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不過夕陽紅 每逢佳節更敬老——各地廣泛開展重陽特色文化活動...

2020-12-24 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0月17日電題:最美不過夕陽紅 每逢佳節更敬老——各地廣泛開展重陽特色文化活動綜述

新華社記者

重陽節是人們尊老敬老的溫馨時刻。在社會加速發展的今天,老人們在溫飽之後更重視子女和後輩的精神關愛。佳節來臨之際,各地通過鄰居節等特色文化活動撫慰那些曾為家庭、社會奉獻了半生的老人,讓他們獲得更多的理解、尊重與陪伴。

(小標題)關愛:讓老人盡享社會的尊重

在傳統社會中,老人是至高無上的長者。今天,他們中的有些人在適應社會的高速運行方面略顯疲憊,但社會並沒有遺忘那些讓老人們感動的尊老傳統。

17日下午,寧夏銀川市金鳳區平伏橋村居民小區廣場上,近300名村民或坐或站,興致勃勃地望著廣場最前方的舞臺。在喜樂聲中,8名「尊老愛老和諧家庭戶」代表上臺,工作人員為他們戴上大紅花、頒發獲獎證書。

75歲的平伏橋村村民李玉梅年輕時是生產隊的婦女隊長,多次當過勞模。「像今天這樣戴大紅花還是頭一回。在村裡走到哪兒,臉上都有光。」李玉梅撫摸著紅花說。

「比起老人們的付出,我們所做的其實很普通。」李玉梅的兒子王建國說,當年為了供他們五兄弟上學,父親每天凌晨就起床上山拉石頭,母親也起早貪黑幹活,後來兄弟五人中出了兩個大學生,父親卻因積勞成疾去世,他們只能孝順母親來回報老人的養育之恩,沒想到因此受表彰。

平伏橋村位於城鄉接合地帶。近年來隨著城市發展,村民們搬進了樓房。「以前,一個院子要住好幾代人,老人和兒孫交流非常頻繁。住進單元樓以後,大家分開住,親情有些淡了。」平伏橋村黨支部副書記李少新說。

寧夏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法學研究所所長李保平認為,尊老孝親等傳統文化的延續和弘揚對促進社會穩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現在,許多年輕人在外地工作,往往只能打電話簡單問候父母,這並不能真正滿足老人的精神需求,因此特別需要倡導敬老尊老的社會良俗。

重陽節裡感受到社會尊重和關愛的遠不止平伏橋村的老人,西藏拉薩市堆龍德慶區五保集中供養服務中心的老人更是格外開心。

在「搶椅子」比賽中,70歲的次仁央宗老人獲得第一名,樂得合不攏嘴。「我們老人們在一起,就是圖個樂呵。」中心護理員宗吉為老人們演唱了《月光下的姑娘》,贏得陣陣喝彩聲。臺下的老人都紛紛上臺獻上哈達,不到幾分鐘的時間,宗吉的脖子上就掛了十幾條。

(小標題)攜手:鄰居節唱響「夕陽紅」 老人找到歸屬感

傳統社會中和諧的鄰裡關係是老人們溫暖的記憶,在新時期留住這份鄉愁更是他們的心中所盼。

「門對門我們住在一起,樓挨樓我們都是鄰居……」《鄰居之歌》的曲調縈繞在天津市河西區濱湖劇院,老年合唱團、舞蹈隊紛紛登臺獻藝,在場的數百位觀眾用手機鏡頭,不停地記錄著舞臺上的精彩瞬間。

這是天津河西區天塔街道舉辦的「我們的節日·重陽暨第20屆鄰居節」主題展演活動中動人一幕。  

天塔街鄰居節創辦於1999年,經過多年的發展,弘揚鄰裡團結互助、尊老愛老文化成為該項活動的鮮明主題。參加活動的七旬老人孫富東激動地說:「鄰居節為什麼能辦這麼多年,就是把老百姓內心的熱情點燃了,暖了我們老人的心。」

天津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張寶義認為,通過鄰居節這類的社區活動,讓老年人找到心靈的歸屬感,對於增強老人們的獲得感十分有益。

重陽節前一天下午,一臺以「改革開放展風採 敬老愛老譜新篇」為主題的2018年廣州市「敬老月」文藝匯演活動在廣州蓓蕾劇院上演。由68歲的李小紅領銜的開場演出舞蹈《英歌傳承》氣勢十足,贏得全場陣陣掌聲。

潮汕英歌舞是廣東潮汕地區的傳統民俗舞蹈,這種舞蹈融匯戲劇、舞蹈、武術等成分,十分豪邁。李小紅說:「重陽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我們希望通過地方特色舞蹈,把傳統節日過出點『文化味』。」廣東省民俗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潘劍明表示,民俗文化融入社區,讓老人們之間有了交流平臺,也有助於老年人與其他社會成員的和諧相處。

(小標題)理解:與年輕人分享幸福的秘籍

老人的人生寶典裡同樣有年輕人關注的內容,讓老人把他們的處世之道分享給後輩,也是老人獲得成就感的重要方面。

重陽節之際,上海市徐匯區湖南路街道舉行了一場特別的集體婚禮。7對已攜手走過40年婚姻的夫婦,在親友見證下,邁進復古的禮堂,重溫甜蜜幸福的時光。

今年同為84歲的張炎華、劉蕊先夫婦,是當日典禮上婚齡最長的「新人」,他們已攜手走過了近一個甲子的風雨。張炎華老人回憶說,和夫人相戀時兩人曾互送給對方一本筆記本作為信物。「我記得她在本子上寫下了對我的『要求』——『你熱愛運動,說明你是個積極向上的青年,希望你進步,成為全面發展的人』,這本子我們現在還珍藏著。」

參加活動的年輕人分享了老人們婚姻的「保鮮秘訣」後深受觸動。白領王女士說:「幸福的家庭並非一定要有名車豪宅,而是在柴米油鹽中的相濡以沫。」很多年輕人表示,滿頭銀髮是最美的頭紗,美好的愛情就是對家庭、對婚姻責任的堅守。(記者靳赫、黃江林、周穎、張宸、吳振東)(完)

相關焦點

  • 杭州市慶重陽活動次第開花 孝親敬老在身邊
    為弘揚中華民族敬老愛老的傳統美德,關愛老年人、傳遞溫暖,在重陽節來臨之際,杭州各部門單位以多種形式組織開展慰問敬老活動,努力營造全社會愛老、敬老的良好風尚。西湖區敬老愛老大會贏掌聲杭州市西湖區作為較早進入老齡化社會的城區,目前老年人口超過12萬,其中80歲以上的老人有2.3萬,90歲以上有2700多位,百歲老人有70位。
  • 佳節又重陽丨品味詩意文化 傳承敬老美德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又是一年重陽時。這一天,在中國人的傳統情懷裡,既有「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的真摯親情,也有「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的知己友情。如今,重陽節還是法定的「老年節」,更增添了濃濃的人情味和深刻的文化底蘊。
  • 東營勝利街道孫家村:「溫暖夕陽紅」重陽節敬老活動別開生面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王藝霏 東營報導九九重陽節,濃濃敬老情10月25日,在重陽佳節之際,位於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勝利街道的孫家村一大早便熱鬧起來,全體黨員、村民代表與全村60歲以上的老人相聚一起,歡度重陽佳節。
  • 「九九重陽節 濃濃敬老情」 靖安社區開展豐富多彩的重陽節活動
    蕭山網訊 「人生最美夕陽紅,世間最美老年花。」為慶祝傳統佳節重陽節,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給老年人提供增進感情的交流平臺,豐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10月28日下午,靖江街道靖安社區開展以「九九重陽節,濃濃敬老情」為主題的重陽節活動。
  • 「青春不老 致敬夕陽美」2018重陽敬老禮主題活動呼籲關愛老年人
    「青春不老 致敬夕陽美」2018重陽敬老禮主題活動呼籲關愛老年人 2018-10-16 來源 :公益時報  作者 : 徐輝 10月15日,為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進一步營造愛老助老的良好社會氛圍,在九九重陽節來臨之際,由北京市婦聯、北京市家庭建設促進會、北京體育大學聯合主辦的「青春不老致敬夕陽美
  • 重陽節歷史悠久 國外敬老也過節
    10月9日,在福建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附屬第一幼兒園,小朋友在奶奶的帶領下參加重陽敬老活動。當日是重陽節,不少學校邀請孩子的長輩來到學校,以多種多樣的互動形式開展重陽敬老活動。1989年重陽節被正式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今年,已經是我國第28個重陽佳節。重陽佳節起源早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源頭最早可追溯到先秦之前。據《呂氏春秋》記載,先秦時期的王公貴族已有在九月祭饗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
  • 重陽之意:孝親敬老,傳統禮俗倍增文化認同
    重陽登高  重陽節又被稱為「老人節」「重九節」「登高節」「菊花節」,在江蘇各地,流傳著很多與重陽節相關的民俗與故事,其中蘊含的孝親敬老傳統美德,讓人倍感親切,倍增文化認同與自覺。南朝的開創者、宋武帝劉裕祖籍在徐州,相傳他在東晉當大將時,一次率軍北徵凱旋途中,於九月初九這一天帶著謝靈運等人登上徐州項羽戲馬臺,大宴群僚,賦詩為樂,以壯軍威,留下重陽佳話。唐代儲光羲有詩:「天門神武樹元勳,九日茱萸饗六軍」,寫的就是劉裕重陽節在戲馬臺上的歡宴。  唐詩宋詞中和重陽節有關的名句很多,「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 「每逢佳節倍思親」品十二首經典重陽詩詞,談重陽節來歷與風俗
    【九】是數字中的最大數,又是久長久遠的諧音,因此九上又九、九九重陽,就有長長久久、長壽尊貴的隱喻在裡面,重陽節由此有著為老人祝壽吉祥、祝福長壽安康的節日寓意,故為」敬老節」。而今又成為我國法定的「老年節」。重陽節歷來有登高的風俗,除此之外還有賞菊、喝菊花酒、插茱萸、吃重陽糕等。
  • 四送關愛 情暖重陽——市住房城鄉建設局開展2020年重陽節敬老活動
    四送關愛 情暖重陽——市住房城鄉建設局開展2020年重陽節敬老活動為弘揚中華民族孝老敬老愛老的優秀傳統美德,10月23日,在傳統重陽佳節暨全國第11個「敬老月」、第8個「老年節」來臨之際,市住房城鄉建設局開展了以
  • 寧波開展「敬老月」主題活動 弘揚敬老愛老傳統美德
    為切實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孝老敬老的中華傳統美德,寧波各地各部門廣泛開展「敬老月」主題活動,紮實開展惠老政策落實行動,開展老年人法律維權、法律援助服務;積極開展敬老愛老志願服務行動…………多舉措開展「敬老月」活動 營造濃厚氛圍…………      寧波各地廣泛開展「敬老月」主題宣傳教育活動,大力宣傳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宣傳各類尊老敬老的先進典型
  • 九月九日重陽佳節,你可知它的來歷?
    每逢佳節倍思親,重陽佳節登高望遠,喝菊花酒,已經是一種風俗習慣。那麼,你可知道重陽節的起源是什麼嗎?這些風俗習慣又是怎麼來的呢?今天曉波就給大家講解一下吧。紅楓醉染清秋的霜林,以斑斕的色彩演繹著大自然的華美樂章。
  • 福建省「我們的節日·重陽」主題系列活動在德化舉辦
    東南網記者 林傑 攝  為迎接重陽節的到來,10月22日-23日,2020年福建省「我們的節日·重陽」主題系列活動在德化縣舉辦。活動內容包括愛心捐贈、文藝匯演、民俗匯演、經典誦讀等,深入挖掘重陽傳統文化內涵,營造尊老敬老、愛老孝老等老有所養、老有所樂的喜慶節日氛圍。  22日下午,主題系列活動在德化縣國寶鄉佛嶺村拉開序幕。
  • 童心敬老 愛在重陽——我園開展重陽節慶祝活動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在重陽節來臨之際,實驗幼兒園的小朋友們在老師的引導下,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節日活動,在交流中體會爺爺奶奶等親長對自己無私的愛,在活動中傳承尊老、敬老、愛老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在生活中學習感恩,學會用「愛與陪伴」給予親長關懷、快樂和幸福。
  • 做烘焙DIY壽餅,這個社區舉行「新潮」活動情暖重陽
    楚天都市報9月27日訊(記者陸緣 通訊員周雪萍)人生最美夕陽紅,世間最美老年花。為迎接即將到來的傳統佳節「重陽節」。東西湖區常青花園一社區舉辦「喜迎軍運會 歡度國慶、重陽節」主題活動,與70歲老人一起做壽餅,其樂融融,向轄區的老年朋友致以節日的問候和祝福。
  • 重陽節齊賞秋日芳華!黃山納尼亞小鎮責任敬老以身先行
    又到一年重陽時,10月25日上午,由中共徽州區上街社區總支部委員會、徽州區上街社區居民委員會主辦,新華聯·納尼亞小鎮承辦的「情暖重陽 共賞秋日芳華」敬老活動圓滿結束。
  • 重陽•我們的節日丨福州四中:重陽登高,勵志擔當!
    詩歌箏鳴,茶香菊黃老幼同樂,喜氣洋洋10月22日「重陽登高·勵志擔當」福州四中第三屆重陽登高節活動如期而至「憶往昔先賢登高望遠抒壯懷,看今朝學子立志成才譜新篇。」福州四中副校長吳勇在啟動儀式上表示,福州四中地處大廟山,上有登高亭、登高石,是福州古人每逢重陽「登高覽勝、以暢秋志」的重要民俗遺址。學校要發揚傳統節日文化中挖掘教育價值,立足本校特色,以師生喜聞樂見的、豐富多彩的形式,開展主題校園文化活動。此次重陽佳節,學校繼續挖掘重陽節傳統文化精華,結合「登高致遠、惠澤天下」的學校精神,傳承中創新,以「重陽登高·勵志擔當」為主題開展活動。
  • 泉州市開展「我們的節日.重陽節」主題活動
    ,深入挖掘重陽節濃厚文化內涵,弘揚中華「孝」文化精神,積極傳承閩南民間民俗,重陽節期間,泉州市委文明辦印發《關於泉州市2016年「我們的節日·重陽」主題活動的通知》,在全市組織開展2016年「我們的節日·重陽節」系列主題活動,並取得明顯活動成效。
  • 重陽佳節各地紛紛開展敬老慰問活動 弘揚中華民族尊老孝親的傳統美德
    央廣網北京10月25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25日是重陽節,全國各地紛紛開展形式多樣的敬老愛老慰問活動,弘揚中華民族尊老孝親的傳統美德,為老人們送去一份關愛和祝福。在重陽節來臨之際,一場志願者嘉年華活動在江蘇南京老門東歷史街區舉行。
  • 九月初九,重陽佳節知多少?
    重陽節的源頭,早在春秋時期就有記載,那時已經存在以慶祝豐收為名的祭祀天地神靈、祖宗的活動,用來感謝天地、祖先的饋贈。重陽節自古就有敬老祭祖、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衰。重陽節,與除夕、清明節、中元節統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根據《呂氏春秋》記載,先秦時已有在秋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饗天地、祭祀祖先,以謝天地、祖先恩德的活動。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 濰坊廣文街道各社區開展豐富多彩重陽節活動
    「人生最美夕陽紅,世間最美老年花。」為慶祝傳統佳節重陽節,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給老年人提供增進感情的交流平臺,豐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把社區建設成為家庭和睦、鄰裡和諧、互助友愛的溫馨家園,連日來,廣文街道各社區紛紛舉辦了豐富多彩的敬老、愛老活動,與老人一起共度重陽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