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跟父母走散了該怎麼辦?父母必須讓孩子謹記幾點

2020-08-27 我是蝸牛麻麻

我的故事,可能也是你的經歷

作者:我是蝸牛麻麻

原創不易,抄襲必究


早上外出買菜,即將到達超市門口,看到一六七歲的孩子眼裡含淚,神情慌張,在超市附近來回跑動,在他即將跑向馬路的時候,我喊住了他,詢問他怎麼了。小傢伙控制不住哭著說媽媽不見了。

我的第一反應是以為家長在考驗孩子,特地躲在某個角落觀察小孩子處理特殊情況的表現,還特意四處看看了,確定了並沒有人留意我們。看著小男孩淚眼婆娑的,我趕緊安慰他不要害怕,媽媽一定很快就會回來找他的,並囑咐他不要再亂跑了,就站在超市門口,等下媽媽回來一眼就能發現他。

小男孩止住了眼淚,神情也舒緩了許多。我再次叮囑他在原地等待,不能跟陌生人離開,如果害怕,可以找超市裡面賣東西的叔叔阿姨幫忙,並說明我需要去超市買點東西,問他是否可以獨自等待媽媽,小男孩回答了&34;後,我便跟他道別走進了超市。

但我放心不下那孩子,就站在能看到他的地方觀察他。小男孩安靜地站在那裡,左右兩邊輪番查看,也沒有再哭了,我也比較放心了。大概就這樣站了五六分鐘的樣子,那孩子突然往右邊跑去,我趕緊追出去,看到小男孩快速地跑到馬路對面去了,那時的我心也&34;一下,還好那時路上沒有車經過,不然也太危險了。我看到那孩子跑向一位手拿著手機和包包、身穿黃色衣服步履匆匆的女子,看到那女子扯著孩子衣服數落他的樣子,我知道我不需要擔心了,因為那是一個媽媽擔心害怕的表現。

回到家後,我跟孩子說起剛才的事情,並問小傢伙們遇到這種事該怎麼辦?大寶搶答說要找店鋪裡收錢的叔叔阿姨幫忙,看樣子平時教的還是有記住一點的。

每年因疏忽大意導致跟孩子走散的情況屢見不鮮,為人父母的除了要自我檢討外,也應該教會孩子一些必要的應對措施,這對於確保孩子的安全至關重要,我也時常跟孩子們進行&34;,通常會跟他們強調以下幾點:

一、外出時如果發現爸爸媽媽不見了,不需要害怕,也不用哭,就待在原地等爸爸媽媽,自己不可以跑來跑去找我們,因為我們會回來找你的。

二、任何人說認識爸爸媽媽,要帶你去找爸爸媽媽的,你都要拒絕,因為不管什麼時候爸爸媽媽都會來找你的。

三、看看周圍是否有便利店、早餐店、水果店、超市等各種商鋪,如果有,可以進去找付款處負責收錢的叔叔阿姨,告訴他/她你和爸爸媽媽走散了 ,他們會想辦法幫你一起找爸爸媽媽的。

四、一定要記好爸爸媽媽的手機號碼,這樣就能讓幫你的叔叔阿姨快速地聯繫上爸爸媽媽,我們一定會很快就來到你的身邊。

五、如果你沒法記住自己家的信息,那就讓那些叔叔阿姨幫你打&34;報警電話,讓警察叔叔幫你找爸爸媽媽,他們是超人,誰的爸爸媽媽都能找到。

有備無患固然是好,但我希望。自己的孩子永遠也不要遇到這些情形。


(註:文中圖片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煩請聯繫刪除)

~完


【今日話題】

你碰到過有孩子與父母走散的情況嗎?


·我是蝸牛麻麻:二孩媽媽一枚,在婚姻和家庭生活中摸索育兒之道。原創不易,感恩遇見。

相關焦點

  • 父母謹記:接受孩子的所有,才是真的愛孩子
    父母謹記:接受孩子的所有才是真的愛孩子很多父母看過無數育兒經,為什麼還是養不好孩子?鋪天蓋地的育兒錦囊基本都放在孩子身上用了,為什麼就是養不出書上的效果?其實這裡的父母都掉入了一個誤區,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不僅聰明乖巧,還要孩子完全按照自己的期望成長,巴不得孩子成為一個沒有任何缺點的人。可我們無法控制孩子的成長,也沒有辦法將孩子塑造成自己內心的理想型,所以家長們需要改正自己的想法,接受孩子的所有才是真的愛孩子。
  • 孩子老跟父母對著幹該怎麼辦?
    前兩天一寶媽在粉絲群問我,她說:「我家小孩現在真的太難管教了,事事都跟我對著幹,打又不得罵又不聽,該怎麼辦」?我問她你家孩子幾歲了,她說9歲。同時也會對父母管控自己的行為感到反感,如果父母平時在孩子眼裡的威信不高,就會出現跟父母對著幹的現象。要想孩子糾正過來,父母不妨從這幾個角度去解決。
  • 孩子青春期逐漸疏遠父母,該怎麼辦?
    ,該怎麼辦? 首先,家長要評估家長與孩子現在的情感跟小時候比是不是已經有了變化,我們評估一下我們平時是否孩子嘮叨多,嘮叨了兩次三次。沒辦法解決那就不要嘮叨。
  • 3歲女孩跟爸爸走散,求助保安叔叔後,廣播報出爸爸名字全場笑噴
    案例:3歲女孩跟爸爸走散正在她不知道該怎麼辦時,兩位穿制服的保安從她身邊經過,女孩想到媽媽說過如果在商場遇到困難,可以找工作人員求助,於是她向兩位保安求助。終於找到救星,想必很快就能找到爸爸了,但女孩的話讓保安哭笑不得。當兩位保安問她爸爸的電話和姓名時,女孩由於太緊張竟忘記爸爸的電話號碼,在保安的一再引導下,女孩提供了一條線索:「我就叫他爸爸,但媽媽經常叫爸爸『大豬蹄子』!」
  • 孩子有狐臭父母到底該怎麼辦?
    孩子有狐臭,父母怎麼辦?這個問題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因為狐臭一般都發生在青春期,而這個時候,他們往往還都是個孩子,所以需要我們的家長特別的注意這個問題,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這個問題,看看孩子有狐臭,作為他們的父母應該怎麼辦?  孩子一直是家長們比較為們關心的,不管是從學習生活,還是各個方面.尤其是孩子的健康問題,都是家長不容忽視的。
  • 孩子不想上學了,是堅決不上那種,作為父母該怎麼辦?
    孩子不想上學了,是堅決不上那種,作為父母該怎麼辦?這個問題我分為3點來回答。1:首先我想說,父母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千萬不能因為這件事,打罵孩子,這只會讓孩子更加叛逆,更不想去學校。所以說,必須要對症下藥,自己花一些功夫去了解一下孩子之所以不想去學校,是因為什麼原因而導致的,可以向老師或者同學了解一下,自己孩子在學校的實際情況或者是遇到了些什麼事情,這樣就可以和老師,一起配合起來解決孩子厭學的問題。
  • 「精華篇」青春期孩子總是說話不算數,父母該如何跟孩子溝通?
    相信很多家長都遇到過這類問題:跟孩子商量好了一件事,孩子也答應的好好的,可是真的實行的時候卻發現孩子根本不遵守。比如:明明說好一天就玩一個小時手機,然後到了點就是不給;明明說好了早上幾點起床就是不起;明明商量在家休息幾天就回學校可是孩子就是說話不算數。遇到這類情況家長該怎麼辦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規則的建立。
  • 家有青春期孩子,父母必須時刻謹記「三顆心」
    青春期孩子的父母,即使再關心孩子,也要適度降溫,陪伴孩子要時刻謹記「三顆心」──不要太關心,不要太有好奇心,不要太熱心。一定要給孩子留有一定的空間,不要侵入過多。在青春期孩子的眼裡,父母不再是父母,父母就是普通人,跟別人一樣的普通人。爸爸們都說:「孩子叛逆就是翅膀長硬了,想飛了,不聽話了!」媽媽們則說:「孩子叛逆起來簡直像是變了一個人!」
  • 「孩子教育」父母不該讓孩子看到的4大惡習
    父母不該讓孩子看到的4大惡習孩子的觀察力和認知能力是很強的,往往超出大人的想像範圍。而父母對於孩子一生的影響都是重大的,所以父母的言行舉動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性格發展,如果父母從來都不考慮孩子的感受一味的孤行,就很容易使孩子產生一些心理上的陰影,所以為了孩子的更健康的成長,請父母注意自己以下的言行!父母是寶寶最親密、最直接的生活與成長夥伴,為人父母者的生活行為對幼兒的成長有著直接的影響。這其中,父母的情緒直接影響幼兒的心理健康發育。
  • 孩子不聽話父母能打他一頓,父母要是「不聽話」孩子該怎麼辦?
    文|文兒前兩天兒子在家跟老公吵架,大概的意思就是,老公不允許兒子看電視,想讓他回屋寫作業,兒子站起來理直氣壯的跟老公理論,後來老公一巴掌打上了兒子的屁股,把兒子氣的跑回了房間。坦白來說,我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孩子不聽話的時候,爸媽還能揍一頓制服他,但是如果我們為人父母做的不合格該怎麼辦。現在我們絕大多數父母,能輕易就看到孩子身上的缺點,卻很少能反省自身的問題。什麼叫「不聽話」的父母?
  • 當孩子遇到校園霸凌,父母該怎麼辦?
    近年來,校園霸凌現象愈發嚴重,之前看到過一些新聞:患有小兒麻痺症的男孩子被同學逼著在廁所吃大便、女生被同舍友逼著下跪、自扇耳光……每次看到類似的新聞,玥玥都很痛心,同時也為孩子的校園生活擔憂,我們終究無法時時陪伴在孩子身邊,如果有一天,孩子的校園裡也出現了這種現象,我們如何避免讓孩子遇到?萬一孩子遇到了這種情況,又該如何應對呢?
  • 孩子沉迷遊戲,父母該怎麼辦?
    很多家長可能會覺得,這是因為孩子的自制力太弱了,經受不住誘惑。其實沉迷遊戲,跟自制力沒有太大的關聯。在我的個案中間,我發現一些沉迷遊戲的青少年,很多的時候他跟父母之間的關係,已經出現了很大的問題。什麼問題呢?
  • 襄陽7歲留守女童被鄰居殺害,父母該如何保護孩子?
    經審訊,高某如實供述殺害該女童的犯罪事實。  新聞回顧  根據上遊新聞和澎湃新聞的報導,受害女孩今年7歲,讀一年級,是湖北省老河口市人。  這麼小的孩子,本該有美好的明天,竟然被殺害了,這個世界究竟是怎麼了,壞人怎麼忍心,怎麼下得去手!  現在,案件還在進一步偵辦中。
  • 家有缺愛的孩子,父母該怎麼辦?
    在中國,有很大一部分的孩子,選擇跟爺爺奶奶住在一起,他們的父母常年在外面打工,沒有時間陪伴他們,這種孩子跟父母的連接不深,內心普遍缺乏愛,缺乏能量的滋養,他們看起來要不內向膽小,要不就是很叛逆,他們不善於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和需求,通常用情緒去綁架身邊的人。這種孩子在他人生的道路上,會遇到哪些問題?
  • 孩子敢跟父母發脾氣該慶幸,隱忍的孩子很可憐,原因值得父母思考
    文/東動育兒日記孩子發脾氣是一種向父母表達自己真實內心想法的表現,明智的父母該為孩子敢向自己發脾氣而高興,相反不會發脾氣的孩子卻很可憐,背後的原因很值得父母深思。其實,只有老鄭知道,孩子已經變得很膽小,很害怕老鄭,自己在學校的事情,跟誰是好朋友,喜歡什麼從來不和老鄭說,孩子回家就到自己屋,把門關上寫作業。有次,孩子發高燒,硬是忍著不告訴老鄭,自己去上學。等老師給老鄭打來電話後,老鄭不禁潸然淚下,感覺很對不起孩子。
  • 父母苦惱孩子牴觸自己,該怎麼辦?
    不少父母發現:孩子到了一定年齡之後,對父母不那麼熱心了,常見的表現有:* 不願意主動找父母交流;* 對於父母的關心,毫不在意;* 對於父母主動發起的溝通,愛理不理;* 對於父母的噓寒問暖,甚至有些反感!... ...
  • 作為父母,在孩子生病的時候該怎麼辦呢?
    但是對於一個孩子來說,生一次大病,他的心理就會對生病產生極大的恐懼。作為父母在孩子生病前後最好的做法就是給予孩子足夠多的鼓勵,讓孩子不要擁有那麼大的心理恐懼,父母又該如何去做呢? 那麼作為父母,在孩子生病的時候又該怎麼辦呢?
  • 父母該如何與孩子相處:別在該立規矩的年齡,跟孩子做朋友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能夠看到,很多孩子都在挑戰大人的底線。比如,你不讓他幹嘛,他就非得幹嘛,直到你忍無可忍。對於這類挑戰的孩子,過去的教養觀念,就是打罵,打一次,讓孩子一個月都不敢再放肆。但現在的教養觀念,提倡與孩子做朋友,於是很多家長就迷惑了:自己的身份到底是什麼?該用什麼樣的身份和孩子相處才能教好孩子?
  • 孩子交朋友,父母該怎麼辦?
    前幾天,一位媽媽在群裡訴說了自己的煩惱:自家茜茜3歲了,從小就是個懂禮貌有規矩的孩子,最近和鄰居家孩子走得近,鄰居家孩子有些不好的習慣,比如生氣時愛打人,愛說髒話,漸漸地茜茜也有了這些壞習慣,時不時會冒出幾句不文明的話,跟其他小朋友玩的時候,會推人搶玩具。要不要阻止茜茜和鄰居家孩子玩?怎樣做才能既不激起孩子的逆反情緒,又能管教好孩子呢?
  • 為什麼孩子總喜歡跟父母「唱反調」,父母該如何機智應對?
    1、好奇心當孩子開始和父母唱反調時,同時也代表著孩子的自我意識正在萌芽,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見。有時候父母越是阻攔孩子的行為,越是能激發他的好奇心,越是想嘗試,當然這種發自本能的好奇心可能會給家長們帶來一些煩惱。