是每隻小兔可以分幾個?

師:12個蘿蔔平均分給4隻小兔,每隻小兔可以分到幾個蘿蔔呢?請同學們用花片分一分。

學生動手操作然後全班交流結果。

生:把12個蘿蔔平均分給4隻小兔,每隻小兔分3個。

如果有學生寫出除法算式,教師要給予表揚。

師:把12個蘿蔔,平均分給4只小兔,每隻小兔分3個,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嗎?

生:可以

師:怎樣寫呢?

學生說,教師板書:12÷4=3(個)

師:這個除法算式怎樣讀?

生:12除以4等於3。

2、提出把12個蘿蔔平均分給3隻小兔的問題,鼓勵學生動手分一分,並寫出除法算式。然後,全班交流。

師:現在老師改變一下問題:如果把12個蘿蔔平均分給3隻小兔,每個小兔分到幾個?自己試著分一分,並寫出除法算式。

學生寫完後交流,說算式,讀算式。

3、提出:把12個蘿蔔平均分給2隻小兔,每隻小兔分到幾個?學生自己寫出算式。

師:如果把12個蘿蔔平均分給2隻小兔,每隻小兔分到幾個?怎樣寫除法呢?

學生說,教師寫算式:12÷2=6(個)

三、課堂練習

1、練一練第1題。教師提出操作要求,先讓學生操作再列式解答。交流時,重點關注學生寫的除法算式是否正確。

師:同學們已經知道了平均分的結果可以用除法表示,並且也會讀會寫除法算式。下面請同學們聽要求擺花片,再寫出算式。準備好了嗎?

生:準備好了!

師:把6個花片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根據你的操作過程和結果寫出除法算式再交流。

生操作後交流匯報。

師:把10個花片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多少?操作後,寫出除法算式再交流。

師:誰願意匯報一下自己寫出的算式,並說一說算式中各數的意思。

生:6÷3=2(個),6是要分的花片個數……

2、練一練第2題。讀題目,引導學生弄清題意後,自己列式解答,然後交流匯報。允許學生先操作後列式。

師:這幅圖是什麼意思?

生:把15條魚平均分給5隻小貓,每隻小貓分幾條?

師:怎麼列式計算呢?有困難的同學可以先動手擺一擺,再列除法算式。

生:就是把15平均分成5份,求每份是多少。可以用除法來計算;算式是:15÷5=3

師:把15條魚平均分給3隻小貓,每隻小貓分幾條?

生:把15條魚平均分給3隻小貓,每隻小貓分幾條?就是把15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也用除法來計算。

15÷3=5

3、練一練第3題。先了解題中的信息,特別是要知道有12枝花。

師:看練一練的第3題,你發現了什麼?

生:沒有告訴有多少枝花。

師:好!現在請同學們自己完成,看誰分的結果和寫的算式都對。

4、練一練第4題。獨立看圖、操作、寫算式。可以讓學生用花片代替糖果分一分,獨立把算式填寫完整。

師:看第4題,請同學們獨立完成,也可以用花片代替糖果分一分,再把算式填寫完整。

相關焦點

  • 冀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5.3《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微課視頻 | 練習
    冀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二年級上冊第40頁、41頁,認識除法各部分的名稱。教學提示本課教材安排了兩個問題,分別是「分桃子」和「分足球」,雖然仍然是除法的初步認識,但是與上節課有所不同,這裡的「平均分」是把一些物品按照每幾個一份來分,求可以分幾份。
  • 二年級數學下冊第二單元除法的初步認識第一課時練習題
    本節「除法的初步認識」是孩子學習除法的開始,孩子原來沒有接觸這方面的知識,對除法意義的理解及對除法的興趣將直接影響到後面的學習。本節包括「平均分」和「除法」兩部分內容。孩子要在頭腦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進而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除法運算的意義。讓學生掌握除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而例4除法的含義,是學生學習除法的一個轉折點,「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是學生學習除法的開始,關鍵是使學生理解「平均分」的含義,即每份分的結果同樣多。
  • 齊民有約:「森林裡的故事——除法的初步認識」單元教學設計
    2、注重動手操作,讓學生在活動中初步認識除法,由於在認識除法初期,平均分是除法的物化形式,因此突出平均分的本質特徵並讓學生認識就顯得十分重要,教學時,要抓住「平均分」這一關鍵,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分」的過程,體驗「平均分」的含義,在此基礎上初步認識除法。
  •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數學2.3《除法》微課視頻 | 課件 | 課課練 | 導學案 | 教案
    初步認識除法。(教材第13、第14頁)1.結合平均分的具體情境與經驗,抽象出除法算式,體會除法運算的意義。2.掌握除法算式的讀法、寫法,認識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3.會用除法算式表示或說明平均分的具體過程。重點:除法算式的寫法和各部分的名稱。難點:理解除法的意義。
  • 《分數除法》教學設計
    【設計意圖:創設分蛋糕這一情境,是由班會課所想到的,旨在鼓勵進步大的學生,從而激勵全班同學不斷的進步,學生會積極地去參與分蛋糕的過程,在興趣中進入新課的學習。】二、探究新知1、初步感知分數除法老師用這個長方形來代替蛋糕,我把它平均分成7份, ×× 的進步最大,咱們把蛋糕的七分之三分給他行不行?
  • 二年級數學下冊 認識除法算式 講解和練習
    二年級數學下冊  認識除法算式   講解和練習更多預習請點擊:二年級數學下冊    認識平均分
  • 數的運算之算式
    小學數學:小學數學教材中沒有明確的算式定義,但是學生在學習加法、減法、乘法、除法時都要學習算式的寫法、讀法及算式的意義。算式中常用的運算符號有六個,即加號、減號、乘號、除號、乘方號和開方號(或稱根號)。(2)關係符號關係符號是常用的數學符號之一,指在算術中表示兩個數、兩個式子或數與式之間數量關係的符號。算術中常用的關係符號有兩類:一類是表示相等與不等關係的符號,如等號、不等號、近似等號等。
  • 齊民有約:「野營——有餘數的除法」單元教學設計
    3、學生能夠用有餘數的除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教師因地制宜組織和開展其他教學活動,培養學生初步的解決問題和數學思考的能力。4、學生學會有餘數的計算,提高有餘數除法的計算能力。(三)實施途徑1、學科單元內整合:本單元分為兩個信息窗,第一個信息窗為有餘數除法的意義,算式的讀法、寫法和餘數與除數的關係;第二信息窗內容是除法豎式的寫法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 《分數除法一》教學設計
    3、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是課堂的引導者、組織者和參與者。4、要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能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5、重視數學思想的滲透。教材分析及學情分析:《分數除法一》學習的內容是分數除以整數的意義及計算方法,這節課是在學習理解了整數除法的意義、認識了倒數,學習了分數乘法的基礎上進行的。
  • 教學研究――二年級除法
    教學研究――二年級除法一、學生和教材分析1、學生認知水平二年級學生受大腦發育影響,不能深入細緻地分析複雜的問題,因此認知水平呈現以下特徵:基於以上認知水平,教師在編排教學內容必須遵循的原則:①複雜的問題簡單化②抽象的知識形象化③一般概括的結論具體化④專業表達述語普通化2、教材分析就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除法為例,首先安排平均分引出除法的概念,然後根據這個概念的意義讓學生去解決生活中的除法問題,最後再按排算法內容。
  •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第2單元《認識除法算式》講解和練習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第2單元《認識除法算式》講解和練習更多預習請點擊:二年級數學下冊 認識平均分
  • 【二年級下冊數學】第2單元《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P14-17)圖文講解+同步練習
    一下 /  二下  / 三下  /  四下 / 五下 / 六下七下  /  八下 /  九下  /  1-9年級語文教材教育部:1-12年級閱讀指導書目1-6年級下冊 | 全冊課文《預習卡》1-6年級下冊 | 課後生字《練字帖》視頻跟讀:1-6年級下冊必背古詩文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 分數除法
    特別是上完公開課《一個數除以分數》以後,孩子們對於分數除法的計算法則已經了非常熟練了,很少出錯。但是,要抓好計算這方面,還得注意約分習慣、簡便計算的意識與技巧。在教學分數除法應用題時,我特意使用對比性很強的例題,訓練學生先根據含有分率的那句話寫出數量關係,然後標數,找出未知量在哪裡,判斷需要用乘法還是除法。根據多年教學分數乘除法的經驗來看,我總結了一套好方法。
  • 齊民有約:「製作標本——表內除法」單元教學設計
    (一)學習目標1、結合具體情境,學生學會用口訣求商,熟練地口算表內除法;進一步認識「倍」,了解「倍」的意義。2、學生能夠體會乘除法之間的關係,進一步認識除法的意義,利用乘除法之間的俄關係解決相關的現實問題。
  • 史料閱讀:除號的由來
    內容:二年級下冊第17頁「你知道嗎」---除號的由來教學目標:介紹了除號的由來,
  • 《因數和倍數》教學設計
    《因數和倍數》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理解因數和倍數的意義以及兩者之間相互依存的關係,掌握找一個數的因數和倍數的方法,發現一個數的倍數、因數中最大的數、最小的數。(二)過程與方法通過整數的乘除運算認識因數和倍數的意義,自主探索和總結出求一個數的因數和倍數的方法。(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探索的過程中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思維的有序性和條理性,增加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二、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理解因數和倍數的含義。
  •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第2單元《認識除法算式》(P13)圖文講解
    發布教育資訊,傳播教育理念,展示教育成果,提供教學資源。竭誠為張家口教育發展服務,為學生、家長和廣大教育工作者服務。
  • 《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說課稿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能初步理解解小數的除法,為以後進一步學習小數的除法打下良好的基礎。二、說學情合理把握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接下來談談學生的實際情況。四年級的學生在以前已經對小數認識比較多,也會整數的豎式除法,而小數除以整數的算理比較抽象,難度較大,所以教學中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真正弄懂,那麼除數是小數的除法也就水到渠成。
  • 二年級數學第六課: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稱 例5
    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學案 學習目標1、使學生知道除法的含義,懂得把一個數按照每幾個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用除法計算。2、使學生掌握除法的各部分名稱。 學習重點難點教學重點:根據除法意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會讀、寫除法算式,知道各部分名稱。知識連結(1)指名說什麼叫「平均分」?(2)強調「平均分」用什麼方法計算?
  • 《小數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
    《小數的初步認識》教學設計 http://www.hteacher.net 2019-04-24 10:10 中國教師資格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