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理解對錯,不再總是犯同樣的錯誤?

2021-02-08 月嫂阿花

我們很多媽媽可能都經歷過這一幕:


孩子犯錯後,糾正了N遍,可下次還是會犯同樣的錯誤。


上周在忠實讀者群的第57期話題分享,就是聊的「如何讓孩子理解對錯」,這裡我又重新整理了一遍,分享給大家。如果你也希望輕鬆帶娃,了解更多全新的育兒知識,可加我個人微信2867675741,還能圍觀我的朋友圈。


為什麼每次指正錯誤,孩子總是聽不進去呢?

 

先跟大家分享我在《天天遊戲力》課程中聽到的一個專業詞——非意識記憶,它是早年經歷中一次次體驗的積累。如果孩子內心積累的是「你對我好」的記憶,那麼他會最大可能的自願接受引導。

 

那麼,關於「非意識記憶」,我們可以細細想想,當孩子犯錯後,如果爸爸媽媽責備,甚至打罵,是否會損害「你對我好」的這個記憶呢?

 

再回到我們最開始的問題:如何讓孩子理解對錯。


當孩子犯錯後,他內心知道自己犯錯了嗎?


其實我們平時在跟孩子相處中,不難發現,有些事情,孩子是知道對錯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當孩子知道自己錯了,最典型的行為就是撒謊。


比如,之前讚美訓練營的一位媽媽分享過一段經歷:

 

有一次大寶在牆上挖了個大坑,媽媽問大寶,牆上的坑是誰挖的。大寶說,是妹妹挖的。孩子之所以撒謊,因為他知道自己做錯事,害怕媽媽責備,不敢講真話。

 

所以說,孩子對有些事情,有一個基本的判斷對錯的能力。

 

那麼,孩子既然知道自己做錯了,為什麼當初還選擇這樣做呢?


且聽我繼續分享這位媽媽的經歷。

 

當大寶說是妹妹弄的,這位媽媽走過去抱著大寶說,你跟媽媽說真話,媽媽不會生氣。大寶的表情開始放鬆,承認是自己弄的,並把怎麼挖的坑告訴了媽媽。

 

媽媽很好奇,問大寶為什麼這麼做,原來大寶是因為看見牆上太髒,想把它清理乾淨。

 

也就是說,孩子犯錯的動機,並非是他刻意要做這件錯誤的事情。

 

如果我們換個角度來討論這個問題,在沒有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前,一味去糾正孩子的錯誤,對孩子進行說教,甚至責罵,會讓孩子產生好的感受嗎?或者說會讓孩子形成「你對我好」的記憶嗎?

 

顯然不能,這只會讓孩子感受到「不被理解」、「不被接納」,自然就更不願意接受爸爸媽媽的引導。

 

這就是為什麼給孩子說N遍,孩子仍然犯同樣錯誤的原因。

 

如何讓孩子知道某件事情這樣做不對,而不去做?


這一點,我相信每一位媽媽其實都有著非常豐富的經驗。

 

比如,孩子知道不能亂扔垃圾;過馬路不能闖紅燈等等。而孩子對這些事情的理解,都離不開媽媽平時的引導。

 

我們可以細細回想一下,孩子的這些行為習慣,是在什麼情況下養成的呢?

 

一定不是在我們的責罵中養成的,更多的是基於孩子內心積累了「你對我好」的記憶。


比如,陪孩子讀繪本,和孩子一做遊戲等,孩子願意主動接受媽媽的引導而養成的。

 

所以,幫助孩子理解對錯,我們需要做的不是去糾正孩子的錯誤,而是引導他怎麼做才是對的。

 

有沒有孩子明明知道這樣做不對,但仍要做的情況呢?


肯定有。比如刷牙,孩子知道不刷牙對牙齒不好,可他仍然拒絕刷牙。

 

就拿刷牙這件事情來說吧,讚美訓練營裡還有位媽媽分享過一段經歷:

 

以前孩子每次要洗漱的時候,都拖拖拉拉,媽媽越催促,孩子越不肯去刷。

 

後來,她改變了說話的方式,等孩子洗漱完之後,再去跟孩子說,「我發現你有件事情做的特別好」。

孩子好奇的問,「什麼事呀?」

這位媽媽說,「儘管很晚很困,你還能仔細刷牙,這是你以前做不到的,這真是個好習慣」。

 

通過真誠的讚美孩子,孩子開始變得不再像以前那樣和媽媽對抗。

 

這就是前面所提到的非意識記憶,孩子有了「你對我好」的感受,便更願意接受媽媽的引導。

 

所以說,教育孩子最好的時機,一定是當他把事情做對時,給予他真誠的讚美。


插播1條廣告:讚美訓練營第12期現在可以報名預約,本期名額有限,如果你對自己的親子關係不滿意,或者對孩子行為習慣感到苦惱,迫切想要改變現狀,歡迎來報名參加。報名方式,請加我微信2867675741


看完別忘在右下角為花姐點個在看


推薦閱讀:

如何教會孩子耐心?

讓孩子受益一生的4個字

孩子被打,應該如何引導?

「孩子,你真棒」,這不是讚美

如何讓孩子理解「有界限」,明白自己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

相關焦點

  • 孩子總是犯同樣的錯,如何讓他長記性?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說說咱家娃,ID:mykidsstory】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孩子總是犯同樣的錯,怎麼才能讓他長記性?當孩子總是犯一些重複性的,低級的小錯誤怎麼辦?不罵不訓可以嗎?
  • 孩子犯了錯,父母如何做
    有從來不會犯錯的孩子嗎?相信家長朋友們都會異口同聲的說肯定沒有,是人怎麼可能會不犯錯誤嗎?但孩子犯錯了,家長太多不會處理的了。犯錯的孩子實際上是最需要理解、最需要支持和幫助的,孩子犯錯,往往是家庭教育的最佳時機,如果處理得法,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實現重大轉折的「機遇」,就是在他犯了自認為不可饒恕的錯誤的時候。父母在孩子犯錯時採取不同的態度,會收到截然不同的效果。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做錯事,絕不能對他妥協退讓,不然孩子會更加肆無忌憚,到時會犯更大的錯誤。
  • 為什麼孩子總是犯同樣的錯誤?聰明家長不打不罵三招讓娃長記性
    娃總犯同樣的錯誤可能和大腦發育有關圖片來源:站酷海洛有一本非常著名的書叫《快思慢想》,作者是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心理學家——康納曼(Daniel Kahneman)。比如我們常見的一個心理學實驗,斯特魯普任務 (Stroop task)[1],就是這兩套系統如何運作的體現。
  • 孩子做題總是犯低級錯誤,是粗心大意還是態度不端正?
    下班回到家,看到鄰居家房門大開,鄰居正在客廳訓斥孩子,想必這小子考試再次敗北。媽媽也重複同樣的話:「下次再敢犯這種低級錯誤,把你的眼睛捐給醫院吧!」孩子略有不服,大聲喊道:「犯錯誤的時候我又不知道!下次也說不準!」
  • 孩子總是重複犯同樣的錯誤,可能是因為這個原因
    簡單來說,元認知,就是你「對自己思考過程的認知與理解。」例如 發生了事件A ……→ 你有了反應B ,但如果你的元認知能力被激活了了呢?你會怎麼思考呢?發生了事件A …… → 你有了反應B → 我為什麼會有反應B?反應B是對的嗎?
  • 孩子犯了錯怎麼辦?這樣解決有利於親子關係
    本文為本人原創,歡迎關注、轉發分享在孩子還是嬰兒時,寶寶不懂事,會以自己的想法做,想吃就吃,想睡就睡,想玩就玩,他哭鬧我們只能哄著,但是,孩子大一點了,就不能任由孩子脾氣,孩子犯了錯,要做好教育工作!不過,我們也要注意,大人都容易犯錯誤,就更不用說小孩子了。
  • 孩子容易犯重複的錯誤?孩子總是屢教不改,這一點很關鍵
    寶媽小王最煩惱的就是兒子丟三落四的習慣,昨天還玩了個玩具,今天就找不到了,明明再三告訴了孩子,這個東西應該放哪兒,自己的事情怎麼做才能有條不紊,方便自己,可是這些叮囑就像是耳旁風一樣,孩子聽了也就聽了,沒有絲毫的改變。實際上,孩子容易犯同樣的錯誤,不只是他不夠聽話這麼簡單。
  • 孩子犯了錯,你的第一句話很重要
    爸爸當然不再信她。我嚇得大氣不敢出,始終沒有承認自己的錯誤,阿肥就這樣為我背了鍋。其實我有一段時間有一個困惑,如果孩子犯了錯,總是輕易就可以「被原諒」,他到底能不能從錯誤中吸取教訓?,他能知道自己犯了錯。
  • 用對這幾種方法,孩子不再犯同樣的錯誤
    家有「熊孩子」各種頑皮,確是令人很頭疼的事,衝孩子發脾氣是爸爸媽媽常有的事,稍微教訓一下,也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了。殊不知這會對孩子造成心理陰影,成為孩子心裡永遠的傷痛。我們應該端正心態,冷靜下來想辦法解決,引導孩子改變錯誤才是我們最想看到的結果,不是嗎?
  • 孩子總是重複犯一樣的錯誤?教育孩子不能簡單粗暴,還要讓他服氣
    然而朋友不明白,為什麼孩子總是重複犯一樣的錯誤?是她在跟自己作對?為什麼自己的話孩子聽不進去?事實上,生活中很多父母都曾因這樣的事情困惑。孩子一些壞習慣、小毛病無論怎麼說都不管用,就算是今天改了,可明天又繼續重複犯錯。家長氣得不行,可是孩子卻沒有一點兒改變。
  • 孩子犯了錯,父母應該怎麼做
    這句話告訴我們:孩子本身沒有什麼錯誤,他(她)所犯下的錯誤,很可能是因為大人的教育理念或處理方式出現了問題。那麼,當孩子犯了錯時,父母到底應該怎麼做呢?可以用以下的方法試一試。有的父母,當看到孩子在家做了錯事,或者接到老師投訴後,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輕則辱罵,重則體罰。其實孩子已經犯了錯,打罵只能讓孩子徒增恐懼。而且久而久之,這種打罵一旦成為習慣,根本就不起作用。其實,孩子在初犯錯誤時,情緒是低落的,他更需要大人的安撫。(哪怕我們成人也是如此。)因此,當得知孩子犯錯後,父母不僅要平定自己負面情緒,更要用耐心和愛心安撫孩子,讓孩子擺脫犯錯後的自責,勇敢面對現實。
  • 給孩子錄了個演講視頻,我發現,同樣的錯誤越糾正越容易犯
    事情是這樣的,孩子一開始表達時,存在很多問題,比如她說「記住興趣」,「興趣」怎麼能「記住」呢?但是這些問題卻屢教不改,明明我妻子告訴她這樣做不對,不要這樣說,但是下一次依然犯同樣的錯誤,或者說,下一次記住了,再下一次時又出現這種同樣的錯誤。
  • 同樣的錯誤,一犯再犯,不懂「清單革命」,職場中如何精進提升?
    責編是一位剛出校門的女生李夢瑤,初入社會的她工作還是非常積極、努力,總是能夠按時完成內容的寫作,可是每每出刊前總是犯同樣的錯誤,就是校稿粗心大意,錯誤不斷。經過她反覆校對過,認為完美的稿子,交到我手上,總是能發現5-8處的錯別字,或用詞不當的地方。
  • 孩子總是粗心大意,家長有很大原因,讓孩子恢復認知錯誤是關鍵
    孩子總是在生活當中粗心大意,即使讓孩子保證不犯錯,但是因為缺乏內在的動力,孩子即使保證了也不見得能做到。2.讓孩子經常進行練習為了讓孩子不再粗心大意做錯題,家長們經常會採取讓孩子多練習的手段,讓孩子形成一種肌肉記憶。
  • 有一種傷害叫做希望孩子不犯錯誤
    他的母親總是從容優雅的開了門,非常客氣地對老師微笑,聽老師做完家訪。十分感謝老師給孩子的「特別」指導。當老師離開了,小明的母親關上了前門,站在他面前,她在胸前盤著雙臂,嚴肅地看著他,表情讓人捉摸不透。小明微微前傾,像是詢問,又像是期望母親有些反應。她冷冷地說:「你父親非常生氣,已經先上床休息了,你不能現在和他談。你先回房間休息吧,明早我們再談。」
  • 育兒階段家長容易犯的四種錯誤,看看你都犯了哪些錯
    孩子天生好動、調皮,但同樣也是好奇心、模仿能力和接受能力發育最快的一段時期。這段時期,家長如果教育得當,孩子的性格、品德、待人處事方面都會有巨大的提升。今天,小編就為各位家長歸納了幾條容易犯的育兒錯誤,來給家長作為參考。
  • 孩子犯了錯、認了錯,卻不知錯在哪下次還犯?因為父母沒有效引導
    相信不少爸媽都碰到過這種令人無奈的情況,明明孩子犯了錯會乖乖認錯,但是很快就會再犯,真是妥妥的"我錯了但下次還敢"。孩子態度很乖,不頂嘴也有在認真聽爸媽教育,可就是不長記性,寶爸寶媽們也是很為難。
  • 孩子們犯了錯,聰明的家長這樣「懲罰」,既有趣又有效
    在成長的道路中,孩子免不了犯錯,孩子犯的錯誤千奇百怪,最常見的錯誤有說謊、打架和偷竊等,這些問題是最讓家長頭疼的。如果不能妥善處理好,幫助孩子認識到錯誤並改正錯誤,就會讓孩子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孩子因為有了媽媽的支持,往往懂得承擔責任,了解做錯事的後果罰過後不再翻舊帳孩子接受懲罰後,最反感父母還總是舊事重提,這種翻舊帳的做法非常傷害孩子的自尊。
  • 王義桅:如何理解不犯顛覆性錯誤
    原標題:如何理解不犯顛覆性錯誤 近期,習近平主席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演講時指出,中國是一個大國,決不能在根本性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一旦出現就無法挽回、無法彌補。 什麼是顛覆性錯誤?一是中斷中國發展之勢。
  • 孩子為什麼不願承認錯誤?問題出在父母一味地讓他說「我錯了」
    每一個孩子後都是一個天使,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很多父母都會發現,他們變成了一個「小惡魔」,總是不斷的在犯錯。孩子犯錯是一件不可避免的錯誤,那麼作為家長的你,在孩子犯錯之後,會如何處理呢?這些話全部都帶著情緒,只是父母在一味地宣洩情緒,孩子被斥責,卻沒有受教,不知道錯在哪裡,該怎麼改正。02那麼,孩子犯錯了,爸爸媽媽該如何說才能達到糾正的效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