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職律師能與其它單位建立勞動關係嗎?

2020-09-04 法海裡遊蕩的小魚

深圳奧特迅電力設備股份有限公司與任萬龍勞動爭議糾紛案

(2017)粵民申9200號


任萬龍是深圳某律師事務所的在職律師,擔任專職律師期間加入深圳奧特迅電力設備股份有限公司,從事法律相關事務。後公司解除合同,雙方發生爭議。任萬龍申請仲裁要求公司支付違法解除合同賠償金47500元及2016年8月1日至8月18日期間的工資6114.94元、加班工資28500元等費用。仲裁委認為雙方不屬勞動關係,駁回了任萬龍的全部請求。任萬龍不服,向法院提起訴訟。

一審法院認為

任萬龍是律師事務所的在職律師,雙方是提供及接受法律服務的平等主體之間的民事法律關係,並非勞動關係。對於任萬龍基於勞動關係提出的全部訴訟請求,無事實和法律依據,法院不予支持。何以琛不服,向深圳中院提起上訴。

二審判決:法律並未禁止律師在事務所執業的期間與其它單位建立勞動關係

二審法院認為

本案的焦點是任萬龍與公司之間的法律關係是否屬於勞動關係。

關於專職律師能否與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係的問題,公司主張,任萬龍是專職執業律師,不能與公司建立勞動關係。本院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及相關法規規定,律師只能在一個律師事務所執業,且律師在從業期間應當專職執業,但上述法律法規並未禁止律師在事務所執業的期間,向除律師事務所之外的用人單位提供勞動,並與之建立勞動關係。

本案中,雙方確認的考勤記錄顯示,任萬龍在工作日需要在公司打卡上班考勤,出勤時間與正常上班時間相同,任萬龍接受公司的管理,為公司辦理法律事務,公司則每月向何以琛支付相對固定的勞動報酬,雙方之間的以上特徵符合《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於確立勞動關係有關事項的通知》(勞社部發[2005]12號)第一條所規定的條件,故本院認為,任萬龍與公司之間屬於勞動關係。

綜上,二審判決撤銷一審判決,判決公司支付:2016年8月1日至8月18日期間的工資6114.94元、加班工資28500元、違法解除勞動關係的賠償金47500元、2015年度及2016年度未休年休假的工資6988.5元。

申請再審:根據律師法規定,專職律師在從業期間應當專職執業,禁止與其它單位建立勞動關係

公司不服二審判決,向高院申請再審,理由如下:

(一)任萬龍在起訴狀、上訴狀及庭審中均陳述其為我方的法律顧問,且始終否認與我方籤訂勞動合同,二審法院在缺乏證據的情況下直接認定雙方為勞動關係錯誤。

(二)任萬龍為專職律師,根據《律師法》和《律師執業管理辦法》,專職律師在從業期間應當專職執業。二審法院認定專職執業並未禁止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係,是適用法律錯誤。深圳市律師協會曾認定專業律師在執業期間與公司建立勞動關係違規並予以處罰,各地法院多份判決也認定專職律師不得與律師事務所外的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係,其中包括省法院(2015)粵高法民申字第224號民事裁定。

高院裁定:法律並未禁止律師在一個律師事務所執業的同時,為律師事務所以外的其他用人單位提供勞動

高院經審查認為

本案為勞動爭議糾紛。從公司的再審申請理由看,本案爭議焦點為雙方當事人之間存在何種法律關係以及相關合同的效力。

關於雙方當事人之間存在何種法律關係的問題。民事法律關係是基於民事法律事實而形成的社會關係,雖然任萬龍起訴時主張雙方當事人之間是法律顧問聘用關係而非勞動關係,公司也認為雙方不構成勞動關係,但雙方之間究竟屬於何種法律關係,除考慮雙方的陳述外,還應結合法律行為和法律事實作出判斷。

根據雙方確認的考勤記錄,任萬龍在工作日需在公司打卡上班考勤,出勤時間與正常上班時間相同,任萬龍接受公司的管理,為公司辦理法律事務,公司則每月向任萬龍支付相對固定的勞動報酬,上述特徵符合《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於確立勞動關係有關事項的通知》(勞社部發[2005]12號)第一條所規定的條件,二審判決認為何以琛與公司之間屬於勞動關係,符合客觀事實。

雙方之間既存在勞動關係,則雙方之間的勞動合同是否有效?本院分析如下:勞動合同無效的事由載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以下簡稱勞動合同法)第二十六條,該條規定,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免除自己的責任、排除勞動者權利的,或者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勞動合同無效。

對照本案,任萬龍在與公司建立勞動關係時,沒有向公司隱瞞自己的律師身份。《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第十條規定「律師只能在一個律師事務所執業」,並沒有禁止律師在一個律師事務所執業的同時,為律師事務所以外的其他用人單位提供勞動。《律師執業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雖然規定專職律師在從業期間應當專職執業,但《辦法》屬於部門規章,並非法律或者行政法規,故當事人之間的勞動合同不因違反《辦法》而無效。除此之外,雙方的勞動合同不存在勞動合同法規定的其他無效事由,故應為有效合同。任萬龍根據有效的勞動合同向公司主張合法權利,二審法院予以支持,符合法律規定。

本院(2015)粵高法民申字第224號案件中勞動者入職時隱瞞律師身份,存在過錯,與本案事實不同。律師行業協會對專職律師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係進行處罰,屬於行業管理行為,法院不作幹涉。綜上,公司的再審申請缺乏理據,本院不予支持。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四條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三百九十五條第二款之規定,高院裁定如下:

駁回公司的再審申請。


案號:(2017)粵民申9200號(當事人系化名)

小編後語:專職律師與其它用人單位到底能不能建立勞動關係?這個問題在司法實踐中一直存在爭議。

一種觀點認為不能建立勞動關係,理由是專職律師與其它單位建立勞動關係違反律師應當專職執業的強制性規定。

比如:北京高院(2018)京民再89號裁定認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和《律師執業管理辦法》的規定,律師只能在一個律師事務所執業,律師在從業期間應當專職執業,但兼職律師或者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中從事法學教育、研究工作的人員,符合法律規定條件的,經所在單位同意,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可以申請兼職律師。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勞動合同無效或者部分無效。根據本案再審查明事實,本案被申請人李某是專職律師,其與博某公司籤訂勞動合同,違反了律師應當專職執業的強制性規定,因此勞動合同中涉及雙方建立勞動關係的部分應為無效,雙方之間糾紛可以按照勞務關係處理。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律師法規定「律師只能在一個律師事務所執業」並未禁止律師在一個律師事務所執業的同時,為律師事務所以外的其他用人單位提供勞動。本案廣東高院就持此觀點,另外四川高院(2019)川民申4286號裁定也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第十條規定內容並非適用有律師執業證人員與企業建立勞動合同的情形,且該條規定也並非認定勞動合同效力的強制性規定。

相關焦點

  • 專職律師能與其它單位建立勞動關係嗎?(高院再審)
    關於專職律師能否與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係的問題,公司主張,何以琛是專職執業律師,不能與公司建立勞動關係。本院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及相關法規規定,律師只能在一個律師事務所執業,且律師在從業期間應當專職執業,但上述法律法規並未禁止律師在事務所執業的期間,向除律師事務所之外的用人單位提供勞動,並與之建立勞動關係。
  • 高級法院判決:專職律師與其他單位籤訂《勞動合同》合法有效
    二審判決:法律並未禁止律師在事務所執業的期間與其它單位建立勞動關係深圳中院認為,本案的焦點是何以琛與公司之間的法律關係是否屬於勞動關係。關於專職律師能否與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係的問題,公司主張,何以琛是專職執業律師,不能與公司建立勞動關係。
  • 沒有任何法律規定律師不能與律所以外的其他單位形成勞動關係
    二審判決:法律並未禁止律師在事務所執業的期間與其它單位建立勞動關係深圳中院認為,本案的焦點是何以琛與公司之間的法律關係是否屬於勞動關係。關於專職律師能否與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係的問題,公司主張,何以琛是專職執業律師,不能與公司建立勞動關係。
  • 最新判決:律師與律所之間不形成勞動關係
    事實和理由:原、被告於2014年8月14日建立勞動關係。雙方約定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原告的勞動報酬為每月1800元,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勞動報酬為每月3000元。工資發放日為每月5日。上述期間,被告未按合同約定支付勞動報酬,被告沒有依法與原告籤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 律師也可以做「斜槓青年」嗎?看一下這份高院判決吧
    二審判決:法律並未禁止律師在事務所執業的期間與其它單位建立勞動關係深圳中院認為,本案的焦點是何以琛與公司之間的法律關係是否屬於勞動關係。關於專職律師能否與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係的問題,公司主張,何以琛是專職執業律師,不能與公司建立勞動關係。
  • 【以案釋法】員工個人聘請的助理與單位是否構成勞動關係
    黎某訴至法院,要求秦某支付勞動工資及未籤勞動合同產生的二倍工資差額。  【分歧】  關於黎某是否與律師事務所形成勞動關係,存有兩種觀點:  第一種觀點認為,黎某與律師事務所未建立勞動關係。秦某僅系律師事務所員工,其招聘的助理應由秦某自行承擔責任。黎某從事的工作為介紹案源,律師事務所案件來源具有開放性。
  • 最高院裁定:勞動者可以與多個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係
    【裁判要旨】再審申請人(一審被告)於再審期間提交了《企業機讀檔案登記資料》,用於證明再審被申請人(一審原告)與案外人公司已建立了勞動關係,從而主張其自始不願履行與再審申請人之間新的勞動合同。
  • 大學生「勤工儉學」,是否能與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係?
    我們來看下相關法律是如何規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第二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的下列勞動爭議,適用本法:(一)因確認勞動關係發生的爭議;(二)因訂立、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三)因除名、辭退和辭職、離職發生的爭議;(四)因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福利、培訓以及勞動保護髮生的爭議
  • 最新案例:律師和律所不是勞動關係(注意判決要點)
    事實和理由:原、被告於2014年8月14日建立勞動關係。雙方約定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原告的勞動報酬為每月1800元,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勞動報酬為每月3000元。工資發放日為每月5日。上述期間,被告未按合同約定支付勞動報酬,被告沒有依法與原告籤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 沒籤勞動合同,以人個人帳戶發工資,能證明與單位的勞動關係嗎?
    法律知識要點:在實務中,有些用人單位存在不規範用工的情況,有的是用人單位的法律觀念淡薄造成的,也有的是為了規避法律責任故意為之。因此,員工入職後未及時與員工籤訂勞動合同,也未辦理社會保險手續等,連給員工發放工資時也用法定代表人、財產人員、股東等個人帳戶進行,以避免留下證據證明與單位存在勞動關係。
  • 最高院:勞動者是否能夠同時與多個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係
    裁判要旨再審申請人(一審被告)於再審期間提交了《企業機讀檔案登記資料》,用於證明再審被申請人(一審原告)與案外人公司已建立了勞動關係,從而主張其自始不願履行與再審申請人之間新的勞動合同。但我國現行法律並未禁止勞動者同時與多個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係,再審被申請人(一審原告)與案外人公司之間的勞動關係成立與否,不影響原判決對其與再審申請人之間存在勞動合同關係的認定。
  • 最新:高院判律師與律所不存在勞動關係,律所不承擔工傷責任
    本院分析如下:承擔工傷保險責任用工主體責任的前提條件是勞動者與用工單位存在勞動關係或者雖然沒有勞動關係,但用工單位存在違法情形,法律、法規規定應當承擔工傷保險責任的。、內容完全由自己支配安排,並不受律所勞動管理,因此,何以深與律所之間不存在勞動關係。
  • 錦州律師說法:單位口頭通知解除勞動關係該如何應對
    案例簡介  劉先生在沒有過錯也不想離職的情況下,其所在公司以電話通知的方式告訴他,單位解除與其勞動關係,還讓其籤署一份自願離職的材料。此時,劉先生該怎麼辦?  律師說法  遼寧凌飛律師事務所金鵬律師解釋,根據《勞動合同法》的規定,用人單位不得隨意解除與勞動者之間的勞動關係,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係應為勞動者如實出具解除勞動關係證明書,用人單位違法解除勞動合同應給付勞動者違法解除勞動合同賠償金。  用人單位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逃避法律制裁,以口頭通知解除勞動關係,哄騙勞動者在解除勞動關係證明書上簽署「自願離職」的情況較為常見。
  • 最高法•裁判文書:勞動者是否能夠同時與多個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係
    【裁判要旨】再審申請人(一審被告)於再審期間提交了《企業機讀檔案登記資料》,用於證明再審被申請人(一審原告)與案外人公司已建立了勞動關係但我國現行法律並未禁止勞動者同時與多個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係,再審被申請人(一審原告)與案外人公司之間的勞動關係成立與否,不影響原判決對其與再審申請人之間存在勞動合同關係的認定。
  • 專職律師鮑某明還能身兼多職?北京市司法局介入調查
    法學教授徐昕接手媒體採訪時表示, 鮑為專職律師身份, 依法不得與其他公司再籤勞動合同。 據悉,北京市司法局正介入調查。
  • 單位聘請的顧問是勞務關係嗎
    下面由劉安藝律師進行解答:一、單位聘請的顧問是勞務關係嗎(《合同法》有效期限截止:2020年12月31日)單位聘請的顧問是不是建立勞務關係,要依據具體情況而定。但一般情況下,企業顧問與企業之間建立的是合同關係,而不是勞務關係。
  • 單位和自然人的經濟合作模式,能確立勞動關係嗎?
    隨著經濟新類型、新模式的出現,企業主體與自然人之間會有各種各樣的合作方式,如滴滴平臺與司機之間的關係、保險代理人與保險公司之間的關係,包括本案中翻譯人員與單位的關係,經理人可能會遇到越來越多的用工關係,面臨一些困惑,不知能不能確立勞動關係。
  • 59歲女工與單位屬於勞動關係嗎?下班途中死亡能認定為工亡嗎?
    ■合肥律師劉志漢,專注為當事人提供專業、周到的法律服務。因申請工傷的需要確認勞動關係,於是羅某某的近親屬田某某等八人在申請勞動仲裁未被受理的情況下,於2017年4月26日向法院起訴,請求確認羅某某與塑模廠之間存在勞動關係。★爭議焦點★達到退休年齡入職後,與用人單位之間關係是否屬於勞動關係。
  • 司法部開展專職律師違規兼職清理 鮑毓明取得美國國籍後仍執業
    主要包括專職律師在執業期間擔任黨政機關、人民團體、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在編工作人員(兼職律師除外);擔任企業的法定代表人、董事(不含外部獨立董事)、監事(不含外部獨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或者員工;與律師事務所以外的其他單位籤訂勞動合同或形成勞動關係的;在律師事務所以外的其他單位參加全日制工作的(律師事務所接受委託並指派本所律師到相關單位提供法律服務的除外)。
  • 法定代表人到新單位兼職,能否建立勞動關係?
    工作期間,教培公司一直未與尤某籤訂書面勞動合同。後尤某申請勞動爭議仲裁,要求教培公司支付未籤勞動合同的第二倍工資。教培公司認為,尤某系其他單位法定代表人,只是利用業餘時間來教培公司參與輔助工作,雙方並沒有建立勞動關係,因此公司不用支付未籤勞動合同的第二倍工資。爭議焦點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前往另外一家企業任職,是否與這家企業建立勞動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