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了錯怎麼辦?這樣解決有利於親子關係

2020-08-27 親子教育劉老師

本文為本人原創,歡迎關注、轉發分享

在孩子還是嬰兒時,寶寶不懂事,會以自己的想法做,想吃就吃,想睡就睡,想玩就玩,他哭鬧我們只能哄著,但是,孩子大一點了,就不能任由孩子脾氣,孩子犯了錯,要做好教育工作!


不過,我們也要注意,大人都容易犯錯誤,就更不用說小孩子了。孩子犯錯誤是難免的事,重要的是要你怎麼來正確的教育孩子,使得孩子改變錯誤,以後不再犯同樣的錯誤,這才是最關鍵的。

當孩子犯錯誤時,家長,老師批評孩子要講究藝術,注意方法。

很多人都會犯這樣的錯誤。當你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你特別討厭父母把你拿來跟其他孩子比較,也特別反感父母隨意規劃你的人生,更牴觸父母總是對你寄予過高的希望。

可是當你自己成為父母時,你卻走了跟你的父母同樣的路。甚至,有過之無不及。

你整天把孩子當成你事業的接班人、當成你願望的執行者、當成你虛榮好面子的炫耀牌其實反過來想想,你的孩子都沒要求自己的父母能上天入地、無所不能,為什麼父母就要要求孩子完美到極致。

即便父母再優秀,孩子終究不是你們的附屬品,他是獨立的個體,他有自己的人生要走、要過、要經歷。

也許在世俗的觀念裡,好成績、好工作、好伴侶是成功的標配。可是,作為一個普通人,擁有普通的成績、普通的工作、普通的伴侶,如果人品好,有修養,擁有陽光積極的好心態,那麼他們依舊可以過出同樣精彩的人生。

給孩子最好的愛,不是告訴他們要足夠優秀,才能得到你的愛。而是讓他們知道,即便他們是普通人,作為父母的你依舊不吝嗇,給他們鼓勵、支持和無條件的愛。

相關焦點

  • 孩子犯了錯,你的第一句話很重要
    我嚇得大氣不敢出,始終沒有承認自己的錯誤,阿肥就這樣為我背了鍋。而你一旦把注意力轉移到解決問題上面來,就可能會教給孩子某一個技能,比如打掃環境,甚至是把這次小事件變成一次讓親子關係更加緊密的機會。當「媽媽」握著我的手問我有沒有受傷時,我真的整個人被一股暖流所包圍。
  • 吼完娃後悔怎麼辦?採用以下處理方式,親子關係會更好
    但是,即使是吼了孩子,也不代表就是事情的終結,如果是真的錯在大人,要毫不猶豫地給孩子道歉,取得孩子的原諒,才能更順應孩子的成長,親子關係才會更好。所以,「吼娃」不可怕,可怕的是完全站在大人的角度思考,不把孩子當成獨立的個體。
  • 以往的經驗告訴我,這樣營造親子關係,才能讓孩子更陽光
    家長真是心力憔悴,孩子也被折磨得不成樣子。但是即便如此,畢竟您是家長,他是孩子,在跟孩子相處的時候,還是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以免破壞親子關係,而無法修復。本以為是什麼塌天的大事,會讓一個成年人如此想不開,原來竟然是因為給孩子輔導作業,跟孩子起了衝突,一時衝動跳了河。被消防員救上來的時候,他還說孩子就是讓我去死。雖然聽起來是孩子的錯,是逼媽媽去死,但是我更相信,孩子之所以這樣,多是受父母,受家庭的影響所致。
  • 孩子作業不寫怎麼辦?媽媽要跳樓?什麼是合適的親子關係?
    這樣的新聞看了以後真的是讓人無力吐槽,我們為人父母,還能做出這麼荒謬的行為?最近很火的一檔親子節目,孩子不聽明星媽媽的話,媽媽假裝很委屈,你是不是不聽,你要是不聽,我就走,是你不要我了。02面對這種問題,開始我只是覺得這樣不對,但是不知道是哪裡的問題,再次翻到我以前推薦的一本書,《園丁與木匠》。裡面提到,父母在處理孩子關係的時候最主要是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我才一下子明白過來。上面的這些親子關係,是一種畸形的親子關係。
  • 親子教育與親子關係哪個更重要?
    當父母總是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的時候,當父母強迫孩子遵照父母規劃的道路前行時,親子關係往往會出現問題,而家庭的和諧也會遭到破壞。心理學中一直主張「關係大於教育,關係先於教育」,如果發現孩子有問題,必先改善親子關係。
  • 50位中年家長心聲:教育孩子18年,我們都犯過這樣的錯
    家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庭教育對孩子有著深遠的影響,這種影響將會貫穿他們的一生。好的家庭教育不僅讓兒童擁有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而且有利於他們人格的健全發展。但是許多父母也是第一次當家長,在家庭教育的過程中難免會有做的不對或者不好的地方。我們要善於發現並總結、反思別人曾犯過的錯,不要在相同的地方跌倒兩次。今天。
  • 孩子犯了錯誤怎麼辦?比起批評和指責,高情商的父母應該3步走
    父母的&34;對孩子的危害非常大,具體如下:1、讓親子關係慢慢疏遠當孩子犯錯之後,孩子更傾向於希望家長去關心孩子的所為,而不是責罵孩子所為的原因。家長更應該隨時地注意到孩子的情緒變化,及時對孩子做出安撫的行為,不要用責罵式的教育方式對待孩子,以免孩子變得對家長表現出反感的情緒,導致親子關係因此變得更加疏遠。
  • 和孩子鬧矛盾怎麼辦?這7種方法教你改善親子關係!
    這是因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自我意識逐漸萌發,會對事物有自己的判斷,隨之而來,也會對家長的行為方式產生質疑。家長如果沒有充分理解孩子的狀態,還是用之前帶小孩兒的方式,強調自己的絕對權威,忽視孩子的心理需求,親子關係就會愈加疏遠。
  • 《親子關係的重建》:親子關係的精髓,是放手讓孩子成為自己
    比如,在本書中的案例裡,有位強迫症的父親,每天要求孩子必須按照他列出的順序完成作業,不容絲毫偏差。除此之外,他還不斷地在一邊對著孩子指手畫腳,弄得孩子不知所措。最後,孩子除了跟父親有一樣的強迫症,還具有自卑、拖沓、不安全感等等性格缺陷。在這樣的家庭裡,孩子會感到非常不舒服,親子關係自然也越來越糟。
  • 關係大於教育,孩子出問題,試試從重建親子關係開始
    3、想要有健康的親子關係,家長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一、允許孩子犯錯。孩子犯錯,考驗的是家長的反應。孩子小時候都會犯一些小錯誤,比如打翻碗盤、撒謊、不做作業等等。孩子犯錯的時刻其實是對家長的考驗。
  • 掌握7個親子溝通方法,化解衝突、建立良好關係,培養高情商孩子
    Liliane提煉的這7個溝通密碼全面深刻,讓我對親子溝通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接下來分享3個父母們很容易忽略的觀點。一、感受到父母的「無力」,有利於孩子成長。可以借鑑「洋蔥提問法」:當孩子犯了錯誤或者遇到挫折時,不要急著批評或說教,而是用一層層剝洋蔥的方式進行提問,教孩子找到核心目標。比如:你今天那樣做,是想要達到什麼樣的目的呢?還有嗎?那你想這樣,又是為了實現怎樣的目標呢?這又是為了什麼呢?你現在覺得,怎麼做才能達到這個目標呢?
  • 在親子關係中,父母常犯的三個毛病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一起聊聊:在親子關係中,父母常犯的三個毛病。最後,不是親子關係的情感之弦斷了,就是孩子的命沒了。(二) 父母眼裡只有分數去年一個秋天的夜晚,我和劉老師在小區樓下的亭子裡,接待了一對母子。母親是劉老師的初中同學,因為母子關係惡化,鬧到一個周說不上幾句完整的話,而求助劉老師幫忙開導。
  • 用這五個步驟解決問題,有利於拉近親子關係!
    俗話說,遇到問題,解決問題。當孩子遇到問題,或親子間發生矛盾時,家長可以試著用這五個步驟來解決問題,拉近親子關係。  第一步:討論孩子的感受和需求。要學會接納孩子的所有想法,不管對的還是不對的。往往最不受歡迎的想法,會引發我們想出最好的、最有效的解決辦法。  第四步:把所有的想法都寫下來(不帶任何評論)。  家長可以試著拿筆和孩子一起將他的每一個想法記錄下來。僅僅是做客觀記錄,不帶有任何的評價。
  • 爸爸媽媽犯了錯,要向孩子抱歉嗎?調和關係從認錯開啟
    我想在這兒做個小調查: 「如果你犯了錯,會跟孩子抱歉嗎? 」我想,大部分爸爸媽媽會說: 「我跟他抱歉,那我豈不是很沒體面!何況孩子那麼小懂什麼呀。」生活中,確實有不少家長其實都有這樣的主意。前天老師講了新的知識點,不過有些當地小明還沒弄清楚,就去找爸爸給他講一講。 爸爸講得很帶勁,究竟給孩子講題,很能滿意爸爸身為父親的滿意感和自豪感,但是爸爸正講得起勁時,小明忽然說了一句,「爸爸,你這個等式列錯了。」 爸爸聽兒子這麼說,臉上就有些掛不住了:「你到底有沒有認真聽?竟然還給我挑起錯來了,你看清楚你沒弄懂的當地就好!」 小明也不高興,小聲咕嚕道:「本來便是你的錯,錯了還不認!」
  • 平等的親子關係是最健康的,最有利於維護子女心理健康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在所有的親子關係類型(如放任型、養育型、專制型、平等型、錯位型、衝突型、溺愛型)中,亞平等的親子關係是最健康的,是最有利於維護子女心理健康的一種類型。其特點是這樣的:家長在孩子的面前有一定的權威性,同時孩子也有較充分的民主。凡是要作出與子女有關的決定,家長都徵求子女的意見。
  • 當孩子犯了錯,總是控制不住想揍孩子的時候,怎麼辦?
    今天無意間看到李玫瑾教授說過這樣一句話,孩子犯錯並觸犯了底線,家長該打還得打!她說「家長地錯誤在於,該管的時候不管,不該管的時候他管」。其實,孩子在成長中難免犯錯誤!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家長都會生氣,責罵甚至打一頓,都是會有的。畢竟「愛之切,責之深,」那麼孩子到底該不該打呢?
  • 孩子犯了錯不要打罵,幫助孩子快樂成長
    ⑤ 產生免疫:如果孩子犯了錯家長就打,打完孩子會覺得我已經挨過打了,這事兒就已經過去了,這不就是你的底線了麼,犯錯大不了就是挨頓打。 二、孩子犯了錯不打罵幫助孩子快樂成長的秘訣所以打孩子並不能解決問題,當孩子犯錯誤時,家長該怎麼教育呢?
  • 批評讓孩子叛逆,親子關係緊張,教你4步破冰,修復親子關係
    親子關係並不是你想像的那樣,自己犧牲一點,就能成全孩子的前程。恰恰相反,親子關係惡劣,對孩子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影響智力美國科學家曾做過這樣的試驗,對4000名兒童進行智力測試和觀察。結果表明,親子關係良好的孩子智商比親子關係緊張的孩子高出很多。專家提出,緊張惡劣的家庭氛圍會導致孩子注意力渙散、思維固定,對周圍事物反應緩慢,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智商。
  • 當孩子犯錯後,父母總逼迫孩子說「我錯了」,這樣做的意義並不大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在犯錯了之後都會被父母逼迫著說我錯了,我下次再也不敢了。但是孩子雖然把這些話說出來,卻並沒有認識到自己到底錯在了哪裡?所以過了一段時間之後,他們依然會再一次的犯同樣的錯誤。
  • 愛孩子的方式錯了,有可能會毀了親子關係
    不難看出,王猛一看就是別人家孩子的範本。成績優異不說,還是當年高考的理科狀元。從自己的城市考到了北大,甚至留學美國。是大多數人羨慕不來的求學軌跡。也成了父母心中的驕傲。但是驕傲也只是短暫的,在外求學十二年之間,王猛從未歸家和父母一起過年。過了六年便和父母毅然決裂,斷絕親子關係。王猛將這一切,歸因於過度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