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很多媽媽可能都經歷過這一幕:
孩子犯錯後,糾正了N遍,可下次還是會犯同樣的錯誤。
上周在忠實讀者群的第57期話題分享,就是聊的「如何讓孩子理解對錯」,這裡我又重新整理了一遍,分享給大家。如果你也希望輕鬆帶娃,了解更多全新的育兒知識,可加我個人微信2867675741,還能圍觀我的朋友圈。
為什麼每次指正錯誤,孩子總是聽不進去呢?
先跟大家分享我在《天天遊戲力》課程中聽到的一個專業詞——非意識記憶,它是早年經歷中一次次體驗的積累。如果孩子內心積累的是「你對我好」的記憶,那麼他會最大可能的自願接受引導。
那麼,關於「非意識記憶」,我們可以細細想想,當孩子犯錯後,如果爸爸媽媽責備,甚至打罵,是否會損害「你對我好」的這個記憶呢?
再回到我們最開始的問題:如何讓孩子理解對錯。
當孩子犯錯後,他內心知道自己犯錯了嗎?
其實我們平時在跟孩子相處中,不難發現,有些事情,孩子是知道對錯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當孩子知道自己錯了,最典型的行為就是撒謊。
比如,之前讚美訓練營的一位媽媽分享過一段經歷:
有一次大寶在牆上挖了個大坑,媽媽問大寶,牆上的坑是誰挖的。大寶說,是妹妹挖的。孩子之所以撒謊,因為他知道自己做錯事,害怕媽媽責備,不敢講真話。
所以說,孩子對有些事情,有一個基本的判斷對錯的能力。
那麼,孩子既然知道自己做錯了,為什麼當初還選擇這樣做呢?
且聽我繼續分享這位媽媽的經歷。
當大寶說是妹妹弄的,這位媽媽走過去抱著大寶說,你跟媽媽說真話,媽媽不會生氣。大寶的表情開始放鬆,承認是自己弄的,並把怎麼挖的坑告訴了媽媽。
媽媽很好奇,問大寶為什麼這麼做,原來大寶是因為看見牆上太髒,想把它清理乾淨。
也就是說,孩子犯錯的動機,並非是他刻意要做這件錯誤的事情。
如果我們換個角度來討論這個問題,在沒有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前,一味去糾正孩子的錯誤,對孩子進行說教,甚至責罵,會讓孩子產生好的感受嗎?或者說會讓孩子形成「你對我好」的記憶嗎?
顯然不能,這只會讓孩子感受到「不被理解」、「不被接納」,自然就更不願意接受爸爸媽媽的引導。
這就是為什麼給孩子說N遍,孩子仍然犯同樣錯誤的原因。
如何讓孩子知道某件事情這樣做不對,而不去做?
這一點,我相信每一位媽媽其實都有著非常豐富的經驗。
比如,孩子知道不能亂扔垃圾;過馬路不能闖紅燈等等。而孩子對這些事情的理解,都離不開媽媽平時的引導。
我們可以細細回想一下,孩子的這些行為習慣,是在什麼情況下養成的呢?
一定不是在我們的責罵中養成的,更多的是基於孩子內心積累了「你對我好」的記憶。
比如,陪孩子讀繪本,和孩子一做遊戲等,孩子願意主動接受媽媽的引導而養成的。
所以,幫助孩子理解對錯,我們需要做的不是去糾正孩子的錯誤,而是引導他怎麼做才是對的。
有沒有孩子明明知道這樣做不對,但仍要做的情況呢?
肯定有。比如刷牙,孩子知道不刷牙對牙齒不好,可他仍然拒絕刷牙。
就拿刷牙這件事情來說吧,讚美訓練營裡還有位媽媽分享過一段經歷:
以前孩子每次要洗漱的時候,都拖拖拉拉,媽媽越催促,孩子越不肯去刷。
後來,她改變了說話的方式,等孩子洗漱完之後,再去跟孩子說,「我發現你有件事情做的特別好」。
孩子好奇的問,「什麼事呀?」
這位媽媽說,「儘管很晚很困,你還能仔細刷牙,這是你以前做不到的,這真是個好習慣」。
通過真誠的讚美孩子,孩子開始變得不再像以前那樣和媽媽對抗。
這就是前面所提到的非意識記憶,孩子有了「你對我好」的感受,便更願意接受媽媽的引導。
所以說,教育孩子最好的時機,一定是當他把事情做對時,給予他真誠的讚美。
插播1條廣告:讚美訓練營第12期現在可以報名預約,本期名額有限,如果你對自己的親子關係不滿意,或者對孩子行為習慣感到苦惱,迫切想要改變現狀,歡迎來報名參加。報名方式,請加我微信2867675741。
看完別忘在右下角為花姐點個在看!
推薦閱讀:
如何教會孩子耐心?
讓孩子受益一生的4個字
孩子被打,應該如何引導?
「孩子,你真棒」,這不是讚美
如何讓孩子理解「有界限」,明白自己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