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老二進了幼兒園,外公開始守著手機等照片。這幼兒園和託管不一樣,託管班老師每天譁譁的發照片,恨不得每個環節都拍到告訴家長,你看你看,你這花了大幾千的多值。
外公這守了幾天,開始不滿意了,哎呀,老師怎麼不發照片啊?哎呀,老師這今天好不容易發了照片,結果只拍到娃翻個白眼的。哎呀,今天怎沒有娃照片啊?哎呀,今天睡覺也沒有娃?哎呀,這位置這麼靠後,娃看得到嗎?……
這不,我突然想起來,前幾天聽朋友說了一個段子。她閨蜜中老年得子,心疼的不行,送到幼兒園裡老母親特別不放心,每天就是盯著照片看,結果一連幾天沒看到娃,她著急啊,表面上按兵不動,實際上 內心萬馬奔騰啊,在某一天早上有沒有看到娃做早操的照片的時候,她終於出手了!
「老師,您幫忙看看xx同學他有沒有到班級?今天是他自己走上來的呢!」 她在微信群裡這樣問了一下。
果然,五秒鐘不到,老師發來一張他娃在做早操的照片,順帶發了個大拇指。
這波高機制操作簡直閃瞎我的鈦合金狗眼啊!哈哈
當然這波操作也只能用一次,其實最重要的是作家長的心態要調整。畢竟老師的工作是帶好孩子,而不是充當攝影師。
如果真的想要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狀態,其實我們完全可以做到良性溝通。
1、日常接送回到家,可以通過開放式的問題,和孩子進行交流。比如,親愛的寶寶,來和媽媽說一下今天最開心的事情是什麼?你今天有什麼收穫啊?如果孩子沒有這個分享的習慣,你可以先從自己的日常生活開始?
2、接送的時候,和老師進行溝通交流。畢竟一個老師二、三十位小朋友,如果等著老師一個個和家長溝通,這非常不現實,而且老師也來不及,但是家長平時主動和老師溝通,了解孩子的情況。
有什麼問題可以私下進行提醒,相信老師也並非故意沒照顧好孩子或者不給孩子拍拍照片,同時也要加強與老師的溝通交流,讓老師儘可能多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尤其是孩子身體狀況弱的時候,家長要提前與老師說,這樣更方便老師照顧孩子。
而且這種及時和良性的互動,也會給老師傳遞一個信息,這個家長很重視孩子,在溝通過程中,傳遞相互的教育理念,家校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對孩子的教育更好。
3、說一千道一萬,鍛鍊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咱們家長進行內心焦慮脫敏,才是千萬百變不變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