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總是微妙而複雜的,很少是簡單的是非、善惡或對錯」。在《悲慘世界》中,或許有許多人喜歡冉阿讓這樣善良純潔的角色,或者喜歡像珂賽特這麼一位美麗的姑娘。這都因人而異,因個人的喜好來定,或許你從中找到了你的影子,從而產生了共鳴,由內至外的,真心的喜歡某個角色。而我不一樣,我對沙威這個角色倒是有幾分欣賞。沙威這樣的角色之所以能得到我青睞,是因為他與冉阿讓的經歷的不同。他是讓人映在腦海裡的深刻,充分的向我們展示了人性,以及他自己突破困難選擇做出的艱難決定讓人傾佩。
在小說中,沙威這個角色貫穿全文。他一生都在盡職盡責,為了追捕犯人冉阿讓不惜長時間的追捕。這看似令人討厭的人,其實這是他身為警察,執政手法鐵面無私鐵石心腸的態度。其實也有他的苦衷,他絕對服從,堅持他所堅持的。他對冉阿讓的追捕也讓人很不理解,但是到最後,戲劇性的發現,使他世界觀崩塌,在正義與邪惡面前,他選擇了安逸死去。他之所以對我很吸引,正是因為他尊重自己的選擇,而且並一直去遵循它。在善良與堅守職責面前,做出的艱難選擇。這反映出了當時的人性,舊制度對人們的殘害,這種情況下的他該如何選擇呢?
造成沙威這樣的結果是有原因的,他的一生可以說是悲劇的,當時的社會背景,那一個社會規則下制度殘害了無數人。而沙威本性是正義與原則的化身,他前面無私,但也充滿了包容。他出生於低賤貧困的家庭,所以他知道世界的悲慘,更知道事態下的醜惡。他從不摒棄善良這與他的生活有關。但他也不知道變通,他遵紀守法,光明磊落的他官職越來越高,使他越來越堅信追求以及原則與法律就成了他的信仰。所以像冉阿讓這樣滿身出滿罪惡的男人,在他眼裡,他不可能輕易的放過他。他做正確的事,有什麼問題?
所以說在我眼中,他不是反派而是一個公平正義的人,這正是我們所需要的理想主義的他。依賴權益給他帶來的優勢,長期追捕中,剩餘與公平漸漸掩蓋了他的善良。這是因為他心中還有善良,最後才被感化,他意識到所謂的正義和法律是那麼的黑暗,現實是那麼的殘酷。選擇離開這美麗的世界是他唯一的救贖方式……
沙威是善良的,他知道什麼是善什麼是惡,前提是分辨的標準是法律條文。你們都知道他是一個不懂變通刻板的人,還經常與冉阿讓作對。可你真的了解他嗎?其實矛盾與苦惱一直伴隨著他,在他的眼中,罪人是不值得同情的,正義怎麼會容許黑暗的存在。可冉阿讓的出現這使得它在「光明」和「善良」之間不斷動搖。只會盲從的他終於從良知中醒悟過來,最終他選擇最終的「善良」。
沙威也是第一個讓我感到悲傷的一個角色。像這樣一個疾惡如仇,匡扶正義的人來說他是悲慘的,這個世界對他來說是不公平的。寧願堅守職責也不願意違背法律,更不會扼殺善良。沙威的死,其實也代表了,舊制度的滅亡。就這樣,最忠實最完美的模範都走向落寞,舊制度,還有什麼出路?人們是否應該為此做出改變?答案是必然的,在這種制度下人們都不可避免的。所以我們要做出改變,學會變通,為自己所嚮往的方向去發展,去追尋!
從來就沒有一個真正的反派,沒有真正的錯誤。每個人都是在自己原則信念的基礎上效忠自己,做任何事情都是有情有願的有理有據,沙威這樣的角色,我覺得他是成功的,完美的貼合這個人,更好詮釋了這個世界。在只有黑與白,對與錯的世界中,做出自己想做的事,就算是錯的,你也活得精彩!即使錯了,那就從頭再來,人大部分都在錯誤中度過,何況普通的我們呢?生命只有一次,追求理想信念的腳步永無止境。所以我們要在有限的生命中,活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