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親子關係中,父母常犯的三個毛病

2020-09-21 家庭教育和情感文化

人類有著豐富的情感需求。


對於孩子來說,豐富的物質生活,只是基礎;而溫馨的情感生活,才是富有。

本文,是繼《武漢14歲學生跳樓墜亡,引發三個思考(1)》之後的第二篇文章。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一起聊聊:在親子關係中,父母常犯的三個毛病。

(一)父母總想制孩子

我在《從小雞破殼而出的過程,談如何讓孩子養成內驅動力的習慣》一文中,提到浙江金華一名17歲的男孩,因恨失手錘殺了自己的母親,令人心痛而淚目。

這個案例中的母親,就是一位時刻控制孩子的家長。無論是在家裡,還是在學校,到處都有母親監控的影子和痕跡。孩子出門幾分鐘,都要報備。進孩子臥室不敲門,看孩子日記不覺得有哪裡不對。

脾氣暴躁的家長,最常說的一句話是:反了,我還管不住你了?或者是,你再說一遍試試看,看我不打你。

我們常說,以理服人。但是在面對孩子的時候,家長們常常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就好比有的家長說:「我好吃好喝好穿的伺候你,你就這樣對我?」

網絡上,常有人在感慨婚姻破裂時,告誡男女雙方」不要以愛之名,控制對方「,最後的結果都是適得其反。不平等,沒有尊重的婚姻,註定是一場悲劇。

其實,家長在面對孩子的時候,又何嘗不是如此呢?比如,我們養一條狗,還有天天出去遛彎的時間,何況是一個正青春年少的孩子呢?

家長要控制,孩子要擺脫。控制的越緊,掙脫的越厲害。最後,不是親子關係的情感之弦斷了,就是孩子的命沒了。


(二) 父母眼裡只有分數


去年一個秋天的夜晚,我和劉老師在小區樓下的亭子裡,接待了一對母子。母親是劉老師的初中同學,因為母子關係惡化,鬧到一個周說不上幾句完整的話,而求助劉老師幫忙開導。

孩子讀初二,人很靦腆,話還沒有出口,嘆氣聲先到。

母親,開了一家服裝店,在距離市區十幾公裡的鄉鎮上。父親是開貨車的,經常回家晚。

母親說,現在兒子老想著踢足球,而不是把心思全部放在學習上面。她很著急,馬上要讀初三,再不好好學習,怎麼有機會考上重點高中。

兒子的主張是,只要讓他每周踢三次球,他一定按照老媽的要求搞好學習。

母親不允許踢球,兒子就偷偷的去。孩子經常早晨五點前出門踢球,參加過幾次市足協的比賽。現在母親把大門上了鎖,孩子早上出不去,就鬧脾氣了。

協商的辦法是,孩子學習如果考到班級前十名,可以每周踢一次,考到前五名,每周可以踢三次,允許參加市足球隊的比賽。

孩子睥睨著母親,悻悻然的說:」她之前說,只要我考試前進5名,就讓我踢球。結果,我前進了七八名,她卻說話不算數,還是不讓我踢。「

劉老師說,這次不同,你們等會回家後,用筆把剛才說都記錄下來,兩個人都籤字,按雙方的約定執行。

我們一再勸說母親,踢球也不是壞事,孩子如果踢的好,也能以此為職業。母親顯然很牴觸我們這樣說,一再強調分數和班級排名。在她的眼裡只有分數,其它都是狗屎。

次日,我讓劉老師詢問母子倆是否已經籤訂了約定,劉老師說沒有。當晚回家後,母親說,先考到班級前五名,再籤字。

我不知道後來這對母子的關係是否有所改善,問劉老師,他嘆氣說:不知道。

(三)嘮叨,是母親的通病


通過我的觀察,我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一個家庭中,最喜歡嘮叨的,大多是女性。而這和文化層次,工作關係,家庭貧富,沒有直接的關係。

愛嘮叨的人,自我意識強烈,情緒自控力差,沒有安全感,缺少同理心。特別是在心情焦慮,擔心,害怕的時候。

一般上了初中的孩子,都會直接表現出厭惡父母的嘮叨。孩子生氣,摔門,甚至反唇相譏,出言不敬,從而導致更大的爭執和衝突。

為什麼說上了初中的孩子會這樣呢?主要是因為孩子隨著年歲增加,讀書在增加,認識的人也在增加,懂得越來越多。他們就會發現大人們有許多不良的習性,比如撒謊,自以為是,辯論詞窮時習慣性掄起大棒來彰顯自己的權威。

最為可憐的是,有許多新的知識點,孩子是明白的,大人們卻不懂裝懂。

大人們在反對,和提醒孩子的時候,習慣性的重複一些句子,毫無新意,更無說服力。即使是大人們說的對,但是你一再嘮叨,孩子的耳朵真起繭了。輕者充耳不聞,退闢三舍;重者出言相譏,挑戰權威。

所以,有些孩子會選擇了離家出走,甚至跳樓自殺,走上絕路。

無休止的嘮叨,讓本已缺少溫情的家庭雪上加霜。嘮叨,可以把一件小事說成大事,也會把歷史舊帳陳年舊傷再次裸露,令人難堪和憤怒。

嘮叨,會讓孩子的心靈蒙上陰影,會讓夫妻感情破裂。嘮叨,如果影響到女兒,就會影響到下一代的孫子孫女,會讓整個家族陷入一種難以安寧和諧的惡循環之中。

我個人解決的辦法是,如果你實在忍不住要說,只說一遍,語氣要溫和,用建議的口吻來敘述你的要求。或者,你更智慧一點,以講故事的形式,讓孩子明白你的訴求,那就不是嘮叨了。


(四)關於情感

當家長們只關心孩子的是非對錯,不關心孩子的情緒,不談論孩子的心理感受,那麼親子關係就會變得淡漠,冷漠,最後都無話可說。

也許,有的家長會不認同,說自己很愛孩子啊,什麼都不讓他做,什麼都儘量滿足他,怎麼就缺了情感呢?

情感是什麼?是你情我願的往來與溝通,是平等相望,相互尊重的結果。


你什麼都不讓孩子做,是不平等;你什麼都滿足孩子,是不尊重。


一個不做家務的孩子,一定不會感恩他的父母和爺爺奶奶,因為沒有體驗過家庭的付出和辛勞。一個什麼都滿足的孩子,他會認為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當你突然沒有給的,孩子會怒目相向,甚至仇視,繼而做出有傷人倫的事情來。

孩子本沒有對錯,皆是環境的產物。家庭能營造什麼氛圍,孩子就會長成什麼樣子。

相關焦點

  • 父母管教孩子常犯的10種錯誤,你中了幾條
    樊登說:「教育孩子的過程是愉快的,如果你在親子關係中感到痛苦,就一定是你的方法錯了。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如果採用正確的方法,不會有一點痛苦,會覺得特別開心,因為孩子在不斷地成長。」 但日常育兒生活中,一直保持愉快親子關係的並不多,正所謂:「道理都懂,但仍然過不好這一生」。孩子這種小東西,總是不按套路出牌,家長的應變能力不強,脾氣上來的時候,很多育兒信息一下子都跑到九霄雲外了,導致家裡經常出現雞飛狗跳的情況。
  • 「好的親子關係,先於教育」,好的親子關係,父母需打開三扇門
    美國心理輔導學博士、美國臨床輔導學博士、著名親子專家林文採博士在《心理營養》一書中提到的:好的親子關係,先於教育。而我們和孩子之間的關係越友好,我們的「教育」也才越有效。可見,良好的親子關係,對孩子的成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超半數中學生極度討厭父母,良好的親子關係是怎麼慢慢磨滅的?
    有一篇名為《超半數中學生極度討厭父母!十年的良好親子關係為何突然毀於一旦?》曾刷屏網絡,原因是北京市一家機構抽樣調查了3000多名中學生的心理狀況。其中「對待父母的態度」一項調查結果顯示:56.28%的孩子,也就是超過半數的孩子都投給了最強烈的選項:極度反感或痛恨父母;只有4.75%的孩子表示喜歡自己的父母。
  • 想要維護良好的親子關係,父母要常說3句話,會讓他受益一生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有相當一部分人不知道如何處理親子關係,明明是愛著自己的孩子,可是表達方式不正確,孩子感受不到來自父母的關愛,導致孩子逆反,自己的關愛變成了束縛孩子的枷鎖。 想要維護良好的親子關係,父母要常說3句話,會讓他受益一生!
  • 育兒是每個父母 一生中的 重大課題!​父母態度,決定親子關係
    父母也可以和孩子談談,事情發生當時是什麼情緒或者想法。這樣的方式可以讓父母孩子之間縮小距離,實時解決隔閡也能增進親子關係。在孩子追求興趣的過程中,孩子的探索範圍無疑是寬廣的,也會發展出「持之以恆」的能力。
  • 父母需要了解親子關係中的矛盾問題
    矛盾衝突是親子之間最真實的情感反映。親子相處中,難免會出現矛盾,有效地化解矛盾和處理好衝突,可以幫助親子雙方更深入的彼此了解,建立和諧的關係。 親子之間的關係是人世間最基礎的親密關係,彼此有一種血脈相連的紐帶,對方是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最親近的人,無論有多少矛盾衝突,和諧親密的時候總會出現。維持和諧的關係, 有助於父母教育功能的實現和家庭功能的正常進行。 親子關係中出現的矛盾可以概括為三大矛盾:即行為矛盾、需求矛盾、價值觀矛盾。
  • 家庭關係成為了孩子的煩惱,3個小技巧改善親子關係
    60.1%的受訪未成年人表示學習成績問題是「第一煩惱」,緊隨其後的煩惱是家庭關係問題和身材相貌問題。超10%受訪未成年人認為自己有焦慮症、強迫症、抑鬱症,近三成認為自己可能有拖延症。今天優小加就給各位家長帶來了3條小小的建議,希望能夠對父母改善與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有所幫助。
  • 一切不如意,皆是業障現前,改掉生活中常犯的毛病即可
    以下列舉幾點,生活中人們常犯的毛病,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第一、怨天憂人的壞處。一個怨天尤人的人,本身就是在折損自己的福報,人的福報都是有定數的,天天有怨人之心,就是有再大的福報也會被耗盡。而怨人又會引起自己發脾氣,發脾氣就是心中有火,火燒功德林,就是因為發脾氣的緣故。
  • 正確的溝通方式讓親子關係錦上添花,家長最容易犯的5個溝通錯誤
    溝通對我們生活來說有著重要的意義,好的溝通是我們建立良好的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橋梁,而壞的溝通可能就是一堵牆。對於親子溝通更是顯而易見,良好的親子關係讓家庭歡聲笑語,而不好的親子關係,一定逃不掉溝通不暢。今天這篇文章和大家聊聊親子關係中那些容易踩的坑,希望你沒有體驗過
  • 山水畫創作常犯的十大毛病
    山水畫常犯這十大病,中一個,這幅作品的藝術魅力就大打折扣,國畫創作要想出成績,得好好規避這些畫病。1、落入三偽。謊言藝術、妥協藝術和御用藝術合稱三偽藝術。三偽藝術是備受全球藝術界唾棄的糟粕。西方文藝界有一句諺語說:「一涉三偽,人人踩尾。」落入三偽是一切藝術之最重病。2、畫石如墳。山石和山脈一樣也有脈絡和走向,或大抱小,或小擁大,不可大小石頭堆在一起,像大大小小的墳堆或饅頭,更有甚者,學北宗,畫得像一塊塊墓碑,這都是畫石如墳。
  • 孩子最希望父母說的這三句話,能更好改善親子關係,你說過嗎?
    家庭教育指導師徐婧英在《高情商養育》裡說:「父母本來有無盡的愛,卻因為不會愛,不會表達,造成了親子間的矛盾,不僅影響了親子關係,更影響孩子的一生。」在孩子的成長中,父母的言行影響著孩子,父母都希望自己能把孩子教育好,但由於父母的不當教育方式,給孩子造成了傷害,影響了父母和孩子的關係。
  • 親子之間最怕沒有界限感:母子關係再好,這些「禁忌」也不能犯
    導讀:親子之間最怕沒有界限感:母子關係再好,這些「禁忌」也不能犯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
  • 《0-2歲親子遊戲圖鑑》:父母變換視角,遊戲力中提升親子關係
    這本書面對的對象是0-2歲的新手父母,透過167個親子小遊戲,讓新手父母快速感受到養育寶寶,可以輕鬆愉快的這樣進行。正如中國家庭教育學會理事、心理諮詢師下沙對這本書的評價:良好的親子關係、孩子的安全感,都是從孩子剛出生時爸爸媽媽的陪伴和親子遊戲建立起來的。
  • 老人帶娃常說的幾句話,不僅傷孩子的心,還會破壞親子關係
    執筆:明珠定稿:蘇子後隔代育兒在我國是非常普遍的一種現象,在所涉及的老人中,奶奶依舊佔據帶娃的主力軍,作為孩子與父母之間的「紐帶」,她們既可能是親子關係的「催化劑」,也可能是「破壞劑」,有些老人在育兒的過程中口無遮攔,或許看似無心的一句話,可能傷娃於無形。
  • 親子關係是一個長久的問題,和孩子相處中,親子關係如何維持?
    在我們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家長陪伴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對於家長來講,現在的孩子越來越皮了,越來越難以管教了。而且對於親子關係來說,我現在也是越來越難以維持的關係,對於一個家長來說至關重要,它關乎到的是你與孩子的關係。在孩子心中的地位以及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否能夠完全現在的孩子真的是越來越難管現在的熊孩子也是越來越多。實際上親子關係一直以來是一個社會問題,它包含著很多方面。
  • 我沒挨過父母一次打也沒挨過一次罵|如何扭轉非打即罵的親子關係
    一、打得越狠,孩子長大後就會離得越遠在知乎上就有這樣一個因家庭暴力想要與父母斷絕關係的高贊回答,講的是一個男孩童年遭受了來自父母頻繁且殘忍的家庭暴力,長大後上了大學仍無法走出痛苦的童年陰影,於是想到與父母斷絕關係來修復自己的後半生。他的父母是怎樣做的呢,他們會把工作中遭遇的一切不順發洩到他身上。
  • 親子共讀,父母常犯的錯誤你中招了嗎?
    當今社會有這麼一個說法,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對他們的陪伴是特別重要的,好的陪伴甚至可以影響孩子的一生。那麼不得不說,親子共讀在在這其中算是一個非常好的一個方式。因為10歲是孩子通常在小學4年級左右,這孩子也都是個小大人了,但是父母還是可以陪著孩子一起閱讀的。
  • 親子關係良好的家庭中,父母與子女相處的細節是怎樣的?
    這些小細節,溫暖不做作,這些照顧,潤物細無聲,一個17歲的男生能做到這般,再次證明教養和年齡無關,但一定是和家庭教育,和他父母與他的相處模式有關。▼/02一個人能很自然舒服和身邊的人建構一段健康的相處模式,和他小時候父母是否也給他一段融洽愉悅的親子關係有很大關係。所以那些有著良好親子關係的家庭中,父母與孩子相處的細節都是怎樣的呢?
  • 孩子叛逆,親子關係緊張?父母學會三個技巧,可與他成為好朋友
    他們進去書房後,小薇對我說:「我好羨慕你啊,和卡卡的關係就像朋友一樣。安安太叛逆了,平時無論我說什麼他都不聽,母子經常像仇人一樣吵架。」小薇告訴我,其安安小時候,他們之間的親子關係也很親密、很融洽的,但是,自從安安上了三年級後,親子關係突然就變得緊張起來。
  • 中國人吃西餐最常犯的毛病,餐巾墊在盤子底
    中國人吃西餐最常犯的毛病,餐巾墊在盤子底 2014-12-09 09:57:21 來源:網際網路     六個中國人吃西餐最常犯的毛病,這6個常見的現象都是我長期的觀察並總結出來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