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販生計被奪走?我更擔心社區的消失

2020-12-09 人民日報

早上,我在一個APP上購買了一盒牛腩和4個西紅柿,花費40塊。9點下單,10點半之前就能送達。

下單後,我下樓到早餐店,去那裡吃小籠包和鹹鴨蛋,然後再走到隔壁的菜店。老闆娘每次去都很熱情,會額外送我幾根香蔥,前天去買菜,想買點枸杞,店裡沒有,她去樓上拿了一點給我,也算贈送。

今天我想再買點胡蘿蔔和洋蔥,這樣就可以做不錯的羅宋湯了。不巧的是,胡蘿蔔斷貨了,她老公去進貨了。最終,我買了一個洋蔥,一袋豌豆尖,一共6元,她仍然送我幾根香蔥。

我常去的小店,還有一個水果店,每次去買兩個柿子,有時候老闆會額外贈送我兩個,「再放就壞掉了。」這個老闆和我關係很好,為了賣水果,竟然還附帶誇我的夾克很時尚。還有一家小賣部,我會去那裡買桶裝水,老闆會和我討論跑步,他有一個很漂亮的女兒。

這就是我所在的小區自帶的商業,都是一些小店。店面不大,往往只有一間鋪面,據說租金在3000元左右。開這樣的小店,不會賺太多錢,一個夫妻店,也許能夠養活自己一家,再能有一點積蓄,就算幸運。

這兩天網上有一個話題突然很火,「網際網路巨頭正在奪走賣菜商販的生計」,講的是阿里、騰訊、拼多多都在投資「社區電商」,也就是各種團購買菜的APP,通過團購發展客戶,在上面可以買更便宜的蔬菜。這樣下去,那些賣菜的商販,不管是菜市場擁有攤位、開蔬菜小店或者擺攤兒的,生計都會受到很大影響。

這樣的說法當然很有道理,但是這也並不是一個新故事。新媒體取代傳統媒體,行動支付取代收銀員……這樣的故事似乎在各行各業都在上演。我之前認為報社編輯是最好的職業,但是卻發現報社可能還在,但是傳統的編輯崗位很快就沒了。過去設計報紙版面,或者通過報紙版面想傳達某種價值觀,這樣的技藝,完全變得無用,生計也就成為問題。

不管我們怎麼哀嘆,這樣的變化都已經到來,很難阻擋。過去,我們經常把這看作是時代進步,大談創新和商業模式,這顯得過於樂觀了。如今,人們開始指責網際網路巨頭正在「奪走生計」,雖然說的也是某種事實,很明顯又誇張了點。

外賣行業的崛起,讓很多小餐館面臨困難,但是反應過來之後,餐飲業慢慢調整,很多小餐館都以外賣為主,縮小店面(不需要招那麼多服務員),也減少了房租。過去小餐館的服務員,現在可能騎著車奔波在送餐的路上。人們仍然需要吃飯,也需要有人做飯,只是中間環節發生了巨變。

我們所處的時代,變化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劇烈的。這個變化其實非常複雜,並不能簡單概括為「誰奪走了誰的生計」。當然,那種「時代進步誰都無法阻擋」式的樂觀,也逐漸失去了市場,人們正在慢慢認識到「巨變」的複雜性。各種傳奇都在發生,但是伴隨著傳奇的,是各種過去不為人知的傷痛,正在被展示出來。

就賣菜的小攤販來說,他們可能也不得不重新想辦法來解決自己的生計。小區下面的小店主,對我很熱情,可能就是他們的「改變」之一,每個人都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努力。我儘量減少自己在網上買東西,並不是出於對小攤販命運的同情心,而是他們能夠提供一些網際網路無法提供的東西。有些蔬菜,要比APP上買的新鮮,在蔬菜店,你可以現場構思午餐,也可以挑選,偶爾還能有奇思妙想。

對我來說,值得擔憂的並不是「攤販的生計」,更值得擔心的是「附近」的消失。但是,我卻希望小區附近的小店,能夠儘可能存活下去。過去10年,我先後住過兩個小區,那些社區小店更新頻繁,都很難長久。以10年這樣的長度來看,不管是社會還是城市,都「進步很大」,但是小區周圍店鋪的租金,卻沒有明顯上漲,因為大家生意都不好做。

這些小店的作用要遠比大家想像得重要得多。疫情期間,網上有很多人喊著囤糧,但是你到下面小超市一看,米糧充足,你就會安心下來。在簡·雅各布斯看來,這些小店是維持社區安全的核心。

熱鬧的社區,經常有人走動,這創造了一種氛圍,讓壞人望而止步。這些是電商巨頭們沒有考慮過的問題,但是卻對每一個居民都至關重要。現在開始有懷疑、反省甚至反思,這都是一種進步。

(來源:澎湃新聞)

相關焦點

  • 社區團購——將會奪走賣菜商戶的生計?看小農民怎麼說
    專家認為,電商巨頭入局把社區團購的競爭拉到了新的戰略高度,各家都有競爭機會,社區團購又迎來新一輪「風口」。  社區團購採用「預售+自提」模式,通過聯合社區小店經營者、寶媽等「團長」人群,為居民提供高性價比的生鮮食品和日用品。社區「團長」通過拉群快速收集訂單,平臺負責聯繫原產地直採發貨,有利於推動生鮮零售線上線下加速融合。
  • 賣菜站上新風口,社區團購會砸了菜販飯碗嗎?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5日電 (記者 吳濤)你家門口的小賣部老闆可能做夢也沒想到,他們突然站在了社區團購的風口——申請成為團長,幫助賣菜,坐等收錢。背後發生了什麼?未來靠「賺差價」的小菜販還能生存下去嗎?資料圖。中新社記者 張暢 攝社區團購為何這麼熱?
  • 網際網路公司搶菜販生意,但你買菜更便宜了嗎?
    網際網路公司搶菜販生意,但你買菜更便宜了嗎? 在疫情催化之下,今年以來社區團購模式變得異常火爆。對網際網路公司來說,生鮮行業線上化率低,市場規模巨大,是為數不多未被網際網路深度改造的領域。社區團購模式適配下沉市場的特點也撥動了無比渴望挖掘下沉市場用戶的網際網路公司的神經。
  • 專家:美國網際網路公司挑戰科技前沿,中國巨頭為何與菜販一較高下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必刪近期,一篇名為《網際網路巨頭正在奪走賣菜商販的生計》的文章引發熱議。對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入局社區團購,經濟學界對此有不同觀點。贊成方認為,網際網路巨頭的加入有利於推動零售業的流通革命,提高經濟效率;反對方則認為,社區團購缺乏技術創新,既無法提高經濟效率,還將擠壓菜販的生存空間。
  • 別全面絞殺社區團購!連菜販都當不了的底層正被它拯救
    社區團購正處於漩渦中。今年,網際網路巨頭瘋狂地融入這個賽道,他們運用補貼,製造超低的價格,以求得快速擴張。民間很快意識到:1分錢一盒雞蛋、9分錢一捆白菜......低得不正常的價格,正在奪走無數菜販的生意。於是,對社區團購的仇視隨之而起。
  • 搶走菜販生意的網際網路巨頭,讓買菜更便宜了嗎?
    來源:創事記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看理想來源:看理想(ID:ikanlixiang)前幾天,一篇名為《網際網路巨頭正在奪走賣菜商販的生計》的文章引發了熱議。因此也有許多人擔心,「一旦被社區團購壟斷後,東西就不便宜了」,確實這樣的故事已經見得太多太多,似乎每天都在「新賽道」上發生:咖啡、打車、共享單車、點評軟體……「老實說,我感覺圈內的人都有點懵了。因為社區團購起來太快,巨頭們一上來就幾十億補貼往裡砸,幾乎沒有給出任何機會」,一位投資人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採訪時表示。
  • 馬雲、王興與小菜販搶生意,任正非卻親自下礦考察5G
    最近在社區團購市場上,阿里、美團等巨頭打得火熱,一時之間不起眼的賣菜市場上硝煙四起。馬雲帶隊的阿里巴巴,向某社區團購公司注資1.96億美元;王興則表示,生鮮零售是美團具有戰略重要性的新業務領域;銷聲匿跡許久的劉強東,也要親自帶隊打好社區團購。對於馬雲、王興身價這樣百億、乃至千億的資本家,卻與搶起了菜販的生計的行為,不少人表示,這些人吃相實在是有些難看。
  • 社區團購站上風口:消費者可以一直薅羊毛嗎?
    資料圖。中新社記者 張暢 攝   社區團購為何這麼熱?這是當下社區團購的現狀。   消費者也瘋狂薅羊毛,15元2.7斤的土雞、1分錢一袋鹽,1元多1斤的蔬菜比比皆是,新用戶甚至可1分錢買一份菜,社區團購補貼後的價格與大型超市的形成巨大反差,怎麼買怎麼合適。   某社區團購平臺對中新網記者表示,其平臺上大多數商品是市場價格的5折,部分爆款商品的價格不到市場價的2折。   為何社區團購先盯上了賣菜?
  • 都去線上買菜,老年菜販的出路在哪裡?
    因此,當老年人和菜販的雙重身份在老年菜販的身份上重合,不就不容易的生活,對於老年菜販來說,就更不容易了。燒錢補貼用戶,是網際網路巨頭們的拿手好戲。老年菜販的眼裡,做一個好的菜販,是努力把菜的品質做到最優,不缺斤少兩,幫客戶把菜洗好、削好皮,但2塊錢的菜1塊8賣給消費者,他是萬萬做不到的。做了,他和老伴就要餓肚子。但當老年菜販的收入變得越來越少時,為生計而愁得睡不著覺的老年菜販總有恍然大悟的一天:他這是要我命啊!他把我打垮了,市場上不就徹底沒人和他競爭了?
  • 生鮮電商兇猛搶市 菜販該怎麼辦?|社區團購|橙心優選|多多買菜|...
    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20年社區團購市場發展迅猛,市場規模預計將達720億元。社區團購市場持續下沉,同時憑藉便利的送達服務,實現用戶的高度培養,預計中國社區團購市場未來保持良好增長態勢,到2022年中國社區團購市場規模有望達到千億元級別。2 苦了菜販 生意忽然就不好做了線上賣菜兇猛來襲,讓那些以賣菜為生的攤販,慌了手腳。
  • 社區團購興盛 經不起「賣菜革命」折騰的小販怎樣了
    那種認為「網際網路+社區團購」不是創新的觀點,我認為有失公允。事實上,這也是優勢產業對弱勢產業的慣性衝擊。巨頭們前期為搶奪市場份額,各種補貼是少不了的,消費者可能買到遠低於市場價的菜。但是,一旦戰局塵埃落定,社區團購業務只剩下極少「寡頭」在做,消費者還能繼續享受「福利」嗎?不好說。想想外賣一度出現零元免費餐,可現在呢?再想想某款熱門生鮮App上,很多菜的價格明顯貴於市場價。
  • 鳳凰網社區團購民調:超八成用戶認為涉嫌壟斷 菜販將無法生存
    鳳凰網科技訊 12月18日下午消息,網際網路巨頭「下手」社區團購,關於「社區團購是否會砸了菜販飯碗」的話題成為近期民眾和媒體關注的焦點。針對此話題,鳳凰網進行了相關問題的調查,在過去10天時間裡,有超過80萬用戶參與到我們的調查中。調查結果顯示,67.72%的用戶認為網際網路插手的社區團購會砸了菜飯們的飯碗,超過80%的用戶認為網際網路此舉涉嫌壟斷,對菜販們的生存構成威脅。
  • 開在手機裡的菜市場 社區團購何去何從
    但是社區團購平臺上的低價商品也引起很多人的警覺。衛龍、香飄飄、雷達電池等多個品牌發布通知,禁止經銷商向社區團購平臺供貨。有批發商擔心流失傳統超市用戶,不願將熱銷產品供給社區團購平臺。也有網友擔心,網際網路用低價商品吸引顧客,會奪走菜販子的生計。12月22日,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商務部召開規範社區團購秩序行政指導會。
  • 成都90後菜販創業記:社區團購火,我踩的卻全是坑!
    劉坤倫發現,疫情過後,菜市場進來很多年輕人,85後菜販明顯增加,去產地收貨時,也發現多了年輕面孔,不全是四五十多歲的中年人了。賣菜的小生意,確實也牽動著千家萬戶。面對巨頭們的高額補貼,他說,如果繼續燒5年,擺攤賣菜肯定就沒得做了。
  • 菜市場開在手機裡 社區團購何去何從
    但是社區團購平臺上的低價商品也引起很多人的警覺。衛龍、香飄飄、雷達電池等多個品牌發布通知,禁止經銷商向社區團購平臺供貨。有批發商擔心流失傳統超市用戶,不願將熱銷產品供給社區團購平臺。也有網友擔心,網際網路用低價商品吸引顧客,會奪走菜販子的生計。  12月22日,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商務部召開規範社區團購秩序行政指導會。
  • 網際網路巨頭正在奪走賣菜商販的生計|商務英語
    近日,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入局社區團購的消息廣受關注,從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26日,國內社區團購類電商領域共發生26起投融資事件,共計融資超117億元。如阿里、騰訊這些網際網路巨頭已悉數入局。前有騰訊、阿里、美團、滴滴爭鬥,後又加入快手、字節跳動等巨頭。
  • 網際網路巨頭開始進軍社區團購:菜市場開在手機裡
    社區團購興起後,有顧客減少去菜市場、超市的頻率。但是社區團購平臺上的低價商品也引起很多人的警覺。衛龍、香飄飄、雷達電池等多個品牌發布通知,禁止經銷商向社區團購平臺供貨。有批發商擔心流失傳統超市用戶,不願將熱銷產品供給社區團購平臺。也有網友擔心,網際網路用低價商品吸引顧客,會奪走菜販子的生計。
  • 【特寫】消失的菜市場:網際網路巨頭不講武德吞噬一切?
    記者 | 吳容編輯 | 周卓然「美團他們搞死我了!」臨近中午,在廣州體育東路菜市場,一個菜檔老闆娘正根據顧客下單將菜打包,等待送貨小哥上門。她口中抱怨的「美團他們」,指的是美團買菜等各類生鮮電商們和最近火爆起來的社區團購們。疫情催化之下,今年以來社區團購模式變得非常火爆。
  • 「流量大戰」未到黑龍江已被「調停」丨社區團購的「初心」到底該...
    為嚴格規範社區團購經營行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要求網際網路平臺企業嚴格遵守「九不得」,包括不得通過低價傾銷、價格串通、哄抬價格、價格欺詐等方式濫用自主定價權。最近一周,社區團購算得上是社會各界討論最火爆的話題之一了。以「社區團購」為關鍵詞的相關話題頻頻衝上微博熱搜,其中#社區團購會奪走賣菜商販生計嗎?#這一話題的閱讀量甚至超過了2.47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