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奧特迅電力設備股份有限公司與任萬龍勞動爭議糾紛案
(2017)粵民申9200號
任萬龍是深圳某律師事務所的在職律師,擔任專職律師期間加入深圳奧特迅電力設備股份有限公司,從事法律相關事務。後公司解除合同,雙方發生爭議。任萬龍申請仲裁要求公司支付違法解除合同賠償金47500元及2016年8月1日至8月18日期間的工資6114.94元、加班工資28500元等費用。仲裁委認為雙方不屬勞動關係,駁回了任萬龍的全部請求。任萬龍不服,向法院提起訴訟。
任萬龍是律師事務所的在職律師,雙方是提供及接受法律服務的平等主體之間的民事法律關係,並非勞動關係。對於任萬龍基於勞動關係提出的全部訴訟請求,無事實和法律依據,法院不予支持。何以琛不服,向深圳中院提起上訴。
二審判決:法律並未禁止律師在事務所執業的期間與其它單位建立勞動關係
本案的焦點是任萬龍與公司之間的法律關係是否屬於勞動關係。
關於專職律師能否與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係的問題,公司主張,任萬龍是專職執業律師,不能與公司建立勞動關係。本院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及相關法規規定,律師只能在一個律師事務所執業,且律師在從業期間應當專職執業,但上述法律法規並未禁止律師在事務所執業的期間,向除律師事務所之外的用人單位提供勞動,並與之建立勞動關係。
本案中,雙方確認的考勤記錄顯示,任萬龍在工作日需要在公司打卡上班考勤,出勤時間與正常上班時間相同,任萬龍接受公司的管理,為公司辦理法律事務,公司則每月向何以琛支付相對固定的勞動報酬,雙方之間的以上特徵符合《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於確立勞動關係有關事項的通知》(勞社部發[2005]12號)第一條所規定的條件,故本院認為,任萬龍與公司之間屬於勞動關係。
綜上,二審判決撤銷一審判決,判決公司支付:2016年8月1日至8月18日期間的工資6114.94元、加班工資28500元、違法解除勞動關係的賠償金47500元、2015年度及2016年度未休年休假的工資6988.5元。
申請再審:根據律師法規定,專職律師在從業期間應當專職執業,禁止與其它單位建立勞動關係
公司不服二審判決,向高院申請再審,理由如下:
(一)任萬龍在起訴狀、上訴狀及庭審中均陳述其為我方的法律顧問,且始終否認與我方籤訂勞動合同,二審法院在缺乏證據的情況下直接認定雙方為勞動關係錯誤。
(二)任萬龍為專職律師,根據《律師法》和《律師執業管理辦法》,專職律師在從業期間應當專職執業。二審法院認定專職執業並未禁止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係,是適用法律錯誤。深圳市律師協會曾認定專業律師在執業期間與公司建立勞動關係違規並予以處罰,各地法院多份判決也認定專職律師不得與律師事務所外的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係,其中包括省法院(2015)粵高法民申字第224號民事裁定。
高院裁定:法律並未禁止律師在一個律師事務所執業的同時,為律師事務所以外的其他用人單位提供勞動
本案為勞動爭議糾紛。從公司的再審申請理由看,本案爭議焦點為雙方當事人之間存在何種法律關係以及相關合同的效力。
關於雙方當事人之間存在何種法律關係的問題。民事法律關係是基於民事法律事實而形成的社會關係,雖然任萬龍起訴時主張雙方當事人之間是法律顧問聘用關係而非勞動關係,公司也認為雙方不構成勞動關係,但雙方之間究竟屬於何種法律關係,除考慮雙方的陳述外,還應結合法律行為和法律事實作出判斷。
根據雙方確認的考勤記錄,任萬龍在工作日需在公司打卡上班考勤,出勤時間與正常上班時間相同,任萬龍接受公司的管理,為公司辦理法律事務,公司則每月向任萬龍支付相對固定的勞動報酬,上述特徵符合《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於確立勞動關係有關事項的通知》(勞社部發[2005]12號)第一條所規定的條件,二審判決認為何以琛與公司之間屬於勞動關係,符合客觀事實。
雙方之間既存在勞動關係,則雙方之間的勞動合同是否有效?本院分析如下:勞動合同無效的事由載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以下簡稱勞動合同法)第二十六條,該條規定,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免除自己的責任、排除勞動者權利的,或者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勞動合同無效。
對照本案,任萬龍在與公司建立勞動關係時,沒有向公司隱瞞自己的律師身份。《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第十條規定「律師只能在一個律師事務所執業」,並沒有禁止律師在一個律師事務所執業的同時,為律師事務所以外的其他用人單位提供勞動。《律師執業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雖然規定專職律師在從業期間應當專職執業,但《辦法》屬於部門規章,並非法律或者行政法規,故當事人之間的勞動合同不因違反《辦法》而無效。除此之外,雙方的勞動合同不存在勞動合同法規定的其他無效事由,故應為有效合同。任萬龍根據有效的勞動合同向公司主張合法權利,二審法院予以支持,符合法律規定。
本院(2015)粵高法民申字第224號案件中勞動者入職時隱瞞律師身份,存在過錯,與本案事實不同。律師行業協會對專職律師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係進行處罰,屬於行業管理行為,法院不作幹涉。綜上,公司的再審申請缺乏理據,本院不予支持。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四條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三百九十五條第二款之規定,高院裁定如下:
駁回公司的再審申請。
案號:(2017)粵民申9200號(當事人系化名)
小編後語:專職律師與其它用人單位到底能不能建立勞動關係?這個問題在司法實踐中一直存在爭議。
一種觀點認為不能建立勞動關係,理由是專職律師與其它單位建立勞動關係違反律師應當專職執業的強制性規定。
比如:北京高院(2018)京民再89號裁定認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和《律師執業管理辦法》的規定,律師只能在一個律師事務所執業,律師在從業期間應當專職執業,但兼職律師或者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中從事法學教育、研究工作的人員,符合法律規定條件的,經所在單位同意,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可以申請兼職律師。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勞動合同無效或者部分無效。根據本案再審查明事實,本案被申請人李某是專職律師,其與博某公司籤訂勞動合同,違反了律師應當專職執業的強制性規定,因此勞動合同中涉及雙方建立勞動關係的部分應為無效,雙方之間糾紛可以按照勞務關係處理。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律師法規定「律師只能在一個律師事務所執業」並未禁止律師在一個律師事務所執業的同時,為律師事務所以外的其他用人單位提供勞動。本案廣東高院就持此觀點,另外四川高院(2019)川民申4286號裁定也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第十條規定內容並非適用有律師執業證人員與企業建立勞動合同的情形,且該條規定也並非認定勞動合同效力的強制性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