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內向害羞沒自信怎麼治?3個維度提高「自我效能感」重拾自信

2021-01-07 叨車達人

幾乎每一個人在看完《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這部電影之後都會為松子的遭遇唏噓不已,松子的一生的確讓我們感到唏噓,但是她的經歷也讓我們看到了自信對一個人的重要程度,沒有信心就只會以悲劇收場。

這是我們成年人需要提升的地方,也是家長們在教育孩子時需要著重注意的地方。

我就見過一個孩子在自卑和自信兩種情況之下截然不同的成長。

鄰居家的多多從小就比較木訥,看著一副呆呆的樣子,經常被很多不懂事的小朋友欺負,她的媽媽看到這種情況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後來有一次,多多在語文考試中拿到了高分作文被所有人表揚,也是那時候開始他找回了自信,之後一路高歌猛進參加了很多作文競賽拿了很多獎項。

以前的他鬱鬱寡歡,現在的他神採飛揚,完全就是兩個人,而他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好變化就是因為自信心增加了,這就是自信帶來的力量。

增加自信心之前,先來了解「自我效能感」

可以說如果想要培養出優秀的孩子,那麼就一定要提升他們的自信心,這就非常有必要來了解一下「自我效能感」了。

這是心理學家班杜拉所提出的,具體指個體對自己完成某件事情、某項任務的自信程度,自我效能感高的人相信自己可以做得更好,愛挑戰也樂於迎難而上,他們往往能夠為了達到目標充分的利用好自己所掌握的技能和智慧;

反之自我效能感低的人則會害怕挑戰和失敗,即便他們擁有一定的技能和智慧,也會因為恐懼和壓力而無法很好地發揮出來。

這種情況相信很多家長一定都遇到過,比如明明孩子平時做得都相當好,但是一到考試或者比賽就無法發揮出正常的水平,因為他們在比賽和考試的時候滿腦子想的都是自己做的還不夠好,自己失敗了怎麼辦,這種情況下自然就無法將精力放在專注比賽、發揮技能上了。

因此,想要重塑孩子的自信心,我們不妨從提升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入手。

這樣做重塑孩子的自信心

第一,正向反饋教育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裡的松子是一個非常需要外界關注和肯定的人,她在後面的生活中也確實是在以不斷迎合他人的方式來獲得他人的認可,在這個過程中,但凡她有獲得一點的正向反饋也不至於落得孤單一人死去的結局。

其實只要是人也會和松子一樣想要獲得他人的認可和關注,只不過因為沒有松子那樣慘痛的經歷所以不會像她那般迫切而已。

但是這不代表我們就不需要了,想要讓孩子擁有高自我效能感,那就要在他成長的過程中讓他不斷獲得正向反饋,外界的肯定和稱讚,以及個體自己對自己的認可都是正向反饋。

即便孩子沒有完成最終的目標,父母們也要在孩子每天獲得進步的情況下對孩子進行表揚

除此之外,孩子自身從體驗中切身地感受到正向反饋也是很重要的,就像上文所提到的孩子——多多一樣,先從自己擅長的事入手,把這件事做到極致從而從成功的經歷中明白自己也可以有迎接挑戰、解決困難的能力,這樣一來自我效能感就會隨之逐漸提高。

第二,榜樣教育

《士兵突擊》這部電視劇在播出的時候非常火,劇中許三多的經歷也激勵了非常多和他情況差不多的人,我自己就是其中之一。

那時候的我和許三多一樣像一團扶不上牆的爛泥,但是在看到他通過努力和付出變得越來越好之後,我仿佛也獲得了力量想要成為像他一樣的人,這就是榜樣的力量,科·達勒維耶曾說過:「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對這句話——我深表認同。

在重塑孩子信心的過程中,父母可以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給孩子找一個榜樣,然後用榜樣的經歷激勵孩子積極做出改變進而重拾信心。

在選取榜樣的時候除了可以選取那些和孩子有類似情況的人之外,還可以選取和孩子有同樣目標並最終達成的人,電影電視中的人物或者現實生活中的人物都可以作為孩子的榜樣,每當孩子處於低自我效能感的時候,就讓孩子想想那個曾經和他有同樣想法並最後擺脫這種想法通過努力走向成功的榜樣,告訴孩子——他也能行。

第三,愛的教育

除了上文所說的榜樣和正向反饋可以提高孩子的自我效能感之外,來自父母的關愛與關注也同樣能夠做到這一點。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尤其是來自父母的評價會影響他們的一生,生長在一個充滿關愛的家庭裡的孩子似乎認為自己擁有非常多的東西,他們陽光開朗,這就是自信的表現

反之生長在厭棄自己的家庭裡的孩子似乎認為自己一無所有,在心理上和行為上都表現得非常自卑;這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就是「原生家庭」所導致的。

想要孩子做一個自信、積極向上的人,那麼從孩子還小的時候開始就要給他們所需要的關愛。

當孩子知道這個世界上永遠有一個人愛著自己,相信自己可以變得更好之時,他們也會受到激勵,身心的能量因此被喚醒,從而願意為了那些一如既往關愛自己的人去變得更加優秀。

所以家長們無論多忙,也記得給孩子多些陪伴,讓孩子的身心都處於積極向上的良好環境中,讓孩子的自我效能有可以發展的機會。

孩子的人生經歷和社會閱歷還不夠豐富,所以遇到困難的時候產生退卻的心理,懷疑自己也是很正常的,這個時候家長們不要用恨鐵不成鋼的眼光看待孩子,而是要盡好自己作為父母的義務、發揮自己作為父母的力量,採用適當的方法去提升孩子的自信心。

「詩仙」李白曾寫過這樣的詩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希望在父母的幫助下,所有的孩子都能夠建立這樣的觀念,給自己信心的同時也給自己更多的可能,成為有利於社會的棟梁之材。

相關焦點

  • 小孩內向害羞沒自信怎麼治?3個維度提高「自我效能感」重拾自信
    」可以說如果想要培養出優秀的孩子,那麼就一定要提升他們的自信心,這就非常有必要來了解一下「自我效能感」了。這是心理學家班杜拉所提出的,具體指個體對自己完成某件事情、某項任務的自信程度,自我效能感高的人相信自己可以做得更好,愛挑戰也樂於迎難而上,他們往往能夠為了達到目標充分的利用好自己所掌握的技能和智慧;反之自我效能感低的人則會害怕挑戰和失敗
  • 孩子害羞內向沒自信怎麼辦?3個維度提升「自我效能感」重塑自信
    3.沒自信的孩子容易養成「固定性思維」沒有自信的孩子更容易形成固定型思維,這種思維讓孩子覺得自己的能力是天生的,固定不變的,總是說,我很笨,我努力了也沒有用,反正我就是學不會。02 造成孩子沒自信的原因來自於這3點孩子不自信,成為困擾很多家長的難題。有的家長將其歸咎於天生如此,有的家長將其全部怪罪於孩子自身。其實,孩子自信與不自信,都與家庭教育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 孩子過於害羞內向,可能與「自我效能感」有關,家長從這3步引導
    文 | 小璐媽媽育兒(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孩子的性格過於內向,面對陌生人的時候總是害羞。這都和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密切相關,家長們要學會積極地引導孩子,讓孩子們變得更優秀。我家孩子平時就是一個害羞內向的人,並且這個害羞內向的性格已經影響了孩子的成長,在很多方面都在阻止孩子的行為。後來我才了解到,很多害羞內向的孩子都是由於缺乏自信,而這類孩子最後就會形成一種「討好型」人格,影響他們的一生。
  • 想撕掉孩子的「內向」標籤?提高「自我效能感」,培養開朗孩子
    文 | 小鴻兒媽媽(此文為原創 ,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不難發現,有的孩子在小的時候光彩照人,自信非凡,長大後反而變得平平無奇,沒有什麼突出的地方,也不夠開朗自信了,喜歡安於現狀,不求挑戰。面對這些越來越「內向」的孩子,家長們應該看到「自我效能感」的作用,幫助孩子提升自信。
  • 孩子內向沒自信?可能是「自我效能感」太低,三招讓娃信心滿滿
    於是在得知孩子的舞蹈班有比賽時,張姐很果斷地給孩子報名了,希望孩子能夠在比賽中變得自信起來。可是令張姐沒有想到的是,孩子明明平時練習的很好,但是在比賽中卻差強人意。而這次比賽的經歷也讓女兒受到了很大的打擊,當孩子說出「媽媽,我是不是真的很差?」時,張姐的心裡百感交集。顯然,此時對於孩子來說,培養孩子的自信比教會她舞蹈更重要。一、什麼是「自我效能感」?
  • 孩子變得越來越內向,可能與「自我效能感」有關,家長要及時糾正
    前段時間,去朋友家玩,見到了她的兒子豆豆,說到豆豆,是一個活潑可愛的男孩子,不管見到誰,都會嘰嘰喳喳的說個不停,常常逗得我們捧腹大笑,是大家的開心果。可是這次去朋友家,不知道怎麼回事,豆豆的性格明顯變得內向,不怎麼願意開口說話了,見到我也只是簡單地打了個招呼,就躲回房間裡了,我感到奇怪,便問朋友孩子怎麼了。
  • 大一新生不夠自信?試試提高自我效能感的五大方法,建議收藏!
    一個人有沒有自信,對生活、學業乃至之後的職業生涯都有很大的影響。有許多人認為自信是天生的,或者它已經定型了,我再如何改變,都是不可能的!其實這種想法是大錯特錯,自信是完全可以培養出來的。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班杜拉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了自我效能感,它是指:個體對自己是否具有通過努力而成功完成某個任務能力的判斷和信念。這與「自信」一詞不謀而合。
  • 孩子變得內向?可能是「自我效能感」降低,這會產生重要影響
    前幾天去拜訪一位老朋友,偶然間發現他家的孩子似乎內向了不少。上次見面的時候,她的孩子還是一個非常活潑、喜歡說話的小孩。這次見到這個孩子,卻發現他幾乎不怎麼說話,甚至連問好都很勉強。後來我的朋友告訴我,這個孩子是突然變得內向的。
  • 孩子變得越來越內向,可能是自我效能感降低,及時糾正很重要
    文丨飯飯媽有的家長會有這樣的疑問,自家小孩在小的時候,性格明明非常活潑,不論見到誰,都能嘰嘰喳喳聊個不停。但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性格卻變得越來越內向,即使是面對非常熟悉的人,也不太願意開口說話。甚至連見面打招呼,都會有意迴避,這讓一些家長感到奇怪,難道是自家孩子心理出了問題?
  • 《害羞的蓮藕》:專治寶寶害羞、不自信的繪本,幫孩子重拾信心
    我兒子5歲了,最近會常常跟我講他害羞。比如,按他要求給他理了個光頭,理完後他卻摸著腦袋跟我說不敢去幼兒園了,怕小夥伴們笑話他像個小嬰兒。於是,在他央求下我帶他去挑了頂帽子……雖說他這個年齡有害羞心理屬正常,但是回想我小時候害羞的那個年齡段,內心感受還是挺差的。
  • 內向就是不自信?請不要再誤解孩子了
    朋友周末帶女兒(4歲)參加老婆公司部門的活動,同去的有5個年齡相差不到2歲的孩子,其他孩子表現都很好,只有朋友女兒很怕生,不敢當眾吃飯,說自己不餓,問多了就哭,把她帶到沒人的地方問她為什麼,她說不喜歡這裡,想回家,這種性格可以通過鍛鍊改變嗎?
  • 打破「自卑感」的5個小方法,幫你重拾自信!
    當你因為自卑,而去討好別人的時候,請停止這種討好,這將是你重拾自信的第一步。 3.不要隨便否定自己 自卑感嚴重的人,最容易說出口的話,大概就是「我不行,我不會,我不能」。
  • 到底是你不自信還是孩子不自信?
    心理學的研究理念認為,自我效能感、自我表現和成就感三個維度,反映了一個人的自信水平。簡單來說,自我效能感就是我能做到,自我表現就是我要去做,成就感就是我做到了。比如孩子搭積木。當他覺得我能夠把積木搭起來,這個時候就叫做自我效能感,這是他對於自己的一個主觀的認知;然後他就會去嘗試,這個嘗試就是自我表現,這是驅動力;最後,他成功的搭起來了,他做到了,這個就是成就感,是他在情緒層面的一個積極的體驗。
  • 娃害羞不是沒自信,太關注自我是根本原因,幫娃擺脫害羞就這麼做
    兒子三歲半,帶著他出門時,他總不願意和認識的鄰居親友打招呼,問他為什麼不打,他倒坦然:我害羞!聽兒子這麼說,我媽不禁皺眉:你這孩子!這有什麼可害羞的!不就是打個招呼而已,又不是要你上臺表演!兒子聽完,嘴一撅轉頭就跑了。
  • 娃害羞不是沒自信,根本原因是太關注自我,幫娃擺脫害羞就這麼做
    兒子三歲半,帶著他出門時,他總不願意和認識的鄰居親友打招呼,問他為什麼不打,他倒坦然:我害羞!聽兒子這麼說,我媽不禁皺眉:你這孩子!這有什麼可害羞的!不就是打個招呼而已,又不是要你上臺表演!兒子聽完,嘴一撅轉頭就跑了。
  • 行為動機來源於自我效能感,這4種途徑可以產生和提高自我效能感
    簡單來說,自我效能感就是在遇到問題時,我們腦海裡浮現的是「我能做到」還是「我不行」。努力加堅持等於成就,伴隨著成就的獲取,自信就會增強。像自尊一樣,自我效能伴隨著辛苦付出後得來的成就而增強。通過不斷地完成小事來積累「成功」的體驗,重複過程,逐步提高自身能力,最終達成挑戰更高的目標。成功的經驗可提高個體的自我效能感,失敗的經驗則會降低個體的自我效能感,而不斷的成功與失敗會使人建立起或高或低的穩固的自我效能感,使之不會因一時的挫折而降低,也不因一時的成功而提高,而且還會泛化到類似的情景中去。
  • 孩子內向害羞?想讓孩子變得大膽自信、更優秀,5個方法來改善
    導讀:孩子內向害羞?想讓孩子變得大膽自信、更優秀,5個方法來改善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內向害羞?想讓孩子變得大膽自信、更優秀,5個方法來改善!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害羞是一種社交焦慮症,跟著津巴多克服害羞,讓你更自信從容
    害羞就害羞吧,是不是覺得還挺可愛的,認為害羞多半是由於天生的性格內向,或是準備不足,怕表現不好會丟臉才產生了害羞。比如,讓你在公眾場合發表演講,和陌生人交談,公開做不擅長的事,這些都可能會讓你產生害羞。
  • 怎麼樣提高自信表達能力
    很多事情不是能力問題而是自信問題!那麼,究竟怎樣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溝通呢?我們的不自信來自哪裡?叫你去你就去!大人說話小孩別插嘴!你們家小紅比我們家小明強,成績又好,又懂事!(當著我們的面說我們不如別人家孩子)我家小明內向,安靜,不像你們家小紅那麼活潑!
  • 積極的自我暗示,提升自我效能感
    在學習活動中對自己能否利用所擁有的技能去完成學習的自信程度叫做學習自我效能感,這位同學看起來對自己的效能感產生了懷疑,研究表明:缺少自我肯定與積極自我暗示,自我效能感易偏低。 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Bandura)1977年首次提出的,指人們對自己是否能夠成功地進行某一成就行為的主觀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