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寧市船山區順南街小學校 羅豔軍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62頁例3及相關內容。
【教材分析】
本節課內容是表內除法的延伸和擴展。也是,多位數除以1位數的起點。除法豎式經歷了數千年的發展與抽象概括,才能成為今天的形勢,它是高於小學生的生活實踐和經驗的。因此要讓小學生短時間接受,也是比較困難的。
【學情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學過一位數(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簡單口算的基礎上進一步探討的。通過對前面兩個例題學習,學生已經認識了餘數,知道餘數比除數小的道理。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平均分小棒的活動,溝通平均分小棒的操作過程與除法豎式之間的關係,使學生掌握除法豎式的書寫方法,知道除法豎式中每個數的名稱,並理解除法豎式中每個數所表示的含義。
2.過程與方法:通過溝通平均分小棒的操作、列除法橫式、書寫除法豎式之間的關係,使學生體會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繫,感受有餘數除法的多種表徵方式。
3.情感態度價值觀: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使學生感受數學的嚴謹性,理解數學的思考方法,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教學重點】
除法豎式的書寫方法以及理解除法豎式中每一個數的含義。
【教學難點】
除法豎式中每一部分的含義以及除法豎式與眾不同的道理。
【教學準備】
課件、展示臺、助學單、紅色水彩筆、小棒等。
【教具準備】
課件、展示臺、磁鐵小棒,田字格、助學單、3支紅色彩筆、遙控筆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引入課題
1.出示題目,明確題意
師:羊村村長和喜羊羊聽說咱班的孩子很聰明,村長出了一道題目想考考你們,敢挑戰嗎?請看大屏幕(課件出示情景、文字及配音,如下圖)
師:誰來說一說這道題目告訴了我們哪些信息?(課件同步圈畫重點)
師:結果會怎麼樣呢?聰明的孩子們,你們來解答一下吧!請孩子們拿出小棒分一分,根據你自己分的過程和結果,完成《助學單》的第一題(如下題)。
2.學生自主解決問題
教師巡視指導(注意指導不會動筆的孩子,並指導學生怎樣表述)。
3.匯報交流
師:孩子們都有答案了嗎?
師:請小朋友都停筆,然後將小棒放進桌盒裡。我們一起來交流交流,聽一聽誰說得清楚正確,比一比誰聽得認真仔細。 準備好了嗎? 誰願意來說一說你分小棒的過程?
師:來,你說,我做。這兒也有13根小棒(師貼出13根小棒),你怎麼分的?
生:我就4根分一組,每4根再分一組。一共分了3組,還剩1根。
師:(師圈)是這樣的嗎?大家都是這樣圈的嗎?結果怎樣?大家一起說說:分了3組,還剩1根。
師:誰來說一說你的算式是怎樣的?13÷4=3(組)……1(根)(生說,師同步板書)
師:你同意嗎?你也是這樣寫的嗎?
師:你能說出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嗎?13叫做?4叫做?
生:13叫做被除數,4叫除數,3叫商,1叫做餘數。
師:大家一起讀一讀這個除法算式。像這樣的算式我們稱它為除法的橫式。(如有學生問,就此引入)與以前咱們學過的加法減法一樣,除法不但有橫式,還有豎式。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除法豎式的寫法。(板書:除法豎式)
【設計意圖】認識有餘數的除法和了解除法橫式中各部分的名稱是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因此,本設計注重通過有效複習,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學習新知做好鋪墊。首先創設學生感興趣的動畫情境,引導學生發現信息,通過擺小棒(直觀操作)和圈圖(圖示),求出商和餘數,複習有餘數除法的意義、各部分名稱,為理解除法豎式中每個數所表示的意義和每一步的運算做好準備。
二、嘗試探究,學習新知
1.學生自主嘗試除法豎式的寫法
師:除法的豎式會是怎麼樣的呢?同學們想一想。請把你心目中的除法豎式寫一下,好嗎?
就寫這個13除以4……的除法豎式。請寫在《助學單》第2題的第一個方框裡。
學生嘗試,教師巡視、指導。
2. 展示交流、反思同化
師:你看懂了哪一種豎式?
(1)生:我看懂了第一種。
師:那你說說看這是什麼意思呀?(生:13除以4等於3組餘1根)
師:哦,這裡有被除數、除數、商、餘數。嗯,好像還挺有道理的。
(2)師:有能看懂第二種的嗎?
生:錯了,商應該要對齊個位。
師:為什麼呀?生:商3寫在十位表示的是4個十…… 所以……
(4)師:我看到這兩種很像,這種又有沒有道理呢?指著第三種。
生:……
師:你們同意嗎?(……)
師:我有疑問。沒有除號呀!除號在哪兒呢?(生:除號就是「廠」。)為什麼會想到用這個符號呢?
師:這是除號,那這是什麼呢?(師指著13, 4, 3, 12,1)學生回答。
師:你們聽明白了嗎?這個豎式比xx多了一個12,這個12是從哪兒來的呀?誰來解釋一下?
生:三四十二(3×4),除數×商。
師:為什麼要用除數×商(3×4)呢?(教師指著小棒圖)來,看看這個小棒圖,哪裡能看出有12根小棒呢?你來指一指。
(生:這裡有1個4根,2個4根,3個4根,一共分掉了12根。)
師:哦…..我知道12是怎麼來的了,你們知道嗎?
生:要分的總數是…..13根,這個12表示已經分掉了12根,13-12=1,所以最後…..還剩1根。
師:這樣一來同學們創作的除法豎式就有2個我們能看懂,不過究竟哪一個更好呢?數學家是怎樣想的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書上是怎樣寫的,請大家翻到數學書第62頁,自己看一看。
師:……看清楚除法豎式是怎樣的了嗎?(生:哇!!!跟xx同學的相同)
師:孩子們,想知道書上為什麼這樣寫嗎?(生)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一邊指圖,一邊指豎式)。
(平均分)除號、(一共13根小棒)13、(每4根分一組)4、(分了3組)3、(還剩1根)1這兩個豎式裡都有。只有這個12(分掉了12根小棒),這邊沒有。
師:看來這兩個豎式最大的不同就是這個12,寫上這個12有什麼好處?
(生1:可以看出分掉了多少根小棒。生:還可以看出分了3組,剩了1根。)
師:孩子們!我們再來回憶一下,哪一個豎式更加符合我們剛才平均分小棒的這個過程?(生答)
所以書上為什麼要這樣寫?(生:能看到分掉了多少根小棒)還能看出(老師指豎式)……(學生接)
師:他說的意思我聽懂了,他說的是這樣寫可以把平均分小棒的過程和分得的結果都記錄下來,你同意嗎?
3.固化寫法
師:那XX同學心目中的除法豎式就是是正確的除法豎式了。老師在黑板上寫,孩子們就寫在《助學單》第2題的第二個方框裡。
師:寫除法豎式,先什麼?寫被除數13……再寫除數4,大家跟我一起讀:13除以4.
商3寫在哪一位呢?(個位)為什不能寫在十位呀?分了30組還是3組?…
再寫三四十二(12紅色),表示分掉了12根……13減12……所以……
最後餘1根,餘數寫在哪一位呢?……
師:孩子們,你們學會了嗎?好!請孩子們自己一邊說一邊再寫一遍,將這個除法豎式寫在第3個方框裡。開始!
師:孩子們,寫好了嗎?你們知道這個豎式中每個數的名稱嗎?13是…(生)…被除數……,12是……4乘3的積……1是?
(師問、生答、師板書)
師:豎式中的每個數都表示什麼意思呢??13表示什麼?(生:共有13根小棒)4表示什麼?3表示什麼?12表示什麼(分掉了12根小棒)?1呢?(學生一一回答)
【設計意圖】讓學生寫出自己心目中的除法豎式,然後再慢慢引導,讓學生發現正確的豎式中多出一個「12」,緊緊抓住這個「12」。弄清「12」所表示的意義,這樣一步一步讓孩子自己去發現除法豎式這樣書寫的優點。從而讓學生心甘情願,自然而然的接受除法豎式的寫法,讓學生體會數學內在的深刻的美,讓學生真正熱愛數學、喜歡數學。
三、類比溝通,鞏固提高
1、出示情景,學生自己命題
師:孩子們真能幹!解決了村長的問題給,村長覺得咱班的孩子確實聰明,但是喜羊羊不服氣了,他也想考考大家,你們敢挑戰嗎?它把它的想法寫在(課件上),也寫在了《助學單》的第2頁,請孩子們自己完成助學單第2頁的第3,4題。(如下圖)
2、教師巡視,了解學生對豎式的掌握情況,指導寫豎式和表述。選取有價值的案例(1對,2-3個錯)。
(學生問:分完了怎麼辦?怎麼表示?師:我們學過的,沒有了該用什麼表示?)
3、匯報交流(展示臺)
(1)匯報第①題
師:請孩子們放下筆,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幾位同學的解答。我們先來看看第1題。(出示正確的)你同意嗎?你也是這樣做的嗎?
我們再來看看xx同學的做法,你同意嗎?你有疑問嗎?(展示2-3人的)
師:我們還得感謝XX(錯的)同學,正是因為他的粗心,讓我們知道了:2表示2個一,應該商在個位。
(2)匯報第②題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xx(對的)同學的解答。 他做對了嗎?生生評價
師:豎式中為什麼有兩個16呢?兩個16表示的意思一樣嗎?
師:(用紅筆描「0」)為什麼豎式中這兒是0呢?0叫什麼名字?
(3)對比①②
師:(展示臺對比①②題)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兩個題目,你有什麼發現?
第①小題分出來有剩餘,所以有餘數。第②小題剛好分完,所以沒有餘數。豎式中餘數的位置寫0。
師:看來用除法豎式不但可以計算有餘數的除法,還可以計算沒有餘數的除法。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教學中的生成資源,展示各種錯誤現象,引導學生討論錯誤的原因以及如何避免,學生在不同的意見交流、辯論和分析中認識到錯誤,在互相幫助中糾正錯誤,強化新知。
三、全課總結 暢談收穫
師:(教師指板書)孩子們,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除法豎式。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師表揚:你真能幹,既會學習,還會總結,說得真好!
四、布置作業
師:孩子們,你們都能寫除法豎式了嗎?請大家完成數學書第62頁做一做的第1題和63頁第2題。開始!
1、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指導。
2、批閱評價
五、板書設計
掃描下方的二維碼即可進入微店購買雜誌。為了更方便大家訂閱雜誌,2018年我們的微店開張啦~~~
歡迎垂詢,歡迎訂閱,2020我們繼續攜手同行!
專注教學設計20年,小學教學設計2020年期待您的持續關注
小學教學設計·上旬刊(語文)郵發代號:22-443
小學教學設計·中旬刊(數學)郵發代號:22-444
小學教學設計·下旬刊(英語)郵發代號:22-445
歡迎掃描我們的二維碼,讓您身邊更多的人了解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