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隆阿妹戚託小鎮:「保姆式」服務溫暖搬遷群眾

2020-12-24 網易新聞

人還是那群人,山已經不是那座窮山了……

走進晴隆縣三寶彝族鄉安置點阿妹戚託小鎮,褐牆灰瓦、花窗雕欄,一棟棟獨具民族風情的新市民居住房依山而建、錯落有致;硬化的串戶路乾乾淨淨,綠化帶裡的花草生機勃勃;身著民族服飾的老人倚靠在廊柱上,一針一線做著刺繡……

「在三寶鄉,學校離家遠,路也不好,小孩上學要走一個多小時,常常天不亮就要出門。現在,學校就在家旁邊,走路幾分鐘就到,我們也少了很多擔心。」撫今追昔,搬遷戶楊成義有著太多的感悟和話語。

為幫助搬遷群眾儘快轉變舊觀念,適應社區新生活,阿妹戚託小鎮設立了社區新市民服務中心。

「在這裡,我們設置了衛生健康、教育服務、就業服務、法律服務、綜合服務等服務窗口,為市民提供及時、全面的『保姆式』服務。」三寶街道副主任鄢嬌介紹。

「之前我一直在福建打工,搬到這裡後,就在家門口的晴隆山水鞋業有限公司上班,一個月有4500元的工資。公司包中餐和晚餐,頓頓三菜一湯。」搬遷戶陳情梅說。

據悉,目前,三寶鄉1233戶5853人全部搬出了大山,住上了阿妹戚託小鎮裡的小洋房。小鎮附近興建了佔地300餘畝的產業園區,引進了8家勞動密集型企業,能夠吸納近5000個崗位。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金忠秀)

相關焦點

  • 阿妹戚託小鎮:新市民的旅遊扶貧「金飯碗」遊客們的詩和遠方
    ,對三寶鄉實施整鄉搬遷,並在晴隆城郊打造了可容納搬遷戶8000多人的「阿妹戚託小鎮」安置區。文安梅家就是其中一戶搬遷戶,文安梅10多歲時,就學會了彝族姑娘出嫁時跳的「阿妹戚託」傳統舞蹈,現在她已經是阿妹戚託小鎮藝術團的團長,白天帶著大家排練,晚上到廣場舞臺表演,將彝族、苗族、布依族等少數民族文化用歌舞的形式傳遞給八方來客。晴隆二十四道拐文旅集團化傳媒公司藝術團團長 文安梅:我們以前是為了跳舞而跳舞,有一天阿妹戚託會成為我們的一個產業,我從來都沒想到過。
  • 奮進的阿妹戚託——貴州三寶彝族鄉整鄉搬遷見聞
    新華社貴陽6月8日電 題:奮進的阿妹戚託——貴州三寶彝族鄉整鄉搬遷見聞新華社記者李平、施錢貴、潘德鑫阿妹戚託,一支流傳於貴州境內的彝族原生態舞蹈,意為「姑娘出嫁舞」,因其「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縣三寶彝族鄉是阿妹戚託的發源地。這裡民族傳統文化濃鬱,卻長期貼著「貧窮」的標籤。作為貴州20個極貧鄉鎮之一,三寶鄉2014年貧困發生率仍高達59%。為了擺脫貧困,當地政府對三寶鄉進行整鄉搬遷,遷出來的群眾被安置在縣城阿妹戚託小鎮。阿妹戚託,承載著三寶的歷史,也孕育著三寶的未來。
  • ​從三寶彝族鄉到阿妹戚託小鎮ll 1317戶6263人的歷史性跨越~
    樓下早餐店裡,煮米粉,加臊子,2016年搬離三寶老家,最早一批搬入晴隆縣城附近阿妹戚託小鎮的楊登文和妻子格外忙碌。一家人離開老家入住新家已近4年,孩子在小鎮上學,夫妻倆在家門口經營小店,生意越來越好,生活穩定向上、向前。 「生意好做,一個月收入不錯,生活一定會越來越好。」
  • 「財經關注」晴隆阿妹戚託小鎮:假日旅遊爆棚 文旅融合漸入佳境
    阿妹戚託小鎮位於國家級深度貧困縣晴隆縣,是當地的一個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依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阿妹戚託舞蹈和自然風光,當地著力促進文化與旅遊的深度融合。這個國慶假日,阿妹戚託小鎮文化旅遊人氣爆棚,日均接待遊客上萬人次,讓搬遷群眾端上了旅遊碗,吃上了旅遊飯。
  • 晴隆民族風情電影《阿妹戚託》開機拍攝
    電影《阿妹戚託》開機典禮  金黔在線訊6月27日,晴隆縣少數民族風情電影《阿妹戚託》在晴隆開機拍攝。,電影《阿妹戚託》的演職人員出席開機儀式。《阿妹戚託》全景在晴隆境內拍攝,目的就是要以電影這種形式全方位地展現晴隆如畫的自然風光、迷人的民族風情和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拍攝該片對宣傳推介貴州少數民族豐富的旅遊文化,打造貴州晴隆阿妹戚託文化品牌具有重要的意義。影片拍攝完成後,必將推動晴隆縣旅遊文化產業的大發展,必將有力帶動晴隆縣旅遊經濟不斷向前邁進。
  • 阿妹戚託小鎮的「新學期」--貴州易地扶貧搬遷點學校開學見聞
    來源:新華社新華社貴陽8月28日電題:阿妹戚託小鎮的「新學期」--貴州易地扶貧搬遷點學校開學見聞新華社記者楊欣、吳斯洋秋風習習,天高氣爽。貴州省晴隆縣阿妹戚託小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幾所學校,又迎來了一個新的學期,校園裡重新響起琅琅讀書聲。
  • 阿妹戚託小鎮的「新學期」——貴州易地扶貧搬遷點學校開學見聞
    新華社貴陽8月28日電題:阿妹戚託小鎮的「新學期」——貴州易地扶貧搬遷點學校開學見聞新華社記者楊欣、吳斯洋秋風習習,天高氣爽。貴州省晴隆縣阿妹戚託小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幾所學校,又迎來了一個新的學期,校園裡重新響起琅琅讀書聲。今年的秋季學期,貴州省各地的學校將全面恢復正常教育教學秩序。
  • 王正昌:住進阿妹戚託小鎮成為新市民,我的生活徹底改變了
    晴隆阿妹戚託小鎮我叫王正昌,今年62歲了。我的老家在晴隆三寶,那是一個曾與窮隔不開的地方。我從沒想到有一天我還會離開三寶。2018年下半年,政府說在縣城附近給三寶人建了房子,叫做阿妹戚託小鎮,說那裡環境好,生活方便,離學校醫院都近。本來我是不願離開三寶的,我什麼都不會,去了縣城能做什麼呢?後來我想到了我的孫女,我就是吃了沒文化的虧,奔波了大半輩子也沒過上好日子。
  • 天街莫如此 心安是故鄉 ▎晴隆縣阿妹戚託小鎮夏夜即景
    5月19日晴隆縣阿妹戚託小鎮的夏夜,飄蕩著濃濃的俗世煙火味兒,卻又處處瀰漫著桃源仙境般的氣息。 篝火舞會跳起來了華燈初上,感恩塔下金門廣場上如時燃起熊熊火把,召喚四方。觀一場「東方踢踏舞」阿妹戚託的舞蹈,聽一段高原蘆笙曲,拉著姑娘的手跳一曲烏蒙歡歌,在如天上的街市一樣的小鎮夜色裡,遊人醉了。 遊客樂起來了推窗待明月,開戶迎清風。小茶館、冷飲店裡情侶喁喁私語,小吃攤、燒烤店前紫煙縈縈,小鎮人家推杯換盞團聚正歡。
  • 「我的脫貧故事」搬出的新生活丨晴隆縣阿妹戚託小鎮新市民楊湧富
    我叫楊湧富,地道的晴隆縣三寶鄉人,同時也是阿妹戚託小鎮的新主人,一個因搬遷過上幸福新生活的新市民。今年30歲的我,曾因三寶鄉生產生活條件艱苦,在外務工8年之久。晴隆縣易地搬遷群眾載歌載舞(陳亞林攝影)2018年,我們一家跟隨搬遷政策搬到了阿妹戚託小鎮,剛搬遷時也很擔心自己的工作,孩子的教育,老人的養老等問題,好在黨和政府早已為我們鋪好了路。
  • 除了二十四道拐,晴隆竟然有這麼多美景、美食
    除了二十四道拐,這個海拔高、降水多、溫度低的避暑好去處,還有阿妹戚託、光照湖、三望坪等著名風景區,更有炸雞殼、炭烤全羊、臍橙等特色美食,而布依族、苗族、彝族等少數民族則為它的民族風情潤色許多。所以趕緊趁著春夏秋這三季晴隆的最佳旅行時間,親自前往體驗吧!
  • 黔西南旅遊扶貧結碩果,央視財經頻道聚焦當地群眾吃上旅遊飯脫貧奔...
    黔西南旅遊扶貧結碩果,央視財經頻道聚焦當地群眾吃上旅遊飯脫貧奔小康!黔西南州山地高原丘陵面積佔到全州總面積的95%以上,是貴州省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到目前為止還有晴隆和望謨兩個國家級深度貧困縣尚未脫貧摘帽。過去守著大山,受窮的人們只能背井離鄉外出務工。但是,最近幾年,隨著黔西南州旅遊扶貧工作的順利推進,很多外出謀生的村民們陸續的回到了家鄉,吃上了旅遊這碗飯。眼下正是國慶黃金周,當地群眾通過發展旅遊脫貧致富。
  • 晴隆中天·智選假日酒店一周年 精準幫扶改變看得見
    然而,對於從大山深處搬遷出來的晴隆縣三寶鄉的百姓來說,卻是翻天覆地、改變命運的一年。一年又一年 改變看得見(主辦方供圖)為了高質量實現「搬得出、穩得住、快融入、能致富」,中天金融集團旗下中天城投,積極響應貴州省委省政府號召,捐資2億元助力打造「阿妹戚託小鎮」(晴隆縣集搬遷安置和景區為一體打造的易地扶貧安置示範點)中天智選假日酒店,並於2019年9月3日試營業。
  • 三寶彝族鄉50名搬遷學生獲民建貴州省委「思源•佑華教育移民班」資助
    縣委常委、縣委統戰部部長潘瓊與王蘭就民建貴州省委社會服務處幫扶晴隆的相關工作進行了深入交流。助學金發放儀式上,縣第六中學校長簡單匯報學校情況及移民班基本情況。助學生代表作感謝發言。潘純清希望受助學生珍惜熱心人士的愛心,樹立遠大的理想抱負,努力學習,奮發向上。王蘭向受資助的學生寄予了希望。
  • 「十三五」期間,貴州全面完成192萬人易地扶貧搬遷 搬進新生活...
    自打搬到阿妹戚託小鎮,這是謝小串過的第三個新年。精美的服飾,嶄新的舞鞋,細緻的裝扮……為喜迎新年,她提前準備了好一陣,「今年元旦節的晚上,大家在廣場上手拉手,圍著篝火又唱又跳,盼著小鎮的日子更加紅火!」貴州省晴隆縣三寶彝族鄉,是全省20個極貧鄉鎮之一。為擺脫貧困,政府果斷決策,將三寶彝族鄉實行整鄉搬遷至縣城阿妹戚託小鎮,誓讓群眾過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