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傳統文化標上網際網路的「中文門牌號」

2021-01-07 中國青年報
    今年6月10日,是我國政府確定的第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產日,各地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視程度與日俱增。而作為現代科技迅猛發展的結果,網際網路也日益成為保護傳統文化的重要陣地,並且將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利用網際網路保護並將傳統文化發揚光大再次成為輿論焦點。端午節前夕,湖北省秭歸縣政府開通了「http://端午節.CN」官方網站引起了各方關注,同時,它也向國人展示了一個將中華文化保護的範疇延伸到網際網路上,建立全方位中華文化保護體系的典範。

    然而,在國務院上個月頒布的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竟有超過八成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文.CN域名仍然未被有效註冊,例如「漢劇.CN」、「苗繡.CN」、「媽祖祭典.CN」、「武當武術.CN」等。

    專家指出,中文是網際網路上的第二大語言,全球已經有超過1.3億的網民使用中文上網,藉助這一龐大的華人網民群體,中文域名的使用人數和影響力都在日益擴大,而信息產業部規定中文域名的頂級域名是.CN。據悉,微軟下一代網際網路瀏覽器IE7.0將全面支持中文.CN域名。中文.CN域名以中文為載體,既能絲絲入扣表現文化遺產的名稱,又能展現中國元素,使得世界任何一個角落的人們,都能從網絡上感受到中華文化的魅力。在華人遍布全球的現代社會,用中文域名為傳統文化標上網際網路的「中文門牌號」,能以一種血脈相連的符號串起五湖四海華人的心,讓全球華人共享傳統文化資源,從而提高民族凝聚力,把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推向世界。

    民俗學者也認為,中文域名具備諸多優勢,以鮮明的中國元素特色示人,讓世界各地的華人能夠立刻望「名」生義,腦海中浮現出相應的傳統文化場景。因此,惟有中文.CN域名才能最好地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對傳統文化進行鮮活的應用,使其通過網絡走入現實生活,而不是僅僅「活」在博物館裡或者書本上。

    專家認為,剛剛啟用的端午節網站在把中華文化展現到網際網路上做了有益的嘗試。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的華夏兒女,或者是對中國文化懷著濃厚興趣的人,在輸入「http://端午節.CN」到達主頁後,都可以方便詳細地了解到端午節的來龍去脈和各種習俗,切身感受端午節的文化氛圍。

    那些被束之高閣的傳統文化,將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地被人們所遺忘。而以中文.CN域名的形式復活在網際網路上,形成完善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網際網路品牌保護體系,能使非物質文化遺產迸發出新的生命力。因此,民俗學家把中文.CN域名稱為傳統文化的一個窗口。

    

相關焦點

  • 英文域名大行其道,為啥還要推廣「中文門牌號」?全球網際網路多語種...
    不過,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尤其是其在非英文國家和地區的普及,原生態的英語化正在成為非英語文化地區人們融入網際網路世界的障礙。在這種情勢下,各國都在推動研發、使用自己國家語言的域名,以及相應的電子郵箱。裴瑋認為,雖然中文域名的發展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在用戶認知度、業界支持等問題上,也存在障礙。為此,她提出了三點建議:首先,是加強中文域名的宣傳,提升全社會對中文域名的認知度;其次,應鼓勵應用,推動網際網路企業對中文域名的廣泛支持;另外,還應積極推動政府、高校等單位的優先使用,從而進一步促進中文域名的發展。
  • 讓「網際網路+」引爆傳統文化
    作為既是內容也是形式的傳統文化,其信息構成的雙元性和傳播途徑的多元性,決定了它的呈現效果和傳播態勢。    所謂雙元性,一是傳統文化固有的、本質的內容必須存在,沒有了這些,「傳統文化」不成其為「傳統文化」;二是傳統文化中能夠與時代相結合的部分,或者是能夠按照合理的邏輯推演而出具有時代性的元素,可加以細緻地挖掘和闡釋。
  • 哥大中國留學生親述「撕門牌」事件:種族歧視
    除夕夜中國留學生門牌莫名被撕目前正在哥倫比亞大學讀金融經濟學的大二學生徐幗豪告訴記者,「撕門牌的事發生在國內的除夕夜,也就是中國時間1月27日。好些在學校裡用中文名字的同學,寢室門上的牌子被撕掉了,而且這些學生住在不同的宿舍樓裡。」對這起事件發生的原因,徐幗豪表示並不清楚。
  • 大班數學門牌號碼教案反思
    哪兩個數字告訴我們的是房間號?(3)小結:三個數字的門牌號碼第一個數字告訴我們的是樓層,後面兩個數字告訴我們的是房間號。2.樂樂還有兩個朋友也找不到家了:美美和天天。美美說:我的房子門牌號碼是201,那我應該住在第幾樓第幾個房間呢?3.天天說:我今天出來旅遊了,晚上要在賓館住,可是賓館的房間好多啊,我只知道門牌號是218,到底是哪一層哪一間呢?請小朋友們幫助我想想辦法啊!
  • 如何看待網際網路對傳統文化的影響並且舉例說明
    首先從語言上來說,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書同文」的特性,從商周時期到新中國的成立,中國的文字在歷史的發展中不斷更新換代,這就使得中國的傳統文化的繼承有了媒介基礎,我們的文字發展有跡可尋,前人的語言也能被後人所研究學習。而進入數位化時代後,中文便受到了衝擊。但是經過技術人員的努力研究,中國人逐漸摸索出了如何使用字母來輸入漢字的方法。
  • 文化復興夢:靈機文化助推網際網路+傳統文化創新轉型
    事實上,基於網際網路的產品輸出,科技發展不僅可以從物理手段上完成古代典籍修復,更為傳統文化提供了多樣的載體。網絡已經成為網民了解傳統文化的首要渠道。以靈機文化為例,據悉靈機文化在早些年探索傳統文化產品形態時做了很多工具類的產品,用戶覆蓋了全球168個國家和地區,積累了1億多的華人用戶,是相當紮實的傳統文化知識數據體系,成為行業領先的佼佼者。
  • 魔幻的中文標,走樣的評級幣
    紙研所公眾號藏友諮詢中文標到底有多少,曾經我們確實關注過。後來發現越來越多,而且標記質量越來越差,統計毫無意義。據說有藏友曾經想搜集中文標大全,然後發現怎麼買也買不完……某藏友收藏的部分中文標中文標可能一開始是好意,想通過中文標記讓藏友迅速了解版本,從而好推廣再擴大收藏群體。把肉眼不容易看出來的版本信息,通過中文特殊標記的方式寫出來。
  • 哥大中國留學生親述「撕門牌」事件:這就是種族歧視!
    好些在學校裡用中文名字的同學,寢室門上的牌子被撕掉了,而且這些學生住在不同的宿舍樓裡。」對這起事件發生的原因,徐幗豪表示並不清楚。雖然她的門牌因為用的是英文名字未被撕掉,但徐幗豪依然為此事感到氣憤,並參與了集體發聲。「事發後同學們立刻團結地分工,第二天很多人就在『臉書』上發帖,宣傳這件事。我們都講出了自己的中文名字,因為美國朋友其實從來都不知道我們名字的含義。
  • 黟縣西遞鎮:「小門牌」蘊含治理「大智慧」
    徽州文化底蘊深厚啊。」日前,來自杭州的林女士和同伴一邊用手機拍照西遞鎮古民居牆上的「書香門牌」,一邊由衷讚嘆道。黟縣西遞鎮,位於黃山腳下,是有著近千年歷史的古鎮,也是世界文化遺產地,被譽為「中國最美鄉村」、「桃花源裡人家」。
  • 網絡助力「中文熱」 「網際網路+」引領中文學習新時代
    然而,在被問及希望通過什麼方式了解中國及中國文化時,有超過四成的受訪者選擇「網際網路信息」(42%),佔比明顯高於「與中國人直接交流」(29%)、「電視新聞」(25%)和報紙雜誌(22%)等其他選項。   數據表明,在網際網路中文教學方面還存在著巨大的成長空間和市場潛力,國內急需拓展網際網路端的中文學習供給能力。
  • 辦公室門牌科室牌分類
    廣告行業在發展,標識標牌材料及工藝也在進步,這麼年來,廣告標牌也在進行變革,早些年企業沒有做門牌的概念,最傳統就是拿紙列印貼門上做個分類,後來也有用噴繪紙張來代替白紙列印,再後來隨著工具機行業在廣告方面的應用,有了雕刻機後門牌樣式也發生很大變化,從最初二維銑底刻雙色板,有機板,鋁塑板
  • 加華人買房偏好吉利數字 4與8號門牌售價差4.7%
    「4」諧音「死」犯忌諱   因數字「4」同中文「死」字發音相似,故長久以來都被華人視為不吉利數字,許多大樓也因講究風水,不標註4樓。而買車買樓是,牌照上如有「4」也是一種忌諱。西方社會也有類似避諱「13」等數字的顯現。
  • 南開大學老東門門牌「回家」
    該門牌原掛於20世紀六七十年代南開大學老東門上,門牌刻有毛澤東主席親筆題寫的「南開大學」字樣,門牌保存完好,具有較高的歷史研究價值,將被南開大學檔案館永久珍藏。 南開大學由嚴修、張伯苓秉承教育救國理念創辦,成立於1919年,今年10月17日將迎來建校100周年。
  • 中文域名:為世界網際網路技術創新作出中國貢獻
    資料圖  中文域名是網際網路域名系統的重要功能和重要組成部分,在推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繁榮和發展,提升文化自信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中文域名的出現和發展,提升了網際網路的包容性和多樣性。  中科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主任廖方宇表示,經過多方力量近20年的持續努力,中文域名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在英文字母獨佔的網際網路世界中開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為中國、為全球的華語網際網路用戶提供了母語上網的便利。
  • 他用動漫方式讓傳統文化躥紅網際網路
    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一個個深刻的人生道理,那麼,青少年該如何更有效地傳播、傳承我們的傳統文化呢?26歲的陳嘉豪,選擇用一個個簡單有趣的動畫故事來解讀它們。「國學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體系,是數千年來中國人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生活方式的高度總結,圍繞優秀傳統文化展開創作,運用動畫形式,通過網際網路廣泛傳播,就是我們目前所做的比較成熟的國學動畫節目。」
  • 政府單位門牌翻譯成「中國式英語」
    最近,有宿州市民發現,宿州市公路管理局埇橋分局的門牌上,把宿州市公路管理局埇橋分局寫成「SuZhou city yong ...
  • 鼓浪嶼多元化建築風格 彰現傳統文化特色
    採用具有海洋文化特徵的紅磚材料及工藝區別於中國中原地區合院式民居,其中代表建築是「四落大厝」。    「四落大厝」位於中華路23號至31號,這處庭院是由「草埔仔」黃姓族人,陸續興建的一處住宅,是目前鼓浪嶼保存最為完整的閩南傳統式建築庭院。
  • 外國限購奶粉出奇招:英文標四 中文標二
    外國限購奶粉出奇招:英文標四 中文標二 據英國《每日郵報》12月23日報導,有至少4名顧客反映了同一件奇怪事:澳洲著名超市伍爾沃思日前出臺限購奶粉的規定,但奇怪的是該超市用英文寫道限購4罐,但是中文寫道限購2罐,這讓眾人憤慨。
  • 「.手機」成企業中文「門牌號」 有望實現全程中文化上網
    中文域名是我國爭奪網絡話語權、實現網絡強國戰略、彰顯文化自信的有效抓手,因此支持中文域名的發展至關重要。自從1994年我國全功能接入網際網路,20多年來我國網際網路產業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網際網路用戶已接近9億,規模居全球首位;多家網際網路企業躋身全球網際網路公司市值排名榜前列,發展勢頭強勁;網際網路深度融入經濟社會,智能聯網設備進入千家萬戶。
  • 韓城門牌換「三維碼」了!可以聯網辦理戶政、護照等便民業務!
    近日,市公安局啟動標準地址「三維碼」門牌試點安裝工作,標誌著我市正式跨入「智慧門牌」時代。                                                     群眾通過掃描門牌可以第一時間聯繫社區民警以及在網上申請辦理戶政、護照等便民政務業務。「三維碼」智慧門牌由於採用了特殊的算法和圖像生成、處理技術,使得這種多維碼能夠與標牌融為一體,背景也可以結合片區特色自由更換,相比普通的白底黑紋的二維碼更加安全可靠,難以被不法分子替換,同時色彩鮮豔、美觀大方,視覺上突出信息特徵,反映我市人文、建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