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神湯發源於臺灣東南部的小吃,以淮山或者(薏仁)蓮子、茯苓、芡實這四種在中藥裡稱為「四臣子」的藥材為主。傳說當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時,由於水土不服,所有臣子抱病,服用了這御膳房方子後病情立刻好轉,這藥方便被命名為「四臣」,由於其「四臣子」與閩南語的「四神」諧音,又有神奇的功效
「四神」均有補益脾陰、厚實腸胃的功能,可以治療消化不良、且價格大眾。四神湯藥材含有大量澱粉,單一燉煮口感比較澀,適量添加蛋白質的話,可以增加潤滑感,葷食者除了可用豬肚搭配四神外,還可選用豬骨、豬小腸、豬排骨等;而素食者可選用豆製品一起煮粥或煲湯,更有幫助消化之效。
如今的四神材料在藥方中漸漸加入薏米,有藥材店把芡實和薏米各配一半的分量算一種食材。四神湯是個性質平和的藥膳,對於食欲不振、容易腹瀉、脾胃虛弱、免疫力差,瘦人增肥,消化吸收不良的人和嬰兒發育不好,養顏、祛溼、降燥等諸多益處,幾乎發揮出了「無敵」的功效,四神之名當之無愧。
今天介紹的這款湯煲就很應時節,是中醫著名的健脾祛溼食療方——四神湯,最早接觸「四神豬肚」湯,是在我的月子期間,加強了我胃部的護理。很多老人都說,很多毛病是可以在月子期間調理好的,因為這個四神湯,我胃痛3年的毛病竟然不治而愈。所以真正做月子的媽媽不妨多吃這個四神湯!
四神豬肚湯
材料:豬肚500克,新鮮山藥200克, 蓮子40克,薏仁40克, 茯苓20克,芡實20
鹽1茶匙,白胡椒粉適量, 雞精適量,生薑2片
3. 回歸菜譜:蓮子,芡實,薏仁,茯苓,略泡洗淨控幹水份。
4. 山藥去皮切塊。浸泡水裡備用。
5. 豬肚兩面用流水衝洗一會兒。翻到有粘液那面。倒入適量生粉,兩手抓三四分鐘,衝洗乾淨,再重複一遍。(也可以用鹽)
6. 洗乾淨後,用一個盤子套住豬肚。(避免氽燙過程回縮)
7. 燒一鍋熱水,把豬肚放進去氽燙兩三分鐘撈出。
8. 用刀刮去表面的老繭厚皮,多餘油脂。再切塊。(可以整塊燉,燉好再剪開。比較不容易打卷回縮)
9. 放進燉鍋,加兩片生薑,加入茯苓,薏仁,芡實,先燉1個半小時後。加入蓮子,山藥,繼續燉半小時。
10. 調入適量鹽雞精,根據自己口味調入胡椒粉,暖暖的。
成品!在小長假期間,不妨給家人做一份四神豬肚湯,不僅可以補虛益氣,而且還健脾益胃,有助消化。
經常便秘者不宜過多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