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錄了個演講視頻,我發現,同樣的錯誤越糾正越容易犯

2020-11-15 肯定式教養

昨晚我讓妻子給孩子錄製一個視頻,讓孩子介紹一種閱讀方法,就是在閱讀時在書上同時做好標記符號,以便下一次閱讀時知道哪些是重點、哪裡有不懂的,從而節省閱讀時間,更好的掌握知識。

這個方法我很早就教給孩子了,孩子也經常使用,因此現在我想錄製個視頻,然後上傳到網上。但是在錄製的過程中,卻問題頻發,整的我妻子後來說「咱孩子智商是不是有問題」。

事情是這樣的,孩子一開始表達時,存在很多問題,比如她說「記住興趣」,「興趣」怎麼能「記住」呢?但是這些問題卻屢教不改,明明我妻子告訴她這樣做不對,不要這樣說,但是下一次依然犯同樣的錯誤,或者說,下一次記住了,再下一次時又出現這種同樣的錯誤。

是不是很多父母在輔導孩子作業時也有這樣的感覺?屢教不改,明明都告訴孩子好幾遍了,但是孩子每次依然都犯同樣的錯誤。孩子的這樣表現怎能讓父母不感到氣餒,怎能不懷疑孩子的智商呢?

其實這還真不能完全怪孩子智商問題,嚴格來說,更多的是父母的教育方法存在問題,他們的教育方法違背了人的思維原理,這才導致了孩子屢教不改。

不被父母留意的思維原理

父母在教育孩子時,習慣採用指出孩子缺點不足,然後通過講道理、批評指責或者打罵等方式教育孩子,迫使孩子改正,這樣的教育方式被我稱之為「否定式教育」。絕大多數的父母都是在採用這樣的教育方式。

但是這樣的教育卻嚴重違背了人的思維原理。

因為人的思維加工通常運用的是圖像,而不是文字語言或者其他的符號。比如我說「給我拿個蘋果」,我們頭腦中出現的圖像是「蘋果」這個客觀的物體形象,而不是「蘋果」這個詞。無論我們是思維還是記憶,大腦最通常調用加工的就是這種圖像。所以,當我們說任何的語言時,大腦往往是把文字符號轉換成圖像,然後再進行思維加工。圖像加工,這就是我們人的思維特點。

建立這個思維原理的基礎上,當我們指出孩子的缺點時,錯誤的方式不僅沒有幫助孩子改正錯誤,反而在孩子頭腦中加劇了這種錯誤思維圖像。

比如說,我們看到孩子寫作業拖拉磨嘰,我們就會教育孩子:「別磨磨唧唧,別開小差。」而這樣的語言傳導到孩子的大腦後,孩子大腦就構建了「磨磨唧唧、開小差」的形象。因為你無法構建「別磨嘰、別開小差」,這需要大腦進一步思考「不磨嘰、不開小差」是什麼樣子,然後才能構建。顯然,我們的大腦沒有那麼勤快,因此也就無法構建積極的心理意象。

於是,我們這種越是否定孩子缺點的教育方式,反而越是加劇了孩子不良心理圖像。當他再遇到同類的問題時,大腦中首先出現的還是錯誤的心理圖像,於是孩子也就再一次犯同樣的錯誤。

說到這裡,父母也應該明白了,為什麼我們越是強調孩子的錯誤,越是不讓他們犯這類錯誤,孩子越是容易犯的原因了吧。

那父母應該怎麼做呢?難道由著孩子自由發展?

肯定不是了。

其實明白我們的思維認知規律,我們就應該懂得如何教育孩子了。

幫助孩子構建積極的心理圖像

其實,如果有朋友看過我的《肯定式教養》專欄的話,就應該明白如何做,因為我的「肯定式教養」理念中,專門有一章就介紹了人的這種思維特點,並且告訴父母們應該如何做。這也是我為什麼一直認為「肯定式教養,才是最理想的教養方式」的原因,因為它遵循了我們的規律。

當面對孩子錯誤時,我們不要強調孩子的錯誤,而應該直接糾正孩子的錯誤,告訴他應該怎麼做。然後當孩子做對時,積極的肯定表揚他,強化正確心理圖像。

比如說孩子演講出現錯誤時,我不應該說「記住興趣」這裡不對,而應該告訴她,這個地方最好這樣說「記住知識」,從而讓孩子構建正確的心理圖像。這樣不斷強化,孩子下一次到這個地方時,就會首先聯想到正確的心理圖像,做出正確的表達。

再比如說,當孩子粗心時,父母不要總是跟孩子強調「不要粗心,要細心」。說這些都沒用,因為這就是在跟孩子強化「他是粗心的」心理圖像,只會讓他越來越覺得自己粗心。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教會孩子一套避免出錯的方法,然後當孩子有細心表現時,就肯定表揚他的細心,從而讓孩子建立「自己是細心的」心理圖像,從而會變得越來越細心。

總結

看到這裡,父母們也應該懂得孩子為什麼屢教不改了吧?這不僅僅是孩子的問題,更主要是父母教育的問題,採用了錯誤的「否定式教育」。

父母應該學會用「肯定式教養」的理念教育孩子,這樣孩子才會避免強化錯誤心理圖像,從而可以避免重複同樣的錯誤。

相關焦點

  • 如何讓孩子理解對錯,不再總是犯同樣的錯誤?
    我們很多媽媽可能都經歷過這一幕:孩子犯錯後,糾正了N遍,可下次還是會犯同樣的錯誤。
  • 孩子越長越「矮」?錯誤坐姿對身高發育不利,家長要儘快幫忙糾正
    執筆:小梨插畫:白露編輯:木子家長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越長越端莊,而想要孩子的體態好,就難免會非常注意孩子的坐姿。因為坐姿正確的孩子會越長越標誌,而坐姿錯誤的孩子,若是長期不改正,孩子可能會越長越矮,還可能對孩子身體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因此,家長需要儘可能地改善孩子的坐姿。
  • 不要縱容孩子這3個毛病,越長大越難糾正
    如果總報著「孩子還小,長大就好了」想法,從而忽略了對行為習慣的培養,那等你發現不對勁,再想糾正的時候,就很難了。下面這3個壞毛病,就是越長大越難改的,一定要從孩子小的時候注意糾正:01撒謊有一次,黃磊他說:「如果一定要讓我為你們選擇學會什麼的話,誠實算一個吧。你們的一生將註定聽到太多的謊言,同樣你們也會有違心的話脫口而出。但我仍舊希望你們誠實。」而黃磊所說的誠實,不僅僅是講實話,不撒謊,其實更是一種誠實的,忠於自己內心的生活態度。
  • 《鬼谷子》謀略,智者通情達理,卻容易犯簡單錯誤
    他無法預料自己也身犯大罪,可以說智力已經夠了,但行動上卻不能恪守所明白的道理。我們能明察秋毫,卻看不到自己的眼睛和睫毛。很多人能看清別人的禍患所在,但想不到自己也會身陷大禍,這是因為被權勢弄昏了自己的智慧。班固在當時是著名的史學家,也是學術界的泰鬥,如果能安分守己地做個學者,不貪圖虛名,更不狂妄自大,就不會被小人所害。所以智慧的人有時會犯簡單錯誤,貽害終身。
  • 不要縱容孩子這4個毛病,越長大越難糾正
    想要教給孩子好的行為與習慣,一開始培養的過程肯定充滿煩躁,但是孩子越長大你就越輕鬆。如果我們總是覺得「孩子還小,長大就好了」,從而忽略了對行為習慣的培養,那等你發現不對勁想糾正的時候,很可惜,孩子已經長大了,習慣、性格幾乎不可能有太大的改變了。
  • 不要縱容孩子這4個毛病,越長大越難糾正...
    童年時期的孩子,正處於一生的起步階段,習慣和性格都還不成熟、未定型。想要教給孩子好的行為與習慣,一開始培養的過程肯定充滿煩躁,但是孩子越長大你就越輕鬆。如果我們總是覺得「孩子還小,長大就好了」,從而忽略了對行為習慣的培養,那等你發現不對勁想糾正的時候,很可惜,孩子已經長大了,習慣、性格幾乎不可能有太大的改變了。
  • 媽媽有以下行為,容易讓孩子越長大越自卑,三招及時糾正
    就像有以下行為的媽媽,就容易讓孩子越長大越自卑。首先,需要肯定一點,那就是媽媽為孩子付出很多。其次,這付出是建立在互利的基礎上,我陪你長大,你陪我變老。說白了,養孩子這件事不屬於公益活動,而是前期投資,後期受益。這說明,父母和孩子的關係是平等的。作為一個媽媽,我明白,養育一個孩子的確要犧牲很多。就像有些寶媽,因為要照顧孩子,辭去工作。
  • 哈佛大學75年研究成果:如果孩子越長越笨,多半有6種壞習慣
    有些壞習慣如果不注意糾正,很可能會導致孩子越長越笨,哈佛大學一項長達75年的研究結果就證明了這一點。最終發現,孩子智商的發展受家庭因素影響很多,聰明的孩子可能越長越笨。作為家長,我們可能覺得平時很多事情都無所謂,更別提影響到孩子的智商,殊不知,就是這樣不經意間的一個個小動作,導致了孩子越長越笨。
  • 寶寶睡覺時如果有這4個壞習慣,身體會越睡越差,父母要及時糾正
    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導語:寶寶睡覺總是不安穩,總喜歡翻來覆去,但一般寶寶不醒的話,寶媽們不會給孩子糾正姿勢。但是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別看寶寶睡得香甜,但是錯誤的睡姿會影響寶寶的身體健康,讓寶寶越睡越差。尤其是當寶寶睡覺時如果有這4個壞習慣時,家長可千萬不要疏忽了。
  • 孩子犯錯,父母不應逃避,理應陪孩子一起找出原因並糾正錯誤
    如果父母感情好,家庭氛圍和諧,非常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孩子的幸福感也強;反之,如果父母感情不好,或者經常吵架,經常打罵孩子,孩子就很容易產生問題,甚至出現思想上的弱點和缺陷,安全感和幸福值就很低。小時候,我記得父母感情很好,就是喜歡吵架,父親年輕的時候性格很急躁,我哥從小卻很調皮,經常犯錯誤,惹得父親生氣經常打罵他。
  • 焦慮的父母,普遍犯了一個嚴重錯誤:忽略了孩子的自我糾正能力
    但是這位媽媽又說孩子不厭學,成績也還不錯。那我就明白為什麼這樣了,是這位媽媽有些追求完美,因此很可能是把孩子的一些小問題給放大了。雖然是小問題,但是在大多數媽媽的眼裡,可不見得是小問題。因為大部分的父母都希望孩子是最優秀的、最厲害的,所以當他們發現孩子的問題時,儘管可能是比較小的問題,甚至只是孩子偶爾表現出來的,他們也會放大化,覺得是一個嚴重問題,他們就忍不住要糾正。
  • 為什麼我的孩子總是學不好英語?快看看是不是犯了這4個錯誤!
    很多時候,家長們在孩子英語學習方面,勞心勞力,花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和金錢,最終卻沒有收到好的效果,有時候甚至還收到了反效果。所以我們今天會分析一下在小學期間孩子英語學習中最容易走入的四大誤區,希望家長們也對照著看一下,自己是否也犯了同樣的錯誤。
  • 「健康寶貝」不要縱容孩子這4個毛病,越長大越難糾正
    想要教給孩子好的行為與習慣,一開始培養的過程肯定充滿煩躁,但是孩子越長大你就越輕鬆。如果我們總是覺得「孩子還小,長大就好了」,從而忽略了對行為習慣的培養,那等你發現不對勁想糾正的時候,很可惜,孩子已經長大了,習慣、性格幾乎不可能有太大的改變了。
  • 有些父母很負責,但可悲的是,他們越負責,對孩子傷害越大
    教育孩子有個很奇怪的現象:一些家庭,媽媽為了孩子,放棄了社交,放棄了工作,幾乎放棄了所有,全職在家陪伴孩子,結果孩子並沒有表現的多麼優秀,甚至比一般孩子還差。比如前段時間,一個陪讀的媽媽,被自己高中的兒子親手殺了。
  • 牛頓第三定律分析:為什麼家長越「吼」孩子,孩子越容易反抗?
    其實,這句話已經從側面說明教育需要以愛為契機,才能讓孩子明白父母的想法,並且對孩子實施更加深刻且全面的教育。如果說父母選擇用謾罵的方式去"脅迫"孩子聽從自己的安排和教育的方向,則會讓孩子無法感受到愛,教育的效果也會大打折扣。對此,有個育兒專家就用牛頓第三定律來分析:為什麼家長越"吼"孩子,孩子越容易反抗?
  • 孩子這3個行為看似「認真」,實際是「假努力」,家長要及時糾正
    而這種行為常常被孩子們拿來使用,因為孩子在平時的學習中壓力和競爭力都很大,所以他們為了躲避來自父母和老師對他們施加的壓力,他們就會假裝努力。孩子的這3個行為看似「認真」,實際是「假努力」,家長要要及時糾,不然孩子容易越學越差。
  • 這4個壞習慣影響孩子外貌,不想讓娃越長越醜,就快幫他糾正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關於孩子顏值,家長必須重視起來這些壞習慣,想要孩子越長越好看,就必須要改正。決定孩子的長相不完全是爸爸媽媽的基因,後天的影響和改造也很重要。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小習慣,都有可能影響孩子的外貌。因此,家長要關注孩子的每一個小動作。接下來,看一下有哪些影響孩子外貌的壞習慣。
  • 家長教育孩子時最容易犯的幾個錯誤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最容易犯如下幾個錯誤: 一、意識不到孩子存在的問題,如:好吃、好穿、懶惰、貪圖享樂等。家長應及時發現孩子存在的問題,及時糾正,不能總護著孩子,總是覺得「孩子自己的好」,尤其是母親慈祥但不能溺愛。 二、對孩子沒有耐心,缺乏信心。有一句教育名言講得好,「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裡也包括父母)」。
  • 孩子總犯同樣的錯誤,不打不罵怎麼才能讓他長記性?
    有讀者反映:有的孩子就是典型的「混不吝」型,同樣的錯誤反反覆覆的犯,誰也不管有,不來一點實際的行動(打一頓)怎麼能管得住?,聽上去其實蠻可悲的,由於你的長期打罵,使得孩子變得麻木,沒羞沒臊,這個時候你就必須要加大修理強度才能糾正他,讓他變得通情達理一點。
  • 職位越高的人,越容易犯5個錯誤
    口 述:陳春花 北大國發院教授、正和島首席管理學家 來 源:正和島(ID:zhenghedao) 職位越高,越容易犯5個錯誤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